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legram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Telegram

Telegram logo.svg


截图


Android版Telegram的截圖
Android版Telegram的截圖



原作者
杜洛夫兄弟(尼古拉·杜洛夫、保羅·杜洛夫)
開發者
Telegram FZ LLC
初始版本
2013年8月,​5年前​(2013-08
穩定版本


穩定版本[±]






























Android(原版)
5.1.0(2018年12月23日,​61天前​(2018-12-23[1]
Android(Telegram X)
0.21.3.1036(2018年12月17日,​2個月前​(2018-12-17[2]
iOS(原版)
5.1.1(2018年12月23日,​61天前​(2018-12-23[3]
iOS(Telegram X)
5.0.17(2018年11月13日,​3個月前​(2018-11-13[4]
Windows Phone
3.4.0(2018年10月12日,​4個月前​(2018-10-12[5]
桌面版
1.5.3(2018年12月23日,​61天前​(2018-12-23[6]
macOS (Mac App Store 版)
4.7.1(2018年12月4日,​2個月前​(2018-12-04[7]


預覽版本[±]






















Android(原版)
5.0.0 (14140)(2018年11月28日,​2個月前​(2018-11-28[8]
Android(Telegram X)
0.21.1.1012(2018年10月28日,​3個月前​(2018-10-28[9]
iOS(Telegram X)
5.1.1 (682)(2018年11月28日,​2個月前​(2018-11-28[10]
桌面版
1.4(2018年9月28日,​4個月前​(2018-09-28[11]
macOS (Mac App Store 版)
4.7.1 (146930)(2018年11月30日,​2個月前​(2018-11-30[12]

系統平台
Android、iOS、Windows Phone、Windows NT、macOS、Linux、网页版
语言
30 种语言[13][14]


语言列表

英文、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西班牙文、德文、荷蘭文、意大利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韓文、俄文、法文、印尼文、馬來文、波斯文、烏克蘭文等语言


类型
即時通訊
许可协议
用戶端:GPL v3
伺服器端:专有软件
網站
  • https://telegram.org/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源代码库
  • https://github.com/telegramdesktop/tdesktop
編輯維基數據鏈接

Telegram是一個跨平台的即時通訊软件,它的客户端是自由及开放源代码软件,但是它的服务器是专有软件。使用者可以相互交換加密與自解構的訊息[註 1],傳送相片、影片等所有類型檔案。官方提供手機版(Android、iOS、Windows Phone)、桌面版(Windows、macOS、Linux)和網頁版[15]等多種平台用戶端;同时官方开放应用程序接口,因此擁有許多第三方的客户端[16]可供選擇,其中多款內建中文。




目录






  • 1 歷史


    • 1.1 競賽


    • 1.2 活躍人數


    • 1.3 事故


    • 1.4 政府監控




  • 2 特性


  • 3 特色功能


    • 3.1 秘密聊天


    • 3.2 機器人


    • 3.3 語音通話


    • 3.4 即時查看




  • 4 應用程式


    • 4.1 桌面環境


    • 4.2 Android 裝置


    • 4.3 iOS 裝置


    • 4.4 其他行動裝置


    • 4.5 網頁版




  • 5 相關情況


    • 5.1 遭受干擾與封鎖


    • 5.2 牽涉恐怖活動


    • 5.3 色情、侵犯版權的內容的限制




  • 6 相關條目


  • 7 註釋


  • 8 參考資料


  • 9 外部連結





歷史



它在2013年由杜洛夫兄弟正式启用,也就是尼古拉·杜洛夫與保羅·杜洛夫,俄罗斯最大的社交網路服務VKontakte的創始者[17]。Telegram Messenger LLP是獨立的非營利公司,設立在柏林,而且與VKontakte毫無關聯[18]。尼古拉·杜洛夫為它設計新的网络传输协议稱為MTProto,同時保羅·杜洛夫自數位堡壘公司提供資金與基礎設備[註 2][19]


在2013年10月的統計,每日有10萬名使用者在線上活動[17]。在2016年2月,官方宣稱突破一億月活躍使用者[20],而且每日有 150 億訊息在傳遞[21]



競賽



  • 2013年12月19日,它的贊助人保羅·杜洛夫宣佈只要有任何人成功破解已攔截的通話訊息,他願意提供价值20萬美元的比特幣做為獎金[22][23]

  • 2013年12月21日,一名信息技術社群的使用者發現它的信息安全問題。在修正之後,他得到了10萬美元獎金[24]

  • 2014年3月1日,首場競賽沒有任何贏家,而且官方公佈解密方法[25]。官方宣稱有多名挑戰者破解它的權限管理,而且還宣佈會做好更多的準備來迎接下一次的競賽[25][26]



活躍人數



@media all and (max-width:720px){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div.mw-graph{min-width:auto!important;max-width:100%;overflow-x:auto;overflow-y:visible}}




Telegram也成为了很多垃圾广告英语Messaging spam发布者(spammer)的目标。图为波斯语广告(中文用户群体称之为“清真”)在群组刷屏,而“电报拉人”是常见的中文垃圾广告之一。



  • 2013年10月,Telegram每天有10萬活躍用戶[27]

  • 2014年3月,Telegram公布其服務分別已達到每月3500萬活躍用戶和每日1500萬活躍用戶[28]

  • 2015年9月,發表聲明,表示該應用程式有6000萬活躍用戶數,並且每天傳遞120億則訊息[29]

  • 2016年2月,Telegram公佈他們每月有1億活躍用戶、每天有35萬位用戶註冊、每日傳遞150億則消息[30]

  • 2018年3月,官方公佈其服務達到每月2億活躍用戶數,相當於世界上人口数第六大的國家[31]的人口。



事故


2017年9月20日下午(UTC+8),由於位於新加坡(編號為DC5)的 Telegram 伺服器發生了斷電事故,導致亞洲使用者無法使用 Telegram。[32][33][34][35]六天後,再次發生同樣的事故。[36]Telegram 在其官方 Twitter 帳號發文稱,他們決定將亞洲區的資料中心遷出新加坡更換到新的地點,但需要時間。30日,又因新加坡資料中心斷電導致 Telegram 亞洲區停擺一小時。



政府監控


  • 2018年8月,Telegram修改隱私政策,將配合法院要求提供該用戶的IP、電話號碼等資料。[37][38]


特性




圖解祕密聊天模式



官方宣稱它具有強大的通訊安全特性,與其他以普羅大眾市場英语Mass market為主的即時通訊軟體例如WhatsApp與连我相互比較,它更安全。


它把聊天管道分為兩種型態,如下所示:




  1. 「一般聊天」模式,使用端到端的加密通訊,但伺服器端會有存取密鑰的權限,而且可以經由多重裝置登入[註 3][39]

  2. 「祕密聊天」模式,使用端對端的加密通訊,而且只能經由兩個特定裝置登入。


官方宣稱,當兩名使用者進行通訊時,第三方包含管理人員皆無法存取使用者的通訊內容[40]。當使用者在進行祕密聊天時,訊息包含多媒體皆可以被指定為自解構的訊息,當訊息被使用者閱讀之後,訊息在指定的時間內會自動銷毀。一旦訊息過期,訊息會消失在使用者的裝置上[41]




MTProto聊天記錄加密方式


主要特性如下所示:



  • 經由專用的MTProto网络传输协议,以對稱式高级加密标准256位元(AES)、RSA加密演算法2048位元與迪菲-赫尔曼密钥交换為基礎的加密方法[42][17][43][44]

  • 聊天歷史會被儲存在 Telegram 雲端,而且可以使用多個裝置登入并同步聊天历史。

  • 它被區分為智能手机版、个人电脑版、网页浏览器延伸版與非官方智能手机版[45]

  • 可以傳送語音、照片、影片以及所有的檔案格式。

  • 群組聊天(群組服務)起初最多可以支援到200名成員[46],2015年11月底,擴增為1000名成員[47][48],2016年3月中旬上增人數到5000名成員[49],2017年6月底增至10000名成員[50],時至今日,已支援 100,000 人,並有眾多群組達到此限制。

  • 頻道支援無限制的使用者加入,且可指派至多 50 名管理員共同維護。


  • 建立群組的使用者仍然可以選擇「無管理員的民主模式」,也可以建立「指派管理員機制」[47][48],且非管理員皆無法任意移除成員。


  • 使用端對端加密通訊的祕密聊天,訊息不會被儲存在伺服器。

  • 進行祕密聊天的訊息可選擇定時自動銷毀,像 Snapchat 一樣。

  • 訊息的讀取狀態分為兩種:一只对勾代表傳送完毕,二只对勾代表消息已获讀取[51]



所有經由MTProto网络传输协议的聊天通訊都會被加密,這個專用的MTProto是由尼古拉·杜洛夫研發。


官方發行的用戶端軟體與部分的非官方用戶端是屬於开放源代码[52]。然而,它的伺服器端軟體是屬於封闭原始碼的專有軟體。保羅·杜洛夫提到伺服器端原始碼不是自由软件,原因在於,為了允許獨立的伺服器成為Telegram雲端的一部分,它在架構的部分需要重新設計[53]


一部分的加密社群成員包含資訊安全研究人員馬克西·馬林史派克英语Moxie Marlinspike與泰勒·烘比(Taylor Hornby[54]都曾經批評它的加密競賽與專用的MTProto网络传输协议[55][56][57][58][59]




Telegram账号自毁设置


为了节省服务器资源,若用户长时间不登录Telegram账号,系统会自动予以销毁(即永久删除),用户可以设置多久后自动销毁该账号,时长分别有一个月后、三个月后、半年后和一年后(默认时长为半年后),用户也可手动销毁账号。



特色功能



秘密聊天




Telegram秘密聊天的加密密钥


秘密聊天是專為那些比一般人希望獲得更高安全性的人們所設計的功能。秘密聊天的內容全部都是以直接的端到端加密來傳輸。這代表只有你與秘密聊天的對方,才能讀取到這些聊天訊息 - 沒有任何其他人可以破解它們,包含 Telegram 團隊本身。此外,秘密聊天訊息也無法被轉寄。而你也可藉由設定在對方讀取訊息後的特定時間,自動銷毀訊息內容,這樣一來不論你或者對方裝置上的該訊息就會永久消失。


秘密和一般聊天之間的最後一個區別就是,秘密聊天的內容不會儲存在雲端伺服器。你只能從秘密聊天雙方的裝置中存取這些訊息。



機器人




某个机器人




如果帐号被Telegram官方封禁,可以通过官方机器人@SpamBot查询封禁原因和解封时间。


在2015年6月,Telegram 開放了機器人API[60],更在2017年5月支援了付款功能[61]。機器人是 Telegram 上以程式運作的帳號,可以回覆人類的指令、訊息,端看開發者如何設定。


另一種功能稱為內聯機器人[62],支援快速傳送相關的 GIF 動圖、圖片,其來自網絡、YouTube 影片、維基百科的文章,等等。



語音通話


2017年3月,Telegram 官方應用程式新增了語音通話功能[63]


這採用了跟祕密聊天相同的端到端加密技術,在網路環境許可的情況下,會採用端對端傳輸,否則會經由最近的伺服器連線。



即時查看


在2017年5月時推出的新功能,並同時啟動為期一個月的競賽,提供總額 250,000 美元的獎金[64],完善了對兩千多個主要網站的支援。



應用程式


為了支援各種不同的系统平台,它提供多個用戶端版本,並允許各地好手開發自己的版本。它的伺服器系統分散並且分佈在全球各地,以地理位置自動分配伺服器,加快全球回應速度[65]。以下列出官方研發團隊與社群研發人員提供的應用程式版本。



桌面環境




Telegram Desktop(Windows版)




  • Telegram for macOS:支援 macOS,也是官方發行的第一個應用程式。


  • Telegram Desktop:由官方發行,可支援多平台桌面環境的應用程式,支援 Windows(綠色軟體)、macOS、GNU/Linux。


  • Telegreat:由 Telegram Desktop 衍生之第三方版本,內建中文支援。



Android 裝置




  • Telegram:官方原版


  • Telegram X:先是由第三方開發,後被併入為官方版[66]


  • Telegreat 中文版:由 Telegram 官方版為底的第三方修改版,加入數十種語系檔,支援多種中文語系


  • Plus Messenger:含有豐富附加功能的第三方修改版,內建中文支援



iOS 裝置



  • Telegram Messenger

  • Telegram X:同為後期併入官方,需注意的是,這與 Android 版 Telegram X 並無任何關係。



其他行動裝置




  • Windows Phone:2014年5月釋出測試版


  • Firefox OS:基於 Webogram 的官方客戶端


  • Sailfish OS:第三方客戶端


  • Ubuntu Touch:第三方客戶端


  • BlackBerry:第三方客戶端


  • Series 40 & Symbian:第三方客戶端



網頁版



  • Telegram Web


  • Telegreat Web:內建完整中文化的第三方版本


對於中文用戶,第三方用戶端 Telegreat 整理了 Telegram 客戶端版本比較,可供選擇時參考。



相關情況



遭受干擾與封鎖


2015年7月10日後,公司CEO於推特上曾多次说道其服務遭受攻擊,开发者於同年7月24日在其博客上宣布,该服务在该月10至12日被来自东亚的攻击者分布式拒绝服务攻击(DDoS)[67][68][69][70],同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封锁了该服务。据悉,此行为与攻击行为在时间上高度相关[71]


2017-2018年伊朗示威后,一家德黑兰法院认为Telegram在抗议活动中发挥作用,于是发布命令禁止伊朗民众使用Telegram[72]


2018年3月,俄罗斯最高法院驳回Telegram的上诉,并裁定Telegram有义务授权安全部门获取用户的消息等信息[73]。同年4月,因为Telegram一直拒绝交出密钥,俄罗斯媒体监管机构请求法庭在全国范围内封锁Telegram[74]


Telegram CEO 在5月尾帖文表示俄羅斯表示要封鎖Telegram之後,Apple 就停止批審Telegram提交的更新版本,導致應用程式在全球所有地區均無法通過更新審查[75]。由於重要的安全补丁和错误修复無法更新,iPhone用户处于风险当中[76]



牽涉恐怖活動


2015年11月,由於伊斯蘭國(ISIS)相關組織使用頻繁,Telegram移除了近250個所使用廣播頻道,並封鎖其所屬帳號[47][48]並且持續每天移除近百頻道[77]



色情、侵犯版權的內容的限制


強調不鼓勵色情內容、侵犯版權的內容存在[47][48]


除使用者舉報的色情群組、頻道於 iOS、macOS 設備無法觀看外,尚無出現官方任意審查或下架頻道的情況。



相關條目



  • 保羅·杜洛夫

  • 尼古拉·杜洛夫

  • 即时通讯软件比较



註釋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1. ^ 自解構的訊息,英语:self-destructing messages


  2. ^ 數位堡壘公司,英语:Digital Fortress


  3. ^ 端對端,英语:end-to-end




參考資料






  1. ^ Telegram. Google Play. [23 December 2018]. 


  2. ^ Telegram X. Google Play. [17 December 2018]. 


  3. ^ Telegram. App Store. [23 December 2018]. 


  4. ^ Telegram X. App Store. [31 January 2018]. 


  5. ^ Telegram Messenger. Microsoft Store. [11 May 2018]. 


  6. ^ Version history. Telegram Desktop. [23 December 2018]. 


  7. ^ Telegram. Mac App Store. [4 December 2018]. 


  8. ^ Telegram Beta 2 – HockeyApp. rink.hockeyapp.net. 


  9. ^ Telegram X. Google Play. 


  10. ^ Telegram-iOS – HockeyApp. rink.hockeyapp.net. 


  11. ^ Version history. Telegram. 


  12. ^ Telegram Swift – HockeyApp. rink.hockeyapp.net. 


  13. ^ Live Locations, Media Player and Languages. telegram.org. Telegram Messenger LLP. [2018-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6). 


  14. ^ Translating Telegram. translations.telegram.org. Telegram Messenger LLP. [2018-04-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5-06). 


  15. ^ Telegram Web. Telegram Web. [2016-11-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5). 


  16. ^ Telegram Apps. Telegram.org.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6). 


  17. ^ 17.017.117.2 Meet Telegram, A Secure Messaging App From The Founders Of VK, Russia’s Largest Social Network. TechCrunch. 2013-10-27 [2014-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4). 


  18. ^ Telegram F.A.Q. Telegram.org.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6). 


  19. ^ Russia’s Zuckerberg launches Telegram, a new instant messenger service. Reuters. 2013-08-30 [2014-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30). 


  20. ^ 100,000,000 Monthly Active Users. Telegram.org. 2016-02-23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6). 


  21. ^ 15 Billion Telegrams Delivered Daily. Telegram.org. 2016-02-23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12). 


  22. ^ Crypto contest announcement. Telegram. [2014-06-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6-15). 


  23. ^ Telegram offers award to crack encryption. BBC. 2013-12-19 [2013-12-30]. 


  24. ^ Crowdsourcing a More Secure Future. Telegram blog. 2013-12-21 [2014-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3). 


  25. ^ 25.025.1 Winter Contest Ends. Telegram blog. 2014-03-02 [2014-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3). 


  26. ^ Telegram Contest FAQ. [2014-03-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3). 


  27. ^ Shu, Catherine. Meet Telegram, A Secure Messaging App From The Founders Of VK, Russia’s Largest Social Network. TechCrunch. 2013-10-27 [2016-03-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4). 


  28. ^ Telegram Hits 35M Monthly Users, 15M Daily With 8B Messages Received Over 30 Days, TechCrunch, 2014-03-24 [2014-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9-26) 


  29. ^ Lomas, Natasha. Telegram Now Seeing 12BN Daily Messages, up From 1BN in February. Techcrunch. 2015-09-21 [2015-11-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1-18). 


  30. ^ Burns, Matt. Encrypted Messaging App Telegram Hits 100M Monthly Active Users, 350k New Users Each Day. TechCrunch. 2016-02-23 [2016-02-23]. 


  31. ^ 200,000,000 Monthly Active Users. Telegram. [2018-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9-03). 


  32. ^ Telegram Messenger on Twitter. Twitter. Telegram Messenger. 2017-09-20 [2017-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0) (英语). 


  33. ^ Telegram Messenger on Twitter. Twitter. Telegram Messenger. 2017-09-20 [2017-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0) (英语). 


  34. ^ Hio, Lester. Partial services restored to messaging app Telegram after power outage in Singapore data centre. 新加坡海峽時報網. 2017-09-20 [2017-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0) (英语). 


  35. ^ Global messenger Telegram suffers malfunction in Asia. 韓聯社英文網. 2017-09-20 [2017-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0) (英语). 


  36. ^ Telegram一周兩「死機」 原因竟然係無電. 香港蘋果日報. 2017-09-26 [2017-09-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26) (中文(香港)‎). 


  37. ^ 林妍溱. Telegram更新隱私政策,必要時將交出用戶資料給政府. 電週文化事業. 2018-08-30 [2018-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9). 


  38. ^ Telegram Privacy Policy. Telegram. 2018-08-14 [2018-10-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08). 8.3. Law Enforcement Authorities: If Telegram receives a court order that confirms you're a terror suspect, we may disclose your IP address and phone number to the relevant authorities. 


  39. ^ 為什麼Telegram不預設使用端到端加密?(中文翻譯,內含原文), [2017-08-1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6) 


  40. ^ New instant messenger Telegram protected even from spy intrusions, VentureBeat, 2013-11-12 [2014-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41. ^ Telegram FAQ, [2014-02-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9) 


  42. ^ Telegram technical FAQ for Advanced users, [2014-1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8) 


  43. ^ Telegram F.A.Q.: How secure is Telegram?, [2014-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44. ^ Description of MTProto Mobile Protocol, [2014-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45. ^ List of Telegram applications, [2014-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3) 


  46. ^ Should WhatsApp be wary of Telegram?, 2014-02-13 [2014-10-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47. ^ 47.047.147.247.3 DAVID MURPHY. Telegram Messaging App Adds Admins, 1K+ User Supergroups. PC Magazine. 2015-11-26 [2016-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1-20) (英语). 


  48. ^ 48.048.148.248.3 陳曉莉. 千人線上即時密談有工具,Telegram推出Supergroups新功能. IThome (電週文化). 2015-11-27 [2016-0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2-12). 


  49. ^ Sumit Passary. Telegram Update Ups Supergroup Membership To 5K. Tech Times. 2016-03-14 [2016-05-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4-29). 


  50. ^ The Telegram Team. Supergroups 10,000: Admin Tools & More. 2017-06-30 [2017-07-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7-06) (英语). 


  51. ^ Telegram F.A.Q.: What do the green checks mean?, 2014-02-23 [2014-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06) 


  52. ^ Telegram source code links, [2013-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9) 


  53. ^ Pavel Durov: "No application is 100% safe", El Diario Turing, 2014-02-02 [2014-02-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8) 


  54. ^ Taylor Hornby. Blackhat.com.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9-15). 


  55. ^ Moxie Marlinspike. A Crypto Challenge For The Telegram Developers. 2013-12-19 [2014-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07). 


  56. ^ Taylor Hornby. Telegram's Cryptanalysis Contest. Crypto Fails. 2013-12-19 [2014-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4). 


  57. ^ Robin Wauters. Cracking contest: first one who breaks Telegram gets $200,000 in bitcoins (but really, nobody wins). Tech.eu. 2013-12-19 [2014-03-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3-31). 


  58. ^ Geoffroy Couprie. Telegram, AKA "Stand back, we have Math PhDs!". 2013-12-17 [2014-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年4月20日). 


  59. ^ Thijs Alkemade. Breaking Half of the Telegram Contest. 2014-04-02 [2014-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4-07). 


  60. ^ 存档副本. [2018-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3). 


  61. ^ 存档副本. [2018-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3). 


  62. ^ 存档副本. [2018-08-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23). 


  63. ^ Telegram團隊. Voice Calls: Secure, Crystal-Clear, AI-Powered. Telegram Blog. Telegram團隊. 2017-03-30 [2017-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30) (英语). 


  64. ^ Instant View Now Available for 2274 Websites. Telegram.org. 2017-08-04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1-25). 


  65. ^ Telegram, el chat que compite con Whatsapp [Telegram, the chat that competes with WhatsApp]. El País. UY. [2014-02-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08) (西班牙语). 


  66. ^ Telegram X:透過競爭取得進展. Telegram 中文支援站. [2018-08-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7) (中文(台灣)‎). 


  67. ^ 受網絡攻擊影響 即時通訊程式Telegram死機. 熱血時報. 2015-07-10 [201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10-11). 


  68. ^ 陳瑞霖. 通訊軟體 Telegram CEO 暗指 DDoS 為南韓競爭對手所為. TechNews科技新報. 2015-07-13 [201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14). 


  69. ^ Telegram遭攻擊 全球服務中斷. 香港經濟日報 (經濟通 ET Net). 2015-07-13 [201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7-31). 


  70. ^ 楊絡懸. 加密通訊軟體Telegram被攻擊 創辦人無奈:受忌妒. 三立新聞 SETN. 2015-07-15 [2015-10-2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8-07). 


  71. ^ A DDos in Asia Pacific. Telegram.org. 2015-07-13 [2018-02-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2-01). 


  72. ^ 伊朗封杀即时聊天软件Telegram,俄罗斯此前已封杀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澎湃新闻.


  73. ^ Court Orders Telegram to Hand Russia Its Encryption Keys - Bitcoin News. Bitcoin News. 2018-03-20 [2018-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8). 


  74. ^ Whittaker, Zack. Russia moves to block Telegram after encryption key denial. ZDNet. [2018-04-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4-07) (英语). 


  75. ^ Telegram CEO:蘋果正封鎖 Telegram 全球的更新

    流動日報 2018-05-31



  76. ^ Telegram:苹果在全球范围内拒绝我们提交应用更新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 动点科技 2018-05-31


  77. ^ ISIS Watch的Telegram頻道(需安裝Telegram)




外部連結








  • 官方网站 在维基数据上编辑此内容

  • Translating Telegram


  • Telegram的Twitter帳戶

  • 第三方中文化翻譯

    • 正體中文(台灣)

      • 網站


      • Telegram頻道(需安裝Telegram)



    • 簡體中文

      • 網站


      • Telegram頻道(需安裝Telegram) Telegram頻道(需安裝Telegram)



    • 繁體中文(香港)

      • Telegram頻道(需安裝Telegram)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Volkswagen Group MQB platform

刘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