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藝術學院
![]() |
本條目已列出參考文獻,但因為沒有文內引註而使來源仍然不明。 (2010年1月3日) |
鲁艺徽章,中国抗战纪念馆藏。
魯迅藝術學院,簡稱魯藝,是一所藝術學院。在1938年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創辦魯迅藝術學院,為魯迅美術學院的前身。
毛澤東要求魯迅藝術學院「要造就具有遠大的理想、豐富的鬥爭經驗和良好的藝術技巧的一派文藝工作者」,親筆給學校題詞「抗日的現實主義、革命的浪漫主義」。
目录
1 沿革
2 著名人物
3 参考文献
4 外部連結
沿革
1938年2月,毛澤東、周恩來、林伯渠、徐特立、成仿吾、艾思奇、周揚聯名發表《魯迅藝術學院創立緣起》,指出「藝術是宣傳、發動與組織群眾的最有力的武器,培養抗戰的藝術工作幹部已是不容稍緩的工作,因此創立魯迅藝術學院」。1938年4月10日,魯迅藝術學院成立大會在延安舉行,設戲劇系、音樂系、美術系3個學系。第2屆起增設文學系,共4個學系。附設文藝工作團、實驗劇團、歌舞團、美術工作團。校訓是「緊張、嚴肅、刻苦、虛心」。
1943年4月,并入延安大学,就是延安大学鲁迅艺术文学院。
著名人物
茅盾、冼星海、艾青、何其芳、張庚等文學家、藝術家曾在這所學校教書。賀敬之、羅工柳、馮牧、李煥之、鄭律成、成蔭、陳強等文藝工作者是這所學校培養出來的,李煥之等還留在母校教書。
参考文献
外部連結
- 新華社《红色记忆:鲁迅艺术文学院》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