夔州府




夔州府,明洪武四年(1371年)改夔州路置,治奉节县(今属重庆市)。辖境相当今四川、重庆两省市万源、达州、梁平等市县以东地区及湖北省建始縣。明、清属四川布政司[1]。清时辖境缩小,仅有今重庆市开县、万州区以东地区。1913年废。



明代的夔州府


夔州府元為夔州路,屬四川行省。



  • 直領縣二:奉節縣(附郭)、巫山縣;

  • 州七:施州(領建始縣1縣)、達州((領通川縣、新寧縣2縣)、梁山州(領梁山縣1縣)、萬州(領武寧縣1縣)、雲陽州、大寧州,開州[2]



  • 洪武三年(1370年)置平利縣、洵陽縣、石泉縣三縣,屬大寧州[3]

  • 洪武初置大昌縣,屬夔州府,後因充軍死徙,併入大寧縣。永樂初復置。

  • 洪武四年(1371年)裁施州,其地入建始縣;裁武寧縣,其地入同城之萬州;分新寧縣往屬於重慶府;改夔州路為府[4]

  • 洪武五年二月甲辰(1372年3月31日)分大寧州屬平利、洵陽、石泉三縣,往屬陝西漢中府[5]

  • 洪武六年九月己亥(1373年9月17日)降開州為縣[6]

  • 是年十二月甲寅(1374年1月30日)降雲陽、萬二州為縣;裁梁山州,其地入同城之梁山縣[7]

  • 洪武九年四月甲午(1376年4月29日)降夔州府為散州,裁附郭奉節縣;降大寧、達二州為縣;省通川縣入達縣;夔州及府原領之巫山、大寧、雲陽、萬、開、梁山、建始、達八縣,一併往屬於重慶府[8]

  • 洪武十年五月戊寅(1377年6月7日)升夔州為直隸州,分巫山、大寧、雲陽、萬、開、建始、達七縣來屬[9]

  • 洪武十三年十一月庚戌(1380年12月20日)升夔州直隸州為府,置附郭奉節縣;分重慶府忠州屬梁山縣來屬府;置大昌縣屬府;復置新寧縣來屬[10]

  • 洪武十四年五月辛卯(1381年5月30日)復置施州,分建始縣隸之[11]

  •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裁施州,建始縣還屬府[12]

  • 成化元年七月己酉(1465年7月26日),析達縣五里置東鄉縣,屬府[13]

  • 正德九年(1514年)復升達縣為州,分東鄉縣隸之。

  • 正德十年(1515年)割東鄉縣太平里置太平縣,屬達州[14]


至明末,夔州府直領縣十;奉節、巫山、大昌、大寧、雲陽、萬、開、梁山、新寧、建始;州一:達(領東鄉、太平二縣)。



清代的夔州府[15]



  • 順治初年,仍領州一縣十二:達州、奉節縣、巫山縣、大昌縣、大寧縣(現巫溪縣)、雲陽縣、萬縣、開縣、梁山縣(現梁平縣)、新寧縣(現開江縣)、建始縣、東鄉縣(現宣漢縣)、太平縣(現萬源市)。

  • 康熙七年,裁大寧縣歸併奉節縣,裁新寧縣歸併梁山縣,領州一縣十。

  • 康熙九年(1670年),大昌縣歸併巫山縣,領州一縣九。

  • 雍正六年(1728年),達州升達州直隸州,東鄉、太平二縣往屬,領縣七。

  • 雍正七年(1729年),復設新寧縣、大寧縣,領縣九。

  • 雍正十一年(1733年),改梁山縣往屬忠州直隸州,領縣八。

  • 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新寧縣往屬達州直隸州,領縣七。

  • 雍正十三年(1735年),改建始縣往屬湖北省施南府,領縣六。

  •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於石砫土司地方設石砫廳,移府雲安鹽務同知駐紮。代理土司,領廳一縣六。

  •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石砫廳升為石砫直隸廳,領縣六。



参考文献





  1. ^ 清·张廷玉等,《明史》(卷43):“夔州府元夔州路,属四川南道宣慰司。洪武四年为府。九年四月降为州,属重庆府。十年五月直隶布政司。十三年十一月复为府。领州一,县十二。西距布政司千九百里。”


  2. ^ 《元史》卷60,頁1443一頁1444


  3. ^ 《明史》卷40,下1010)


  4. ^ 《明史》卷43,頁1029一頁1030、卷44,廠109:


  5. ^ 《大祖實錄》,卷72


  6. ^ 《大祖實錄》卷SS


  7. ^ 《大祖實錄》卷86


  8. ^ 《太祖實錄》卷105


  9. ^ 《大祖實錄》卷112


  10. ^ 《大祖實錄》卷134


  11. ^ 《太祖實錄》卷137


  12. ^ 《大明一統志》卷66


  13. ^ 《憲宗實錄》卷19


  14. ^ 《明史》卷43,頁103


  15. ^ 趙泉澄著.《清代地理沿革表》.中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55年03月第1版.第121-122頁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Lambak Kiri

章鱼与海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