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主义
唯物论(英语:materialism),哲學理論,肯定世界的基本組成為物質,物質形式與過程是人類認識世界的主要途徑[1],持着「只有事实上的物质才是真实存在的实体」的这一种观点,并且被认为是物理主義的一种形式。该理论的基础是,所有的实体(和概念)都是物质的一种构成或者表达,并且,所有的现象(包括意识)都是物质相互作用的结果,在意识与物质之间,物质决定了意识,而意识则是客观世界在人脑中的生理反应,也就是有机物出于对物质的反应。因此,物质是唯一事实上存在的实体。作为一个理论体系,唯物主义属于一元本体论。但其本身又不同于以二元论或多元论为基础的本体论。
唯物主义是现实世界的一种解释。恩格斯及馬克思主義哲學認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对立的[2]。
目录
1 概述
2 對物質的定義
3 腳註
4 參考資料
5 相关主题
6 延伸閱讀
7 外部連結
概述
唯物主义在哲学上屬於一元的本体论,因此就和二元論及多元論產生的本体论不同。以對現象實質的解釋來說,唯物主义和唯心主義、中性一元論及心靈論不同。
雖然有許多的哲學流派,有些流派之間可能只有短微的差異[3][4][5],不過許多哲學可以分為以下兩類,這兩類在其定義上是互斥的,分別是唯心主義及唯物主义[a]。這兩類哲學的基本主張和現實的本質有關,而其主要差異出現在對以下二個基本問題的回答上:「現實包括什麼?」以及「現實如何產生的?」。對唯心主義而言,心、靈或意念是主要的,物質是次要的,對唯物主义而言,物質是主要的,心、靈或意念是次要的,是物質的產物[5]。
历史上,源于笛卡尔的传统观点认为,意识是非物质的存在。而唯物主义者的观点则是从根本上反对这一信条的。尽管如此,唯物主义本身并没有讨论如何来描述所谓的“物质实体”。在实践中,唯物主义通常等同于物理主义或其他理论的一个种类。
唯物主义通常被认为与简化论的方法论原理有关,根据简化论,被一个特定描述层次所区分出来的事物或者现象,如果它是真的(正确的),那它也必须可以在其他描述层次中被解释——特别是在一个普通或简化了的层次中可以被解释。而非简化唯物主义就明确地反对这一种概念或说法,但无论是简化唯物主义还是非简化唯物主义,都通常将物质的构成作为所有存在事物、性质、无法解释现象的物质基础。杰瑞·福多通过描述经验主义和某些特殊学科(如心理学和地质学)是无法直接从基本物理中观察出,从而有力地证明了这个观点。并且,很多有关的文献都是基于这些观点之间的联系而发展起来的。
现代的唯物主义哲学家们扩充了唯物主义中关于物质的定义,其中包括符合科学并能探测得到的实体,如能量、力、甚至空间曲率等。尽管如此,像玛丽·米雷这样的哲学家,依然认为概念中的“物质”是非常难以定义的。[6]特别地,唯物主义是二元论、现象论、理想主义、活力论以及二重一元论的相反对照面。在某种程度上,唯物主义的物质性,可以和决定论的概念产生联系。启蒙时代的一些思想家認同决定论。
唯物主义通常会被唯心主义思想家批评和反对。他们认为唯物主义是一种令精神上空洞的哲学观。而马克思则将唯物主义作为一种非形而上学的“唯物史观”,相对地,他将其专注于人类活动(包括实践和劳动)和由此产生的制度生成、复制和摧毁。(请参照“唯物史观”)
對物質的定義
正如其他科學及哲學中的基本概念一様,針對物質的本質及其定義也已出現許多的論點[7]。物質是由單一成份(原質)組成?物質是否是一種單一的成份,但會以許多不同的形式出現(形質論)[8]?或是由幾種不同的,不會改變的成份組成(原子論)?[9]物質是否有其固有性質(物質理論)[10][11]或者是否其中少了固有性質(第一元素)?
傳統對物質的觀點是有形體的「東西」,但在十九世紀提出场的概念後,上述觀點受到了挑戰。狭义相对论證明物質及能量(包括將能量分布在空間中的場)是可以互相轉換的。因此產生了一種本體論的觀點,認為能量是第一元素,物質只是它的一種形態。但另一方面,粒子物理的標準模型用量子场论來描述所有的交互作用力,因此又可以說這些場才是第一元素,能量只是場的一個性質而已。
依照主流的宇宙模型ΛCDM模型,宇宙中的能量中只有5%是由粒子物理中標準模型提到的粒子所組成,宇宙主要是由暗物质及暗能量組成,不過科學家對暗物质及暗能量的了解及共識還不多[12]。
在量子力學出現之後,有些科學家認為只是改變了物質的概念而已,但也有科學家認為物質概念已不再存在。例如维尔纳·海森堡提到:「唯物主義的本體論是以一個幻想為前提:認為我們週圍世界的現實及存在的方式可以外推到原子層次。但這個外推是錯的,原子不是(一般認知的)東西。」
對應新的科學發現,物質的概念也隨之改變。诺姆·乔姆斯基認為任何一種性質都可以視為是物質,只要有人定義有這種性質的東西是物質即可[13]。
腳註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a. ^ 不過,要定義一個分類,而不提出此分類和哪些分類是相對的,有些研究者認為就算有可能以此方式定義,定義上也相當困難[4][5]
參考資料
^ 藝術與建築索引典—唯物論(哲學運動)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12-19. 於2011 年3 月14 日查閱
^ 馬克思新唯物主義理論概述
^ Edwards, Paul (编), The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Vols.1-4, 1972 [1967], ISBN 0-02-894950-1(Originally published 1967 in 8 volumes) Alternative ISBN 978-0-02-894950-5
^ 4.04.1 Priest, Stephen, Theories of the Mind, London: Penguin Books, 1991, ISBN 0-14-013069-1 Alternative ISBN 978-0-14-013069-0
^ 5.05.15.2 Novack, George, The Origins of Materialism, New York: Pathfinder Press, 1979, ISBN 0-87348-022-8
^ Mary Midgley The Myths We Live By.
^ Matter. 天主教百科全書. New York: Robert Appleton Company. 1913.
^ "Hylomorphism" Concise Britannica
^ "Atomism: Antiquity to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6-09-09. Dictionary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Atomism in the Seventeenth Century"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5-03-05. Dictionary of the History of Ideas
Article by a philosopher who opposes atomism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6-12-21.
Information on Buddhist atomism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02-16.
Article on traditional Greek atomism
"Atomism from the 17th to the 20th Century"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on substance theory. Plato.stanford.edu. [2013-06-24].
^ The Friesian School on Substance and Essence. Friesian.com. [2013-06-24].
^ Bernard Sadoulet "Particle Dark Matter in the Universe: At the Brink of Discovery?" Science 5 January 2007: Vol. 315. no. 5808, pp. 61 - 63
^ Chomsky, Noam (2000) New Horizons in the Study of Language and Mind
相关主题
|
|
|
延伸閱讀
- Buchner, L. (1920). [books.google.com/books?id=tw8OuwAACAAJ Force and Matter]. New York, Peter Eckler Publishing Co.
- Churchland, Paul (1981). Eliminative Materialism and the Propositional Attitudes. The Philosophy of Science. Boyd, Richard; P. Gasper; J. D. Trout. Cambridge, Massachusetts, MIT Press.
Field, Hartry H., Mental representation, (编) Block, Ned Joel, Readings in Philosophy of Psychology 2, Taylor & Francis, 1981, ISBN 9780416746006
Owen J. Flanagan. Science of the Mind 2e. MIT Press. 1991 [19 December 2012]. ISBN 978-0-262-56056-6.
- Fodor, J.A. (1974). Special Sciences, Synthese, Vol.28.
- Gunasekara, Victor A. (2001). "Buddhism and the Modern World". Basic Buddhism: A Modern Introduction to the Buddha's Teaching". 18 January 2008
- Kim, J. (1994) Multiple Realization and the Metaphysics of Reduction, Philosophy and Phenomenological Research, Vol. 52.
- La Mettrie, La Mettrie, Julien Offray de (1748). L'Homme Machine (Man a Machine)
- Lange, Friedrich A.,(1925) The History of Materialism. New York, Harcourt, Brace, & Co.
Moser, Paul K.; Trout, J. D. Contemporary Materialism: A Reader. Psychology Press. 1995 [19 December 2012]. ISBN 978-0-415-10863-8.
Priest, Stephen, Theories of the Mind, London: Penguin Books, 1991, ISBN 0-14-013069-1 Alternative ISBN 978-0-14-013069-0
- Schopenhauer, Arthur (1969). The World as Will and Representation.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Inc.
- Seidner, Stanley S. (June 10, 2009). "A Trojan Horse: Logotherapeutic Transcendence and its Secular Implications for Theology"[永久失效連結]. Mater Dei Institute
Turner, MS. Quarks and the cosmos. Science. Jan 5, 2007, 315 (5808): 59–61. PMID 17204637. doi:10.1126/science.1136276.
- Vitzthum, Richard C. (1995) Materialism: An Affirmative History and Definition. Amherst, New York, Prometheus Books.
外部連結
- Stanford Encyclopedia:
- Physicalism
- Eliminative Materialism
Philosophical Materialism (by Richard C. Vitzthum) from infidels.org
Dictionary of the Philosophy of Mind on Materialism from the University of Waterloo
|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