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乐队




































The Cure

The Cure Live in Singapore 2- 1st August 2007.jpg
乐队于2007年在新加坡现场演奏。从左至右依次为: Porl Thompson, Jason Cooper (back), Robert Smith, Simon Gallup

组合
音乐类型
后朋克、新浪潮、另类摇滚、哥德摇滚
出道地点
英格兰克劳利
活跃年代
1976–至今
唱片公司
Fiction, Suretone, Geffen, Polydor, Elektra, Sire
网站
www.thecure.com
相关团体
Malice, Easy Cure, The Glove
现任成员

Robert Smith
Porl Thompson
Simon Gallup
Jason Cooper
已离开成员

Lol Tolhurst
Michael Dempsey
Matthieu Hartley
Phil Thornalley
Andy Anderson
Boris Williams
Roger O'Donnell
Perry Bamonte

治疗 (乐队) (The Cure,1990年代由寶麗金 (臺灣)唱片公司譯名為“怪人合唱團”),是一支于1976年在Crawley, Sussex成立的摇滚乐队。该乐队经历了多次人员调整,只有其核心、吉他手兼主要曲作者Robert Smith是固定成员。他经常以其一头乱发、苍白的面庞,并涂抹故意弄脏的唇膏示人。他的歌词悲观沮丧却发人深省。


乐队成员在1970年代末开始尝试推出他们的音乐。他们的第一张专辑Three Imaginary Boys (1979)同他们早期的单曲被认为是在英国以后朋克和新浪潮运动掀起朋克摇滚革命的一部分。乐队在1980年代早期从哥特摇滚中汲取灵感,音乐主题趋向黑暗和痛苦。在1982年的Pomography专辑发行之后,由于其核心Robert Smith十分希望将乐队带回原来阴郁的风格,使乐队的未来难以预测。随着1982年的单曲“Let's Go to Bed”,Smith开始在乐队的音乐里注入更多流行音乐的感觉。随后乐队的人气日渐增长。特别是在美国,乐队的歌曲"Just Like Heaven","Lovesong"和“Friday I"m in Love"均进入了公告牌前40位。在1990年代初,治疗已成为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另类摇滚乐队。2004年经粗略统计已有两千七百万张专辑售出。至2007年,治疗乐队已经发行了十二张录音室专辑和三十多张单曲。




目录






  • 1 历史


    • 1.1 成立及早期 (1973–1979)




  • 2 唱片


    • 2.1 录音室专辑




  • 3 成员


    • 3.1 已离开成员







历史



成立及早期 (1973–1979)


治疗乐队最早的前身是一个名为Obelisk的乐队,由Succex的Crawley地区Notre Dame中学的学生们组成。乐队于1973年4月进行了首次公开演出,成员分别为Robert Smith(钢琴)、Michael "Mick" Dempsey(吉他)、Laurance "Lol" Tolhurst(打击乐器)、Marc Ceccagno(主音吉他)以及Alan Hill(贝司)。而当他们中的一部分升入St. Wilfrid天主教综合中学时,情况发生了变化。1976年1月,Marc Ceccagno联合了Robert Smith、Michael "Mick" Dempsey和另两位学校同学组成了Malice乐队。其后Ceccagno因想组一支名为Amulet的爵士摇滚混搭乐队而离开了他们。由于Tolhust和Thompson分别取代了原Malice的鼓手和主音吉他,在1977年的1月剩余的成员们将队名改为Easy Cure。Malice和Easy Cure两支乐队在寻找主唱的问题上举棋不定,直到1977年9月才决定由乐队核心Smith担任。


那一年,Easy Cure得到了德国厂牌Hansa Records的唱片合约。然而尽管乐队为公司录制了数首歌曲,却没有一首出版。在权衡了未来的发展后,乐队于1978年3月与Hansa解约。Smith在之后回忆道:“我们当时很年轻。他们总想把我们改造成一支面向青少年的乐队。他们居然让我们去拍(杂志)封面照,我们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了。”Thompson在该年离队,随后Smith将剩下的三人阵容(Smith/Tolhurst/Dempsey)命名为The Cure。当月的晚些时候,乐队在Succex的Chestnut Studios录制了他们作为三人组合的首张作品,以作为样带分发给各个主流唱片公司。其中的一份样带落到了Polydor Records的星探Chris Parry手里,也正是他,在1978年9月将治疗乐队签入自己成立的隶属于Polydor的新厂牌Fiction旗下。此后,在Fiction与Polydor确定了利益分配问题,消除了隔阂以后,乐队于1978年12月22日由Small Wonder厂牌发行了他们的首张单曲“Killing an Arab”。此曲同时受到了人们的称赞和指责:虽然由于单曲激进的标题受到了种族仇视的指责,但此歌曲实际上是以法国存在主义作家Albert Camus的小说The Stranger为基础创作而成的。乐队选择于1979年在Fiction再版此张单曲,Fiction也坚持不懈地致力于消除人们对该曲含有种族仇视的误解。一则早期NME关于乐队的文章写道:“(治疗乐队)就像从城郊向烟雾弥漫的首都酒吧及俱乐部吹来的一股清新的空气。”
并指出“随着John Peel(电台DJ)的一段时间的推广以及因大量伦敦地区的特邀演奏而排满的日程表,治疗乐队能否保有(音乐上)别具一格的生活情趣,让我们拭目以待。”


治疗乐队于1979年3月发行了他们首张专辑Three Imaginary Boys。由于乐队在录音室的经验不足,Parry和录音工程师Mike Hedge掌管了录音的全过程。然而乐队对他们的首张专辑感到不满意,尤其是Smith。他在1987年的一次采访中坦承“专辑里的许多东西都很肤浅,在那时我其实一点也不喜欢。有评论说该专辑不足挂齿,我认为他们是公正的。甚至于当我们完成制作之后,我仍想再加点实质性的东西。”乐队在随后作为Siouxsie & The Banshees宣传巡演的演出嘉宾,在八月至十月周游了英格兰、北爱尔兰和威尔士。当Siouxsie & The Banshees的录音吉他手John Mckay中途离队后,Smith临时顶替了该乐队的空缺,他在巡演中身兼二职。


治疗乐队的第三张单曲“Jumping Someone Else's Train”在1979年10月上旬面世。紧接着,Dempsey由于对Smith为下一张专辑所作曲子的冷淡反应而被“解雇”。于是他加入了Associate乐队,同时The Magspies的贝司手Simon Gallup和键盘手Matthieu Hartley加入了治疗乐队。同年11月至12月,Fiction Records旗下的两支乐队集结到了一起。Associate作为嘉宾乐队偕同The Cure和The Passions参与了英格兰的Future Pastimes Tour的巡演。治疗乐队的新阵容在此期间演奏了数首新专辑中的歌曲。同时,由Smith、Tolhurst、Dempsey、Gallup、Hartley和Thompson以及亲朋好友们组成的伴唱团联合主唱,当地的邮递员Frankie Bell,组成了一支“巡演副产品”乐队Cult Hero,并于12月发行了一张7英寸单曲。



唱片



录音室专辑




  • Three Imaginary Boys (1979)


  • Seventeen Seconds (1980)


  • Faith (1981)


  • Pornography (1982)


  • The Top (1984)


  • The Head on the Door (1985)


  • Kiss Me, Kiss Me, Kiss Me (1987)


  • Disintegration (1989)


  • Wish (1992)


  • Wild Mood Swings (1996)


  • Bloodflowers (2000)


  • The Cure (2004)


  • 4:13 Dream (2008)



成员



  • Robert Smith – 主唱,吉他,键盘 (1976–至今)

  • Simon Gallup – 贝司,键盘,伴唱 (1979–1982, 1985–至今)

  • Porl Thompson – 吉他,键盘 (1976–1978, 1983–1993, 2005–至今)

  • Jason Cooper – 鼓,打击乐器 (1995–至今)



已离开成员



  • Lol Tolhurst – 鼓,打击乐器,键盘,鼓机,其他乐器 (1976–1989)

  • Michael Dempsey – 贝司,伴唱 (1976–1979)

  • Matthieu Hartley – 键盘 (1979–1980)

  • Phil Thornalley – 贝司 (1983–1984)

  • Andy Anderson – 鼓,打击乐器 (1983–1984)

  • Boris Williams – 鼓,打击乐器 (1984–1994)

  • Roger O'Donnell – 键盘,打击乐器 (1987–1990, 1995–2005)

  • Perry Bamonte – 键盘,吉他,六弦贝司 (1990–2005)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Lambak Kiri

章鱼与海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