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坑,是臺灣新竹縣北埔鄉的一個傳統地域名稱,位於該鄉西部。相較於今日行政區,其範圍大致為南坑村不含北部凸出部分。
本地區除北部邊界地帶為大坪溪主流集水區外,其餘均屬大坪溪左岸兩條支流小南坑溪、大南坑溪的流域範圍。
歷史
台灣清治末期至日治初期,南坑地區為一街庄,稱為「南坑庄」,隸屬於竹北一堡。該庄北邊西段與南埔庄為鄰,北邊東段、東邊及南邊東段與大坪庄為鄰,南邊西段為藤坪庄,西邊為石硬仔庄[1]。
1901年(日治明治三十四年)11月,全台廢縣廳改設二十廳,該庄隸屬於新竹廳。1909年(明治四十二年)10月,合併二十廳為十二廳,該庄隸屬不變。1920年(大正九年),廢十二廳改設五州二廳,該庄改制為「南坑」大字,隸屬於新竹州竹東郡北埔庄,大字下有「小南坑」、「大南坑」小字名[2]。
戰後北埔庄改制為北埔鄉,隸屬於新竹縣,大字亦改制為村。1950年桃、竹、苗分治,北埔鄉隸屬不變。
交通
鄉道竹37線(大坪路)是上面盆寮至內大坪的道路,大致以縱向轉西向東蜿蜒經過南坑地區北部邊界地帶的東段,向北經北埔市區可前往上面盆寮並止於鄉道竹45線,向東轉南可前往內大坪並止於內豐石橋。
鄉道竹37-2線(小南坑路)、竹37-3線(大南坑路)為鄉道竹37線的支線,也是本地區內部主要的連絡道路。
參考文獻
^ 《臺灣堡圖》,臺灣總督府,1904年
^ 《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灣總督府
昔日竹東郡(1920年-1945年)
|
|
竹東街 |
上坪 · 燥樹排 · 員崠子 · 下公館 · 上公館 · 鷄油林 · 竹東 · 荳子埔 · 三重埔 · 二重埔 · 麻園肚 · 頭重埔 · 下員山 · 柯子湖
|
|
芎林庄 |
鹿寮坑 · 山豬湖 · 王爺坑 · 倒別牛 · 石壁潭 · 芎林 · 中坑 · 水坑 · 上山 · 崁下 · 柯子林 · 下山
|
|
橫山庄 |
橫山 · 頭分林 · 田寮坑 · 大山背 · 油羅 · 濫子 · 大平地 · 八十分 · 十分寮 · 南河 · 沙坑 · 大肚
|
|
北埔庄 |
北埔 · 南埔 · 小分林 · 大湖 · 水磜子 · 南坑 · 大坪
|
|
峨眉庄 |
峨眉 · 中興 · 石井 · 富興 · 赤柯坪 · 石硬子 · 藤坪 · 十二寮
|
|
寶山庄 |
寶山 · 雙溪 · 新城 · 寶斗仁 · 鷄油凸 · 大壢
|
|
蕃地 |
シパジー社(十八兒/五峰) · タイアイ社(大隘) · シイガオ社(夏埔) · タコナン社(竹林) · メホマン社(花園) · ビーライ社(比來) · マイバライ社(麥巴來) · マキヤマ社(天湖) · パスコワラン社(白蘭) · メントユー社(民都有/清泉) · テントン社(天頓) · ジヘン社(義興) · メカラン社(梅花) · ナロ社(那羅) · カラバイ社(嘉樂) · マクシユジン社(麥樹仁/尖石) · マトエ(馬胎) · ラハオ社(拉號) · シラツク社(新樂) · タラツカス(塔拉卡斯/粟園) · サカヤチン(薩克亞金/白石) 1927年新編入:シボツケ(控溪/秀巒) · タイヤカン社(泰亞崗) · タバホ社(田埔) · キンロワン社(錦路) · ヨロ社(養老)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