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




坐标:32°03′21.61″N 118°45′52.27″E / 32.0560028°N 118.7645194°E / 32.0560028; 118.7645194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南京师范大学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Normal University logo.jpg
校训
正德厚生 笃学敏行
创建时间
1902年
学校类型
江苏省属高校
党委书记
胡敏强
校長
陈国祥
教师人數
教职工3274人,专任教师和专职研究人员1715人
学生人數
21885[1]

本科生人數

15277

研究生人數

6608
校址
江苏省南京市
校區
随园校区、仙林校区、紫金校区
网站
南京師範大學





南师大仙林校区校门




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主楼


南京师范大学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是綜合性師範特色的教學研究型大學,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江苏省属重点大学。学校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創建的三江師範學堂,1952年南京高校院系调整时,在原南京大学师范学院和金陵大学有关系科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改为现名。[2]现有仙林、隨園、紫金三处校區。




目录






  • 1 历史变迁


    • 1.1 肇始師範


    • 1.2 南高、東大、中大、南大时期


    • 1.3 师范学院独立


    • 1.4 南京师范大学


    • 1.5 历史沿革


    • 1.6 历任校长




  • 2 院系


  • 3 教学科研


  • 4 校园与设施


  • 5 著名校友


  • 6 参考资料


  • 7 關聯


  • 8 相关链接





历史变迁




南京市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陵女子大学旧址


南京师范大学前身可溯源至清末壬寅年(1902年)成立的三江师范学堂。当时两江总督张之洞拟在江宁“先办一大师范学堂,以为学务全局之纲领”;学堂成立后定名三江师范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学堂之先驅。1906年李瑞清主持校务,改名两江师范学堂。学堂最初以培养当时中国最迫切需要的新式中等学校师资为办学宗旨,师范教育学科为基础学科。民国以后,历经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东南大学教育科、第四中山大学教育学院、江苏大学教育学院、中央大学教育学院、中央大学师范学院、南京大学师范学院沿革。1952年,以南京大学师范学院为基础,合并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金陵大学师范教育有关科系,独立建校,在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校址组建南京师范学院。1984年1月,南京师范学院改名南京师范大学。2000年3月,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南京师范大学。



肇始師範


三江师范学堂(1902-1905)

清朝末年的中国社会处于内忧外患之中,清朝政府迫于形势,开始推行“新政”。刘坤一与张之洞光緒27年(1901年)联衔上奏提出“兴学育才”办法四条,清光緒28年(1902年)採用近代新學制。同年5月30日,两江总督刘坤一向清廷上奏《筹办学堂折》,倡議興學「應從師範學堂入手」,呈請開辦師範學堂;1903年2月,繼任兩江總督張之洞上奏《創辦三江師範學堂折》,擬于江寧「先辦一大師範學堂,以為學務全局之綱領」。1903年2月,继任两江总督张之洞上奏《创办三江师范学堂折》,并委派缪荃孙率员赴日本考察,随后又聘其为三江师范学堂总稽查,负责筹建工作。1903年9月,三江师范学堂正式开学。


两江优级师范学堂(1905-1911)



两江师范学堂全景画


1905年,因学堂名称意义不清而造成若干纠纷,三江师范学堂易名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1906年,李瑞清出任监督,停办初级师范本科,增设公共科(即通识科)、分类科(即专业科),创设中国高等学校中第一个图画手工科。至1910年,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已设有国文外国语部、地理历史部、数学物理化学部、农学博物部四部。1911年底,因辛亥革命,两江优级师范学堂陷于停办。



南高、東大、中大、南大时期


国立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5-1921)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一字房,建于1909年。后为中央大学教育学院所在地。


1914年7月15日,江苏巡按使韩国钧委任江谦为校长,在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原址筹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江谦聘留美学者郭秉文为教务主任、陈容为学监,并让二人回国之前考察欧美教育制度,同时延揽师资。1915年9月10日,南京高师正式开学,最初设国文、理化两部及国文专修科,之后又陆续对科系进行调整。至1920年,学校已设有国文史地部、数学理化部、英语专修科、教育专修科、体育专修科、农业专修科、工艺专修科和商业专修科。1919年,南京高师校务会议通过《改良课程案》,在中国率先实行选科制(学分制),同时又在时任南京高师教务主任的陶行知的倡导之下,率先推行以教授如何学习为重点的“教学法”以代替旧有的“教授法”。同年12月,南京高师校务会议又通过陶行知提议的《规定女子旁听法案》,并顶住各方压力于翌年正式录取8名女生和50多名女旁听生,开历史先河,成为中国第一所实行男女同校的高等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18年设立的教育专修科,成为后来教育学院、师范学院的前身。


国立东南大学(1921-1927)

1918年9月,郭秉文出任南京高师校长,1920年4月7日,郭秉文在校务会议上提议在南京高师的基础上创办一所国立大学,获得一致赞成,随后组建“南京大学筹备委员会”。同年9月,郭秉文等十位发起人联名致书国务院及教育部,申请设立南京大学,并于12月获得批准,定名国立东南大学。1921年6月6日,东大董事会成立,郭秉文出任校长,9月东大正式开学,12月校评议会和教授联席会正式决定南京高师并入东大。


国立东南大学各科系在南京高师的基础上陆续增设,至1923年已拥有文理科、教育科、农科、工科、商科5科共计28系,学科齐全,居全国之首。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科由南京高师教育专修科改建,设教育、体育和艺术系科以及当时兼属文理科和教育科的心理学系。


国立中央大学(1927-1949)



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科音乐组教学用房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6月起开始实行大学区制,国立东南大学合并河海工科大学、上海商科大学、江苏法政大学、江苏医科大学以及南京工业专门学校、苏州工业专门学校、上海商业专门学校、南京农业学校,组建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2月更名为江苏大学,遭全体师生反对后,于5月定名为国立中央大学。1929年8月大学区制废止,国立中央大学不再负责江苏省的教育事务。中大医学院及商学院因在上海,于1932年7月独立建校。1935年,中大再度创办医学院,至此,中大共拥有文、法、理、农、工、医、教育(后更名为“师范”)七个学院,直到1949年,一直是中国院系最全、规模最大的大学[3]


1932年8月,罗家伦被任命为国立中央大学校长,任职期间对学校行政进行改革,同时延揽名师,扩建校舍,增购书刊、设备,使中大稳步发展。1934年,中大在蔣中正的支持下在南京近郊征地8千亩,欲建设新校园,然而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工程随即停工。10月,为了躲避战火,中大开始西迁入川。11月最后一批学生到达重庆,校址设在重庆沙坪坝松林坡,而医学院、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则迁往成都华西坝。抗战期间,办学条件十分艰苦,然而报考中大却十分踊跃,以至1939年又在重庆柏溪建设新校园,同时中大为适应当时社会需求,增设文科、法科、工科、医科和教育等研究所,还增设航空工程系、水利工程系、气象系、边政系等科系。1938年8月,中央大学教育学院改为师范学院,除保留原教育学院系科外,增设国文、英语、史地、数学、理化、体育和公民训育7个系。至1939年8月,师范学院已设有10个系、3个专修科,即教育、公民训育、国文、英语、史地、数学、理化、博物、体育、艺术等系以及体育、史地、童子军等专修科,原心理学系改属理学院。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吴有训出任中大校长,着手筹备学校回迁工作,1946年11月1日中大在南京开学。文、法、理、工、师范学院和一部分农学院学生在四牌楼本部上课;医学院、农学院及理工学院的一年级新生安置于丁家桥分部。至1949年,国立中央大学各院系无大变更,研究院增设经济、社会、法医三个研究所。此时中大师范学院下设教育系、艺术系、体育系和体育专修科。


国立南京大学(1949-1952)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8月8日,国立中央大学更名为国立南京大学,1950年10月去国立二字直接称为南京大学。



师范学院独立


1952年院系调整,南京大学师范学院独立,合并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金陵大学师范教育有关科系,在原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即1913年筹建、1915年在繡花巷成立、1923年迁至随园、1930年改名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的原金陵女子大学随园校址组建南京师范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


1984年1月,南京师范学院改名南京师范大学,简称南师大。2000年3月,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逐渐建成以师范为特色的综合性教学研究型大学。



历史沿革




南師大隨園校區正門



  • 1902-1906 三江师范学堂(教育学)

  • 1906-1911 两江师范学堂(教育学)(1911年底到1914年陷于停办)

  • 1914-1923 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科

  • 1921-1927 东南大学教育科

  • 1927-1949 中央大学师范学院

  • 1949-1952 南京大学师范学院

  • 1952-1984 南京师范学院

  • 1984- 南京师范大学



历任校长




校内两棵高大的银杏树


院系調整前




  • 繆荃孫 1902年- (三江師範學堂总稽查)


  • 李瑞清 1905年-1912年(兩江師範學堂监督)


  • 江謙 1914年-1919年(南京高等師範学校校长)


  • 郭秉文 1919年-1925年(南京高等師範学校与國立東南大學校长)


  • 張乃燕 1927年-1930年(第四中山大學、江蘇大學、中央大學校长)


  • 朱家驊 1930年-1931年(國立中央大學校长)


  • 羅家倫 1931年-1941年(國立中央大學校长)


  • 顧孟餘 1941年-1943年(國立中央大學校长)


  • 蔣介石 1943年-1944年(國立中央大學校长)


  • 顧毓琇 1944年-1945年(國立中央大學校长)


  • 吳有訓 1945年-1947年(國立中央大學校长)


  • 周鴻經 1948年-1949年(國立中央大學校长)


  • 梁希 1949年-1949年(國立南京大學校长)


  • 潘菽 1949年- (南京大學校长)




南师大特色的跨路走廊,民国建筑


院系調整前教育(师范)科负责人



  • 1905- 李瑞清(两江优级师范学堂监督兼长教育)

  • 1914- 江谦(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兼长教育)

  • 1917-1923 陶行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教育专修科、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

  • 1923-192# 徐养秋(国立东南大学教育科主任)

  • 1927-1928 郑宗海(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 1928-1929 韦悫(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 1930-1931 孟宪承(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 1931-1932 程其保(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 1932-1933 黄建中(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 1933-1934 艾伟(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 1935-1936 常导之(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 1937-1938 艾伟(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 193#-193# 邵鹤亭(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

  • 193#-19## 孙本文(中央大学教育学院院长、师范学院院长)

  • 1946-1947 罗炳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

  • 1947-1949 徐养秋(中央大学师范学院院长)

  • 1949-1952 陈鹤琴(中央大学、南京大学师范学院院长)


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学院)独立建校后



  • 1952-1963 陈鹤琴

  • 1963-1978 华诚一

  • 1978-1983 杨巩

  • 1983-1992 归鸿

  • 1992-1996 谈凤梁

  • 1996-2002 公丕祥

  • 2002-2014 宋永忠

  • 2014-2017 胡敏强

  • 2017- 陈国祥



院系









  • 文学院

  • 新闻与传播学院

  • 外国语学院

  • 教育科学学院

  • 音乐学院

  • 体育科学学院

  • 美术学院

  •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 公共管理学院

  • 法学院





  • 商学院

  • 社会发展学院

  • 数学科学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10年由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名

  • 生命科学学院

  • 心理学院

  • 地理科学学院

  •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 动力工程学院

  • 中北学院[1]

  • 强化培养学院

  • 泰州学院

  • 继续教育学院

  • 高等职业技术学院

  • 教师教育学院

  • 金陵女子学院





教学科研



NanjingNormalUniversity corner.jpg


南京师范大学充分发挥“211工程”建设的主导作用和学科学位点建设的龙头作用。目前拥有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7个,江苏省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培育建设点5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3个,江苏省重点学科20个;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2个,覆盖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13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7个,覆盖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199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6个,本科专业8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学科已涉及文、史、哲、教、理、工、经、法、管、农、医、艺等门类。



校园与设施


南京师范大学校园目前由随园校区、仙林校区、紫金校区三个校区构成。随园校区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金陵女子大学旧址所在,有“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称。


南京师范大学敬文图书馆藏书250万余册,为江苏省第三大图书馆。











南京師範大學圖書館





仙林校区





仙林校区





仙林校区地理科学学院





随园校区逸夫教育馆




著名校友








  • 李瑞清

  • 江谦

  • 郭秉文

  • 陶行知

  • 陈鹤琴

  • 吴贻芳

  • 徐悲鸿

  • 张大千

  • 陈之佛

  • 傅抱石





  • 陈邦杰

  • 李旭旦

  • 高觉敷

  • 罗炳之

  • 唐圭璋

  • 张近东

  • 惠若琪





参考资料





  1. ^ 南京师范大学简介[永久失效連結]


  2. ^ 南京师范大学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 2014-10-10. 


  3. ^ 刘明:论民国时期的大学教员聘任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7-09-28.,《二十一世纪》2005年7月号




關聯







  • 历史上的南京高等师范学校,請参见国立南京大学

  • 国立中央大学

  • 南京大学

  •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相关链接



  • 南京师范大学官方网站


  • 南京师范大学官方论坛

    •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Lambak Kiri

章鱼与海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