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























<<

2019年 7月

>>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历史上的今天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7月8日是公曆年的第189天(閏年的第190天),離一年的結束還有176天。




目录






  • 1 大事記


    • 1.1 3世紀


    • 1.2 11世紀


    • 1.3 13世紀


    • 1.4 15世紀


    • 1.5 16世紀


    • 1.6 17世紀


    • 1.7 18世紀


    • 1.8 19世紀


    • 1.9 20世紀


    • 1.10 21世紀




  • 2 出生


  • 3 逝世


  • 4 節日


  • 5 外部來源





大事記













7月8日

第一項太空梭任務STS-1的成員與最後一項任務STS-135的成員們共同在休士頓林頓·詹森太空中心拍攝的合照。
進行美國太空梭計畫最後任務STS-135的亞特蘭提斯號太空梭發射升空。

瓦斯科·達伽馬的畫像。
葡萄牙航海家瓦斯科·達伽馬率領船隊從里斯本展開航行。

《華爾街日報》創刊號頭版。
美國道瓊公司創辦的《華爾街日報》第一次發行。
新聞媒體報導美軍在新墨西哥州羅斯維爾尋獲飛碟碎片

金正日像。
金日成逝世後,由金正日繼承成為朝鮮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


3世紀



  • 292年:馬雅文明城邦蒂卡爾建國。


11世紀



  • 1099年:15,000名參與第一次十字軍東征並且挨餓的基督教隊伍在伊斯蘭教信徒的關注下環繞耶路撒冷遊行一圈。


13世紀



  • 1283年:參與西西里晚禱戰爭的勞里亞的羅傑英语Roger of Lauria率領著亞拉岡王國軍隊在馬爾他戰役英语Battle of Malta中擊敗試圖鎮壓馬爾他叛亂的卡佩-安茹王朝英语Capetian House of Anjou艦隊。


15世紀



  • 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瓦斯科·達伽馬率領船隊從里斯本出發,開始探索從歐洲直接前往印度的航行路線。


16世紀




  • 1549年:羅伯特·凱特兄弟領導農民於英國諾福克郡溫姆鎮展開農民起義英语Kett's Rebellion


  • 1579年:在韃靼斯坦共和國喀山的地下教堂內發現了俄羅斯正教會教徒所繪製的最高聖像畫喀山聖母像。



17世紀




  • 1645年:清顺治二年六月十五日,多尔衮通告全国军民剃发。下令各地限公文到达的十日内完成剃发,违令者死。


  • 1663年:查理二世授予約翰·奇勒英语John Clarke (Baptist minister)羅德島州的皇家特許狀。



18世紀




  • 1709年:在大北方戰爭中,彼得大帝率領的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爆發的波爾塔瓦會戰中擊敗波爾塔瓦率領的瑞典軍隊並取得决定性的勝利,而在這之後瑞典於歐洲國家的地位迅速降低。


  • 1730年:預估地震規模8.7級的智利大地震英语1730 Valparaíso earthquake所引發的海嘯破壞智利的海岸線超過1,000公里(620英哩)。


  • 1758年:法國軍隊前往紐約州提康德羅加英语Ticonderoga, New York攻打由大不列顛王國部隊掌管的鐘琴砲台英语Fort Carillon


  • 1760年:新法蘭西艦隊在雷斯蒂古什海戰英语Battle of Restigouche中遭到英國軍艦擊敗,這也是雙方在法國-印第安人戰爭中最後一次海戰。


  • 1775年:北美十三州殖民地代表在大陸會議上正式簽署了《橄欖枝請願書》。



19世紀




  • 1808年:約瑟夫·波拿巴批准了巴約訥條約英语Bayonne Statute,並且以此為基礎開始統治西班牙並且以西班牙國王的身分制定皇家憲章。


  • 1822年:英國安大略遭到歐及布威族的攻擊。


  • 1822年:英國浪漫主義詩人珀西·比希·雪萊在義大利乘船渡海時溺斃身亡。


  • 1853年:日本黑船來航。


  • 1859年:卡爾十五世成為瑞典-挪威聯合國王。


  • 1861年:俄羅斯公使進駐北京大使館。


  • 1864年:新選組突襲位於日本京都池田屋的長州藩志士日语志士


  • 1874年:西北騎警英语North-West Mounted Police正式創立,後來演變成為今日的皇家加拿大騎警。


  • 1876年:南卡羅來納州漢堡英语Hamburg, Aiken County, South Carolina發生白人優越主義人士聯合殺害5名黑人的案件。


  • 1879年:珍妮特號帆船英语USS Jeannette自舊金山開始準備航行至北極地區探險。


  • 1889年:美國道瓊公司創辦的《華爾街日報》於首日第一次發行,之後成為世界上最為流通的商業日報。


  • 1892年:加拿大紐芬蘭與拉布拉多聖約翰斯發生嚴重大火英语Great Fire of 1892


  • 1898年:犯罪組織領導人叟皮·史密斯英语Soapy Smith在阿拉斯加史凱威的朱諾碼頭槍戰英语Shootout on Juneau Wharf中喪命。



20世紀




  • 1912年:恩里克·米切爾·德·派瓦·科塞羅英语Henrique Mitchell de Paiva Couceiro於查爾斯市針對葡萄牙第一共和國發動叛亂行動英语Royalist attack on Chaves,但是最終仍然宣告失敗。


  • 1914年:孫中山在日本東京召開中華革命黨的成立大會。


  • 1932年:道瓊工業平均指數到達經濟大恐慌時期的最低點,其中收盤在41.22。


  • 1937年: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和土耳其簽訂要求互不侵犯的《薩達巴德條約英语Treaty of Saadabad》。


  • 1947年:各家新聞媒體開始報導美國陸軍航空隊成員在新墨西哥州羅斯維爾尋獲飛碟碎片,而軍方則表示只是回收高海拔實驗監測氣象球的碎片。


  • 1948年:美國空軍正式允許女性士兵英语Women in the Air Force加入。


  • 1960年:弗蘭西斯·加利·鮑威爾因為駕駛U-2偵察機於蘇聯上空進行間諜行為而遭到起訴審判。


  • 1962年:仰光大學所發起的學生運動引起吳奈溫的強力鎮壓。


  • 1967年:中國邊防人員越過邊界在沙頭角與香港警察發生槍戰,直至當天黃昏在駐港英軍支援下中國邊防人員才退往深圳。

  • 1967年:文化大革命:北京建筑工业学院的“造反派”发起“揪刘行动”,要求把刘少奇“揪出中南海”。1970年,“揪刘”“革命行动”反而被定性为“围困中南海反革命事件”。.


  • 1970年:美國總統理查·尼克森表示美洲原住民自決英语Native American self-determination將成為美國政府對於美洲原住民的基本政策,對此之後美國國也通過了特別法案《1975年印地安自決暨教育補助法英语Indian Self-Determination and Education Assistance Act of 1975》。


  • 1982年:伊拉克總統薩達姆·海珊在訪問杜賈爾村時其車隊遭到當地什葉派青年的襲擊。


  • 1987年:香港島太古城中心的商場發生爆炸案。


  • 1988年:印度從班加羅爾通往科摩林角的島嶼快車英语Island Express (train)於橋梁上出軌並掉入阿许塔穆迪湖英语Ashtamudi Lake,造成列車上105名乘客死亡和和超過200人受傷。


  • 1990年:第十四屆世界盃足球賽決賽於羅馬奧林匹克體育場舉行。


  • 1994年:美式足球運動員O·J·辛普森被美國法院以謀殺罪名起訴。


  • 1994年:金日成逝世之後,由金正日繼承成為朝鮮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


  • 1997年:北約擴大計畫正式啟動。


  • 1998年:中國科技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了第二批共56個資訊科技名詞,其中「網際網路的用戶」的漢語名稱被確定「網民」。


  • 1999年:前廣東省委第一書記任仲夷最後一次給深圳推普工作題詞,其為《深圳,八方共一語》一書題上”用普通話統一廣東語言,深圳要做全省模範。



21世紀




  • 2011年:執行美國太空梭計畫中最後一項任務STS-135的亞特蘭提斯號太空梭發射升空。


  • 2012年:瑞士選手羅傑·費德勒在英國倫敦舉行的2012年溫布爾登網球錦標賽中獲得男子單打比賽的冠軍,而前一天美國選手小威廉斯則獲得女子單打比賽的冠軍。


  • 2014年:巴西国家足球队在对阵德国国家足球队的世界杯足球赛半决赛中1比7落败,史称“米内罗惨案”。


  • 2014年:以色列在加沙边境发动保护边界行动。



出生









  • 1593年:阿爾泰米西婭·真蒂萊斯基,意大利畫家。 (1652或1653年逝世)


  • 1621年:尚·德·拉封丹,法國作家。(1695年逝世)


  • 1760年:克里斯蒂安·克蘭普,法國數學家。(1826年逝世)


  • 1831年:約翰·彭伯頓,美國化學家,發明了可口可樂。(1888年逝世)


  • 1836年:約瑟夫·張伯倫,英國政治家。(1914年逝世)


  • 1838年:斐迪南·馮·齊柏林,德國商人、工程師和飛行員。(1917年逝世)


  • 1839年:約翰·戴維森·洛克菲勒,美國商人、資本家和慈善家,創辦了標準石油。(1937年逝世)


  • 1851年:阿瑟·埃文斯,英國考古學家。(1941年逝世)


  • 1857年:阿爾弗雷德·比奈,法國心理學家。(1911年逝世)


  • 1867年:凱綏·柯勒惠支,德國畫家、版畫家和雕塑家。(1945年逝世)


  • 1882年:帕西·葛人傑,澳洲作曲家。(1961年逝世)


  • 1885年:恩斯特·布洛赫,德國哲學家。(1977年逝世)


  • 1895年:伊戈爾·葉夫根耶維奇·塔姆,蘇聯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71年逝世)


  • 1904年:昂利·嘉當,法國數學家。(2008年逝世)


  • 1906年:菲力普·強生,美國建築師,曾經設計有IDS中心英语IDS CenterPPG大廈英语PPG Place。(2005年逝世)


  • 1907年:喬治·羅姆尼,美國商人和政治家。(1995年逝世)


  • 1908年:納爾遜·洛克斐勒,美國政治家,曾任第41任美國副總統。(1979年逝世)


  • 1912年:華智禮,英國陸軍將領(1987年逝世)


  • 1919年:瓦爾特·謝爾,德國政治人物,曾任德國聯邦總統。


  • 1924年:小愛德華·康奈利亞斯·里德,美國檢察長和地方首席大法官。(2013年逝世)


  • 1945年:米舍利娜·卡爾米-雷伊,瑞士政治家。


  • 1951年:安傑麗卡·休斯頓,美國女演員。


  • 1952年:瑪麗安娜·威廉森,美國活動家和作家。


  • 1957年:王家貞,臺灣政治人物。


  • 1958年:凱文·貝肯,美國演員。


  • 1958年:齊皮·利夫尼,以色列政治家。

  • 1958年:妮图·辛格,印度女演員。


  • 1959年:羅伯特·克耐普,美國演員。


  • 1961年:三谷幸喜,日本喜劇導演、電視製作人。


  • 1964年:黃一山,香港演員。






  • 1964年:林雪,香港演員。


  • 1964年:雷宇揚,香港演員。


  • 1967年:陳小春,香港歌手及演員。


  • 1967年:大西健晴,日本動畫聲優。


  • 1968年:陶山章央,日本配音員。


  • 1969年:SUGIZO,日本創作型歌手、音樂家、製片人暨演員。


  • 1970年:貝克,美國歌手、作曲家、音樂家和製片人。


  • 1970年:托德·馬丁,美國職業網球選手。


  • 1972年:谷原章介,日本演員。


  • 1976年:柴田博之,日本棒球選手。


  • 1977年:王治郅,中國籃球員,是第一位進入國家籃球協會的中國球員。


  • 1980年:伊達,巴西足球運動員。


  • 1980年:羅比·基恩,愛爾蘭足球運動員,是愛爾蘭國家足球隊隊長兼重心成員。


  • 1981年:阿娜斯塔西亞·米斯基娜,俄羅斯職業女網球運動員。


  • 1982年:蘇菲亞·布希,美國女演員。


  • 1982年:翁瑋盈,香港音樂創作人


  • 1983年:簡翔棋,臺灣歌手。


  • 1984年:達妮埃拉·薩拉伊巴,巴西模特兒。


  • 1985年:絲特琳·希頓,美國著名芭蕾舞者。


  • 1986年:王樂妍,臺灣演員。


  • 1986年:傑克·麥克道曼,美國演員。


  • 1986年:春咲和津實,日本AV女優。


  • 1987年:弗拉達·洛絲亞珂娃,俄羅斯超級名模。


  • 1989年:成雅,韓國女子偶像團體Nine Muses成員。


  • 1989年:申譞洙,韓國男演員。


  • 1990年:谷微,臺灣女歌手。


  • 1991年:雲迪積克,荷蘭國家足球隊隊長。


  • 1992年 : 孫興慜,韓國足球運動員,是韓國國家足球隊重心球員。


  • 1993年:何寶珊,香港女配音員


  • 1997年:楊珍美,香港女子游泳運動員。


  • 1998年:傑登·史密斯,美國男演員。


  • 2001年:楊沛宜,中國童星歌手。


  • 2005年:金智怜,韓國女演員。





逝世









  • 810年:丕平露·卡洛曼,義大利亞倫巴底國王。(771年出生)


  • 975年:埃德加,英格蘭國王。(943年出生)


  • 1153年:尤金三世,教宗。(1087年出生)


  • 1623年:額我略十五世,教宗。(1554年出生)


  • 1695年:克里斯蒂安·惠更斯,荷蘭天文學家。(1629年出生)


  • 1721年:伊利胡·耶魯,威爾斯商人和慈善家。(1649年出生)


  • 1822年:珀西·比希·雪萊,英國浪漫主義詩人。(1792年出生)


  • 1837年:威廉四世,英國國王。(1765年出生)


  • 1850年:阿道弗斯王子,劍橋公爵。(1774年出生)


  • 1859年:奧斯卡一世,瑞典和挪威國王。(1799年出生)


  • 1873年:弗朗茲·克薩韋爾·溫德爾哈爾特,德國畫家。(1805年出生)


  • 1939年:哈維洛克·艾利斯,英國醫生。(1859年出生)


  • 1942年:路易·弗朗謝·德斯佩雷,法國元帥,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有成就的法國軍事將領之一。(1856年出生)


  • 1957年:格雷絲·柯立芝,卡爾文·柯立芝妻子,曾任第32任美國第一夫人。(1879年出生)






  • 1962年:喬治·巴代伊,法國作家和哲學家。(1897年出生)


  • 1967年:費雯·麗,英國影星。(1913年出生)


  • 1979年:朝永振一郎,日本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1906年出生)


  • 1979年:羅伯特·伯恩斯·伍德沃德,美國化學家,諾貝爾化學獎得主。(1917年出生)


  • 1985年:西蒙·史密斯·庫茲涅茨,俄裔美國著名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1901年出生)


  • 1993年:亨利·赫茲利特,自由意志主義哲學家、經濟學家,曾任《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等報刊的記者。(1894年出生)


  • 1994年:金日成,朝鮮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主席。(1912年出生)


  • 1999年:皮特·康拉德,美國太空人。(1930年出生)


  • 2001年:賈蘭坡,中國著名古人類學家。(1908年出生)


  • 2007年:錢德拉·謝卡爾,印度政治家,曾任印度總理。(1927年出生)


  • 2008年:約翰·坦伯頓,美裔英國商人和慈善家。(1912年出生)


  • 2011年:貝蒂·福特,美國活動家和貝蒂·福特中心英语Betty Ford Center創辦人,曾為弟40任美國第一夫人。(1918年出生)


  • 2012年:欧内斯特·博格宁,美國實力派演員。(1917年出生)


  • 2016年:阿卜杜勒·薩塔·伊迪,巴基斯坦著名慈善家。(1928年出生)





節日




  • 基督教:奧佈和薩瓦斯英语Abda and Sabas紀念日


  • 基督教:格林柏德英语Grimbald紀念日


  • 基督教:聖基利安英语Saint Kilian、聖托納和聖柯爾曼英语Saint Colman (martyr)紀念日


  • 基督教:希索波利斯的安特米烏斯英语Procopius of Scythopolis紀念日


  • 基督教:馬爾利的特奧巴登英语Theobald of Marly紀念日



外部來源








  • (英文) BBC ON THIS DAY


  • (英文) On This Day: July 8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Volkswagen Group MQB platform

刘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