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
本條目為 臺灣教育系列之一 |
---|
中華民國教育部 |
教育體系
|
教育史
|
其他臺灣系列 人口 - 原民 - 地理 - 歷史 語言 - 文化 - 體育 - 節日 政府 - 政治 - 法律 - 經濟 藝術 - 文學 - 舞蹈 - 戲劇 行政區劃 - 鄉鎮市區 臺灣主題首頁 |

99年第一次國中基測成績單的正反面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 (The Basic Competence Test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1]),簡稱國中基測、基測,為中華民國教育部為國民中學九年級學生所舉辦的學習能力測驗,目的在學生升學時利用成績供各高中、高職參考。
基測從2001年(民國90年)開始舉辦,用以取代高中聯考。在2013年(民國102年)舉行最後一屆,之後由國中教育會考取代。舉行年數為13年。
目录
1 測驗科目時程及測驗日時程表
2 歷史演變
3 測驗目的
4 測驗科目與題型
5 報考資格
6 測驗時程與用途
7 爭議
7.1 命題
7.2 量尺分數
7.2.1 2009年的新計分方式
8 北北基地區區域性基本學力測驗
9 重大事件
10 注釋
11 相關條目
測驗科目時程及測驗日時程表
- 第一日考科:英語科、自然科、國文科、寫作測驗
- 第二日考科:數學科、社會科
時段 | 時程 | 第一日 | 第二日 |
---|---|---|---|
上午 | 8:40-8:50 | 測驗說明 | 測驗說明 |
上午 | 8:50-10:00 | 英語科 | 數學科 |
上午 | 10:00-10:50 | 休息 | 休息 |
上午 | 10:50-11:00 | 測驗說明 | 測驗說明 |
上午 | 11:00-12:10 | 自然科 | 社會科 |
中午 | 12:10-14:00 | 中午休息 | |
下午 | 14:00-14:10 | 測驗說明 | |
下午 | 14:10-15:20 | 國文科 | |
下午 | 15:20-16:10 | 休息 | |
下午 | 16:10-16:20 | 測驗說明 | |
下午 | 16:20-17:10 | 寫作測驗 |
- 考試遲到15分鐘不得進場應試
- 考試未滿30分鐘不得提前繳卷離場
歷史演變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的原始目的為打破台灣國民中學升高級中學實行42年的「聯考聯招制」;原始測驗目的為「標準參照」形式使用,僅作為國中升高中參考的一部份依據,但最後由於社會輿論及家長團體壓力被迫改變為「常模參照」形式測驗,並且以「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分數作為主要國中升高中的參考依據。
1998年6月,教育部委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成立「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執行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
2001年的第一次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共有31萬多人報考[2]。為配合實施十二年國民教育,2013年是最後一次舉辦基本學力測驗,2014年起改以國中教育會考取代基本學力測驗[3]。
測驗目的
- 為取得高級中等學校、高級職業學校之申請入學、甄選入學、登記分發入學等入學成績。
- 為取得五年制專科學校之甄選入學、登記分發入學等入學成績。
測驗科目與題型
考科 |
範圍 |
時間 |
題數 |
---|---|---|---|
國文 |
國中1~6冊國文科 |
70分鐘 |
46~50題 |
英語 |
國中1~6冊英語科 |
70分鐘 |
44~45題 |
數學 |
國中1~6冊數學科(代數、幾何) |
70分鐘 |
31~34題 |
社會 |
國中1~6冊地理、歷史與公民 |
70分鐘 |
61~66題 |
自然 |
國中1~6冊生物、理化、地球科學 |
70分鐘 |
56~58題 |
寫作測驗 |
主要依據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第三階段寫作能力指標,並參酌部分第一階段、第二階段寫作能力指標。 |
50分鐘 |
1題 |
- 分數計算採用量尺分數制。
- 測驗題型均採「四選一」單一選擇題,包括「單題」及「題組題」兩類。答錯不倒扣分數。
- 九年一貫前統編本時代之自然考科含健康教育內容
- 2006年第一次基測試辦寫作測驗,於05月27日下午實施。成績不列入計算;但分數在3級分(含)以下者,升學後必須進行強制輔導課程。
- 2007年加考國文作文,共分6級分,與其他考科之計算方式為作文級分x2+各科分數,滿分為312分。
- 2009年基測量尺分數60分提高到80分,滿分為412分。
報考資格
- 國民中學應屆畢業生、或曾在公私立國民中學、高級中學附設國民中學畢業或修畢國民中學3年課程者。
- 依「資賦優異學生降低入學年齡縮短修業年限及升學辦法」之規定,經主管教育行政機關認定其畢業資格之國民中學學生。
- 具備同等學力資格者。
測驗時程與用途
- 於2013年6月的第二個禮拜,舉行本年度之基測(2013年6月8日、06月9日)。
- 第一次基測成績可供申請入學、甄選入學、登記分發、十二年就學安置入學使用。
- 第二次成績僅可供登記分發入學使用。(已停止)
爭議
爭議多半以命題、量尺分數為主。
命題
因為教材採取一綱多本的緣故,有些觀念並非每種版本都有提到,因而部份學生、家長和老師提出疑問。而教育部表示只要讀好一本而學得一綱即可應考。
量尺分數
基測分數計算採用量尺分數制。錯的題數所分配的扣分並不相同。所錯題目越少,每題扣分越重,所錯題目越多,每題扣分越輕。以2007年第一次國中基測為例,國文科全部答錯和答對10題的分數都一樣是「1分」;錯5題扣13分、但5科都錯1題卻扣21分。高分群和低分群缺乏鑑別度。因而有反彈意見(譬如中央研究院統計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林妙香[2] 的《國中基測量尺及等化程序缺失》)。因而教育部從2009年起採用新計分方式。
2009年的新計分方式
為了解決前述量尺分數問題,教育部於2009年基測開始,將國中基測的滿分由60分,提高到80分,以提高高分群與低分群的鑑別度。
2009年起,教育部調整基測的量尺計分方式,由「非直線」改為「直線轉換」計分,再上加20分,減少全對與錯一題的分數差距。
前教育部主任秘書莊國榮指出,對高分群的學生,2007年每科錯一題扣21分,改採「直線轉換」將減少成:只被扣8分;原始分數負分的學生目前都以1分計算,與實際拿1分的學生相同,上加20分後,則可看出實際學習成果。
新方法適用於2006年升上國中的學生,作文分數則仍然維持12分,基測五科的總分由300分改為400分,加上作文為412分。
北北基地區區域性基本學力測驗
北北基地區區域性基本學力測驗(簡稱大臺北聯合基測、北北基聯測或聯測),為一由大臺北地區的臺北市、新北市與基隆市預定共同實施的一個獨立的基本學力測驗測驗機制。並與一綱一本政策同時進行。2007年4月臺北市則提出釋憲,獲8縣市首長聯名。06月底臺北市、臺北縣(2010年五都改制後,改稱新北市)與基隆市首長達成共識,在2008年國中新生教科書採一綱一本,並在2011年由臺北市、新北市、基隆市共同舉辦基測。
在早期臺灣的高中聯考時代,即有分為臺灣省聯招區(省聯)、大臺北聯招區(北聯)、大高雄聯招區(雄聯),有高中教師們發言,今日的北北基聯測是當年北聯的復辟,其意圖為縮限中臺灣與南臺灣的學子,赴大臺北就學。支持者則說,地方本來就被賦予此樣權力,以一綱一本,獨立招考,對大臺北地區的考生是減輕壓力的作法。惟實際實行後,頗見爭議。
2011年獨立自辦的北北基聯測,由於常模與全國基測不同,量尺分數被錯估,造成大量考生高分低取[4]。教育部於同年8月24日宣布北北基聯測停辦[5],此測驗遂成為臺灣最短命的升學考試。
然而北北基聯測停辦,家長重新面對一綱一本政策是否不適於全國基測的問題,臺北市長郝龍斌也飽受政治與教育界的批評,並自稱是從政以來最大風暴。
重大事件
- 2003年因SARS疫情擴散,第一次國中基本學力測驗延後三個星期到六月二十一、二十二日,考試範圍不變,第二次基測延到八月二、三日。[6]
- 2007年7月15日,九十六年第二次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第二天,臺北一考區西松高中考場進行數學科考試時,監考老師發現,一位考生拿出手機欲發送含有答案的簡訊給另一位考生,明顯作弊,當場制止之,待考完社會科後追查。該考生坦承第一天即有作弊,其手機的簡訊寄件備份區內留存著第一天的三科(英語科、自然科、國文科)答案。依據規定,以上兩位考生四科(英語科、自然科、國文科、數學科)成績一律以零分計算。這是基測舉辦七年以來最大的作弊事件。[7]
- 2012年6月9日,101年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第一天,考自然科時,竹苗考區某考場一名考生刻意挪動座椅、拿筆敲桌子,但不服監考人員糾正,隨後又拿出與考試無關的統一發票出來玩,交卷時還向監考人員放話「出場時小心一點。」全國試務委員會討論後決定,該生違規情節重大,自然科不計分。[8]
注釋
^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推動工作委員會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6-02-14.
^ 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的回顧與展望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5-12-25.
^ 103年起每年5月舉辦 加考問答題/12年國教國中會考 成績擬分5等第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4-06.
^ 聯測爭議 議會要郝書面報告| 中央社 2011-07-06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6-03-04.
^ 聯測不續辦 明年統一實施基測[永久失效連結]
^
[1]《台灣蘋果日報》,2003年05月07日
^ 陳揚盛、陳怡靜,〈簡訊作弊 2人4科0分〉,《台灣蘋果日報》,2007年07月16日
^ 林志成,〈基測嗆監考老師 自然科零分〉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4-04-13.,《中國時報》,2012年06月10日
相關條目
![]() |
維基教科書中的相關電子教程:基本學力測驗 |
- 高中職多元入學
- 國中教育會考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