顧允成
|

東林書院藏顧允成像
|
大明禮部儀制司主事
|
籍貫
|
南直隸無錫縣 (今江蘇省無錫市)
|
字號
|
字季時,號涇凡
|
出生
|
嘉靖三十四年(1554年)
|
逝世
|
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
|
親屬
|
(兄)顧憲成
|
出身
|
- 萬曆七年己卯科舉人
- 萬曆十一年癸未科貢士
- 萬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同進士出身
|
顧允成(1554年-1607年),字季時,號涇凡,南直隸無錫縣人,晚明政治人物。顧憲成弟。萬曆丙戌進士,官至禮部主事,致仕歸里,協助其兄建立東林書院。
生平
萬曆十一年(1583年)會試中式,萬曆十四年(1586年)補殿試,在對策中言語冒犯鄭貴妃,執政驚恐,置之末第。[1]
中第後,顧允成以進士在衙門觀政辦事。會南畿督學御史房寰連疏參奏都御史海瑞,顧允成為此憤慨,偕同年彭遵古、諸壽賢抗疏。三人都被奪冠帶還家。[2]
經年,南京御史陳邦科請錄用允成等,朝廷不許。巡按御史再請,詔許以教授用。歷任南康府、保定府教授。入為國子監博士,遷禮部主事。因忤閣臣張位,謫光州判官,乞假歸里。與兄憲成在東林書院講學,不再復出,卒年五十四。有《小辨齋偶存》。[3][4]
參考文獻
注釋
^ 《明史·卷231》:顧允成 ,字季時,憲成弟。性耿介,厲名節。舉萬曆十一年會試,十四年始赴殿試。對策中有曰:「陛下以鄭妃勤於奉侍,冊為皇貴妃,廷臣不勝私憂過計。請立東宮,進封王恭妃,非報罷則峻逐。或不幸貴妃弄威福,其戚屬左右竊而張之,內外害可勝言。頃張居正罔上行私,陛下以為不足信,而付之二三匪人。恐居正之專,尚與陛下二。此屬之專,遂與陛下一。二則易間,一難圖也。」執政駭且恚,置末第。
^ 《明史·卷231》:會南畿督學御史德清人房寰,連疏詆都御史海瑞,允成不勝憤。偕同年生彭遵古、諸壽賢抗疏劾之,略言:「寰妬賢醜正,不復知人間羞恥事。臣等自幼讀書,即知慕瑞,以為當代偉人。寰大肆貪汙,聞瑞之風,宜愧且死,反敢造言逞誣,臣等所為痛心。因劾其欺罔七罪。始寰疏出,朝野多切齒。而政府庇之,但擬旨譙讓。及得允成等疏,謂寰已切讓,不當出位妄奏,奪三人冠帶,還家省愆,且令九卿約束辦事進士,毋妄言時政。南京太僕卿沈思孝上言:「二三年來,今日以建言防人,明日以越職加人罪,且移牒諸司約禁,而進士觀政者,復令堂官鉗束之。夫禁其作奸犯科可也,而反禁其讜言直諫;教其砥行立節可也,而反教以緘默取容。此風一開,流弊何極。諫官避禍希寵不言矣,庶官又不當言;大臣持祿養交不言矣,小臣又不許言。萬一權奸擅朝,傾危宗社,陛下安從聞之。臣歷稽先朝故事,練綱、鄒智、孫磐、張璁並以書生建言,未聞以為罪,獨奈何錮允成等耶?」疏入,忤旨被責,三人遂廢。寰復詆瑞及思孝,其言絕狂誕。自是獲罪清議,出為江西副使。給事中張鼎思劾其奸貪,寰亦訐鼎思請寄事。諸給事中不平,連章攻寰,寰與鼎思並謫,遂不復振。
^ 《漢籍電子文獻資料庫·明人傳記資料索引》949-950:顧允成,字季時,號涇凡,無錫人,憲成弟。性耿介厲名節,擧萬曆十四年會試,殿試對策,語侵鄭妃,執政駭且恚,寘末第。會房寰疏詆海瑞,允成偕同年生抗疏劾寰,坐奪冠帶還家。後起南京敎授,累遷禮部主事。三王並封,偕同官合疏諫,不報。後以忤閣臣張位,謫光州判官,乞假歸。與憲成講學東林,不復出,年五十四卒。有小辨齋偶存。
^ 《明史·卷231》:久之,南京御史陳邦科請錄用允成等,不許。巡按御史復言之,詔許以教授用。允成歷任南康、保定。入為國子監博士,遷禮部主事。三王並封制下,偕同官張納陛、工部主事岳元聲合疏諫曰:「冊立大典,年來無敢再瀆者,以奉二十一年舉行之明詔。茲既屆期,羣臣莫不引領。而元輔王錫爵星駕趣朝,一見禮部尚書羅萬化、儀制郎于孔兼,即戒之弗言,慨然獨任,臣等實喜且慰。不意陛下出禁中密札,竟付錫爵私邸,而三王並封之議遂成;即次輔趙志皐、張位亦不預聞。夫天下事非一家私議。元子封王,祖宗以來未有此禮,錫爵安得專之,而陛下安得創之。當是時,光祿丞朱維京、給事中王如堅疏先入。帝震怒,戍極邊。維京同官涂杰、王學曾繼之,斥為民。及是諫者益眾,帝知不可盡斥,但報「遵旨行」。已而竟寢。未幾,吏部尚書孫鑨等以拾遺事被責。允成謂閣臣張位實為之,上疏力詆位,因及錫爵。納陛亦抗章極論,幷侵附執政者。帝怒,謫允成光州判官,納陛鄧州判官。皆乞假歸,不復出。
書目
黃宗羲撰,《主事顧涇凡先生允成》,《明儒學案》,2冊60卷,654-658
東林八君子
|
顧宪成 · 高攀龍 · 顧允成 · 安希范 · 劉元珍 · 葉茂才 · 錢一本 · 薛敷教
|
萬曆十四年(1586年)丙戌科殿試金榜
|
|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
唐文獻 - 楊道賓 - 舒弘志
|
|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67名 |
袁宗道 - 林承芳 - 吳應賓 - 查允元 - 王同休 - 高從禮 - 黃承玄 - 沈 瓚 - 祝以豳 - 林茂桂 沈思充 - 吳鴻洙 - 蔡守愚 - 陸大成 - 韓 策 - 黃汝良 - 彭遵古 - 孫承榮 - 夏 爋 - 全天敍 姚尚德 - 包應登 - 顧雲鳳 - 浦士衡 - 陳應龍 - 諸壽賢 - 徐堯莘 - 陳鳴華 - 陳 濂 - 鄭瑞星 胡克儉 - 陳所職 - 傅履階 - 梅守峻 - 吳道光 - 龔道立 - 洪敷誥 - 屈 燦 - 張和中 - 陳道亨 張守頤 - 樊東謨 - 曹 璜 - 錢士鰲 - 閔文卿 - 李元實 - 羅應斗 - 于仕廉 - 劉以煥 - 魏養蒙 陳所見 - 陸 埜 - 劉黃裳 - 葛孔明 - 李維標 - 熊宇奇 - 張德明 - 章憲文 - 洪澄源 - 林欲廈 陳 果 - 郭 俊 - 王 志 - 傅道統 - 蘇舜臣 - 康夢相 - 王就學 - --- - --- - ---
|
|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281名 |
韓學信 - 黃道月 - 羅大紘 - 張 弋 - 鄒德泳 - 戴 燝 - 林祖述 - 薛三才 - 安希范 - 楊應時 陳容淳 - 李啓美 - 司 憲 - 林汝詔 - 鄧美政 - 何淳之 - 張允升 - 蕭雲舉 - 李修吉 - 程子釴 唐世堯 - 唐斯盛 - 李汝珪 - 梁贊化 - 楊光訓 - 馬思恭 - 姜仲軾 - 傅慶貽 - 盛世翼 - 張 泮 李文熙 - 于天經 - 侯 康 - 鍾萬祿 - 陳遴瑋 - 汪應泰 - 褚國賢 - 趙鍾岷 - 劉三英 - 丁元荐 江鍾廉 - 王德完 - 鄧應祈 - 方元彥 - 劉夢周 - 王 圖 - 呂兆熊 - 鍾允復 - 龔 懋 - 趙夢麟 張集義 - 顧時化 - 龔文選 - 葉重第 - 蔡 淮 - 張令聞 - 陸應川 - 林繼衡 - 劉道隆 - 楊繼先 蔡淑逵 - 熊 密 - 綦 才 - 顧允元 - 沈天啓 - 陳惇臨 - 馮養志 - 傅商弼 - 唐興仁 - 任萬化 陳所問 - 陳 義 - 韓 文 - 王一鳴 - 趙世典 - 耿隨龍 - 顏文選 - 梁祖齡 - 尹從淑 - 周如綸 張輔之 - 徐兆魁 - 顧龍禎 - 吳中明 - 曹光祚 - 李 沂 - 邵 鍪 - 倪思益 - 吳洪績 - 張時顯 袁光宇 - 陶明禮 - 彭好古 - 杜允繼 - 吳弘濟 - 曾光魯 - 宋 薦 - 王之彥 - 雷元善 - 蔡思穆 張一棟 - 孫繼有 - 趙思敏 - 聶世潤 - 蕭奇烋 - 何太庚 - 侯廷珮 - 李 秩 - 馬邦良 - 金繼震 水卿謨 - 王立賢 - 劉源澄 - 陳洪烈 - 鄭得書 - 陳于王 - 李養質 - 歐陽勁 - 任 僖 - 周應鰲 高 環 - 李起元 - 林夢鶴 - 吳崇禮 - 張時修 - 陳 蘊 - 周之鼎 - 李宗延 - 楊 遇 - 王之翰 秦鄰晉 - 錢允元 - 黃大節 - 吳 楷 - 費必興 - 劉曰梧 - 許子偉 - 周 著 - 王 都 - 方大美 韓邦域 - 張 庚 - 彭錫命 - 常道立 - 彭 烊 - 冀 體 - 熊鳴夏 - 宋 棠 - 吳尚友 - 趙完璧 高進孝 - 項德楨 - 劉道亨 - 王道正 - 葉 煒 - 李伯華 - 岑應春 - 曹愈參 - 邢懋敬 - 潘大復 張正學 - 袁茂英 - 耿爭光 - 王建中 - 王孟煦 - 楊廷蘭 - 范以淑 - 曾 礪 - 王如堅 - 田家立 朱士佳 - 曹大咸 - 樊 鎔 - 顧 紳 - 徐存德 - 蔣行義 - 朱 誥 - 汪 環 - 柳 佐 - 何出圖 司 諫 - 蕭重望 - 景 章 - 黃之俊 - 延 論 - 曾開泰 - 郭應時 - 朱 昌 - 徐元正 - 王 佐 李大武 - 蓋國士 - 袁 黃 - 毛壽南 - 王祿兆 - 李 璣 - 岳九逵 - 艾維新 - 王士昌 - 吳期炤 彭應捷 - 朱 爵 - 閔遠慶 - 王嘉賓 - 劉為楫 - 黃 縉 - 王嘉謨 - 李 楠 - 張應槐 - 吳應明 林守信 - 李 杜 - 劉弘寶 - 柴堯年 - 石 岩 - 魏 諤 - 崔邦亮 - 楊伯柯 - 楊宏科 - 李賦秀 劉大受 - 陸 經 - 顧允成 - 余 炶 - 邢有忭 - 李日茂 - 林 璣 - 周獻臣 - 周嗣哲 - 謝朝佐 王一魁 - 夏國寶 - 張 濤 - 韓 擢 - 徐夢麟 - 王宗蓁 - 韓 魏 - 葉 麃 - 林 震 - 留敬臣 何喬遠 - 田大益 - 徐任道 - 徐成楚 - 許汝魁 - 郭如魯 - 伍文煥 - 羅 緄 - 趙家相 - 王希夔 趙 標 - 盛 稔 - 李光輝 - 宋應和 - 吳之望 - 任道學 - 張 斗 - 李守貞 - 李承槐 - 盧傳元 盧明諏 - 傅肖形 - 張 翰 - 徐庭綬 - 甯嘉猷 - 鄭 舉 - 楊耿光 - 周玄暐 - 陳大道 - 婁希亮 吳文燦 - 王釐土 - 董肇胤 - 嚴正邦 - 高 巖 - 劉 訥 - 張應鳳 - 弋 鶴 - 韓 范 - 曾代蕭 張國紀 - --- - --- - --- - --- - --- - --- - --- - --- - ---
|
|
前一科:萬曆十一年癸未科 · 後一科:萬曆十七年己丑科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