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親台團體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香港民國派團體
Pro-Republic of China camp

 
支持政黨
中國國民黨 中國國民黨
政黨成員
HKTUC Logo.svg港九工團聯合總會
民主陣線
神州青年服務社
蔣公中正崇德協會
自由總會
一二三民主聯盟(已解散)
新界南海同鄉會
香港崇正總會等
 
創立
1949年
 

立法會議席


0 / 70



區議會議席


1 / 458


 
意識形態
支持中華民國政府
支持泛民主派
中國民族主義
憲政主義
共和主義
自由主義
結束中共一黨專政
反攻大陸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反對建制派
反共抗獨
政治立场
中間偏右
 
























































香港民國派團體蔣公中正崇德協會(簡稱蔣公協會)在街頭舉行的紀念蔣公歷史圖片展覽


親臺團體民國派親臺派親臺北派親華派親國民黨派[來源請求]英语:Pro-Taiwan camp、Pro-Taipei camp、Pro-Republic of China camp、Pro-Kuomintang camp或Pro-Taiwan groups),用以泛稱成立於香港、在政治立場上親近中華民國或中國國民黨的社會團體或政治團體,通常對於中國共產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持反對立場,立場貼近泛民主派,並以推動海峽兩岸自由民主及傳播臺灣經驗為信念。


早年香港的民國派團體的政治理念都均趨近中國國民黨的右派,緊隨當年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在台灣號召之光復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的口號[1]。後來受到兩岸形勢的遽變及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影響使其理念也有所變化,近年來的民國派團體以支持香港實行公民普選、維權運動、推動兩岸民主發展為主。除了關注臺港事務、兩岸四地民主發展及民族事業外,亦積極透過香港的地區服務,以爭取更多香港人認同。




目录






  • 1 概況


  • 2 政治立場及活動


  • 3 打壓


  • 4 著名親中華民國團體


  • 5 選舉


    • 5.1 立法會選舉


    • 5.2 區議會選舉


    • 5.3 已停止舉辦的選舉


      • 5.3.1 立法局選舉


      • 5.3.2 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選舉






  • 6 参考文献


  • 7 外部連結


  • 8 参见





概況


成立於1948年的港九工團聯合總會是香港早期成立的親臺團體之一。由於正值國民黨敗退,大量傾向國民黨的中國籍人士移居香港,成為當時親臺團體的主要成員,並一度活躍於本土政治領域。然而自1988年蔣經國去世及李登輝上台後,臺北當局的兩岸政策出現改變,同時減少了對海外親臺團體的財政支持,導致香港方面的國民黨勢力逐漸消退;1997年香港回歸之後,考慮到北京當局的壓力及主流意識形態的轉變,親臺團體變得更為低調;到了2000年臺灣民進黨執政期間,為因應台灣本土化運動的大趨勢,臺灣方面對港澳親臺團體的支持與關注更是大大減低,使得團體的發展能力受到嚴重打擊。於是有部份親臺團體改變策略,不再太過強調政治口號,反而多參與香港本地的民生議題,並融入社區,希望可以吸引新血投入,讓當地市民感受到他們對香港社會的貢獻[1]



政治立場及活動





2005年爭取香港普選大遊行中,親臺團體帶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參與遊行。


香港早期的親臺團體大約是在1940年代至1950年代時成立。當時由於有許多支持中國國民黨的人士來港,故早期的親臺團體大部分偏向右派,與親中國共產黨的左派相互抗衡[2]。在當時社會上充斥反共及恐共氣氛,右派力量堅實,由文教新聞影劇、工商團體、同鄉宗親團體、工會、街坊會等都有不少影響力,尤以1950年代及左派六七暴動後,右派支持香港政府恢復社會秩序,曾經有過熱鬧的時期,然而1980年代開始,支持國民黨的勢力逐漸式微,泛民主派勢力崛起,因為南來香港的第二、三代土生土長的市民,開始認同香港核心價值,關注本地事務,而遠離國共兩者的意識型態,加上李登輝上台後,臺北政府對兩岸政策的改變、臺灣本土意識及民主化,國民黨臺灣本土化及改組,撤出香港,令親臺團體的政治立場基本上也產生了變化。


親臺團體過去一向反對民進黨和臺獨,1999年,時任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發表「兩國論」,臺灣和中國大陸的關係跌至谷底,2000年,臺灣第一次政黨輪替和陳水扁上台後,親臺團體要求李登輝辭去國民黨主席一職。2008年,總統馬英九上任後兩岸關係有新突破。


親臺團體的立場至今仍以支持中華民國為主,在參與集會遊行時,攜帶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及孫中山先生畫像亮相,為其重要特色之一,甚至還多次舉行紀念孫中山先生、中華民國國慶日(雙十節)及元旦開國紀念日等中華民國節慶的活動,亦多次表態支持中華民國加入國際組織,中華民國建國一百年及抗日戰爭暨臺灣光復七十年舉辦多項活動,以正視聽。親臺團體對於香港政治的訴求,則多半支持民主及普選行政長官和立法會議員,並期待香港能及早和臺灣同樣實施公民普選。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後,特別是2003年香港七一遊行後,為響應港人要求實施民主及實現普選的呼聲,香港親臺團體也多次透過遊行集會表達其對普選的訴求[3]


除了爭取普選之外,親臺團體亦高度關注兩岸議題及臺灣相關事務,除了時常表達對中共打壓臺灣的強烈譴責之外,還多次發動反對《反分裂國家法》[4]、兩岸和平請願運動、支持中華民國參加世界衛生組織[5]等抗議中共措施的集會。


同時,親臺團體反對台獨,公開抗議民進黨的去中國化政策及去蔣政策[6][7]。此外亦積極參與總統選舉等助選、造勢後援會、赴臺觀摩等活動,籍此引起香港人對民主的關注。對於中華民國主權事宜,也公開表達訴求,包括指南沙群島主權、釣魚台列嶼主權屬於中華民國,抗議菲律賓廣大興案,越南排華暴動,香港童軍總會月刊矮化臺灣童軍以至近期康文署去國立事件,友中華民國團體均會積極表達意見,亦對臺灣發生天災表達關懷及捐款賑濟,如九二一大地震,八八水災,高雄氣爆,高雄地震等。


香港親臺團體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對中國大陸的專制極權管治大都持反對態度,強烈譴責中共箝制媒體,以粗暴手段壓制國內一切異見聲音,毋視基本人權和社會公義。


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以後,親臺團體的政治生態有所改變,他們的政治地位全面被香港更為反共的泛民主派吸收。2000年時,由留臺校友組成的香港親臺團體一二三民主聯盟,因資源問題解散,在2003年香港區議會選舉當中,親臺團體紛紛組成選舉聯盟,如荃灣選舉聯盟等在地方參選,其中如香港臺灣大專院校校友會總會長麥業成領軍的元朗天水圍民主陣線在元朗區議會一度成為除鄉事派以外第二大政治勢力,但在2007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因為泛民主派的不協調,導致大規模敗陣,僅剩麥業成在元朗區一席,就連另一領袖人物梁漢華也在深水埗區因為選區重疊,要與民協的區議會副主席梁欐在同一選區對撼,而讓親建制派人士漁翁得利。之後,親臺團體大多統整勢力,絕大部份投靠由親臺背景深厚的黃毓民擔任主席的社會民主連線,例如在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親臺團體曾組織「香港泛藍撐毓民、撐大舊(社民連新界西候選人陳偉業)大遊行」,當中梁漢華則是黃毓民、李偉儀(社民連九龍西候選團隊)中的主要輔選成員,而麥業成更當選社民連第三屆行政委員。而後來黃毓民另組人民力量,頗多泛藍中人跟隨移轉,至2012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人民力量中的泛藍團體退出,而麥業成以藍營民主陣線(藍陣)名義參與立法,部分香港人亦認為國民黨的政策傾向中國大陸及中共,轉向支持民進黨及同情台獨。因此親台團體也在產生現實變化,大多務實地支持臺港文化經貿交流,尊重民主選舉制度,而在香港的政治影響力已式微。



打壓


香港主權移交後,在香港展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變得較以前困難。港九工團聯合總會主席李國強指出,在1997年前殖民地時期,香港街道、建築物、住宅區、彌敦道兩旁都掛滿中華民國國旗和雙十節標誌。回歸後展示國旗經常遇阻撓,批評主權移交後自由收窄,至近幾年兩岸關係好轉,青天白日滿地紅旗被警方敵視情況才有所減少。[8]


神州青年服務社亦指出在公眾場所活動中揮舞國旗常遭遇打壓,如在2008年臺灣總統大選之時,團體在旺角行人專用區直播大選開票情況,但老社員事前被中聯辦施壓,表明不希望看到青天白日旗,「連佈景板遣詞用字也欲知道,不太接受佈景板印有『中華民國』字眼。」[9]目前,位於屯門的青山紅樓是香港少數仍可長時間公開展示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地方,每逢雙十節慶、蔣公誕等中華民國節日,親臺團體皆會到該處舉行升旗活動,並唱中華民國國歌、國旗歌。但在2018年的雙十節,紅樓業主突然不准他們入內進行升旗禮。原因疑似是受近年來兩岸關係惡化的影響



著名親中華民國團體



  • 港九工團聯合總會


  • 民主陣線(藍陣)

  • 神州青年服務社


  • 港九中山文教研究總會(中國國民黨港澳總支部)

  • 蔣公中正崇德協會

  • 自由總會


  • 一二三民主聯盟(已解散)

  • 新界南海同鄉會

  • 香港崇正總會

  • 香港泛藍聯盟

  • 香港中山學會

  • 港九自由文員會

  • 青鋒社

  • 香港同鄉會聯合總會

  • 香港社團聯合總會

  • 世界客屬總會香港分會

  • 香港閩僑會館

  • 香港德明校友會

  • 香港藍天服務團

  • 香港知識青年學社

  • 香港舜水學社

  • 香港中國筆會

  • 香港番禺同鄉總會

  • 香港中華民會

  • 僑港鮮花行總會

  • 香港勵德會

  • 香港青暉社

  • 香港青鋒之友會

  • 關心香港前途小組

  • 民國時事協會

  • 孫文大成學會

  • 孫中山文化協會

  • 香港留臺校友會

  • 台灣各大學香港校友會總會

  • 莒光文化服務中心

  • 香港榮光聯誼會

  • 旅港黃埔軍校同學會

  • 香港華欣文教基金有限公司

  • 香港宗親會聯合總會

  • 香港自由青年協會

  • 香港教師會



選舉



立法會選舉




































歷屆立法會選舉數字
選舉
地區直選得票
地區直選得票比例
地區直選議席
功能界別議席
超級區議會議席
總議席
+/-

1998年
3,050
0.21%
0
0
不適用


0 / 60


0

2012年
2,896
0.16%
0
0
0


0 / 70


0


區議會選舉













































































歷屆區議會選舉數字
選舉
民選得票
民選得票比例
民選議席
當然議席
總議席
+/-

1991年
1,982
0.37%
1
0


1 / 272


1

1994年
13,779
2.01%
5
0


5 / 346


4

1999年
11,396
1.41%
6
0


6 / 390


1

2003年
6,928
0.66%
3
0


3 / 400


3

2007年
9,530
0.84%
1
0


1 / 405


2

2011年
以人民力量名義
1
0


1 / 412


0

2015年
5,313
0.37%
1
0


1 / 431


0


已停止舉辦的選舉



立法局選舉




































歷屆立法局選舉數字
選舉
地區直選得票
地區直選得票比例
地區直選議席
功能界別議席
選舉委員會議席
總議席
+/-

1991年
3,393
0.25%
0
1
不適用


1 / 60


1

1995年


0
0
1


1 / 60


0


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選舉




















歷屆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選舉數字
選舉
得票
得票比例
總議席
+/-

1995年
7,916
1.42%


0 / 59


0


参考文献





  1. ^ 1.01.1 香港回歸10年/親台團體萎縮 部分轉型關注民生議題. 2007-07-01. 


  2. ^ 從零開始:近代香港的誕生.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3-30). 


  3. ^ 神州青年服務社參加318爭普選大遊行. 


  4. ^ 反「反分裂國家法」公開信. 


  5. ^ 香港多個團體抗議中共阻攔中華民國參加世衛大會. 


  6. ^ 蔣公中正香港協會等十二個團體示威強烈抗議民進黨政府廢止蔣公紀念日. [永久失效連結]


  7. ^ 要求教育部長杜正勝下台抗議行動. 


  8. ^ 【黃安之亂】入台證有青天白日旗 親台工會:不等如支持台獨. 蘋果日報 (香港). 2016-01-16 [2016-01-16]. 


  9. ^ 【黃安之亂】港親台團體揮青天白日旗也受干預 商討反撃行動. 蘋果日報 (香港). 2016-01-16 [2016-01-16]. 




外部連結



  • 香港神州青年服務社主頁

  • 蔣公中正香港協會主頁

  • 香港中山學會



参见



  • 親中華民國

  • 香港政治

  • 泛民主派


  • 建制派,也稱「親北京派」


  • 香港事務局(臺北經濟文化辦事處,臺灣駐香港最高機構,相當于領事館)

  • 民生物產

  • 台港關係


  • 調景嶺:過去曾集中大量親國民黨人士的地方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Volkswagen Group MQB platform

Daniel Guggenhe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