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漢全席

稻鄉飲食文化博物館模擬1977年香港國賓酒樓滿漢全席場景,左一為猩唇,左二為猴腦
滿漢全席據傳是中國一種集合滿族和漢族飲食特色的巨型筵席,起源於清朝的宮廷,原為康熙帝66歲大壽的宴席,旨在化解滿漢不和,提倡滿漢一家。後世沿襲此一傳統,加入珍饈,極為奢華。然而正史對此並沒有記載,倒是只有一些私人筆記提及。亦有人認為,「滿漢全席」純粹虛構,這一名稱來源於一段相聲。1920年代的相聲演员「萬人迷」(李德鍚)编了一段羅列大量菜名的「貫口」詞,名為《報菜名》。後来以訛傳,竟被訛稱為「滿漢全席」。[1]
清代名宴還包括蒙古親藩宴、廷臣宴、萬壽宴、千叟宴、九白宴。
滿漢全席分大滿漢、小滿漢,大滿漢一般為108碟,小滿漢為64碟。早期菜式以山東菜較普遍,另有天津菜式。輾轉流傳到後,各地因應不同口味,材料、烹調方法,出現有不同演繹[來源請求]。
民國初年,滿漢全席改為大漢筵席,不久又用八大、八小等筵席來代替,1930年代又改為八大件。
1977年11月2、3日,香港國賓酒樓(今聯邦酒樓集團)受到日本TBS電視台的委託,以10萬港元的價錢,製作一圍整個共108道菜的滿漢全席。酒樓動用了160多人,花了3個月才籌備完成。而這個過程則由人造衛星直播到日本。由於有些動物已經成為受保護動物,加上部份烹調技巧也已經失傳,所以如今再製作一場如同清朝年代的滿漢全席,幾已不可能[2]。
2018年時任北京故宮博物院副院長任萬平表示,沒有「全席」,只有滿席與漢席,也沒有108道那麼多,滿席是在皇宮裡舉行,漢席則在宮外,根據欽定大清會典則例記載,宮廷宴席分滿、漢席,滿席又分6等。[3]
目录
1 清朝
2 各種滿漢全席菜單[6]
2.1 送點主官滿漢全席
2.2 满洲国官宴滿漢酒席
2.3 清末時期滿漢全席
2.4 大滿漢全席
2.5 《全席譜》滿漢全席
2.6 晋式滿漢全席
2.7 鄂式滿漢全席
2.8 川式滿漢全席
2.9 粵式滿漢全席
2.10 香港大同酒家滿漢全席
2.11 北京大三元酒酒家滿漢全席
2.12 仿膳飯莊滿漢全席
2.13 華盛頓會仙樓滿漢全席
2.14 全素仿滿漢全席
2.15 滿漢全席精選
3 参考
4 外部链接
清朝
清朝康熙帝66歲大壽時,曾為漢、滿兩族特設3天6宴,提供300多款佳餚;相傳康熙帝在皇宮內首嘗,並御書「滿漢全席」,使滿漢全席名噪一時。當時滿漢全席有宮內和宮外之別,宮內的滿漢全席專供天子、近支皇族等享用;近親皇族子嗣、功臣(漢族只限二品以上官員和皇帝心腹)才有資格參加宮內朝廷的滿漢全席。宮外滿漢全席,常常是由滿族一二品官員主持科考和地方會議,以滿漢全席招待欽差大臣,入席時要按品次,佩戴朝珠,公服入席[4]。
在乾隆甲申年間李斗之《揚州畫舫錄》詳實描勒出盛況;豪華的6宴中,納集滿漢千百名饌,其中包括燕窩雞絲湯、海參匯豬筋、海帶豬肚絲羹、鮑魚匯珍珠菜、淡菜蝦子湯、魚翅螃蟹羹、魚肚煨火腿、蒸駝峰、梨片伴蒸果子狸、蒸鹿尾、鯽魚舌匯熊掌、糟蒸鰣魚、假班魚肝、西施乳、獲炙哈爾巴小豬子、油炸豬羊肉、掛爐走油雞鵝鴨、豬雜什、羊雜什等[5]。
滿漢全席中的八珍:
山八珍﹕ 駝峰、熊掌、猴腦、猩唇、象拔、豹胎、犀尾、鹿筋。
海八珍﹕ 燕窩、魚翅、大烏參、廣肚、龍骨(鱘龍魚)、鮑魚、海獅(海豹)、狗魚(娃娃魚)。
禽八珍﹕ 紅燕、白鶴、鵪鶉、天鵝、鷓鴣、彩雀(孔雀)、斑鳩、紅頭鷹。
草八珍﹕ 猴頭、銀耳、竹蓀、驢窩菌、羊肚菌、花菇、黃花菜、雲香信。
器具多用銅製,雕製巧究,餐中用粉彩萬壽餐具,大件的瓷器仿照雞、鴨、魚、豬等造型,設有火傢具(即火鍋),上層放菜,下層以酒點火。載水傢具則用錫製,分內外二層,內層放湯,外層放沸水,便於保溫。
清室擺設滿漢全席時,一般先吃滿菜,再吃漢菜,其間需換桌面,謂之「翻台」。賓客進入席宴大廳先奏樂,坐下後先用點心,賓客到齊後,把四整鮮撤下來,行敬酒禮,大菜才會奉上,整個過程先後共換桌面四次,調換滿、漢菜式,俗稱「翻桌」。此後漸漸流傳到民間,成為達官顯貴一展奢華的象徵。
各種滿漢全席菜單[6]
送點主官滿漢全席
1838年成都官員楊海霞去世,其家屬筳請其老師李西漚為點主官,奉以滿漢全席為酬謝,凡28品。
- 頭路:圍碟冷菜四個
- 白切羊羔
- 鮮紅凍肘
- 毛峰熏鴨
- 蜜汁火腿
- 二路:圍碟乾果四個
- 瓜子
- 花生
- 杏仁
- 桃仁
- 三路:圍碟鮮果八個
- 甘蔗
- 石榴
- 地梨
- 桔
- 大棗
- 桃
- 紅果
- 片瓜
- 四路:大菜八個
- 燕窩肥鴨燴鹿尾
- 蟹黃燴魚翅
- 烏龍雜燴(海參)
- 蝦子魚肚
- 火腿白菜
- 鴨子祭神肉炖白菜
- 紅燒蹄子
- 葱椒炖整魚
- 五路:燒烤兩個
- 掛爐燒烤小豬子
- 熏烤哈爾巴
- 六路:點心兩洋碟
- 大肉包
- 朝子糕
另配紹興狀元紅一墰。
满洲国官宴滿漢酒席
載於《北京民族飯店菜譜》,為满洲国地方官府所擺的宴席,凡58品,由上午9時至下午8時,中間有2小時休息,席間有歌舞、官樂助興。
- 乾果六手碟
- 五香小豆
- 炸花生米
- 桃仁
- 炸榛子
- 炸杏仁
- 鹽炒松仁
- 冷菜六小碟
- 冰碗
- 春菜
- 熗苦芽
- 香樁豆腐
- 火腿末薺菜
- 熗芹心
- 冷葷四盆
- 鹽水鴨
- 醬鴨
- 香樁蝦片
- 清醬肉
- 熱菜四盆
- 鳳落燕菜
- 鴿蛋湯
- 油鷄炖魚翅
- 烤奶豬
- 熱炒四盆
- 抓炒腰花
- 蜜汁羊排
- 松子牛舌
- 脊抱蠣黃
- 點心六份
- 薩其馬
- 滿州包子
- 小窩頭
- 馬蹄酥
- 黃糕肉末燒餅
- 熱菜十二道
- 炭火烤鴨
- 油爆豬肚尖
- 烤羊腿
- 如意冬筍
- 燜犴達罕(麋鹿)
- 金錢廣肚
- 滿州蒸江魚
- 炸雞腿
- 火腿扒頭蘑
- 滿州豆炖鹿膝
- 燴鮮鮑乾貝
- 甜菜兩大碗
- 冰糖銀耳
- 桂圓肉羮
- 熱菜十道
- 野參七星肘子
- 松蘑烤雞
- 茵陳熊掌
- 乾爛蝦仁
- 松子白雞
- 糟蛋魚唇
- 囗鹿肉
- 清湯鹿尾
- 御府鴨塊
- 清湯鮮貝
- 蜜菜四碟
- 蜜供
- 蜜果
- 蜜肉類
- 蜜梨
- 點心八件
- 豌豆黃
- 烘爐酥卷
- 芙蓉糕
- 三鮮燒麥
- 蒸蛋糕
- 拔絲山藥
- 煎蝦盒
- 大件四道
- 烤全羊
- 蒄仁整鴨
- 黃燜駝峰
- 清蒸加吉魚
- 滿州小炒八件
- 御府八寶醬
- 御府乾貝菜心
- 御府掐菜辣子
- 御府樁魚
- 御府鴨掌
- 御府醬魚丁
- 御府醬鐵雀
- 御府香花裏脊
- 甜菜二碗
- 冰糖哈什螞
- 蜜汁金棗蓮子
- 漢菜四盆
- 清蒸火方
- 炒螺片
- 炒翠豆腐
- 炒青椒雞絲
- 點心八件
- 千層糕
- 炸春卷
- 木墀糕
- 滿州蒸餃
- 小包酥盒
- 京冬菜酥卷
- 芸豆卷
- 肉末佛手卷
- 鮮湯一件
- 野人參罐燜群鮮湯
清末時期滿漢全席
為愛新覺羅溥儀的廚師唐克明憶述,凡108品,菜名轉趨華麗,而多有地方菜出現。
- 第一台
- 珍品大件:
- 鳳還巢(雞脯肉、燕窩)
- 隨上八景:
- 雙蝶湖飛
- 軟炸雞火
- 脆炸鳳尾餅
- 香炸飛龍鳥
- 芫爆香螺球
- 蒓菜鳳羽
- 紅油烏龍棒
- 龍井湖兵
- 珍品大件:
- 第二台
- 珍品大件:
- 玉鵬展翅(雞肉、雞翅)
- 隨上八景:
- 銀珠牡丹(魚丸、銀耳)
- 雪梅笑春(魚肉、菜心)
- 花月鴨腰
- 鳳尾飄玉帶(大蝦、魚翅)
- 金鳥入林(炸乳鴿、蔬菜)
- 風花雪月
- 佛抄手
- 琥班藏珍
- 珍品大件:
- 第三台
- 珍品大件:
- 麒麟送子(麋鹿唇肉、魚、火腿)
- 隨上八景:
- 龍入鳳幛(鱖魚、鷄)
- 紅白雙菊(鷄肫、豬肚)
- 鵲雀蹬梅
- 芹仁龍鬚(嫩芹、魚翅)
- 彩霞雁膛肝
- 玉女配才郎
- 五福臨門
- 烏龍戲玉鳳(海參、雞)
- 珍品大件:
- 第四台
- 珍品大件:
- 叉烤奶全豬(掛爐乳豬)
- 隨上八景:
- 鳳凰戲牡丹
- 糟溜香龍片(白鱔)
- 紅霞照金蟬
- 二龍相會(黃鱔、白鱔)
- 枯木回春
- 紅油金蟬足
- 冬後冬光
- 薑苗雁脯
- 珍品大件:
- 第五台
- 珍品大件:
- 鴛鴦歡笑(大蝦、蛋餃)
- 隨上八景:
- 景上添花
- 月下友情
- 八仙過海
- 腐皮腰羮(腐皮、鴨腎)
- 酥麻蛋餃(蛋餃上麵湖油炸沾花椒)
- 百花脫骨鳳(無骨雞)
- 龍錘鳳卷(魚肉、雞肉剁成茸做成卷油炸)
- 春光百菜鮮
- 珍品大件:
- 第六台
- 珍品大件:
- 火煉金身(持爐烤鴨)
- 隨上八景:
- 風雲飄玉帶
- 雁脯桃鄉
- 黃龍蟠玉桂
- 香裙月寶(甲魚裙邊)
- 金峰蹬嶺
- 嘉笑雙現
- 四色霞光龍
- 鮑王鬧府(鮑魚、蟹黃、淋響油)
- 珍品大件:
- 第七台
- 珍品大件:
- 皇母換宮
- 隨上八景:
- 蜜汁地龍珠(蛇肉丸)
- 蜜汁蘋果盅
- 蜜汁香條脯(瓜果)
- 蜜汁江米藕(糯米灌蓮藕)
- 三鮮蟬酥羮
- 哈巴薄荷羮
- 桔烙元宵(燒柑桔圓)
- 火燒雪山
- 珍品大件:
- 第八台
- 珍品大件:
- 網油叉烤桂魚
- 隨上八景:
- 苗鮮綉珠
- 香烤酥鳳(烤雞)
- 金餃魚珠(蛋餃、魚肉丸)
- 五福蟠壽
- 金錢鮑魚(鮑魚切片)
- 梅果玉圓
- 紅日三白
- 萬年常青
- 珍品大件:
- 第九台
- 珍品大件:
- 烏龍蟠鳳(海參、雞)
- 隨上八景:
- 酥松香盒
- 烙爆香腰(豬腎)
- 回朝蘇
- 鳳翼薺菜
- 玉鳥傳信
- 香火玉挺
- 素中珍泉
- 口蕈皮卷(腐皮包口蘑)
- 珍品大件:
- 第十台
- 珍品大件:
- 鴨寶猴頭蘑(整鴨燜猴頭菇)
- 隨上八景:
- 金蟬拜月
- 雙龍蟠月(海參、魚丸)
- 海紅魚肚(蟹黃燴魚肚)
- 鰣龍產春
- 酒醉生鱔(酒燜黃鱔)
- 三彩魚片
- 奶汁魚卷
- 四味鮮魚
- 珍品大件:
- 第十一台
- 珍品大件:
- 蟠掌捕竹(熊掌煨筍)
- 隨上八景:
- 玉樹金果
- 鳳落山峰
- 冬雪蘭花
- 烏龍魚片
- 黃金肉片
- 羅漢鯽魚(鯽魚鑲入肉餡)
- 雪夜挑花(大蝦、銀耳、火腿、雞蛋)
- 麻婆豆腐
- 珍品大件:
- 第十二台
- 珍品大件:
- 鳳冠鹿茸
- 隨上八景:
- 神仙鴨子
- 糖醋鯉魚
- 紙包雞
- 龜羊湯
- 宮保雞丁
- 溜魚焙麵
- 黃燜甲魚
- 丁蹄
- 珍品大件:
大滿漢全席
民國初年始有大、小滿漢全席之分,大滿漢全席初見於官府宴會,後流傳於各地酒樓,及後並無固定菜譜,以食客口味、時令食材、廚工技藝而發揮。一般分2天4餐完成,凡108品。此菜譜曾用於1918年。
- 四整鮮
- 山東香蕉蘋果
- 深洲蜜桃
- 新疆葡萄
- 汕頭蜜柑桔
- 四蜜碗
- 蜜汁櫻桃
- 蜜汁海棠
- 蜜汁菠蘿
- 炒紅果
- 四乾果
- 琥珀桃仁
- 糖炒大扁
- 葡萄乾
- 蜜餞蓮子
- 四麵果
- 綠豆糕
- 福壽糕
- 芙蓉糕
- 薩其瑪
- 四鋪底
- 青梅
- 冰糖
- 瓜條
- 蜜棗
- 四葷凉碟
- 糟鴨片
- 青醬肉
- 熗青蝦
- 酥魚
- 四素凉碟
- 辣黃瓜皮
- 素什景
- 素鵝
- 松子香菇
- 酒
- 遠年陳紹
- 狀元紅
- 綠茵陳
- 蓮花白
- 五加皮
- 山東黃
- 頭菜
- 一品官燕
- 帶四小菜
- 汆白牡丹茉莉
- 炒江豆腐
- 龍鳳呈祥
- 紅燒天花菌
- 二菜
- 黃魚肉翅
- 帶四小碗
- 口蘑鍋巴
- 象眼鴿蛋
- 辣魚粉皮
- 翡翠羮
- 頭道甜菜
- 桂花山藥
- 拔絲蓮子
- 核桃酪
- 陳子羮
- (撒桌、換桌面)
- 三菜
- 鳳陽烏參
- 帶四小碗
- 原桶鮑魚
- 醬爆核桃雞
- 雪花魚球
- 溜南北
- 四菜
- 紅燒猴頭蘑
- 帶四小碗
- 鳳凰汆牡丹
- 奶油玉米鴨掌
- 糖溜魚片
- 燒羊肚蘑菇
- 頭道點心
- 四喜餃
- 三慶盒子
- 賀麵
- 珍珠湯
- (撒桌、換桌面)
- 五菜
- 扒熊掌
- 帶四小碗
- 湯爆雙脆
- 糟蒸鴨肝
- 贊沙子蟹
- 炒芙蓉雞片
- 二道甜菜
- 釀蘋果
- 蜜汁金棗
- 冰糖菠蘿
- 百子湯圓
- (撒桌、換桌面)
- 七菜
- 清蒸鰣魚
- 帶四小碗
- 奶油扒廣肚
- 高麗銀魚
- 炸烹對蝦段
- 燴鴨腰
- 八菜
- 蠔油裙邊
- 帶四小碗
- 冰糖哈士蟆
- 九轉大腸
- 芫爆羊肚仁
- 乾燒冬筍
- 三邊點心
- 三鮮燒麥
- 水煎包
- 炸春卷
- 酥盒子
- (撒桌、換桌面)
- 四烤
- 烤全豬
- 烤全羊
- 烤北京填鴨
- 烤天鵝
- 四壓桌
- 貴妃雞
- 長生不老
- 萬年青
- 菊花魚鍋
- 四小炒
- 薑絲肉
- 八寶醬
- 炒泡菜
- 蝦子腐竹
- 四素食
- 銀絲卷
- 荷葉卷
- 佛手卷
- 盤頭卷
- 四粥碗
- 荷葉粥
- 八寶粥
- 秫米粥
- 元米粥
- 四粥碟
- 京醬蘿蔔
- 蝦油小菜
- 白糖
- 紅糖
《全席譜》滿漢全席
此席設於1917年,凡172品。
- 進門三道茶
- 清茶
- 蓮桂
- 燕窩或銀耳
- 到客九道點
- 杏酪
- 槽糕
- 松子餅
- 盒子酥
- 小麻餅
- 元宵
- 春卷
- 金錢餅
- 荷葉酥
- 開席糖果三十六件
- 四仙客來
- 四蜜餞
- 四色糖
- 四色京果
- 四色乾果
- 四色相香
- 四色高桩
- 四色製果
- 四色水果
- 冷葷碟六件
- 鹽水蝦
- 佛手蜇
- 松花蛋
- 南火腿
- 醬燒鴨
- 白斬雞
- 冷素碟四件
- 芹菜頭
- 頭髮菜
- 紅皮蘿蔔
- 泡菜
- 遠年紹興花雕酒
- 紅白燒烤各四件
- 紅燒小豬
- 紅燒鴨子
- 紅燒鯽魚
- 紅燒胸叉
- 白片雞
- 白片羊肉
- 白片鵝
- 白片豬肉
- 跟上點心四碟
- 片餑餑
- 荷葉頭
- 千層餅
- 月牙餅
- 鮮果四碟
- 桔子
- 枇杷
- 綉球
- 青梅
- 乾果四碟
- 白桃仁
- 茶尖
- 百合
- 南薺
- 大件八道
- 清炖一品燕菜
- 南腿炖熊掌
- 溜七星螃蟹
- 紅燒果子狸
- 扒荷包魚翅
- 清炖鳳凰鴨杏仁酪
- 清蒸麒麟松子
- 燴空心魚肚石榴子
- 小碗十六件
- 紅燒美人蟶乾
- 炒雪花海參
- 爆炒螺絲魷魚
- 炒金錢纒蝦仁
- 燴青竹猴頭
- 鍋貼金錢野雞
- 蜜汁一品火腿
- 燒珊瑚魚耳
- 金銀翡翠羮
- 溜松花鴿子蛋
- 蝦卧金錢香菇
- 燒如意冬筍
- 燴銀耳
- 炸鹿尾
- 燴鹿蹄
- 烹鐵雀
- 壓桌八碗
- 燴蝴蝶海參
- 紅燒鯊魚皮
- 汆哈士蟆
- 清蒸四喜
- 紅燒天花菌鮑魚脯
- 酿芙蓉梅花雞
- 燴荷花魚肚
- 燴仙桃白菜
- 隨飯四碗
- 金豹火腿炒南薺
- 南腿冬菜炒口蘑
- 冬筍火腿炒四季梅
- 金腿絲溜金銀綠豆芽
- 隨飯四碟
- 熗苔乾
- 拌海蜇
- 調香乾
- 拌洋粉
- 點心四道八碟隨上茶麵四件
- 頭道
- 一品鴛鴦
- 一品燒賣
- 隨上杏仁茶
- 二道
- 爐乾菜餅
- 蒸豆芽豉
- 隨上雞餡餃
- 三道
- 爐牛郎卷
- 蒸菊花餅
- 隨上圓肉茶
- 四道
- 爐烙餡餅
- 蒸風雪糕
- 隨上魚絲麵
- 頭道
- 麵飯四樣
- 盤絲餅
- 蝴蝶卷
- 滿洲餑餑
- 螺絲饅頭
- 望菜四碟
- 乾爐
- 白菜
- 桃仁
- 杏仁
- (更換杯盞)
- (再開席)
- 蜜碗四碟
- 紅櫻桃
- 青梅
- 蜜棗
- 葛仙米
- 湯炒各四
- 汆蓀鴿蛋
- 炒蝦仁
- 扣丁雞
- 炒冬菇
- 脊腦湯
- 鹿尾湯
- 鴨羮湯
- 群鮮湯
- 海碗八件
- 大烏參
- 龍躉皮
- 魚唇
- 龍腸
- 燕窩
- 魚翅
- 廣肚
- 明骨
- 大件四碗
- 神仙雞
- 炖鴨球
- 大鯽魚
- 紅圓蹄
- (更換杯盞,撤花雕,上蜜令白酒)
- 調味品八色
- 椒鹽
- 甜麵醬
- 玫瑰醬
- 香油
- 淡葱花
- 油鹽葱花
- 芥末葱花
- 辣油葱花
- 紅白燒烤各二件
- 燒豬
- 鼻冲、耳朵、腦、腦頂與燒餅同上
- 前頰、後腿、口條、硬背皮與薄餅同上
- 腎、長排、肥膘與金皮殼餅同上
- 爪尖、奶皮、肋條與元宵、酥片同上
- 燒鴨
- 鴨片、鴨肉、扦利、頭尾與餑餑同上
- 白煮雞
- 雞片、雞肉、扦利、頭尾與荷葉餅同上
- 哈爾巴
- 批四小盤牡丹片與豬腦卷同上
- 燒豬
晋式滿漢全席
流行於清朝山西官民之間,凡124品,大菜熱炒佔100品。采用多款山西菜如肴過油肉、三絲魚翅、栗子燒大葱、長治臘牛肉、鵪鶉茄子、頭腦、豌豆糕等。席首「四高擺」為桌上裝飾物,以糯米煮成糕,堆疊成柱,黏上乾果,拼出「萬壽無疆」等,一柱一字。亦有塑成三寶像、八仙、瑞獸等。
- 四高擺
- 白瓜子
- 葵花子
- 黑瓜子
- 杏仁
- 四乾鮮
- 大京子
- 大紅袍
- 酥桃仁
- 炸杏餅
- 四整鮮
- 石榴
- 鴨梨
- 蘋果
- 橙
- 四水果
- 紅果
- 南薺
- 香蕉
- 桔
- 四乾餞
- 蜜棗
- 瓜條
- 桃脯
- 杏脯
- 四糖餞
- 楊梅
- 櫻桃
- 山楂
- 枇杷
- 八拼十六樣
- 酥魚拼蓮藕
- 佛手海蜇拼虾米紅菜
- 咸鴨蛋拼咸水板鴨
- 料小鷄拼野鷄醬瓜絲
- 松花皮蛋拼素火腿
- 金錢萵苣拼熗瓜皮
- 火腿拼平遙牛肉
- 臘羊肉拼蹄花
- 八大件二十四樣
- 一大件
- 生扒魚翅
- 清湯鮑魚
- 清炒蝦仁
- 二大件
- 清蒸鰣魚
- 清湯蛤士蟆
- 虎皮鴿蛋
- 三大件
- 鷄米海參
- 蘿蔔球燒乾貝
- 燴烏魚蛋
- 四大件
- 蟹黃魚肚
- 炸鐵雀
- 過油肉
- 五大件
- 三絲魚翅
- 錘鷄餅
- 紅燜猴頭
- 六大件
- 黃芪柏子羊肉
- 茴香燜羊肉
- 鵪鶉茄子
- 七大件
- 栗子燒大葱
- 長治臘驢肉
- 扒鹿骨
- 八大件
- 扒熊掌
- 炒鱔魚糊
- 湯爆雙脆
- 一大件
- 四甜大件十二樣
- 一大件
- 釀八寶鴨
- 炒栗子泥
- 冰糖桂圓
- 二大件
- 凍糖燕菜
- 冰糖銀耳
- 炒蠶豆泥
- 三大件
- 東坡肉
- 琉璃蘋果
- 冰糖百合
- 四大件
- 虎皮蓮子
- 炸玉珍澄沙
- 蜜汁葫蘆
- 一大件
- 四紅烤
- 烤鴨
- 烤乳豬
- 烤酥肉
- 烤火腿
- 四白烤
- 烤駝峰
- 烤項卷
- 烤哈爾巴
- 烤魚
- 四甜點共八件
- 一甜點
- 玫瑰餅
- 杏仁茶
- 二甜點
- 百合酥
- 山楂酪
- 三甜點
- 烤蛋糕
- 仙米酪
- 四甜點
- 酥盒子
- 冰糖三白
- 一甜點
- 四鹹點共八件
- 一鹹點
- 蟹黃燒麥
- 頭腦
- 二鹹點
- 三鮮蒸餃
- 鷄雜花湯
- 三鹹點
- 烤酥包子
- 汆生鷄絲
- 四鹹點
- 烤叉燒開花包
- 瓜片汆裏脊
- 一鹹點
- 二十四底座
- 燒肉
- 煳肘子
- 黃燜鷄
- 鴛鴦鷄蛋
- 螺絲肉
- 米粉肉
- 元寶肉
- 爐拔肉
- 油燜牛肉
- 南煎小丸子
- 螺絲鷄
- 醬梅肉
- 金銀酥
- 扣肉
- 清蒸羊肉
- 肉片燜雪裏蕻
- 鴨油蒸蛋羮
- 皮箱豆腐
- 一品丸子
- 菊花白菜
- 火腿冬瓜
- 菠菜汆丸子
- 栗子燒白菜
- 髮菜豆腐
鄂式滿漢全席
載於《武昌魚菜譜》中「楚鄉百魚圖」,全以魚成菜,但按滿漢全席方式製作,此菜譜較缺山珍海錯,但用上吐司、咖啡、可可等外來食品。
- 第一道
- 大型彩拼:龍騰魚躍,配四鮮花
- 四座食品像型雕刻
- 第二道
- 24個飛潛動植造型單碟
- 第三道:四清口菜、熱素炒
- 蝦蛋燴南北
- 口蘑炒豆苗
- 廣米熘菜苔
- 鷄油燜冬筍
- 第四道:四爽口菜、四拼葷炒
- 一拼
- 水晶魚餅
- 紙包魚片
- 翻饊桂魚
- 二拼
- 三色魚絲
- 碧綠魚丁
- 生炒魚花
- 三拼
- 番茄魚卷
- 滑油魚球
- 茘枝青魚
- 四拼
- 麻仁魚塊
- 金魚吐司
- 軟拖魚條
- 一拼
- 第五道
- 頭菜:八寶鳳吞排翅
- 二湯:花釀掌上明珠
- 三點:蘿蔔火腿餅、酥炸地菜卷
- 第六道:八大名貴魚肴
- 清蒸團頭魴
- 珍珠鬧金鯉
- 香雪燕菜羮
- 瓜仁甜酥
- 三色蛋糕
- 牡丹綉鱖魚
- 原籠蒸鮰魚
- 三絲熘鯽魚
- 海參燜青魚
- 松鶴魚圓湯
- 香菇湯包
- 蝦仁豆皮
- 第七道:10味特產魚鮮
- 茅台槎頭編
- 爐烤酥春魚
- 百花釀魚肚
- 粉蒸龍舟魚
- 鷄泥桃花魚
- 清炖義和蚶
- 古城龍鳳配
- 鏤金螃蟹頭
- 鳳脯膾金龜
- 冬瓜鱉裙羮
- 第八道
- 什景菊花火鍋
- 如意魚卷
- 龍魚花筒
- 綉球桂魚
- 荷包魚圓
- 魚茸蛋餃
- 清炒鱔魚
- 百花魚肚
- 荆沙魚糕
- 雲夢魚麵
- 麥穗魷魚
- 金絲菊瓣
- 四飯菜
- 沙市獨蒜
- 紅方乳腐
- 銀魚掐菜
- 洪湖香稻
- 什景菊花火鍋
- 第九道:四色鮮果
- 秭歸臍柑
- 武當獼猴
- 巴河甜藕
- 孝感紅菱
- 第十道:五茶食
- 桔餅
- 青梅
- 咖啡
- 可可
- 麻城雨前
- 雲霧仙茗
川式滿漢全席
此席設於1944年中秋節四川的自流井,由四川名厨朱小肥設計,凡128品,分2日4餐用畢。
- 席設迎客花四品
- 千日紅
- 十大功勞
- 四川木蓮
- 夜落金錢
- 進門雙喜茶
- 重慶沱茶
- 蒙頂甘露
- 重慶沱茶
- 開席四到奉
- 翡翠擔擔麵
- 川北凉粉
- 賴湯圓
- 紅油水餃
- 翡翠擔擔麵
- 開席四貴果
- 椒鹽核桃仁
- 烘炒天府長生果
- 開花桂圓肉
- 脫袍熟栗子
- 瀘州老窖特麴
- 四川醪糟液
- 四冷碟(滿族風味)
- 熏肉
- 白片羊肉
- 葱椒炸酥鯽魚
- 油煎葱花蒜泥茄子
- 四雙拼(漢族風味)
- 蝦鬚牛肉絲拼凉拌金鈎芹菜絲
- 樟茶鴨拼油爆陳皮蝦
- 纏絲兔條拼乾辣熏
- 蒜泥白肉拼棒棒鷄絲
- 四大碗
- 燕窩秋梨鴨
- 野鷄紅燜鹿筋
- 高湯煨排翅
- 皇冠乾貝
- 小炒十二件(滿族風味四件,漢族風味八件)
- 御府八寶辣醬
- 御府麵醬魚丁
- 天花菌炒豆腐衣
- 抓炒腰花
- 砣砣魚
- 回鍋肉
- 豆瓣鯽魚
- 軟炸蝦包
- 蠔油鮑片
- 滑炒駝峰絲
- 蝦子海參
- 蟹粉蓮花白
- 大菜十件(滿族風味四件,漢族風味六件)
- 肥鷄口蘑糟膾肘子
- 李鴻章雜碎
- 炖熊掌
- 五香甲魚
- 蟹粉獅子頭
- 蟲草鴨
- 砂鍋通天翅
- 宮門獻魚
- 黃葱扒魚唇
- 罐煨蹄花
- 炸菜六件(漢滿風味各三)
- 松鼠黃魚
- 轟炸東京
- 炸八塊
- 神仙肉
- 炸鹿尾
- 炸鵪鶉
- 清口菜十碟
- 炮萵苣
- 泡蘿蔔
- 泡生薑
- 泡蕎頭
- 泡紅椒
- 菜包乳腐
- 鹽煮花生
- 糖醋蒜頭
- 泡蓮花白
- 凉拌蒜苔
- 四大烤
- 烤乳豬
- 烤鴨
- 烤肥鷄
- 烤哈爾巴
- 調味料二十碟
- 芥末醬
- 蕃茄醬
- 甜麵醬
- 辣椒醬
- 麻油
- 芝麻醬
- 花生醬
- 咖喱醬
- 麻辣醬
- 韭菜花泥
- 紅乳腐卥
- 醉孔腐卥
- 蠔油
- 果醬
- 冲菜泥
- 糖醋
- 葱油
- 糖拌醬油
- 葱鹽油料
- 香蕉果泥
- 鹹點十件
- 花邊月餅
- 文樓湯包
- 五香茶葉蛋
- 福州綫麵
- 蒸籠肥腸
- 菜豆花
- 荷葉蒸餅
- 夫妻肺片
- 廣西炖品
- 火宮殿臭頭腐
- 甜點十件
- 豆麵餑餑
- 薩其馬
- 小窩頭
- 豌豆黃
- 娥姐粉果
- 呂洞賓大餅
- 吳山酥油餅
- 香山蜜餅
- 博望鍋盔
- 太后餅
- 湯碗四件
- 清汆魚湯
- 佛跳牆
- 西湖蒓菜湯
- 龜鶴延年湯
- 鮮果十件
- 臍橙
- 蘋果
- 香蕉
- 菠蘿
- 荸薺
- 鴨梨
- 石榴
- 甘蔗
- 栗子
- 葡萄
- 送客雙喜茶
- 重慶沱茶
- 蒙頂甘露
粵式滿漢全席
凡105品,載於鍾征祥著《食在廣州》
- 四到奉
- 什景頭合
- 下馬點二式:粉果、燒麥
- 上湯片兒麵
- 四熱葷
- 雞皮鱘龍
- 蟹黃鮮菇
- 玉簪田雞
- 夜合蝦仁
- 四冷葷
- 酥薑皮蛋
- 京者腎球
- 酥炸鯽魚
- 鳳眼膶
- 四雙拼
- 菠夢拼火鵝
- 北菇拼豬脷
- 青瓜拼腰花
- 露筍拼雞肉
- 四大碗
- 一品官燕
- 鳳尾大裙翅
- 象拔虞琴
- 金錢豹狸
- 四中碗
- 虎扣龍藏
- 仙鶴燴熊掌
- 銀針炒翅
- 鼎湖上素
- 四小碗
- 炒梅花北鹿絲
- 紅爐烘雪衣
- 乾燒網鮑片
- 鳳入竹林
- 四每位
- 月中丹桂
- 舌戰群儒
- 清湯雪耳
- 鹿羓水鴨
- 四燒烤
- 燒乳豬全體
- 如意雞一對
- 哈爾巴一扎
- 掛爐片皮鴨一對
- 四冷素
- 齋扎蹄
- 素筍尖
- 齋麵筋
- 素白菌
- 四座菜
- 清蒸海鮮
- 廣肚乳鴿
- 烏龍肘子
- 焗燒羊腿
- 八鹹點
- 母子鮮蝦餃
- 雞肉拉皮卷
- 雲腿餡兒餅
- 蟹肉海棠果
- 鮮蝦扒水餃
- 百花釀魚肚
- 芙蓉雞粒角
- 酥炸鱸魚條
- 八甜點
- 玫瑰煎蛋糕
- 脆皮菠蘿球
- 奶油焗香酥
- 蓮子蓉方脯
- 橙汁鴛鴦筒
- 七彩凍香糕
- 水晶鮮奶凍
- 芝麻鳳凰卷
- 二甜菜
- 西瓜盅
- 雪凍杏仁豆腐
- 一麵
- 乾燒伊麵九寸
- 一乾飯
- 白飯
- 一稀飯
- 白粥
- 四飯菜
- 鹹蛋
- 牛乳
- 鹹魚
- 炒菜
- 一湯
- 草菇蛋花湯
- 四跟湯
- 酸辣湯跟乳豬
- 火腿上湯跟第一道點點
- 長春湯跟片皮鴨
- 草菇上湯跟伊麵
- 四跟麵製品
- 千層餅跟乳豬
- 片兒燒跟如意雞
- 餑餑跟片皮鴨
- 如意卷跟哈爾巴
- 一百子桃包
- 雀鹿蜂猴百子壽桃全座
- 二分手
- 大紅瓜子
- 炸銀杏仁
- 四京果
- 提子乾
- 酥合桃
- 杏脯肉
- 桂圓乾
- 四糖果
- 糖蓮子
- 糖冬瓜
- 糖桔餅
- 糖椰角
- 四蜜果
- 蜜錢金桔
- 蜜錢柚皮
- 蜜錢棗子
- 蜜錢枇杷
- 四酸果
- 酸沙利
- 酸蕎頭
- 酸子薑
- 酸青梅
- 四生果
- 蘋果
- 甜橙
- 茘枝
- 沙田柚
- 四水果
- 馬蹄
- 蓮藕
- 菱角
- 望強尖
- 四看果
- 象生香蕉
- 象生雪梨
- 象生四季桔
- 象生潮州柑
香港大同酒家滿漢全席
北京大三元酒酒家滿漢全席
仿膳飯莊滿漢全席
華盛頓會仙樓滿漢全席
全素仿滿漢全席
滿漢全席精選
参考
^ 愛新覺羅·瀛生、于潤琦著《京城舊俗》,北京燕山出版社1998年7月第一版
^ 稻鄉人類飲食博物館展品,可參見照片[失效連結]。
^ [https://www.cna.com.tw/news/acn/201901190171.aspx 北京故宮:沒有滿漢全席 108道是演繹的],中央社,2018年1月19日
^ 北京仿膳飯莊. [2010-11-11].
^ (清)李斗著 《揚州畫舫錄》 卷四 汪北平 涂雨公點校 中華書局 清代史料筆记 ISBN 978-7-101-01705-2
^ 《滿漢全席記略》. 上海交通大學. 1995. ISBN 7-31301508-9.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外部链接
- 滿漢席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