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共产党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越南共产党 Đảng Cộng sản Việt Nam | |
---|---|
越南共产党党徽 | |
总书记 | 阮富仲 |
创始人 | 胡志明 |
成立 | 1930年2月3日(建党纪念日) 1951年2月 |
前身 | 印度支那共产党 |
总部 | 河内市巴亭郡1A Hùng Vương |
党报 | 《人民报》 |
青年组织 | 胡志明共产主义青年团 |
先锋组织 | 胡志明少年先锋队 |
工会组织 | 越南劳动总联合会 |
党员 (2011年) | 360万 |
意识形态 | 共產主義 马克思列宁主义 胡志明思想[1] |
政治立场 | 极左翼 |
国内组织 | 越南祖国阵线 |
国际组织 | 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 国际共产主义研讨会 |
国会 | 475 / 500 (95%) |
党旗 | |
官方网站 | |
越南共产党电子报 | |
越南政治 政党 · 选举 |
越南共产党 | |
國語字 | Đảng Cộng sản Việt Nam |
---|---|
喃字 | .mw-parser-output .han-nom{font-family:"Nom Na Tong","Han-Nom Gothic","HAN NOM A","HAN NOM B","Ming-Lt-HKSCS-UNI-H","Ming-Lt-HKSCS-ExtB","FZKaiT-Extended","FZKaiT-Extended(SIP)","FZKaiS-Extended","FZKaiS-Extended(SIP)","Sun-ExtA","Sun-ExtB","MingLiU","MingLiU-ExtB","MingLiU_HKSCS","MingLiU_HKSCS-ExtB","SimSun","SimSun-ExtB",sans-serif} 黨共産越南 |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
---|
越南政府与政治 系列条目 |
越南共产党
|
憲法 |
立法機構
|
行政機構
|
祖國陣線
|
司法机构
|
外交 |
其他
|
政治主题 |
共產黨 |
---|
欧洲
|
亚洲
|
非洲
|
大洋洲
已消亡
|
美洲
已消亡
已放棄共产主义意识形态
|
共产主义主题 有国会席位的共产主义政党列表 左翼国际政党组织列表 |
越南共產黨(越南语:Đảng Cộng sản Việt Nam/
黨共產越南?)是目前越南的执政党和唯一合法政党。
1930年2月3日在香港成立时称越南共产党。1930年10月改名为印度支那共产党,1951年2月后,印支共一分为三:越南劳动党、老挝人民党、高棉人民革命党。在此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越南劳动党事实上仍然领导着其他两个党。1976年越南劳动党改称越南共产党。该党是目前越南境内唯一合法政党,越南人简称之为“党”(Đảng)。截至2011年,越共有近5.4万个基层党组织,党员360多万。越共组织机构包括中央、省委、县委和基层组织四级。
机关报:《人民报》(日报),1951年3月创刊;机关刊物:《共产主义》杂志(月刊),1955年创刊,原名《学习》杂志。
现任越共中央主要负责人是任职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的阮富仲。
目录
1 歷史
2 机构设置
3 越共历任领导人
3.1 主席
3.2 第一书记
3.3 总书记
4 参考文献
5 外部連結
歷史
1920年代末,在越南北部、中部和南部地区分别出现了印度支那共产党、印度支那共产主义联盟、安南共产党3个组织。1930年2月3日,阮爱国(化名為胡志明)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在香港九龙华仁书院召开的会议上,召集这三个党举行会议,经与会者同意,合并成立了越南共产党。
1930年五一节,越共策动了全国性群众示威游行。当年9月乂(安)、(河)静两省工农运动达到高潮,各县建立党支部、农会、妇女会、青年会、自卫队组织,殖民政府地方官吏弃官而逃,出现了苏维埃工农地方政权,称为“乂静苏维埃运动”。殖民当局调动外籍军团颁布戒严令,残酷镇压了义静两省。
1930年10月在香港召开临时中央委员第一次会议,改名为印度支那共产党,并且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大纲》,提出越南革命的性质和任务。1931年3月至5月,党中央机关连续遭到破坏,总书记、中央常委和义静领导干部相继被捕,运动失去领导核心。1931年中义静苏维埃政权不复存在。
后又重建党中央。1934年3月27日至3月31日在葡属澳门(今澳门)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党的三大任务,并通过《印度支那共产党的行动纲领》。
在维希法国成立,日本进占印度支那背景下,1941年5月10日,印支共中央八次会议在高平省河广县北坡村召开,决定进一步扩大民族独立游击战争,与国际反法西斯运动结合起来,成立“越南独立同盟会”(简称“越盟”),以统战越南其他革命团体。太平洋战争爆发后,蒋介石默许胡志明率领越盟总部驻广西边境。1944年11月豫湘桂会战日军从越南、广东、湖南三个方向夹击广西,胡志明趁在北越的日军空虚,与武元甲率领200名越盟返回越南,1944年12月22日在高平省原平县密林中整编为“越南解放军宣传队”。后来这一天定为越南建军节。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夕,越盟共有6万名武装人员,其中大部分是训练较差的民兵。越盟在宣光省新潮召开会议,选出以胡志明为主席的民族解放委员会和以武元甲为主席的起义委员会,决定趁势发动八月革命,在盟军开进越南前从日军手里夺取全国政权。8月16日,越盟军攻克太原,揭开起义序幕。8月19日,河内起义成功。8月27日,越南国会决定成立越南民主共和国临时政府,推举胡志明为共和国主席。9月2日,胡志明代表临时政府在河内巴亭广场庆祝大会上宣读《独立宣言》,宣告越南民主共和国成立,并废黜安南皇帝保大。
抗法时期设立印支共南部委员会(后改称南方局),黎笋任书记,并直接领导第七联区的抗战工作。
1951年2月,在越北中央根据地召开的印度支那共产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决定更名为越南劳动党,并通过了新的党纲、党章和宣言。因此,这次会议前半段悬挂的会标为“印度支那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后半段则被改为“越南劳动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胡志明作大会《政治报告》,长征作《论越南革命》的长篇报告。此外,还派人协助老挝、柬埔寨的地方党组织独立建党。
1956年夏秋,越南劳动党召开十中全会,清理过去的土改和知识分子政策,“纠偏认错”,主要领导人都承认了错误,长征辞去了总书记职位,由胡志明代理总书记;同时从南越调回了越共南方局书记黎笋绕道香港、中国两广,于1957年初回到河内担任越党总书记。
1957年,劳动党肯定越南进入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60年9月召开越南劳动党第三次代表大会。讨论了进入抗美救国战争后的越南形势。政治局由11委员组成:胡志明、黎笋、长征、范文同、范雄、武元甲、黎德寿、阮志清 、阮維楨、黎清毅与黄文欢。候补政治局委员是陈国环与文进勇。
1963年三届九中全会上,外交部长翁文谦被指责与来访的捷克斯洛伐克总统诺沃提尼发表联合公报高度赞许和平共存是“最正确的政策”导致被撤职。由春水接任。裴公呈、杨白梅、黎廉也受到冲击。
1965年2月,美国开始进行针对越南北部的空袭行动,于1965年3月将大量地面兵力投入越南南方,打响“局部战争”。美国政府发表了《越南问题从何而来》的白皮书,把越战归咎于越南民主共和国,并通知联合国,美军愿意在“北越停止对南越的侵略战争”的情况下全部撤离。在此背景下,1965年12月召开的越党三届十二中全会指出,“我们要坚持战略决心,采用政治斗争与外交斗争相结合的策略并将其与军事攻击配合,主动攻击敌人”。1967年1月召开的越党三届十三中全会决议决定“南北推进战斗,提出外交斗争主张”,造成边打边谈的局面,迫使美方降级战争。为了实施新的外交斗争主张,越南推出了策略性的口号:“只有美国无条件停止轰炸等针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抗活动,越南才会同美方谈判。”越党中央于1968年1月通过决议:“情况让我们将南方革命战争转入进攻与崛起新时期,旨在争取决定性胜利。”越共在南方四大城市及44个市县、数百个乡镇进行了春节总攻势与崛起,震动了全世界,挫败了美国以军事手段在越南战争取胜的信念,迫使约翰逊总统于1968年3月31日宣布“部分停炸”,停止针对越南北部的轰炸行为(非军事区除外)并于1968年5月13日坐到巴黎谈判桌前。1968年10月31日美国大选前夕,约翰逊总统宣布对越南民主共和国“全面停炸”,直至1973年初才又恢复轰炸。
1969年初尼克松上台后,越党中央政治局确定主要任务为“让敌军降级战争,迫使美国单方面撤离一部分兵力”。在巴黎谈判过程中,美方一再要求“双方一同撤军”,但越方不接受,美方1971年11月10日放弃这一要求,单方面撤军将近40万。
1969年9月2日胡志明去世,黎笋成為劳动党唯一的最高領導人。
1969-1970年和1970-1971年南方旱季攻势的胜利为1972年春夏战略进攻奠定了基础,巴黎谈判会议于1972年7月进入新阶段创造条件。
1975年430事件後,越南全國統一,歷三十年內戰後,劳动党成為全國唯一的執政黨。
1976年12月,在四大上越南劳动党更名为越南共产党。政治局的14位正式委员是黎笋、长征、范文同、范雄、黎德寿、武元甲、阮維楨、黎清毅、陈国环、文进勇、黎文良、阮文灵、武志公、朱辉珉。三位候补委员是素友、武文杰与杜梅。
1982年,召开越共五大。
1986年,黎笋去世。12月的越共六大,“全面地、深刻地”检讨了越共在过去10年工作特别是经济方面的失误。否定了黎笋路线,继续推进经济改革,把党的中心工作逐步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確立了革新開放政策。完成了新老交替,阮文灵当选为越共总书记。
1980年代末苏联新思维和东欧剧变对越南政局产生了巨大冲击,在越共领导层内部出现了不同意见,一些人公开主张全盘西化,否定越南共产党的絕對领导地位。代表人物有时任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陈春柏、原越南南方共和国文化部副部长吕方,越南共产党党报编辑、南方退伍军人俱乐部重要成员裴信,原越南外文出版社社长阮克元以及原越南民主党总书记、越南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学者黄明正等。
1991年召开越共七大上通过了《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明确越南共产党坚持党的一党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杜梅担任总书记。此后,越共权力核心开始沿革为这种格局:党的总书记基本上由以河内为中心的北方人担任,主管政治思想工作; 国家主席或国会主席为中部人; 政府总理为以胡志明市为中心的南方人,主管经济工作。近年来,随着越南民主化进程加快,国会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国会主席也进入权力核心构架,形成了“四架马车”的集体领导。
2001年4月19日至22日,越共九大在河内举行,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150人。越共九大通过的决议号召越南全党全民坚定民族独立和社会主义的目标,继续革新,促进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和保卫祖国,为了民富国强,社会公平、民主和文明的目标,在21世纪继续前进。大会强调越南共产党和越南人民决心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和胡志明思想的基础上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建设国家。越共九届一中全会选举农德孟为新一任总书记,选出了有15名成员的越南共产党中央政治局和有9名成员的越南共产党中央书记处。
2006年4月18日,越南共产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越南首都河内召开。[1]
2011年1月12日至19日,越南共产党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越南首都河内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中央委员175人,中央候补委员25人。大会选举阮富仲为新一届越共中央总书记,产生了新一届政治局,共14名成员,分别是张晋创、冯光青、阮晋勇、阮生雄、黎鸿英、黎青海、苏辉若、阮富仲、范光毅、陈大光、叢放、吴文裕、丁世兄、阮春福。大会产生新一届越共中央书记处书记4人,分别是吴春历、张和平、何洁、阮金银。吴文裕当选新一届越共中央检察委员会主任。大会还通过了修订后的越南《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国家建设纲领》、《党章》和《2011—2020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根据该战略,2011—2015五年间,越南GDP年平均增长7.5%至8%,人均GDP达到2100美元。力争於2020年國民生產總值比較2010年增加1.2倍,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达至3,000至3,200美元。[2]
2016年1月20日至28日,越南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越南首都河内召开。大会选举产生中央委员180人,中央候补委员20人。大会选举阮富仲連任越南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产生了新一届政治局,共19名成员,分别是阮富仲、張氏梅、黃忠海、丁羅升、王庭惠、陳國旺、阮善仁、吳春歷、范明政、陈大光、叢氏放、蘇林、丁世兄、阮春福、范平明、阮氏金银、張和平、阮文平、武文賞。大会产生新一届越共中央书记处书记4人,分别是丁世兄、梁强、阮文年、阮和平。陳國旺当选新一届越共中央检察委员会主任。
机构设置
- 中央政治局
- 中央办公厅
- 中央书记处
- 中央軍事委員會
- 中央檢查委員會
- 中央民運部
- 中央組織部
- 中央宣教部
- 中央對外部
- 中央經濟部
- 中央內政部
越共历任领导人
主席
胡志明:越南劳动党主席(1951年5月—1969年9月2日)
第一书记
长征:(1951年—1956年11月1日)
胡志明:(1956年11月1日—1960年9月10日)
黎笋:(1960年9月10日—1976年12月20日)
总书记
黎笋:(1976年12月20日—1986年7月10日)
长征:(1986年7月14日—1986年12月18日)
阮文灵:(1986年12月18日—1991年6月27日)
杜梅:(1991年6月27日—1997年12月29日)
黎可漂:(1997年12月29日—2001年4月22日)
农德孟:(2001年4月22日—2011年1月18日)
阮富仲:(2011年1月18日—现任)
参考文献
^ 越南国家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 2012年8月 [2013年3月9日].
外部連結
越共官方網站 (越南文) (中文) (英文) (法文)
|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