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史














































































































































































二十四史

书名
作者
今本
卷數

01

史记
[西汉]司馬遷
130

02

汉书
[东汉]班固
100

03

后汉书
[刘宋]范曄
120

04

三國志
[西晋]陈寿

065

05

晋书
[唐]房玄龄 等
130

06

宋书
[梁]沈約
100

07

南齐书
[梁]蕭子顯

059

08

梁书
[唐]姚思廉

056

09

陈书

036
10
魏书
[北齐]魏收
114
11
北齐书
[唐]李百藥

050
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 等

050
13
隋书
[唐]魏徵 等

085
14
南史
[唐]李延壽

080
15
北史
100
16
旧唐书
[后晋]劉昫 等
200
17

新唐書
[北宋]欧阳修 等
225
18
旧五代史
[北宋]薛居正 等
150
19
新五代史
[北宋]欧阳修

074
20
宋史
[元]脱脱 等
496
21
辽史
116
22
金史
135
23
元史
[明]宋濂 等
210
24
明史
[清]张廷玉 等
332
相關
東觀漢記
[東漢]劉珍 等

022
相關
新元史
[民國]柯劭忞
257
相關
清史稿
[民國]赵尔巽 等
529

辽史》為元朝脱脱等人所撰之纪传体史书。由元至正三年(1343年)四月開始修撰,翌年(1344年)三月成書。脫脫為都總裁,鐵木兒塔識、賀惟一、張起岩、歐陽玄、揭奚斯、呂思誠為總裁官,廉惠山海牙等為修史官。元修《辽史》共116卷,包括本纪三十卷,志三十二卷,表八,列传四十五,此外还有〈國語解〉一卷。记载上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下至天祚帝耶律延禧辽朝历史(907年-1125年),兼及耶律大石所建立之西辽历史。至正五年与《金史》同时在江浙、江西二行省刻板印行。




目录






  • 1 成就


  • 2 缺失


  • 3 内容


    • 3.1 元修本


      • 3.1.1 本紀


      • 3.1.2


      • 3.1.3


      • 3.1.4 列傳


      • 3.1.5 国語解




    • 3.2 陳述補注本


      • 3.2.1 本紀


      • 3.2.2


      • 3.2.3


      • 3.2.4 列傳


      • 3.2.5 國語解






  • 4 補編


  • 5 参考文献


  • 6 外部链接


  • 7 參見





成就


《辽史》主要依據史料為辽末耶律俨的《皇朝实录》、金朝陈大任的《辽史》及南宋叶隆礼的《契丹国志》等。《辽史》有的方面很有特色,例如《百官志》分别记述“北面官”、“南面官”,较好地反映了当时为了适应各民族特点而分别设治的特点。又新创《营卫志》和《兵卫志》记述契丹贵族的政治军事组织。《辽史·食货志》不足四千字,卻如實的記載了契丹国的经济发展历史,“马逐水草,人仰潼酪,挽强财生,以给日用。”到了部落时期,“其富以马,其强以兵,糗粮刍茭,道在是矣”,乃至於辽太祖阿保机“平诸弟之机,弭兵轻赋,专意于农”[1]


另外《遼史》也靈活應用「表」的體例。



缺失


羅繼祖撰有《遼史校勘記》八卷,序中指出,《遼史》“繆戾非僂指所可計”,例如耶律洪基在位期間第三個年號「大康」就被訛為「太康」,第五個年號「壽昌」則被誤為「壽隆」。另外遼國曾多次改國號,先称契丹、後称大辽、又称大契丹、又称大辽,《遼史》竟未提及。《辽史》各〈纪〉、〈志〉、〈传〉相互牴牾处不少,人物有名無姓,或只载称号,而不載姓名。《辽史》也有人物重複的缺失,如帖剌耶、蒲古只也、匝馬葛是一人三名[2]。《辽史·耶律倍传》称耶律稍等“各有传”,但《辽史》却没有<耶律稍传>。



内容



元修本



本紀



  1. 本紀第一 - 太祖上

  2. 本紀第二 - 太祖下

  3. 本紀第三 - 太宗上

  4. 本紀第四 - 太宗下

  5. 本紀第五 - 世宗

  6. 本紀第六 - 穆宗上

  7. 本紀第七 - 穆宗下

  8. 本紀第八 - 景宗上

  9. 本紀第九 - 景宗下

  10. 本紀第十 - 聖宗一

  11. 本紀第十一- 聖宗二

  12. 本紀第十二 - 聖宗三

  13. 本紀第十三 - 聖宗四

  14. 本紀第十四 - 聖宗五

  15. 本紀第十五 - 聖宗六

  16. 本紀第十六 - 聖宗七

  17. 本紀第十七 - 聖宗八

  18. 本紀第十八 - 興宗一

  19. 本紀第十九 - 興宗二

  20. 本紀第二十 - 興宗三

  21. 本紀第二十一 - 道宗一

  22. 本紀第二十二 - 道宗二

  23. 本紀第二十三 - 道宗三

  24. 本紀第二十四 - 道宗四

  25. 本紀第二十五 - 道宗五

  26. 本紀第二十六 - - 道宗六

  27. 本紀第二十七 - 天祚皇帝一

  28. 本紀第二十八 - 天祚皇帝二

  29. 本紀第二十九 - 天祚皇帝三

  30. 本紀第三十 - 天祚皇帝四






  1. 志第一 - 营衛志上

  2. 志第二 - 营衛志中

  3. 志第三 - 营衛志下

  4. 志第四 - 兵衛志上

  5. 志第五 - 兵衛志中

  6. 志第六 - 兵衛志下

  7. 志第七 - 地理志一

  8. 志第八 - 地理志二

  9. 志第九 - 地理志三

  10. 志第十 - 地理志四

  11. 志第十一 - 地理志五

  12. 志第十二 - 历象志上

  13. 志第十三 - 历象志中

  14. 志第十四 - 历象志下

  15. 志第十五 - 百官志一

  16. 志第十六 - 百官志二

  17. 志第十七上 - 百官志三

  18. 志第十七下 - 百官志四

  19. 志第十八 - 礼志一

  20. 志第十九 - 礼志二

  21. 志第二十 - 礼志三、礼志四

  22. 志第二十一 - 礼志五

  23. 志第二十二 - 礼志六

  24. 志第二十三 - 乐志

  25. 志第二十四 - 儀衛志一

  26. 志第二十五 - 儀衛志二

  27. 志第二十六 - 儀衛志三

  28. 志第二十七 - 儀衛志四

  29. 志第二十八 - 食貨上

  30. 志第二十九 - 食貨下

  31. 志第三十 - 刑法上

  32. 志第三十一 - 刑法下






  1. 表第一 - 世表

  2. 表第二 - 皇子表

  3. 表第三 - 公主表

  4. 表第四 - 皇族表

  5. 表第五 - 外戚表

  6. 表第六 - 遊幸表

  7. 表第七 - 部族表

  8. 表第八 - 属国表



列傳



  1. 列傳第一 后妃 - 肅祖昭烈皇后蕭氏・懿祖庄敬皇后蕭氏・玄祖簡献皇后蕭氏・德祖宣簡皇后蕭氏・太祖淳欽皇后述律氏・太宗靖安皇后蕭氏・世宗怀節皇后蕭氏・世宗妃甄氏・穆宗皇后蕭氏・景宗睿智皇后蕭氏・聖宗仁德皇后蕭氏・聖宗欽哀皇后蕭氏・興宗仁懿皇后蕭氏・興宗貴妃蕭氏・道宗宣懿皇后蕭氏・道宗惠妃蕭氏・天祚皇后蕭氏・天祚德妃蕭氏・天祚文妃蕭氏・天祚元妃蕭氏

  2. 列傳第二 宗室 - 義宗倍・章肅皇帝李胡・順宗濬・晋王敖盧斡

  3. 列傳第三 - 耶律曷魯・蕭敵魯・耶律斜涅赤・耶律欲穩・耶律海里

  4. 列傳第四 - 耶律敵剌・蕭痕篤・康默記・康延寿・韓延徽・韓知古

  5. 列傳第五 - 耶律覿烈・耶律鐸臻・王郁・耶律图魯窘

  6. 列傳第六 - 耶律解里・耶律拔里得・耶律朔古・耶律魯不古・趙延寿・高模翰・趙思温・耶律漚里思・張礪

  7. 列傳第七 - 耶律屋質・耶律吼・耶律安摶・耶律洼・耶律頽昱・耶律撻烈

  8. 列傳第八 - 耶律夷臘葛・蕭海瓈・蕭護思・蕭思温・蕭繼先

  9. 列傳第九 - 室昉・耶律賢適・女里・郭襲・耶律阿没里

  10. 列傳第十 - 張俭・邢抱朴・馬得臣・蕭朴・耶律八哥

  11. 列傳第十一 - 耶律室魯・王繼忠・蕭孝忠・陳昭袞・蕭合卓

  12. 列傳第十二 - 耶律隆運・耶律勃古哲・蕭陽阿・武白・蕭常哥・耶律虎古

  13. 列傳第十三 - 耶律休哥・耶律斜軫・耶律奚低・耶律学古

  14. 列傳第十四 - 耶律沙・耶律抹只・蕭幹・耶律善補・耶律海里

  15. 列傳第十五 - 蕭撻凜・蕭观音奴・耶律題子・耶律諧理・耶律奴瓜・蕭柳・高勳・奚和朔奴・蕭塔列葛・耶律撒合

  16. 列傳第十六 - 耶律合住・劉景・劉六符・耶律褭履・牛温舒・杜防・蕭和尚・耶律合里只・耶律頗的

  17. 列傳第十七 - 蕭孝穆・蕭蒲奴・耶律蒲古・夏行美

  18. 列傳第十八 - 蕭敵烈・耶律盆奴・蕭排押・耶律資忠・耶律瑤質・耶律弘古・高正・耶律的琭・大康乂

  19. 列傳第十九 - 耶律庶成・楊皙・耶律韓留・楊佶・耶律和尚

  20. 列傳第二十 - 蕭阿剌・耶律義先・蕭陶隗・蕭塔剌葛・耶律敵禄

  21. 列傳第二十一 - 耶律韓八・耶律唐古・蕭朮哲・耶律玦・耶律僕里篤

  22. 列傳第二十二 - 蕭奪剌・蕭普達・耶律侯哂・耶律古昱・耶律獨攧・蕭韓家・蕭烏野

  23. 列傳第二十三 - 蕭惠・蕭迂魯・蕭图玉・耶律鐸軫

  24. 列傳第二十四 - 耶律化哥・耶律斡臘・耶律速撒・蕭阿魯带・耶律那也・耶律何魯掃古・耶律世良

  25. 列傳第二十五 - 耶律弘古・耶律馬六・蕭滴冽・耶律適禄・耶律陳家奴・耶律特麼・耶律仙童・蕭素颯・耶律大悲奴

  26. 列傳第二十六 - 耶律仁先・耶律良・蕭韓家奴・蕭德・蕭惟信・蕭樂音奴・耶律敵烈・姚景行・耶律阿思

  27. 列傳第二十七 - 耶律斡特剌・孩里・竇景庸・耶律引吉・楊績・趙徽・王观・耶律喜孫

  28. 列傳第二十八 - 蕭兀納・耶律儼・耶律仲禧・劉伸・耶律胡呂

  29. 列傳第二十九 - 蕭岩寿・耶律撒剌・蕭速撒・耶律撻不也・蕭撻不也・蕭忽古・耶律石柳

  30. 列傳第三十 - 耶律棠古・蕭得里底・蕭酬斡・耶律章奴・耶律朮者

  31. 列傳第三十一 - 蕭陶蘇斡・耶律阿息保・蕭乙薛・蕭胡篤

  32. 列傳第三十二 - 蕭奉先・蕭嗣先・李處温・張琳・耶律余覩

  33. 列傳第三十三 文學上 - 蕭韓家奴・李澣

  34. 列傳第三十四 文學下 - 王鼎・耶律昭・劉輝・耶律孟簡・耶律谷欲

  35. 列傳第三十五 能吏 -

  36. 列傳第三十六 卓行 -

  37. 列傳第三十七 列女 -

  38. 列傳第三十八 方技 -

  39. 列傳第三十九 伶官 宦官 -

  40. 列傳第四十 姦臣上 - 耶律乙辛・張孝傑・耶律燕哥・蕭十三

  41. 列傳第四十一 姦臣下 - 蕭余里也・耶律合魯・蕭得裏特・蕭訛都斡・蕭達魯古・耶律塔不也・蕭圖古辭

  42. 列傳第四十二 逆臣上 - 耶律轄底・耶律察割・耶律婁國・耶律重元・耶律滑哥

  43. 列傳第四十三 逆臣中 - 蕭翰・耶律牒蠟・耶律朗・耶律劉哥・耶律海思・耶律敵獵・蕭革

  44.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 蕭胡覩・蕭迭里得・古迭・耶律撒剌竹・奚回離保・蕭特烈

  45. 列傳第四十五 二国外記 - 高麗・西夏



国語解


《辽史》有《国语解》一卷,二十四史中僅《辽史》、《金史》特有《国语解》。《辽史》的《国语解》解釋了遼國關於姓氏、地名、职官的來龍去脈,例如“夷离堇”为统军马大官,後改为大王。《国语解》也解釋了耶律氏、萧氏起源。《四库全书總目提要》稱《国语解》:“惟《国语解》一卷,仿古人音义之意,其例甚善。”


赵翼对《元史》无《国语解》表示遗憾,他说:“《金史》有《国语解》,译出女真语,令人易解。《元史》无之。且金官纯用汉名,元则有仍其本俗之名者,益难识别。今就纪传所载,可以注释者列之。”[3]



陳述補注本


下畫線者為陳述增補。



本紀



  1. 卷001 本紀第一 - 太祖上

  2. 卷002 本紀第二 - 太祖下

  3. 卷003 本紀第三 - 太宗上

  4. 卷004 本紀第四 - 太宗下

  5. 卷005 本紀第五 - 世宗

  6. 卷006 本紀第六 - 穆宗上

  7. 卷007 本紀第七 - 穆宗下

  8. 卷008 本紀第八 - 景宗上

  9. 卷009 本紀第九 - 景宗下

  10. 卷010 本紀第十 - 聖宗一

  11. 卷011 本紀第十一- 聖宗二

  12. 卷012 本紀第十二 - 聖宗三

  13. 卷013 本紀第十三 - 聖宗四

  14. 卷014 本紀第十四 - 聖宗五

  15. 卷015 本紀第十五 - 聖宗六

  16. 卷016 本紀第十六 - 聖宗七

  17. 卷017 本紀第十七 - 聖宗八

  18. 卷018 本紀第十八 - 興宗一

  19. 卷019 本紀第十九 - 興宗二

  20. 卷020 本紀第二十 - 興宗三

  21. 卷021 本紀第二十一 - 道宗一

  22. 卷022 本紀第二十二 - 道宗二

  23. 卷023 本紀第二十三 - 道宗三

  24. 卷024 本紀第二十四 - 道宗四

  25. 卷025 本紀第二十五 - 道宗五

  26. 卷026 本紀第二十六 - - 道宗六

  27. 卷027 本紀第二十七 - 天祚皇帝一

  28. 卷028 本紀第二十八 - 天祚皇帝二

  29. 卷029 本紀第二十九 - 天祚皇帝三

  30. 卷030 本紀第三十 - 天祚皇帝四






  1. 卷031 志第一 - 營衛志上 - 宮衛著帳郎君、著帳戶

  2. 卷032 志第二 - 營衛志中 - 行營・部族上

  3. 卷033 志第三 - 營衛志下 - 部族下

  4. 卷034 志第四 - 兵衛志上 - 兵制

  5. 卷035 志第五 - 兵衛志中 - 御帳親軍・宮衛騎軍・大首領部族軍・眾部族軍

  6. 卷036 志第六 - 兵衛志下 - 五京鄉丁・屬國軍・邊境戌兵

  7. 卷037 志第七 - 地理志一 - 上京道頭下軍州・邊防城

  8. 卷038 志第八 - 地理志二 - 東京道

  9. 卷039 志第九 - 地理志三 - 中京道

  10. 卷040 志第十 - 地理志四 - 南京道

  11. 卷041 志第十一 - 地理志五 - 西京道

  12. 卷042 志第十二 - 曆象志上 - 曆

  13. 卷043 志第十三 - 曆象志中 - 閏考

  14. 卷044 志第十四 - 曆象志下 - 朔考・象・刻漏・官星

  15. 卷045 志第十五 - 百官志一 - 北面北面朝官・北面御帳官・北面著帳官・北面皇族帳官・北面諸帳官・北面宮官

  16. 卷046 志第十六 - 百官志二 - 北面部族官・北面坊場局冶牧廄等官・北面軍官・北面邊防官・北面行軍官・北面屬國官・北面部族官・北面部族官

  17. 卷047 志第十七上 - 百官志三 - 南面南面朝官・南面宮官

  18. 卷048 志第十七下 - 百官志四 - 南面京官・南面大蕃府官・南面方州官・南面分司官・南面財賦官・南面邊防官・文散官女封

  19. 卷049 志第十八 - 禮志一 - 吉儀

  20. 卷050 志第十九 - 禮志二 - 凶儀

  21. 卷051 志第二十 - 禮志三 - 軍儀 禮志四 - 賓儀

  22. 卷052 志第二十一 - 禮志五 - 嘉儀上

  23. 卷053 志第二十二 - 禮志六 - 嘉儀下

  24. 卷054 志第二十三 - 樂志 - 國樂・諸國樂・雅樂・大樂・散樂・鼓吹樂・橫吹樂

  25. 卷055 志第二十四 - 儀衛志一 - 輿服國輿・漢輿

  26. 卷056 志第二十五 - 儀衛志二 - 國服・漢服

  27. 卷057 志第二十六 - 儀衛志三 - 符印印・符契

  28. 卷058 志第二十七 - 儀衛志四 - 儀仗國仗・渤海仗・漢仗・鹵簿儀仗人數馬匹

  29. 卷059 志第二十八 - 食貨志上 -

  30. 卷060 志第二十九 - 食貨志下 -

  31. 卷061 志第三十 - 刑法志上 -

  32. 卷062 志第三十一 - 刑法志下 選舉志 藝文志






  1. 卷063 表第一 - 世表

  2. 卷064 表第二 - 皇子表

  3. 卷065 表第三 - 公主表

  4. 卷066 表第四 - 皇族表

  5. 卷067 表第五 - 外戚表

  6. 卷068 表第六 - 遊幸表

  7. 卷069 表第七 - 部族表

  8. 卷070 表第八 - 屬國表



列傳



  1. 卷071 列傳第一 后妃 - 肅祖昭烈皇后蕭氏・懿祖庄敬皇后蕭氏・玄祖簡献皇后蕭氏・德祖宣簡皇后蕭氏・太祖淳欽皇后述律氏・太宗靖安皇后蕭氏・世宗懷節皇后蕭氏・世宗妃甄氏・穆宗皇后蕭氏・景宗睿智皇后蕭氏・聖宗仁德皇后蕭氏・聖宗欽哀皇后蕭氏・聖宗德妃蕭氏聖宗芳儀李氏・興宗仁懿皇后蕭氏・興宗貴妃蕭氏・道宗宣懿皇后蕭氏・道宗惠妃蕭氏・天祚皇后蕭氏・天祚德妃蕭氏・天祚文妃蕭氏・天祚元妃蕭氏

  2. 卷072 列傳第二 宗室 - 義宗倍子平王隆先、晉王道隱・章肅皇帝李胡子宋王喜隱・順宗濬・晋王敖盧斡 宗室下 - 釋魯剌葛迭剌寅底石安端牙里果罨撒葛只沒隆慶子查葛子宗允隆裕子貼不和魯斡

  3. 卷073 列傳第三 - 耶律曷魯・蕭敵魯子阿古只・耶律斜涅赤侄老古、頗德・耶律欲穩・耶律海里・蕭室魯

  4. 卷074 列傳第四 - 耶律敵剌・蕭痕篤・康默記孫延壽・韓延徽子德樞・德樞孫紹勳、紹芳・紹芳孫資讓・德樞孫紹雍・韓知古子匡嗣・孫德源、德凝(孫瑜子匡胤賈去疑陳萬劉存規劉承嗣

  5. 卷075 列傳第五 - 耶律覿烈弟羽之・耶律鐸臻弟古、突呂不・王郁・耶律圖魯窘・盧文進

  6. 卷076 列傳第六 - 耶律解里・耶律拔里得・耶律朔古・耶律魯不古・趙延壽子匡贊・高模翰・耿崇美・趙思溫孫匡禹・耶律漚里思・張礪・張建立張諫劉晞子珂王敦裕崔廷勳

  7. 卷077 列傳第七 - 耶律屋質・耶律吼子何魯不・耶律安摶・耶律洼・耶律頽昱・耶律撻烈

  8. 卷078 列傳第八 - 耶律夷臘葛・蕭海瓈・蕭護思・蕭思溫・蕭繼先・劉繼文盧進

  9. 卷079 列傳第九 - 室昉・耶律賢適・女里・郭襲・耶律阿沒里・王裕李內貞姚漢英

  10. 卷080 列傳第十 - 張儉・邢抱朴・馬得臣・蕭朴・耶律八哥・常遵化宋匡世蕭僅韓知白

  11. 卷081 列傳第十一 - 耶律室魯子歐里思・王繼忠・蕭孝忠・陳昭袞・蕭合卓

  12. 卷082 列傳第十二 - 耶律隆運弟德威・德威弟滌魯・侄制心・耶律勃古哲・武白・耶律虎古子磨魯古康昭裔馮從順李知順

  13. 卷083 列傳第十三 - 耶律休哥子馬哥・耶律斜軫・耶律奚低・耶律学古弟烏不呂梁文規子廷嗣

  14. 卷084 列傳第十四 - 耶律沙・耶律抹只・蕭幹侄討古・耶律善補・耶律海里

  15. 卷085 列傳第十五 - 蕭撻凜子慥古・蕭觀音奴・耶律題子・耶律諧理・耶律奴瓜・蕭柳・高勳・奚和朔奴・蕭塔列葛・耶律撒合・耿延毅韓橁耶律延寧王說馬保忠王鄰

  16. 卷086 列傳第十六 - 耶律合住・劉景・劉六符・耶律褭履・牛溫舒・杜防・蕭和尚弟特末・耶律合里只・耶律頗的

  17. 卷087 列傳第十七 - 蕭孝穆子撒八・弟孝先、孝友・蕭蒲奴・耶律蒲古・夏行美

  18. 卷088 列傳第十八 - 蕭敵烈弟拔剌・耶律盆奴・蕭排押弟恒德・恒德子匹敵耶律元寧・耶律資忠・耶律瑤質・耶律弘古・高正・耶律的琭・大康乂・董匡信子庠

  19. 卷089 列傳第十九 - 耶律庶成弟庶箴・庶箴子蒲魯・楊皙・耶律韓留・楊佶・耶律和尚・張思忠

  20. 卷090 列傳第二十 - 蕭阿剌・別里剌・耶律義先弟信先・蕭陶隗・蕭塔剌葛・耶律敵祿

  21. 卷091 列傳第二十一 - 耶律韓八・耶律唐古・蕭朮哲侄藥師奴・耶律玦・耶律僕里篤

  22. 卷092 列傳第二十二 - 蕭奪剌・蕭普達・耶律侯哂・耶律古昱・耶律獨攧・蕭韓家・蕭烏野

  23. 卷093 列傳第二十三 - 蕭惠子慈氏奴・蕭迂魯弟鐸盧斡・蕭圖玉・耶律鐸軫・蕭袍魯陳覺白萬德

  24. 卷094 列傳第二十四 - 耶律化哥・耶律斡臘・耶律速撒・蕭阿魯帶・耶律那也・耶律何魯掃古・耶律世良・王澤子紀・孫安裔韓資道

  25. 卷095 列傳第二十五 - 耶律弘古・耶律馬六・蕭滴冽・耶律適祿・耶律陳家奴・耶律特麼・耶律仙童・蕭素颯・耶律大悲奴・耶律万辛

  26. 卷096 列傳第二十六 - 耶律仁先子撻不也・耶律良・蕭韓家奴・蕭德・蕭惟信・蕭樂音奴・耶律敵烈・姚景行・耶律阿思・劉雲賈師訓鄧中舉

  27. 卷097 列傳第二十七 - 耶律斡特剌・孩里・竇景庸・耶律引吉・楊績・趙徽・王觀・耶律喜孫・王師儒

  28. 卷098 列傳第二十八 - 蕭兀納・耶律儼・劉伸・耶律胡呂・耶律固梁援尚暐高為裘子澤

  29. 卷099 列傳第二十九 - 蕭巖壽・耶律撒剌・蕭速撒・耶律撻不也・蕭撻不也・蕭忽古・耶律石柳・王士方・蕭常哥・蕭陽阿・甯鑑張世卿

  30. 卷100 列傳第三十 - 耶律棠古・蕭得里底・蕭酬斡・耶律習涅耶律弘義・耶律章奴・耶律朮者・趙孝嚴史洵直張衍

  31. 卷101 列傳第三十一 - 蕭陶蘇斡・耶律阿息保・蕭乙薛・蕭胡篤・耶律劭馬直溫

  32. 卷102 列傳第三十二 - 蕭奉先・蕭嗣先・李處溫・張琳・耶律余覩

  33. 卷103 列傳第三十三 文學上 - 蕭韓家奴・李澣・劉績王正李仲宣宋璋楊丘文南抃

  34. 卷104 列傳第三十四 文學下 - 王鼎・耶律昭・劉輝・耶律孟簡・耶律谷欲・行均希麟思孝法悟道㲀非濁覺苑了洙詮明德雲鮮演

  35. 卷105 列傳第三十五 能吏 - 大公鼎・蕭文・馬人望・耶律鐸魯斡・楊遵勗・張績劉瑤・王棠

  36. 卷106 列傳第三十六 卓行 - 蕭札剌・耶律官奴・蕭蒲離不・唐中和張潛王守璘姚王壽・和尚弟道溫・韓慶民・孟初

  37. 卷107 列傳第三十七 列女 - 邢簡妻陳氏・秦晉國妃蕭氏・耶律氏常哥・耶律奴妻蕭氏・耶律朮者妻蕭氏・耶律中妻蕭氏・耶律南仙蕭麗真馬直溫妻張館

  38. 卷108 列傳第三十八 方技 - 直魯古・鄧延貞・王白・魏璘・耶律敵魯・耶律乙不哥・劉鑾陳升蕭瀜蕭常思言吳九州樂先生孔致和 方外 - 法圓智辛守常非覺法均志智惟脤通理大師悟空崇昱正慧玄樞等偉清睿劉海蟾

  39. 卷109 列傳第三十九 伶官 - 羅衣輕・王稅輕 宦官 - 王繼恩・趙安俳

  40. 卷110 列傳第四十 姦臣上 - 耶律乙辛・張孝傑・耶律燕哥・蕭十三

  41. 卷111 列傳第四十一 姦臣下 - 蕭余里也・耶律合魯・蕭得裏特・蕭訛都斡・蕭達魯古・耶律塔不也・蕭圖古辭

  42. 卷112 列傳第四十二 逆臣上 - 耶律轄底子迭里特・耶律察割・耶律婁國・耶律重元子涅魯古・耶律滑哥

  43. 卷113 列傳第四十三 逆臣中 - 蕭翰・耶律牒蠟・耶律朗・耶律劉哥弟盆都・耶律海思・耶律敵獵・蕭革

  44. 卷114 列傳第四十四 逆臣下 - 蕭胡覩・蕭迭里得・古迭・耶律撒剌竹・奚回離保・蕭特烈

  45. 卷115 列傳第四十五 二國外記 - 高麗・西夏



國語解


  1. 卷116 國語解 國語解補


補編


後人據相關史料補作志表,補志方面,有宋人葉隆禮《遼志》1卷,張亮采《補遼史交聘表》5卷,黃任恆《補遼史藝文志》1卷,繆荃孫《遼藝文志》1卷;補表方面,有清人萬斯同《遼諸帝統系圖》1卷、《遼大臣年表》1卷,汪遠孫《遼史紀年表》1卷、《西遼紀年表》1卷,近人吳廷燮《遼方鎭年表》1卷;考証注釋方面,有清人丁謙《遼史各外國地理考證》1卷,王仁俊《遼史藝文志補證》1卷,丁謙《西遼立國本末考》1卷,李慎儒《遼史地理志考》5卷,厲鶚《遼史拾遺》24卷,楊復吉《遼史拾遺補》5卷,近人陳漢章《遼史索隱》8卷、陳述《遼史補注》10冊。



参考文献





  1. ^ 《辽史》卷59《食货志上》


  2. ^ 《二十二史考異》卷八十三


  3. ^ 《二十二史札记》卷29




外部链接


辽史研究著作



维基文库标志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辽史




參見




  • 辽朝

  • 遼史人物列表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Volkswagen Group MQB platform

刘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