瀝源







現在的沙田城門河




瀝源邨


瀝源是香港新界區沙田的原稱,名字的來源是城門河「清澈的河水」。明朝時亦有瀝源堡一名。現時瀝源通常指的是瀝源邨。




目录






  • 1 地名來源


  • 2 歷史


  • 3 參見


  • 4 參考來源





地名來源


瀝源最初的名字是棘園,因為該處為遍佈荊棘的荒蕪園地。


英國在1899年接管新界時,政府官員誤以為沙田圍為瀝源的地名,所以從此瀝源便叫做沙田。[1]


政府在1973年發展沙田新市鎮時,將區內興建的第一條公共屋邨,命名爲「瀝源邨」,以紀念保存這地區的歷史。



歷史


這個地區早於明朝或更前,便已經有居民定居。由於接近河流,因此當地的居民都是以務農為主。


1574年,大圍村於現時的大圍一帶建立,是該區最古老及最大的圍村。


其後,也有不少村落於城門河河邊的淺灘發展,例如山下圍、小瀝源村及沙田村等。


那時候,城門河的盡頭約於現時獅子橋的附近,其東北已是沙田海,而當時的圓洲角則是在沙田海中央的小島。


清朝時,瀝源的四十多條村組成瀝源九約,共同肩負沙田區的治安防衛。


位於城門河流域「瀝源」附近的一個較小的河谷地,同樣流着清澈的河水,故稱「小瀝源」。



參見


  • 沙田九約


參考來源




  1. ^ Charlotte Fan. 港鐵冷知識 ─ 原來站名背後嘅故事係……. Stylesfeed. 2016-07-05 [2018-08-17].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Volkswagen Group MQB platform

刘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