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東尼奧·德·奧利維拉·薩拉查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安東尼奧·德·奧利維拉·薩拉查
António de Oliveira Salazar

Antonio Salazar-1.jpg


第100任 葡萄牙葡萄牙總理

任期
1932年7月5日-1968年9月27日
前任
多明戈斯·德·科斯塔·奧利維拉
继任
馬爾塞洛·達斯內維斯·阿爾維斯·卡丹奴

葡萄牙 葡萄牙總統 (代理)

任期
1951年4月18日-1951年8月9日
前任
安東尼奧·奧斯卡·德·弗拉戈索·卡爾莫納
继任
弗朗西斯科·克拉維羅·洛佩斯

葡萄牙 葡萄牙國防部長

任期
1961年4月13日-1962年12月4日

葡萄牙 葡萄牙戰時部長

任期
1936年5月11日-1944年9月6日

任期
1932年7月5日-1932年7月6日

葡萄牙 葡萄牙外交部長

任期
1936年11月6日-1944年2月4日

葡萄牙 葡萄牙財政部長

任期
1928年4月28日-1940年8月28日

任期
1926年6月3日-1926年6月19日

葡萄牙 葡萄牙海軍部長

任期
1939年1月30日-1939年2月2日

任期
1936年1月25日-1936年2月5日

葡萄牙 葡萄牙殖民地部長

任期
1930年11月3日-1930年11月6日

任期
1930年1月21日-1930年7月20日
个人资料
出生
1889年4月28日
葡萄牙 葡萄牙王國聖孔巴當
逝世
1970年7月27日(81歲)
葡萄牙 葡萄牙共和國里斯本
政党
國民聯盟
配偶
专业
教授
宗教信仰
天主教

安东尼奥·德·奥利维拉·薩拉查(葡萄牙語:António de Oliveira Salazar,1889年4月28日-1970年7月27日),葡萄牙總理、葡萄牙總統,葡萄牙迄今為止任職時間最長的葡萄牙總理,統治葡萄牙長達36年,實行高度集權的極權政府管制。在2007年票選最偉大的葡萄牙人英语Os Grandes Portugueses中,他排名第一。




目录






  • 1 早年生涯


  • 2 葡萄牙總理 (1932年-1968年)


    • 2.1 戰前 (1932年-1939年)


    • 2.2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年-1945年)


      • 2.2.1 難民




    • 2.3 戰後 (1945年-1968年)




  • 3 卸任与去世 (1968年-1970年)





早年生涯


1889年4月28日,薩拉查出生於葡萄牙維塞烏省。之後,薩拉查曾於科英布拉大學任政治經濟學教授。


在薩拉查21歲的時候,1910年革命建立了葡萄牙共和國。但民主体制水土不服。新共和國被描述為「持續的無政府狀態,政府腐敗,騷亂和搶劫,暗殺,任意監禁和宗教迫害。」16年内举行了6次议会选举,8次总统选举,共有45届内阁执政。第一個總統持續了不到10週,最長的也只執政1年多。革命成為葡萄牙在歐洲的代名詞。生活成本增加了二十五倍,而貨幣下跌至1/33的黃金價值。葡萄牙的公共財政和整個經濟進入了一個關鍵階段,貧富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


1926年葡萄牙爆发了军事政变,推翻了葡萄牙共和国。政变上台的军人政府尽管获得了大多数社会阶层的支持,但是治国乏术。1927年和1928年的财政赤字比葡萄牙共和国末年分别高出425%和60%。整个葡萄牙经济已处在崩溃的边缘。1928年4月28日,他加入政变领袖卡伯萨达斯的军人独裁政府,任財政部長,1931年组织“國民聯盟”。



葡萄牙總理 (1932年-1968年)



戰前 (1932年-1939年)


1932年7月5日,在世界經濟大恐慌的情況之際,薩拉查出任總理,以應付財政危機。次年制定新憲法,新憲法由律師,商人,教士和大學教授起草,憲法建立的新國家體制,在理論上代表利益主義國家團體而不是個人。建立其带法西斯性质的新國家體制(Estado Novo),以上帝、祖國與家庭為政權號召標語,並鎮壓葡萄牙共產黨及其他反对派,簽署反共宣言,擴大並鞏固海外殖民地,並且建立葡萄牙青年团(Mocidade Portuguesa)與国家军团(Legião Nacional),仿效意大利總理墨索里尼的黑衫隊進行軍隊訓練。



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9年-1945年)


薩拉查不但承認西班牙的佛朗哥法西斯軍事獨裁政權,並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保持中立,一方面提供亞速尔群島作為同盟國的基地,另一方面又亲近轴心国集团,因此維持了自身的法西斯獨裁統治。英國戰略家認為葡萄牙中立是「必須保持西班牙進入戰爭的軸心國一方」。坎貝爾認為薩拉查支持英葡聯盟,當1943年8月,英國要求提供亞速尔群島作為軍事基地時,薩拉查就立刻允許英國使用亞速爾群島的奧爾塔(位於法亞爾島)和蓬塔德爾加達(位於聖米格爾島)。



難民


葡萄牙拯救大量的戰爭難民,其主要原因為葡萄牙在二戰中的中立。


1940年6月22日,法國投降,四天後,薩拉查授權希伯來移民援助協會(HIAS-HICEM)在巴黎的主要辦公室轉移到里斯本。


在1940年7月,因納粹德國即將進攻,直布羅陀的平民疏散。當時,葡萄牙同意拯救2500名直布羅陀難民,其中大部分是婦女和兒童。1940年8月,他們抵達豐沙爾,並在那裡停留,直到戰爭結束。



戰後 (1945年-1968年)




薩拉查 (中間戴眼鏡者) 參觀由Edgar Cardoso所設計的聖塔克拉拉大橋模型。該橋位於科英布拉,於1954年完成。


二戰結束後的1945年,薩拉查一方面於國內整合原有的國家安全與情報警察,建立國家安全警備總署,並且依靠該機構維持反共政策及極權政府管制,另一方面也利用該機構反對葡萄牙殖民地獨立,鎮壓起義和滲透相關組織,並領導葡萄牙加入美國主導的北約。薩拉查所建立的法西斯性质的官僚獨裁,為法西斯軍事獨裁政體中較為特別的。萨拉查公开宣称葡没有殖民地,只有“海外省”。葡萄牙在戰後不跟隨英法腳步而堅持留守殖民地的做法成為了葡萄牙新國家政權垮台的隱藏因素。1961年安人运和安解阵首先在安哥拉发动大规模的武装暴動,紧接着1963年几佛独立党在几内亚比绍也发起了武装叛亂,然后1964年莫桑比克解放阵线又发起了莫桑比克独立战争。萨拉查对此的反应是亲自兼任国防部长,出动军队对非洲殖民地的独立反抗进行必須的镇压,利用國家安全警備總署的情治機關性質,刺杀了莫三比克解放阵线领袖爱德华·孟德兰。苏、中、古巴等国对非洲各民族独立解放组织的军援力度不断加大,葡萄牙軍隊則因為長時間的戰爭承受重大的損失並且經受戰爭所帶來的經濟後果。葡萄牙的军费连年增加,最高時曾占到国家财政预算的44%;葡萄牙的二十万军队中,有十六万被部署到非洲,3万3千多人伤亡,8万多人生病,而此時引发了葡萄牙国内各界民众的广泛不满。 軍隊內部也逐漸形成了以軍隊的士官和士兵為主體的軍管運動,成為後來的康乃馨革命爆發因素之一。


薩拉查由於個性喜歡孤獨,終身未婚,其私生活也一直是個謎,據說曾經與法國女記者有過交往。萨拉查自我评价是天主教最后一个天使。



卸任与去世 (1968年-1970年)


1968年8月3日,薩拉查因中風而失去意识,無法處理國政。1968年9月27日正式卸任总理。然而,1968年的中風雖然導致薩拉查總理無法處理國政,並由卡丹奴總理接任,然而薩拉查總理卻在一年內痊癒。其手下為避免刺激薩拉查總理,故意安排其下台前之情景並且偽造報紙,製造其仍在執政的假象。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1970年7月27日逝世才停止。而由他所建立的新國家體制也在1974年的四二五康乃馨革命中終結。[1]







  1. ^ Meneses 2009, pp. 608-609.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Lambak Kiri

章鱼与海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