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守益
|
大明中顯大夫南京國子監祭酒
|
籍貫
|
江西承宣佈政使司吉安府安福縣
|
字號
|
字謙之,號東廓
|
諡號
|
文莊(隆慶間追諡)
|
出生
|
弘治四年(1491年)
|
逝世
|
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
|
親屬
|
(父)鄒賢 子 鄒善,孫 鄒德涵、鄒德溥
|
出身
|
|
著作
|
|
鄒守益(1491年-1562年),字謙之,號東廓,江西安福人。明朝學者、政治人物。正德六年探花及第,官南京國子監祭酒。王守仁門生,是陽明學江右學派代表人物。
生平
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會試第一名,殿試第一甲第三名進士[1][2],爲王守仁門生。授翰林院編修。逾年告歸,在江西拜謁王守仁,講學於贛州。朱宸濠叛亂,守益隨守仁籌劃軍事。直至世宗即位,始回京赴官。
嘉靖三年(1524年),因大禮上疏,世宗大怒,下詔獄拷打,謫廣德州判官。考滿入都,隨機引疾歸。數年後,以薦起南京吏部郎中,召為司經局洗馬。次年遷太常寺少卿兼侍讀學士,改南京國子監祭酒。不久又因諫言落職歸。居家講學,二十餘年卒。隆慶初年,贈南京禮部右侍郎,謚文莊。《明史》有傳[3]。
成就
師從王陽明,講學於贛州,以“居敬”、“戒懼”為“致良知”宗旨,建有龍津書院。曾助王陽明平定朱宸濠之亂。其作品被收錄為《東廓鄒先生文集》二十卷。
家族
曾祖父鄒仕魯;祖父鄒思傑,封大理寺左評事;父鄒賢,曾任按察司僉事。母周氏 (封孺人)[4]。
参考文献
^ (明)张朝瑞. 《皇明贡举考》卷五. 《续修四库全书》史部第828册.
^ 鲁小俊,江俊伟著. 贡举志五种 上.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ISBN 978-7-307-07043-1.
^ 《明史·卷283》:鄒守益,字謙之,安福人。父賢,字恢才,弘治九年進士。授南京大理評事,數有條奏,歷官福建僉事,擒殺武平賊渠黃友勝。居家以孝友稱。
守益舉正德六年會試第一,出王守仁門。以廷對第三人授翰林院編修。逾年告歸,謁守仁,講學於贛州。宸濠反,與守仁軍事。世宗即位,始赴官。嘉靖三年二月,帝欲去興獻帝本生之稱。守益疏諫,忤旨,被責。逾月,復上疏曰:陛下欲隆本生之恩,屢下群臣會議,群臣據禮正言,致蒙詰讓,道路相傳,有孝長子之稱。昔曾元以父寢疾,憚於易簀,蓋愛之至也。而曾子責之曰:「姑息」。魯公受天子禮樂,以祀周公,蓋尊之至也。而孔子傷之曰「周公其衰矣」。臣願陛下勿以姑息事獻帝,而使後世有其衰之嘆。且群臣援經證古,欲陛下專意正統,此皆為陛下忠謀,乃不察而督過之,謂忤且慢。臣歷觀前史,如冷褒、段猶之徒,當時所謂忠愛,後世所斥以為邪媚也。師丹、司馬光之徒,當時所謂欺慢,後世所仰以為正直也。後之視今,猶今之視古。望陛下不吝改過,察群臣之忠愛,信而用之,復召其去國者,無使奸人動搖國是,離間宮闈。
昔先帝南巡,群臣交章諫阻,先帝赫然震怒,豈不謂欺慢可罪哉。陛下在藩邸聞之,必以是為盡忠於先帝。今入繼大統,獨不容群臣盡忠於陛下乎。
帝大怒,下詔獄拷掠,謫廣德州判官。廢淫祠,建復初書院,與學者講授其間。稍遷南京禮部郎中,州人立生祠以祀。聞守仁卒,為位哭,服心喪,日與呂柟、湛若水、錢德洪、王畿、薛侃輩論學。考滿入都,即引疾歸。久之,以薦起南京吏部郎中,召為司經局洗馬。守益以太子幼,未能出閣,乃與霍韜上《聖功圖》,自神堯茅茨土階,至帝西苑耕稼蠶桑,凡為圖十三。帝以為謗訕,幾得罪,賴韜受帝知,事乃解。明年遷太常少卿兼侍讀學士,出掌南京翰林院,夏言欲遠之也。御史毛愷請留侍東宮,被謫。尋改南京祭酒。九廟災,守益陳上下交修之道,言:「殷中宗、高宗,反妖為祥,亨國長久。」帝大怒,落職歸。
守益天姿純粹。守仁嘗曰:「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謙之近之矣。」裏居,日事講學,四方從遊者踵至,學者稱東廓先生。居家二十餘年卒。隆慶初,贈南京禮部右侍郎,謚文莊。
^ 龚延明主编. 天一阁藏明代科举录选刊 登科录 点校本. 宁波: 宁波出版社. 2016. ISBN 978-7-5526-2320-8. 《天一閣藏明代科舉錄選刊.登科錄》之《正德六年辛未科進士登科錄》
正德六年(1511年)辛未科殿試金榜
|
|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
楊 慎 - 余 本 - 鄒守益
|
|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115名 |
許成名 - 劉 棟 - 馬應龍 - 鄭 玉 - 朱鳴陽 - 張 璧 - 應 良 - 屠應塤 - 徐 明 - 黃 臣 尹 襄 - 劉 扑 - 鄭 元 - 黃 鍾 - 董 鏊 - 侯 綸 - 張鵬程 - 李 重 - 陳 桓 - 胡堯元 劉 城 - 汪玄錫 - 張 𦐣 - 柴 奇 - 王世文 - 湯繼文 - 李獻可 - 吳 寅 - 許雲鵬 - 張孟中 金 濂 - 陳應武 - 蔣 洽 - 朱 亮 - 梁 億 - 宋應奎 - 王元凱 - 李文華 - 張原明 - 畢濟時 任 忠 - 毛 憲 - 柴 太 - 王 念 - 韓 明 - 屠 俓 - 劉 翀 - 黎 奭 - 曹 恩 - 孫繼芳 張 鵬 - 管 楫 - 戴 吉 - 汪 惇 - 徐 咸 - 余 寬 - 許復禮 - 楊守禮 - 郭 襓 - 戴 恩 胡 璉 - 黃景星 - 牛 鳳 - 朱 璠 - 費 寀 - 王 道 - 杜 杲 - 陸 俸 - 張 經 - 屠 僑 盧 雍 - 于 湛 - 施 儒 - 張 潮 - 祝 續 - 夏尙朴 - 劉 佐 - 王 鑾 - 裴繼芳 - 林有孚 姚 爵 - 宋廷佐 - 郭 清 - 姜 清 - 沈 健 - 畢廷拱 - 梁 穀 - 張愈嚴 - 王 介 - 王 思 郭九臯 - 李 楫 - 何 璧 - 尹 京 - 孫承恩 - 廖 慶 - 徐之鸞 - 王 蓂 - 伍 箕 - 賀 縉 高 鵬 - 張 璿 - 汪必東 - 汪 珊 - 南大吉 - 翁 洪 - 蔣 淦 - 李 杲 - 劉 泉 - 林文俊 沈 圻 - 劉 校 - 孫紹祖 - 劉景宇 - 劉成德 - --- - --- - --- - --- - ---
|
|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231名 |
趙 官 - 郝鳳升 - 張士鎬 - 金 鯉 - 馬性魯 - 王 璽 - 姚文清 - 戴 顒 - 宋 鉞 - 王 江 張文明 - 何 鉞 - 范 輅 - 楊必進 - 劉文瑞 - 張文澐 - 王 璽 - 馬朝卿 - 劉 欒 - 樊繼祖 周 震 - 楊 璨 - 王 瑋 - 吳嘉聰 - 劉一中 - 趙 漢 - 童 綸 - 潘 倣 - 李 長 - 康世臣 汪文盛 - 喻茂堅 - 朱 寅 - 周 勳 - 杜 盛 - 高 仁 - 汪 本 - 王 溱 - 金 臯 - 高文豸 向 信 - 王 雄 - 翁 素 - 伍希儒 - 傅 鑰 - 宋 寅 - 歐陽嵩 - 王以旂 - 張 澯 - 屈 釴 潘 漢 - 劉 禔 - 竇 明 - 吳 惠 - 孫 懋 - 羅 方 - 徐文溥 - 賈 啓 - 黃大源 - 簡 輔 史立誠 - 桂 蕚 - 陳 霑 - 陳良玉 - 李時元 - 鄒 輗 - 張應祺 - 粟 登 - 鄭德崇 - 李先芳 曹 蘭 - 金 罍 - 劉 夔 - 金 符 - 沈光大 - 唐 濂 - 何 棠 - 尹 元 - 孫 方 - 葉 忠 張 楷 - 趙君琰 - 龔守愚 - 郭維藩 - 楊應奎 - 余 璦 - 穆世傑 - 游 璉 - 田 荆 - 李安之 張 翀 - 聶 珙 - 余 鑾 - 鄭 慕 - 李 校 - 戴 駁 - 楊秉中 - 沈 霽 - 許翔鳳 - 嚴時泰 蔣 亨 - 余 瓚 - 陶 麟 - 李 潤 - 徐 乾 - 胡 佩 - 謝 珊 - 傅 檝 - 鄭正義 - 熊 蘭 董 相 - 任舜臣 - 劉廷簠 - 李 鳳 - 沈 俊 - 張 鏜 - 韓 鸞 - 王元正 - 易 瓚 - 曹 珪 龔 進 - 任 洛 - 余守觀 - 劉景沂 - 陳 寰 - 李 旦 - 吳 棟 - 任 德 - 劉 濟 - 吳 誾 楊朝鳳 - 石 金 - 張衍慶 - 歐 珠 - 周 敍 - 張 欽 - 饒 富 - 詹 軾 - 劉 翀 - 俞 璋 党承志 - 鍾善經 - 周 清 - 王 金 - 戚 雄 - 祝弘舒 - 貢 珊 - 冼尙文 - 李孟旭 - 孫 聰 歐陽崑 - 晏 珠 - 汪 淵 - 劉士元 - 盧 瓊 - 余 翺 - 孟廷柯 - 王宗源 - 李 鎮 - 郭五常 蕭 淮 - 陸時通 - 侯 位 - 趙德剛 - 謝 源 - 周廷用 - 陳 烈 - 龔大有 - 李 階 - 申 理 邊 寭 - 萬 玘 - 羅 玉 - 徐 晉 - 馮世昌 - 潘 錡 - 鄭雲翔 - 常 倫 - 熊允懋 - 王 紀 彭 昉 - 頓 銳 - 于 桂 - 樂 選 - 陳 洸 - 鄭 浙 - 王 完 - 俞 集 - 詹 崇 - 楊 濂 臧 相 - 東 郊 - 劉夢熊 - 黃國泰 - 鄭懋德 - 張漢卿 - 金 選 - 孫 漳 - 程 鵬 - 張居仁 胡 瓊 - 章 綸 - 毛 震 - 張鰲山 - 宋 臣 - 王 寧 - 許 鎧 - 何邦憲 - 戴 祥 - 劉 槩 彭應軫 - 萬 潮 - 俞 敦 - 李際元 - 簡 佐 - 何 炌 - 鄭 傑 - 施德禎 - 路 直 - 張 琥 周懋文 - 方 坤 - 陳 憲 - 蔣 益 - 張學禮 - 劉 黼 - 康 浩 - 張 錄 - 儲 洵 - 李節義 王 遵 - --- - --- - --- - --- - --- - --- - --- - --- - ---
|
|
前一科:正德三年戊辰科 · 後一科:正德九年甲戌科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