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县
汶川县 | |
---|---|
![]() 汶川大地震之前的映秀镇街道(2005年7月28日) | |
![]() 汶川县的地理位置 | |
概览 | |
国家 | ![]() |
隶属行政区 | 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 |
区划类别 | 县 |
区划代码 | 513221 |
政府驻地 | 威州镇 31°29′1.64″N 103°35′18.25″E / 31.4837889°N 103.5884028°E / 31.4837889; 103.5884028坐标:31°29′1.64″N 103°35′18.25″E / 31.4837889°N 103.5884028°E / 31.4837889; 103.5884028 |
乡级行政区数 |
13 |
- 镇数 | 7 |
- 乡数 | 6 |
地理 | |
经纬度 | 北纬30°45′—31°43′与东经102°51′—103°44′之间 |
总面积 | 4,803 平方千米 |
人口及經濟 | |
总人口(2010) | 111788 |
其它 | |
时区 | UTC+8(北京时间) |
邮政编码 | 623000 |
电话区号 | +86 |
網站:www.wenchuan.gov.cn |
汶川县[註 1]是中国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辖县。县治威州镇,是中国四个羌族聚居县之一,汉朝时称绵虒。汶川县因汶水得名,据《元和郡县志》:“梁置汶川县,因县西汶水为名。”汶川县的映秀镇是2008年大地震的震中区域,2012年汶川灾后重建工程完毕。现代的汶川以工业与旅游业为其主导产业发展。
汶川县的地理坐标在北纬30°45′—31°43′与东经102°51′—103°44′之间,东西宽84公里,南北长105公里。县域面积4,084平方千米;人口105,436人(2009年),主要民族为汉、羌、藏和回族。东邻彭县、都江堰市,南接崇州市、大邑县,西界宝兴县与小金县,西北至东北分别与理县、茂县相连。境内有卧龙自然保护区,为大熊猫的研究和主要繁殖地,四姑娘山为主要旅游景点。
目录
1 地理
2 历史
3 行政区划
4 人口
5 基础设施
5.1 经济
5.2 交通设施
6 注释
7 参考文献
7.1 引用
7.2 来源
8 外部链接
9 参见
地理
汶川,地处四川盆地西北缘,距离成都约160公里,距离都江堰市约90公里。龙门山脉和邛崃山脉分别位于县域东北与西南部;岷江及其支流杂谷脑河、草坡河、寿江为境内主要河流,属于岷江水系。汶川西部的四姑娘山海拔6250米,为最高点,汶川最低点位于东南方海拔780米的漩口镇,林地面积26.7hm²,森林活木蓄积总量为2123.8m³[5]。汶川以及茂县等汶川地区属于龙门山断裂带部分,至今仍处于活动状态,汶川县境内分布有龙门山断裂带的活动构造茂汶韧性断裂带,与另两断裂带成叠瓦状排列。
汶川县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发育完整,岩浆岩分布广,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非金属矿产品种较多。其中汶川县花岗石储量约75亿m³,铁矿储量约25445亿吨以及铁铝石榴石储量约为5000万吨[6]。气候随东南向西北地势上升,呈比较完整的垂直,可分为8个不同的自然气候区以及有暖温带、温带、寒温带、亚热带和寒带气候带,故有“十里不同天”之说[7]。
历史
汶川地区出土了多处新石器时代遗址。位于汶川县城威州北端的姜维城遗址经考古确认为岷江上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遗址,该遗址延长时期长分三期。估计是黄河上、中游地区仰韶文化中晚期的一支的传入岷江上游产生的新文化类型。彩陶片纹饰方面和发掘的石棺葬的古墓与甘肃、青海地区的马家窑文化有相似之处[6]。姜维城遗址与成都平原的遗址出土的彩陶器、陶罐等属于不同谱系,但也出土了同样谱系的花边口延砂罐[8]。
汶川因县西汶水(现岷江上游)得名,据《尚书》<禹贡>记载汶川地区在夏商时期隶属于梁州。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时置汶川郡辖绵虒县等5县,绵虒县的县治与今县治所在同一地点。《后汉书》记载“蜀郡……绵虒道”[9]。蜀汉为汶山郡郡治,西晋改名汶山县,南朝齐建元年(公元449年)时期包括汶川在内的北川大部分区域由氐人所建的阴平国统治,北周天和三年(568年)始名汶川县,距今已有一千四百余年历史。
前后蜀(公元907~965年)时期,今汶川岷江以西地区由吐蕃占据。宋朝时期曾在汶川地区置威戎军。元代时汶川地区为安抚司后改为为宣抚司以及之后的宣抚司,隶属于陕西等处行中书省。明代汶川地区划入四川,明初时在绵虒地区置汶川长官司。在明英宗时期(15世纪前期)汶川地区曾多次爆发反抗明廷的起义运动。
在民国期间由川军28军军长邓锡侯兼督办,设“松理懋茂汶屯殖督办署”管辖汶川区域。1933年8月25日,在汶川以北的茂县叠溪镇发生了一场黎克特制7.5级的大地震,在汶川有6人因山体崩塌被岩石击中身亡,地震后的次生水灾中汶川有480多人人遇难[10]。
1950年1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驻汶川县城绵虒,2月24日正式成立汶川县人民政府,隶属茂县专区。2月1952年,县城由绵虒迁威州;1958年茂县、汶川县、理县合并成立“茂汶羌族自治县”;1962年恢复汶川县至今。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里氏规模8.0级[11][12]的大地震,最大烈度达Ⅺ度[13],截止2008年6月4日18时,汶川县死亡人数达15941人,受伤34583人,失踪7662人[14]。中国中央政府也将汶川县抗震设防烈度从7度上升到8度[15]。
震后,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由广东省承担对口支援汶川县灾后恢复重建的任务,期间共投入87亿元进行支援,同时广东省还安排了4亿元援建资金在成都市建设“广东一汶川工业园”[16]。至2010年9月底完成任务,在10月10日召开了由广东省政协副主席汤炳权主持的庆祝大会上,广东省长黄华华出席宣布汶川县广东援建、恢复重建任务全面完成[16]。2012年1月10日四川省长蒋巨峰在第十一届人大第五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宣布汶川县的灾后恢复重建完成[17]。
行政区划
汶川县辖8个镇、4个乡,分别是[18][19]:
威州镇、绵虒镇、映秀镇、卧龙镇、漩口镇、水磨镇、耿达镇、三江镇、龙溪乡、克枯乡、雁门乡、银杏乡。
人口
在2013年汶川县常住人口为101500人,城镇化率为42.56%。在第五次人口普查中,全县总人口111935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为[20]:
镇名 | 威州镇 (汶川县) | 绵虒镇 | 映秀镇 | 卧龙镇 | 漩口镇 | 水磨镇 | 龙溪乡 (汶川县) | 克枯乡 | 雁门乡 | 草坡乡 | 银杏乡 | 耿达乡 | 白花乡 | 三江镇 (汶川县) |
---|---|---|---|---|---|---|---|---|---|---|---|---|---|---|
人口(人) | 29237 | 9373 | 7977 | 2552 | 13091 | 10467 | 4851 | 3445 | 6980 | 4906 | 2672 | 2583 | 9644 | 4157 |
而根据2007年度汶川户籍人口年报数据,汶川县2007年年末户籍人口10543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为[21]:
镇名 | 威州镇 (汶川县) | 绵虒镇 | 映秀镇 | 卧龙镇 | 漩口镇 | 水磨镇 | 龙溪乡 (汶川县) | 克枯乡 | 雁门乡 | 草坡乡 | 银杏乡 | 耿达乡 | 三江镇 (汶川县) |
---|---|---|---|---|---|---|---|---|---|---|---|---|---|
人口(人) | 30688 | 8606 | 6641 | 2861 | 15215 | 11935 | 5172 | 3689 | 6835 | 4211 | 2833 | 2756 | 3994 |
汶川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2005年有羌族35535人,占34%;藏族19743人,占18.6%;回族1377人,占1.3%;汉族48975人,占46%。县北部的威州、绵虒地区是羌族主要聚居区;藏族多聚居在岷江以西地带;县南部漩口和映秀地区则主要为汉族居住;其他民族散居各乡镇[20]。
基础设施
经济
在20世纪中期汶川地区包括汶川均以农业为主导的县份,在1950年汶川县农业占比97.9%,社会生产总值为456万元。汶川县工业的发展从当地丰富的资源和当地小型的工业生产的基础开始。1957年建成了方解石厂和煤矿,随着之后电能的开发,1976年汶川县工业在工农业总产值(1421万元)的27.6%。1978年随着国家经济层面的改革,汶川工业发展迅速,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汶川县的中小形乡村企业也有较大发展。因此,汶川县工商税从1950年的1.44万元增长到了1985年的720.59万元,县的财政也基本实现了自给。到2000年汶川县工业总产值达到1.26亿元,占工农业总产值的60.9%[22]。汶川也成为了阿坝州的工业经济走廊,在2007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47亿元,工业比重占全州的70%多[23]。
2008年大地震对汶川经济产生直接损失139.1亿元,工业减值达到67.2%。2010年汶川地区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37.8%,自2009年和2010年增速激增后的2011开始增速放缓,2011年增长为10.7%。2013年在遭受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后仍比上年增长了3.9%,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49934万元,工业增加值358158万元,工业化率达65.1%,旅游总收入289665万元,比上年增长10.2%,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24153元,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8835元[24]。2015年四川省划分的全省五大经济区中,汶川县处于川西北经济区。
汶川县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以及地震旅游资源,同时汶川是阿坝州的东南门户,也是前往卧龙、九寨黄龙的必经之地,也是距离成都及其周边城市最近的羌族聚居县。羌族文化上,在震后国家设立了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汶川县主要旅游景点如下:
卧龙自然保护区 - 为大熊猫的研究和主要繁殖地- 四姑娘山
- 三江生态旅游区
- 羌族文化:萝卜寨民俗村、羌锋村、阿尔寨、姜维城古文化遗址
汶川博物馆 - 震后汶川县最大的文化援建项目,主要包括:地震文物、历史文物、民俗文物、革命文物。一级文物11件,二级文物4件,三级文物193件,一般文物12083件。- 映秀地震遗迹
- 大禹文化旅游区
同时也因为汶川县工业的快速发展,汶川县自然生态环境也遭受极大的破坏。在2008年大地震前,国土资源部在生态破坏区域调查出有4929处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地震后汶川县转移了部分城镇的功能,调整了城镇空间结构,形成纵横发展的两轴,纵轴主要为城镇建发展轴,横轴为生态保护和遗址旅游发展轴,并划分了五个不同发展的片区,以威州镇和雁门乡、水磨镇和漩口镇为汶川的南北中心,原重工业发达的映秀镇调整为地震旅游及纪念中心、公交换乘中心和水电服务基地,重要工业区则转向漩口镇[25]。震后汶川建设起的广东现代产业园区承接广东省的产业转移,为汶川引进人才、资金和技术管理。同时援建项目还建设了阿坝州最现代化和大型的覆盖汶川县城的污水处理厂。自2015年来汶川县坚持“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推动汶川可持续的发展,计划打造集农业生产与农业观光、旅游休闲与康体疗养为一体的生态康养目的地。现在汶川已形成以三江镇、水磨镇、漩口镇为核心、1000平方公里的生态旅游目的地[26]。
交通设施
汶川县的道路交通以国道213线、国道317线为主干,在2012年连接都江堰市、通往川内盆地城市的长82公里的都汶高速全线通车,汶川至马尔康的高速公路汶马高速正在修建中。汶川县汽车站设在汶川威州镇,每天有发往成都、都江堰、彭县、理县、马尔康、九寨沟等地的客车。除了七盘沟树林公园和西羌大峡谷尚未开放不通车外,到各景区皆可乘车到达[27]。2013年,覆盖映秀、漩口、水磨、三江等全县11个乡镇的公交线路全面开通[28]。2014年末,汶川县境内公路总里程为696公里,高等级公路619公里,高速公路51公里。
铁路交通方面,汶川县并未通铁路,距离汶川县最近的大型火车站为都江堰火车站。在建中的成兰铁路会经过汶川县北的茂县。

重建后的(2013年10月5日)汶川全景。由西北向东南流的杂谷脑河(远处)汇入东北向东南流经的岷江。

重建后的汶川街道即213国道路口全景,广场正中为一座大禹的16米高的全身塑像,于2013年3月30日落成,是广州援建汶川威州镇的项目之一。
注释
^ 「汶」的现代汉语拼音为Wèn,注音符号:ㄨㄣˋ,部分地区四川话发音同“文”,粵語发音:man4,音同“民”[1][2]。《资治通鉴·后梁纪一》注:“汶川,汉绵虒地,晋置汶川县,……汶读曰岷。”,所以岷江亦读作汶江[3]。汶与岷在古汉语中为同地异称,古籍中关于这个字意时,岷与汶两字也相通,《中国地名手册》中也认为古汶与岷相同[4]。
参考文献
引用
^ “民”. 汉典网. [2015-07-03].
^ “汶”. 汉典网. [2015-07-03].
^ > 汶川资讯 > 汶川概况 > 历史沿革. 汶川县政府网站. [2015-07-03].
^ 李旭芳. “汶川”之“汶”读音小考. 《阅读与写作》. 2010年, (10): 第33页.
^ 李浩(2008年),第81页
^ 6.06.1 李浩(2008年),第80页
^ 熊猫故乡:汶川县. 四川新闻网. 2006-08-17 [2008-05-13] (中文(简体)). [永久失效連結]
^ 黄家祥(2006年),第14页
^ 後汉书 志第二十三 郡国五
^ 洪时中. 对叠溪地震死亡人数的一些考证与分析. 《四川地震》. 2014年9月, (3): 第7页至第8页. 使用|accessdate=
需要含有|url=
(帮助)
^ 汶川地震震级修订为Ms8.0级. 中国地震局门户网. 2008年5月18日 [2014年12月12日] (中文(简体)).
^ 杨维汉. 中国地震局:修订汶川地震震级属正常. 新华网. 2008年5月19日 [2010-05-12] (中文(简体)).
^ 汶川8.0级地震烈度分布图. 中国地震局网. [2015-07-03].“本次地震的震中烈度达Ⅺ度,以汶川县映秀镇和北川县县城为两个中心。”
^ 截至6月4日18时地震造成阿坝州20255人遇难. 新浪网. 2008-06-12 [2015-07-03].
^ 徐正忠、王亚勇等.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011-2001) (2008 年局部修订) 附录 A 我国主要城镇抗震设防烈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地震分组). MOHURD,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01年 [2008-09-29] (中文(简体)).
^ 16.016.1 沈韬. 广东省对口援建汶川县任务全面完成. 四川新闻网. 2010-10-10 [2016-01-16].
^ 刘贤. 四川省长: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完成. 中国新闻网. 2012-01-10 [2016-04-23].
^ 背景资料:四川阿坝州汶川县情概况. 新华网. 2008-05-12 [2008-05-13] (中文(简体)).
^ 汶川县行政区划. 汶川县人民政府 (中文(简体)).
^ 20.020.1 汶川概况. 2008-05-12 [2008-05-13] (中文(简体)).
^ 黎大东、谢佼等. 汶川县委书记:地震灾区急需空投帐篷食品药品. 新浪新闻. 2008-05-13 [2015-07-03].
^ 李浩(2008年),第83-84页
^ 王晓倩(2010年),第329页
^ 汶川县统计局. 2014年汶川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汶川县人民政府网. 2015-05-04 [2016-01-15].
^ 李运哲(2012年)
^ 汶川:生态与产业“联姻”. 汶川县政府网站. 2015-10-03 [2016-02-12].
^ 汶川县交通. 西部旅行网. [2008-05-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7) (中文(简体)).
^ 史付莉 卢国彤. 2013年汶川县着力完善基础设施,改善城乡面貌. 中国阿坝州政府网站. 2014-02-15 [2016-01-15].
来源
- 期刊文章
李浩; 马克尼. 汶川地区城镇发展历史地理考. 《城市规划》. 2008年, 32 (11). 使用|accessdate=
需要含有|url=
(帮助)
王晓倩; 王宇虹. 重大自然灾害对地区经济影响的实证分析与重建措施探究——以"5·12"地震对汶川工业经济的影响为例. 《金卡工程》. 2010年, 14 (9). 使用|accessdate=
需要含有|url=
(帮助)
黄家祥;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阿坝州文物管理所、汶川县文化体育局. 四川汶川县姜维城新石器时代遗址发掘简报. 《考古》. 2006年, (11).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使用|accessdate=
需要含有|url=
(帮助)
李运哲. 汶川县县城(威州镇)灾后重建规划分析与模式建议. 《经济研究参考》. 2012年, (23). 使用|accessdate=
需要含有|url=
(帮助)
外部链接
![]() |
查询維基詞典中的汶川。 |

维基新闻相关報導:
中国四川省发生强烈有感地震
(简体中文)汶川大地震挽联集[永久失效連結]
(简体中文)王明珂:一个羌族研究者对汶川大地震的关怀[永久失效連結]
(简体中文)刘家琨:《问》 (灾后重建的建筑行动)[永久失效連結]
(简体中文)汶川信息港[永久失效連結]
参见
- 汶川大地震
四川田鼠:四川田鼠的模式種就在汶川縣
|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