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埤鄉





















































大埤鄉
Dapi Township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vg 中華民國行政區劃
行政區管轄
雲林縣
行政區類別

舊稱
大埤頭
總面積
44.9973平方公里
戶數
6,653戶
人口
19,116人(2018年9月)
鄉長
謝明平
鄉公所位址
南和村中山路8號
區劃
15村207鄰
鄉公所網站
大埤鄉公所
毗鄰區域
虎尾鎮、土庫鎮、元長鄉
斗南鎮;嘉義縣大林鎮
溪口鄉

大埤鄉位置圖
大埤鄉位置圖

//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c/cd/Tapi.png

大埤鄉位於臺灣雲林縣南端中段,行政區劃分有15個村里,北和村為本鄉的行政中心與市集區。


本鄉人口外流嚴重,居民多以務農為業,是典型的「農業鄉」,酸菜種植面積與產量高居全國之冠,全國超過八成的酸菜出該地區,因此而有「酸菜王國」之美譽。




目录






  • 1 歷史


  • 2 行政區域


    • 2.1 源流


    • 2.2 歷屆鄉長




  • 3 人口


  • 4 地理位置


  • 5 警政治安


  • 6 交通


    • 6.1 客運


    • 6.2 公路




  • 7 經濟


    • 7.1 特產


    • 7.2 工業區




  • 8 教育


    • 8.1 國民中學


    • 8.2 國民小學




  • 9 名勝


  • 10 參考文獻


  • 11 外部連結





歷史


是洪雅族(Hoanya)羅亞(Lloa)支族他里霧社(Talivu)活動範圍。大埤鄉在荷據時期(明天啟四年,1624年)有閩客漢人移民來臺開墾的紀錄,當時荷蘭人築「埤」儲水,時人稱為「紅毛埤」;日治初期置茄苳腳區及大埤頭區各設役場,茄苳腳隸屬於當時之嘉義縣斗六支廳,大埤頭區隸屬當時之嘉義縣土庫支廳,1920年10月1日地方改制廢區置庄時,茄苳腳區及大埤頭區始合併為「大埤庄」,劃歸台南州斗六郡管轄,戰後正式改稱為「大埤鄉」。[1]


漢學詩人張禎祥出生地。



行政區域




大埤鄉柳樹腳路


共15村:



  • 三結村、北鎮村、松竹村、南和村、聯美村

  • 大德村、吉田村、怡然村、嘉興村、豐田村

  • 北和村、西鎮村、尚義村、興安村、豐岡村



源流


  • 北和村

本鄉的行政中心與市集區,鄉公所、戶政事務所、大埤郵局、鄉立圖書館、電力公司、自來水廠等皆位於此,有菜市場及目前鄉內唯一的 7-ELEVEN、全聯福利中心、中油加油站、福懋加油站。


  • 南和村

包含南和、尼姑庵二部落,尼姑庵部落之所以稱為尼姑庵,據說是因其先從大陸渡海來台,在當地墾殖時,穿著類似長袍馬掛,看起來就像是尼姑,後來人們便將當地稱為尼姑庵。


  • 三結村

三結村包含三部落:頂埤頭、中埤、下埤頭(埤頭)。二戰後,將頂埤、中埤、下埤三地合併為一村,取名為三結村,亦即三個村團結在一起之意。而頂埤頭、中埤、下埤頭因這個三個部落分別位於紅毛埤的頂端,中間、末端故稱為頂埤頭、中埤仔、下埤頭。


  • 豐田村

包含後溝仔、磚窯二部落,取名為豐田,是因為當時大埤鄉內田地最豐沃的地方。


  • 嘉興村

舊名「茄苳腳」。明末清初,大陸來臺的劉、蔡、謝三氏族人遷入此地並定居下來。由於此地原有二棵高大的茄苳樹,因此三氏族人將此地取名為「茄冬腳」。目前茄冬樹還在,樹齡約為三百多年,枝葉茂密。二戰後,茄苳腳和鄰近部落「廍前寮」合併為一村,並更名為嘉興村。如今,劉、謝二姓仍為本村之大族,蔡姓子孫則因遷居外地,已漸式微。村內有豐田工業區,位於省道 1 號邊,以食品工業為主。


  • 尚義村

包含柳樹腳、項巷、下崙子三部落。明末清初,大陸來台的許氏族人遷入此地。柳樹腳地名由來,相傳在先民渡海來台時,神明指示先民於柳樹樹下定居。在日治時期之糖業開發史中,當時柳樹腳分為頂廍、下廍,又因緊鄰石龜溪,其水源豐沛,對於甘蔗的生產更是一大助因。由目前遺留下的蔗場遺址亦可從中獲知當時此地的蔗糖產業興盛之景。


  • 松竹村

本村有一個名字、景觀都非常優美的部落──箔雁岸。據地方耆老表示,原名應是泊雁岸,當年村中有條大泊岸,冬季常見南飛避寒而來的野雁在此停泊。如今雖是堤岸已毀,野雁不見,但是卻無損於箔雁岸部落予人美麗的暇想。


據部落中的耆老蘇新慶先生指出,大埤鄉因有大埤塘(大湖水)而得名,當年湖水漁產豐富,沼澤地多,吸引各種鳥類到此棲息覓食,而在箔雁岸部落的東側有一條一層樓高,五、六公尺寬,上可行馬路的駁堤。每到冬季,在堤岸的樹上,常可見遠從大陸北方到此避寒的野雁(村民又稱野鴨子)到此停泊,甚至繁衍下一代;久而久之這條駁堤就被叫做泊雁岸,後來不知何故誤寫為箔雁岸。


在日治時代初期,駁堤岸已毀,而隨著大埤溏湖水的乾涸,滄海變為桑田,群雁南飛到此避冬覓食的畫面也變成老一輩對箔雁岸的記憶。但箔雁岸雖然岸毀雁無,但以此為部落地名,總算還可以從名看出它的緣起。


  • 大德村

太和街係新街的舊稱,與蘆竹合、新街寮(田寮)合屬於大德村。


在三百多年前,先民從廣東、福建一帶陸續渡海來台開墾,經由笨港(今北港)登陸,逆北港溪而上靠溪岸拓墾定居。一部分先民開墾定居本鄉豐岡村、埔羌崙;另有部分先民沿北港溪支流華興溪兩岸,在太和街現址做生意,形成一個熱鬧的市集。故大埤鄉文代發展是以大德村為中心逐步進展,當時人口二千多戶。後來因為閩粵人士常常為了三山國王廟『點戲』起紛爭,引發械鬥,互相放火燒屋,於是居民陸續遷離,因而逐潮沒落。


另一個傳說是在明末清初,荷蘭人佔據台灣,在今大埤鄉大德村西南建立了一個軍事據點。該據點隨時間的演變,成為當時貨物的交易場所,這個交易場所隨商業交易的頻繁,很快的發展成為一條街道來,當時命名為太和街延續至今,荷蘭人雖已不在,然而「太和街」這個名詞作舊沿用至今。太和街原是本村新街部落的古地名,雖然目前只有二十幾戶人家,但因為有一座雕塑精美、建築宏偉、香火鼎盛的三山國王廟,馳名海內外。


  • 怡然村

包括「舊庄」與「後壁店」二個部落,抗戰後行政區域重新劃分時,將這二個部落合併成為怡然村,村名「怡然」是由村內曾任大埤鄉第一任鄉長張禎祥先生所命名,由於張禎祥是一位田野詩人,個性淡泊名利,喜愛閒雲野鶴陶淵明式的鄉野田園生活,在村內闢建「三秀園」過著隱居式的生活。村名「怡然」二字即是「怡然自得」之意。


詩人張禎祥先生,他擔任官派鄉長時,因為平時喜歡作詩,剛好適逢各村落要命名,他覺得當地怡然不錯,於是將舊庄和後壁店合併命名為怡然村,並將兩部落之河橋命為怡然橋。相傳詩人張禎祥先生只當了廿六天鄉長,後來覺得不合適所以就辭官而去了。


舊庄是附近幾個部落中,比較早形成的聚落,當先民拓墾的範圍擴大,移居到其他新闢建的聚落時,就將原先的聚落稱為舊庄。


後壁店相對於舊庄,是比較晚形成的聚落,在聚落形成之初,據說是先有人在此開設「過路店仔」,往後人潮逐漸聚集才形成後壁店部落。後壁店與舊庄部落以怡然橋為分界點。


  • 聯美村

聯美村原名為「田尾」,在尚未開墾之前,一片荒涼。明末清初,開任聖、開任印二公率領部眾來此開墾,並教化人民,經過幾百年來子子孫孫不斷的努力,才有今進步的面貌。


田尾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呢?以前田尾與埔羌崙、田子林、田心等部落一同引溝心埤的水來灌溉田地。因為地處於灌溉水道的末尾,所以取名叫田尾。後來認為田尾名稱不雅,村民就和當時的保正(村長)陳鎮先生商量,將廍興、頂田尾、下田尾三個部落合稱為聯美村。


明末清初,鄭成功率兵渡海來臺,並寓兵於農。其部屬開任、開印到聯美地區開墾,並且教化人民,其子孫在此繁衍三百多年,才有今日的成果,為了感念兩位先賢的貢獻,村民集資在聯美村建了一座開印、開王公紀念廟──任聖宮。


  • 吉田村

包含「田子林」和「浮潭」二部落。
田子林以前聚居於此地居民,為防止土匪來襲,於田地四周種植許多林投樹,田在林投樹中間,故稱此地為佃仔林,後改為田子林。


浮潭本是一塊低漥之地,有一之雨季下了很多雨,從大埤拔仔埔往北看,只見北方有一個村落,被大水團團圍住,眼看大水將到達屋簷了,大家趕忙前往救援,待到村落一看,根本沒被大水淹,大家七嘴八舌,嘖嘖稱奇,突然有人說這個村莊真像是浮在一個潭上,於是浮潭之名便因此廣為流傳。


二戰後,將浮潭和田子林合併,為了美化地名,居名為吉田村,亦即吉祥田地之意。


  • 豐岡村

「埔羌崙」為豐岡村的舊地名。埔羌即埔羌樹,其根可作中藥;崙即土堆的意思。百年以前,此處因靠近北港溪成為著名的渡口,為居民最早定居的村落。當時車船往返,此地居民曾經非常富裕。因臨北港溪,風沙大,故居民於溪岸築堤成土堆並種植許多埔羌樹,以防風沙,故名為埔羌崙。二戰以後,第一屆大埤鄉長張禎祥先生,重新命名各村地名,因此地住有許多大地主,生活十分富裕,故改名為豐岡村。


  • 北鎮村

本村有「竹圍子」、「後庄」與「鎮平」三個部落。


竹圍子的地名由來是依照自然植物來命名,及移民入墾初期以自然植物為聚落名,或者因早期治安不佳,聚落外圍均種植荊竹以作為防禦之用因而得名。


後庄即有一個先驅聚落 ( 如舊庄 ) 為據點,「後庄」為往後發展出來的聚落之意。


鎮平是以祖籍地為地名,先民藉此懷念自己的原鄉。另外,清代分類械鬥嚴重,同祖籍地的移民聚集成村,經常用祖籍地為聚落名,作為團結籍民之用。鎮平即是祖籍廣東省嘉應州鎮平之移民所闢建之聚落。


  • 興安村

本村的舊名為「三塊厝」,是以建物為聚落名,即是在先民移墾初期,此地約莫只有三棟房子,隨著移墾人口增加而逐漸形成較具規模的聚落。


  • 西鎮村

本村舊名為「西勢潭」,它是以地區的自然環境來為村莊命名。西勢潭因位於大埤鄉西南方,且地處虎尾溪與三疊溪交會處,昔日此地有一個大水潭因而得名。


據村內耆老口述,清代村內靠近河邊處因為河堤潰決而形成一大水潭,此水潭與虎尾溪河道互通,形成一個小港口,可以停泊往來於虎尾溪的船隻。明鄭時期採屯墾制,據說鄭成功有一位部將謝姓將軍及其部隊在西鎮村繁衍生息,於是現在全村大部分姓謝,故此地開發甚早。由於西鎮村地勢低漥,颱風豪雨過後村內經常發生水患,淹水後全村即成水鄉澤國,儼如一大水潭,頗似西勢潭的古地名相呼應。



歷屆鄉長







































































































任次 姓名 備註
1 劉明新
2 謝芳慶
3 謝芳慶 當選議員辭職
3 林 森 代理
4 陳全課
5 劉專望
6 黃茂春
7 黃茂春
8 許榮振
9 許榮振 過世
9補選 邱碧堅
10 邱碧堅
11 林正彥
12 易信助
13 易信助
14 陳樹吉
15 陳樹吉
16 謝明平
17 謝明平 現任


人口


















































歷史人口
年份 人口 ±%
1981 26,784 —    
1986 25,429 −5.1%
1991 23,990 −5.7%
1996 24,030 +0.2%
2001 22,907 −4.7%
2006 22,064 −3.7%
2011 20,893 −5.3%
2016 19,480 −6.8%
來源: 內政部統計月報-各鄉鎮市區人口數. 內政部.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10-26). 


地理位置


位於雲林縣南端,地處嘉南平原之北部,東西長約9公里、南北長約7公里;東臨台1線省道縱貫公路,緊鄰中山高速公路之[斗南/虎尾]、[大林/溪口]兩處出口之間,距離約1.5公里,可經由台78線東西向快速道路聯絡國道1號、國道3號;北接大湖口溪與斗南鎮為界;西以北港溪為界與虎尾鎮、土庫鎮、元長鄉三鄉鎮相交;南臨石龜溪與嘉義縣大林鎮、溪口鄉為鄰。



警政治安




  • 內政部警政署國道公路警察局 第四隊(斗南分隊) 110 / (05)5912884


  • 雲林縣警察局斗南分局 110 / (05)5972005 

  • 大埤分駐所 (05)5912040

  • 怡美派出所 (05)5912060



交通



客運




  • 嘉義客運
    • 【7203】嘉義—土庫(經由民雄、溪口、怡然村田尾聯美



  • 台西客運
    • 【7105】斗南-西勢潭(經由後溝、大埤舊庄



  • 員林客運
    • 【6880】嘉義-西螺(經由八卦窯/大埤




公路



  • 國道一號國道一號(中山高速公路)

    • 雲林系統交流道(243,連接省道台78線)


由彰化縣南下,越過濁水溪中沙大橋,即進入雲林縣西螺鎮、虎尾鎮、斗南鎮、大埤鄉,向南進入嘉義縣大林鎮,位於本鄉之東側,在雲林縣境內總長度計有30公里,雙向佈設四車道,分別於西螺鎮與莿桐鄉間、莿桐鄉與虎尾鎮間、斗南鎮與虎尾鎮間設有三處交流道,斗南收費站實位於本鄉嘉興村境內,聯繫道路包括縣道158號、縣道154號,其為雲林地區南北運輸走廊最主要之運輸動脈。



  • 省道台78線(東西向快速公路 台西-古坑線)


    • 雲林系統交流道(30,連接國道一號國道一號)

    • 斗南交流道(32)



東西向快速公路台西古坑線,起自古坑鄉國道3號系統交流道,並於國道1號系統交流道處有引道聯絡台1線(目前正興建與台1線的交流道),是大埤鄉連絡國道與西部濱海鄉鎮之要道,道路寬度為四車道,雙向佈設四車道,設置有中央分隔島。



  • 省道台1線

屬於南北向道路系統,在雲林縣境內穿過莿桐鄉、斗南鎮與大埤鄉交界,往北可到彰化縣溪州鄉,往南通往嘉義縣大林鎮,在雲林縣境內之道路寬度為二十五公尺,雙向佈設四車道,設置有中央分隔島。



  • 縣道縣道157號

路線北起斗南鎮南方台1線,往南穿越大埤鄉市區(圓環),銜接嘉義縣溪口鄉、新港鄉、六腳鄉、朴子市、東石鄉、布袋鎮,道路寬度為15公尺。



  • 大埤鄉外可連接縣道縣道145號,為雲林縣縱向最長、串聯最多鄉鎮之交通動線,亦為雲林縣最主要之聯外道路。可以連接虎尾鎮林森路次生活圈與北港鎮次生活圈,北起西螺鎮,經吳厝、虎尾水圳橋、德興路、土庫鎮、無底潭、新街至北港鎮,路寬為18公尺。

  • 大埤鄉外可連接縣道縣道158號,為北港鎮與虎尾鎮兩次生活圈之東西向聯絡道路。路線由臺西鄉海口,經東勢鄉、褒忠鄉、土庫鎮馬光里、虎尾鎮至北勢子,可聯絡台17線、台19線及台1線,亦為雲林縣濱海地區至斗南交流道之主要聯絡道路。



經濟



特產



  • 鹹菜

  • 百合



工業區



  • 豐田工業區

  • 味王食品

  • 政德製藥



教育



國民中學


  • 雲林縣立大埤國民中學


國民小學



  • 雲林縣大埤鄉大埤國民小學

  • 雲林縣大埤鄉嘉興國民小學


  • 雲林縣大埤鄉舊庄國民小學[永久失效連結]

  • 雲林縣大埤鄉仁和國民小學


  • 雲林縣大埤鄉聯美國民小學[永久失效連結]



名勝




大埤酸菜館




  • 大埤北極殿[2]:臺灣百年國寶文物『木乃伊柯象』金尊[3]


  • 三秀園: 大埤後壁店張家之私人園邸, 西元1930年代由鄉紳張禎祥闢建。

  • 大埤酸菜館


  • 大埤三山國王廟:國家三級古蹟

  • 開山大帝廟 雲林縣大埤鄉怡然村

  • 玫瑰天主堂

  • 天然觀音亭


  • 後庄明濟宮: 八庄聯合繞進活動(保生大帝、開山大帝):八庄:後庄明濟宮、鎮平鎮福宮、元長鄉新吉村朝奉宮、西鎮村廣福宮、途經興安村三濟宮、舊庄開山大帝廟、後壁店開明宮、大竹圍神壇。往年皆於保生大帝生日農曆三月十五日舉辦繞境,2016年起改為三月十五的前一個星期日。繞境並非每年都有,是否繞境皆須請示明濟宮保生大帝,而每次遶境活動都必須連續舉辦三年(繞境三年,休息三年-休息年廟前會有戲棚演戲給保生大帝等眾神觀看)。繞境活動約早上六、七點於明濟宮集合,待神明降駕發五營起駕(保生大帝手轎指示繞境開始),依序徒步遊鎮平鎮福宮、元長鄉新吉村朝奉宮、西鎮村廣福宮、途經興安村三濟宮、舊庄開山大帝廟、後壁店開明宮、大竹圍神壇,再回後庄繞境後入廟大吉,各宮廟才各自回宮。遶境除距離比較遠的朝奉宮以搭車來回外(於大埤西鎮村搭車過北港溪進入元長鄉新吉村來回),其他均以徒步方式(在新吉村外下馬徒步繞境),繞行境內每個家戶,整個遶境活動自早上約七點出發,至晚上七點多入廟結束,沿途住家、信眾皆設香案迎接,也準備各式涼水、食物等供遶境人員食用。


據後庄耆老;早期繞境隊伍無法進入三塊厝(興安村)至於是什麼原因已經不可考,然而繞境活動只有經過三塊厝,在興安村三濟宮短暫休息後…整個陣頭就往舊庄方向前進。
也是本繞境活動中,路過庄頭而沒有繞境庄頭的村庄。
2017年農曆3月15;因五股國姓公過爐在興安村(15年輪值一次),繞境隊伍特地進入國姓公紅壇參禮。



  • 鎮平福德祠(福德宮):失竊二十餘年又再度回到鎮平的三百餘年石雕土地公廟


參考文獻









  1. ^ 雲林縣大埤鄉公所. 大埤鄉公所 歷史沿革. [2014-10-22]. 


  2. ^ 木乃伊柯象金尊 返大埤北極殿展出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04-07.


  3. ^ 大埤-百年木乃伊柯象展覽




外部連結


  • 大埤鄉公所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Lambak Kiri

章鱼与海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