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朝代
中國朝代是指某一世系帝王之統治時期[1][2][與來源不符],亦是以政權界定一個歷史時期之名詞,此等中原王朝之政權更替,構成了中國朝代輪替[3][4][與來源不符]。「朝」指以正統自居之當政政權,「朝代」指「朝」政權執政之時代。歷史學家為了識別事之先後,不得不從中取某年號紀年,以紀諸國之事,並非分辨誰為正統[5]。
目录
1 中國朝代釋義
1.1 國號由來
1.2 分類
2 東亞歷史區分表
3 中國歷史朝代列表
4 中國歷史朝代的并称
5 注释
6 参考文献
7 外部連結
8 參見
中國朝代釋義
中文「朝」字本義早晨、今日[6]。在政治上引申成當政者政權的意思,王朝是由一個皇室家族,通過不同方式和形式統治的政權,與此相反之字為「野」。與西方認知不同在於朝代兩字分開敘述時,中國「朝」或「朝廷」是指所在之政權,是該政權存在時就有之觀念,如「布前後上策乃心本朝,欲還討術,為國效節[7]」、「臣前蒙陛下問及本朝所以享國百年、天下無事之故。[8]」等皆屬之。東漢末年之前,只有被視為正統之天下共主才敢稱朝。
「朝代」則指某「劃時代政權」執政之時代,可用做劃分該歷史時代之稱呼,可以是一個或多個政權之集合。例如,「魏晉南北朝」明顯不是一個政權,而是由三國、晉朝、南北朝等「子朝代」組成的複合詞,而南北朝又分南朝與北朝,各自皆自稱正統,南朝的宋、齊、梁、陳則各別都是以「朝」為劃分標準。春秋和戰國則不是朝代,而是東周朝的兩個時期,因為當時諸侯多名義上奉周天子為共主。
國號由來
不論是透過武攻兵戰或篡奪而改朝換代,中原皇朝每次都會更改國號及正朔(如年號等紀年方法),新國號作為代表文明正统的政權的官方名稱,象徵新政權取得了舊統治者之合法地位。朝代名稱大致有五個來由:
- 由部族、部落聯盟的名稱而來;
- 來自創建者原有封號、爵位;
- 源於創建者原始政權統治的地域名稱;
- 源於宗族關係;
- 寓意吉祥或具特別含義。
分類
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以前,中國政權的最高統治權力者皆是王或皇帝,由家族世襲相承構成,因此常稱為「家天下」,政治權力開明時稱「與士大夫共天下」[9]。此等由世襲王族所建構的政權更替構成了中國朝代。定都於中原的各个民族建立的朝代或政权,通常称为中原皇朝;由漢族及其前身華夏族以外之民族建立的政權,則依其進入中原統治的方式而稱為征服王朝或滲透王朝。
按照中国历史地理学,中国历史上的地方政权或割据势力也是中國朝代的一部分[10]。此外,若定義朝代為某政權執政時代,中華民國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可视为中國朝代。
東亞歷史區分表
本条目需要編修,以確保文法、用詞、语气、格式、標點等使用恰当。(2016年5月31日) |
公元 | 中亞 | 北亞 | 東北亞 | 東亞(中,韓,越,日) | ||||||||||
---|---|---|---|---|---|---|---|---|---|---|---|---|---|---|
前30世紀以前 | - |
- |
- |
黃河文明 前7000年 |
長江文明 前5000年 |
箕子朝鲜 前12世紀 |
鴻龐氏 前2879年 |
繩文時代 約12000年前 前3世紀 |
||||||
前20世紀 | |
夏朝 前2070年? |
|||||||||||||
商朝 前1600年 前1046年 |
||||||||||||||
前10世紀 | 前8世紀 |
西周 前1046年 前771年 |
|||||||||||||
前8世紀 | 前4世紀 |
東周 前770年 前256年 |
春秋時代 前770年 前453年 |
楚國・吳國・越國 |
|||||||||||
前4世紀 | 前3世紀 |
大夏 | 犬戎 |
肃慎 | 戰國時代 前453年 前221年 |
楚國・越國 |
彌生時代 前3世紀 3世紀 |
||||||||
前2世紀 | 匈奴 | 遼東郡 | 秦朝 前221年 前206年 |
衛氏朝鮮 前195年? 前108年 |
南越国 前204年 前112年 |
|||||||||
西漢 前202年 8年 |
樂浪郡 | 弁韓 | 馬韓 | 辰韓 | ||||||||||
前1世紀 | 大月氏 | 高句麗 前1世紀 664年 |
漢 - 唐支配期 (北屬期) |
|||||||||||
1世紀 | 西域都護 | 新朝 8年 24年 |
||||||||||||
東漢 25年 220年 |
||||||||||||||
2世紀 | 丁零(高車) |
|||||||||||||
3世紀 | 鮮卑 | 三國時代 220年 280年 |
||||||||||||
西晉 280年 316年 |
古墳時代 3世紀後半・4世紀初頭 7世紀前半・8世紀初 |
|||||||||||||
4世紀 | ||||||||||||||
柔然 | 五胡十六國 304年 439年 |
東晉 317年 420年 |
高句麗 | 百濟 346年 660年 |
新羅 | |||||||||
5世紀 | ||||||||||||||
南北朝時代 439年 589年 |
||||||||||||||
6世紀 | ||||||||||||||
突厥 | 隋朝 581年 619年 |
|||||||||||||
7世紀 | 吐蕃 7世紀 842年 |
突厥 | 唐朝 618年 907年 |
|||||||||||
飛鳥時代 7世紀末 710年 |
||||||||||||||
8世紀 | 鐵勒 | 渤海國 698年 926年 |
新羅 356年 935年 |
奈良時代 710年 794年 |
||||||||||
回紇 8世紀半 840年 |
平安時代 794年 1192年 |
|||||||||||||
9世紀 | ||||||||||||||
党項 | ||||||||||||||
10世紀 | 契丹 | |||||||||||||
五代十國 907年 960年 |
||||||||||||||
辽朝 907年 1125年 |
高麗 932年 1392年 |
吳朝 938年 966年 |
||||||||||||
北宋 960年 1127年 |
||||||||||||||
丁朝 966年 979年 |
||||||||||||||
前黎朝 979年 1010年 |
||||||||||||||
11世紀 | 西夏·花剌子模 |
李朝 1010年 1225年 |
||||||||||||
12世紀 | ||||||||||||||
西夏·西遼 |
蒙兀国 | 金朝 1115年 1234年 |
南宋 1127年 1279年 |
鎌倉時代 1192年 1333年 |
||||||||||
13世紀 | ||||||||||||||
陳朝 1225年 1400年 |
||||||||||||||
蒙古帝國 1206年 1260年 |
||||||||||||||
金帳汗国·伊兒汗國 |
窩闊台汗國 | 元朝 1260年 1368年 |
||||||||||||
14世紀 | 察合台汗國 |
|||||||||||||
室町時代 1336年 1573年 |
||||||||||||||
北元 | 女真 |
明朝 1368年 1644年 |
||||||||||||
15世紀 | 帖木兒帝國 | 李氏朝鮮 1392年 1910年 |
胡朝 1406年 |
|||||||||||
屬明期 1406年 1428年 |
||||||||||||||
黎初朝 1428年 1527年 |
||||||||||||||
16世紀 | 布哈拉汗國 | 准噶尔汗国 | ||||||||||||
布哈拉汗國·希瓦汗国·浩罕汗国 |
黎中興朝 1533年 1789年 |
|||||||||||||
俄罗斯帝国 16世紀 1917年 |
阮氏政權 16世紀 1777年 |
安土桃山時代 1573年 1603年 |
||||||||||||
17世紀 | 鄭氏政權 1600年 1786年 |
江戸時代 1603年 1867年 |
||||||||||||
後金 1616年 1636年 |
||||||||||||||
18世紀 | ||||||||||||||
大清 1636年 1912年 |
西山朝 1786年 1802年 |
|||||||||||||
19世紀 | 阮朝 1802年 1945年 |
|||||||||||||
大日本帝国 明治時代 1912年 |
||||||||||||||
20世紀 | ||||||||||||||
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塔吉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土庫曼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吉爾吉斯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烏茲別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 1917年 1990年 |
大蒙古國 1924年 |
中華民國 1912年 1931年 |
日治朝鮮 1910年 1945年 |
大日本帝國 大正時代 1926年 |
||||||||||
蒙古人民共和國 1949年 |
滿洲國 1932年 1945年 |
中華蘇維埃共和國 1931年 1937年 |
中華民國 1931年 1949年 |
大日本帝国 | 日本國 昭和時代 1989年 |
||||||||||
蒙古人民共和國 1992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 | 而今 |
中華民國 1949年 | 而今 |
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 1945年 | 而今 |
大韓民國 1945年 | 而今 |
越南國 1949年 | 1955年 |
越南民主共和国 1945年 1976年 |
||||||||
越南共和国 1955年 | 1976年 | ||||||||||||||
蒙古国 1992年 | 而今 |
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1976年 | 而今 |
|||||||||||||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土库曼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 乌兹别克斯坦 1990年 | 而今 |
日本国 平成時代 1989年 | 而今 |
|||||||||||||
公元 | 中亞 | 北亞 | 東北亞 | 東亞 |
中國歷史朝代列表
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征服中原后,大多数“朝代”都是以汉族政权为主,少数以中原外民族(如鮮卑族、沙陀族、蒙古族、满族)为主体。
朝代 | 年份 |
夏朝 | 约前2070年-約前1600年(據史记載國君為夏后氏,后羿篡位后,及為有窮氏,寒浞殺后羿依然以有窮國號,直到少康重新恢復夏后氏國號 |
商朝 | 約前1600年-約前1046年 |
周朝 | 約前1046年-前256年 |
西周 | 約前1046年-前771年 |
東周 | 前770年-前256年 |
春秋時代 | 前770年-前403年 |
戰國時代 | 前403年-前221年 |
秦朝 | 前221年-前207年 |
楚朝 | 前206年-前202年(又稱之為“西楚”) |
漢朝 | 前206年-220年12月10日(前202年劉邦稱帝) |
西漢 | 前202年正月-9年1月15日 |
新朝 | 9年1月15日-23年10月6日 |
玄漢 | 23年10月6日-25年8月5日(又稱之為“更始時代”) |
東漢 | 25年8月5日-220年12月10日 |
三國 | 220年12月10日-280年5月1日 |
曹魏 | 220年12月10日-266年2月8日 |
蜀漢 | 221年四月-263年十一月 |
孫吳 | 222年-280年5月1日 |
晉朝 | 266年2月8日-420年 |
西晉 | 266年2月8日-316年12月11日 |
東晉 | 317年4月6日-420年7月10日 |
十六國 | 304年-439年 |
前趙 | 304年-329年 |
成漢 | 304年-347年 |
前涼 | 314年-376年 |
後趙 | 319年-351年 |
前燕 | 337年-370年 |
前秦 | 351年-394年 |
後秦 | 384年-417年 |
後燕 | 384年-407年 |
西秦 | 385年-431年 |
後涼 | 386年-403年 |
南涼 | 397年-414年 |
南燕 | 398年-410年 |
西涼 | 400年-421年 |
夏 | 407年-431年 |
北燕 | 407年-436年 |
北涼 | 397年-439年 |
南北朝 | 420年-589年 |
南朝 | 420年-589年 |
宋 | 420年-479年 |
齊 | 479年-502年 |
梁 | 502年-557年 |
陳 | 557年-589年 |
北朝 | 439年-581年 |
北魏 | 386年-534年 |
東魏 | 534年-550年 |
北齊 | 550年-577年 |
西魏 | 535年-557年 |
北周 | 557年-581年 |
隋朝 | 581年3月4日-618年6月12日 |
唐朝 | 618年6月18日-907年6月1日 |
五代十国 | 907年5月12日-979年6月3日 |
五代 | 907年5月12日-960年2月3日 |
後梁 | 907年5月13日-923年11月19日 |
後唐 | 923年5月13日-937年1月11日 |
後晉 | 936年11月28日-947年1月10日 |
後漢 | 947年3月10日-951年1月2日 |
後周 | 951年2月13日-960年2月3日 |
十國 | 907年6月1日-979年6月3日 |
吳越 | 907年-978年(893年開始割據) |
閩國 | 909年-945年(893年開始割據,當中包含殷943年-945年) |
南平 | 924年-963年(907年開始割據,即荊南國) |
馬楚 | 907年-951年(896年開始割據) |
南吳 | 907年-937年(902年開始割據) |
南唐 | 937年-975年12月8日 |
南漢 | 917年-971年3月22日(905年開始割據) |
北漢 | 951年-979年6月3日 |
前蜀 | 907年-925年(891年開始割據) |
後蜀 | 934年-965年2月17日(925年開始割據) |
宋朝 | 960年2月4日-1279年3月19日 |
北宋 | 960年2月4日-1127年3月20日 |
南宋 | 1127年6月12日-1279年3月19日 |
遼朝 | 916年3月17日-1125年3月26日(916年建立大契丹國,947年国号改为大遼,983年国号改为大契丹,1066年国号改为大遼) |
西夏 | 1038年11月10日-1227年8月28日 |
金朝 | 1115年1月28日-1234年2月9日 |
大蒙古國 | 1206年-1271年12月18日 |
元朝 | 1271年12月18日-1368年9月14日 |
明朝 | 1368年1月23日-1644年4月25日 |
順朝 | 1644年2月8日-1649年12月28日 |
南明 | 1644年6月19日-1662年6月1日 |
後金 | 1616年2月17日-1636年5月15日 |
清朝 | 1636年5月15日-1912年2月12日 |
1912年後的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共和制,並非世襲家族統治,一般不被列入中國朝代。廣義朝代係指世襲家族、一家一姓或一族統治的王朝,不適用於現有現代法律國家組成的政府。但若以憲法[註 1]實行統治的政權為核心或其所架構的中央體制,以及中國傳統對朝代定義是某政權執政的時代而言,中華民國及中華人民共和國可視為中國朝代。
中國歷史朝代的并称
在中国各朝代中,有一些朝代由于相似或者历史上的连续而被并列在一起,成为一个历史时期。
唐虞
陶唐、有虞:传说中的两个朝代時期
夏商周(又称三代)和商周
夏后、殷商、周朝:中国有文字记录的最早的世袭分封制王朝時期。
春秋战国
春秋、戰國:诸侯国混战的两个时期。春秋和戰國不是朝代,而是東周這個朝代的兩個時期。
先秦
- 秦朝以前的历史。
周秦
西周、東周、秦朝: 文獻出現中國的時代,中華文明的啟蒙時期,如西周封建禮制,東周百家爭鳴,秦朝統一制度。
秦汉
秦朝、西楚、汉朝:中国最早的大一统帝国王朝时期。两朝之间间隔历时4年的楚汉战争。
魏晋南北朝(又称三国两晋南北朝)
三国时期、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历时369年的战乱、游牧民族内迁、汉人南迁、民族融合时期。
魏晋(三国两晋)
曹魏(三国)、西晋、东晋(两晋):文化发展的时期。
十六国或东晋十六国丶南北朝
- 這一時期為西晉永嘉之亂後,中國北方淪為胡人群雄逐鹿之地,逐漸演變成主要的十六國;中國南方則為晉室衣冠南渡後建立的東晉汉人政權,故又合稱東晉十六國。北方最后被北魏鲜卑人政权统一,与南方的汉人政权对峙。
六朝
- 首都定都在建康(東吳時稱建業)的東吳、東晉以及南朝的宋、齊、梁、陳或者曹魏、晋朝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皆为汉人政权。
隋唐
隋朝、唐朝:长期战乱之后的大一统帝国王朝,由關隴集团建立,之后又是五代十国的战乱。两朝相连,隋末唐初历时14年的隋末民变,历130年唐初盛世后,出现安史之乱的战乱,此后出现藩镇割据。
漢唐
汉朝、唐朝:中国最强大的两个帝国王朝时期。两朝之间间隔369年的魏晋南北朝和37年的隋朝。
唐宋
唐朝、宋朝:唐宋八大家,中国文化、经济得到巨大发展的两个王朝时期。两朝之间间隔历时53年的五代十国。
五代十国
五代、十國:中國唐朝和宋朝之間分裂割據的時期。五代主要為中原一帶的中原汉人政權;十國則主要為長江流域一帶的汉人割據政權。
宋辽金夏
宋朝与遼朝(亦包括西遼)、金朝、西夏:這一時期與兩宋並列而立的邊疆少族民族建立的政權对峙。
宋辽金元
宋朝、遼朝、金朝、元朝:多民族競爭時期,漢族的宋朝与北方的契丹族的遼朝、女真族的金朝與蒙古族的元朝爭奪中國的時代。其中穿插西夏與大理等國。- 金元,如金元四大家。
宋元
宋朝、元朝:中国历史上商业、文化和航海最為发达的两个时期。
元明清
元朝、明朝、清朝:三朝大多数时间以北京为首都的近代朝代。
明清
明朝、清朝:中国建立共和之前最后的两个王朝,以北京為首都,並使用同一個皇城紫禁城,建立並奠定現代的中國疆域。[註 2]
注释
^ 不只現今所理解的憲法,在此也可以理解為祖訓、宗法等,適用於民的如大明律、大清律例等。
^ 1374年,明太祖沿用元代征東元帥府管理東北,藏區置烏斯藏和朵甘兩個都司。1411年,明成祖在黑龍江江口設奴兒干都司來管轄外興安嶺以南各部,大寧都司直轄的內蒙古部分設置兀良哈三衛,據《明史.卷四十·志第十六》明疆土變化:「計明初封略,東起朝鮮,西據吐蕃,南包安南,北距大磧,東西一萬一千七百五十里,南北一萬零九百四里。自成祖棄大寧,徙東勝,宣宗遷開平於獨石,世宗時復棄哈密、河套,則東起遼海,西至嘉峪,南至瓊、崖,北抵雲、朔,東西萬餘里,南北萬里。」,至明末時,遼東都司也淪陷於清朝政權,清初先後併入蒙古和新疆等地,故描述上才將明清合稱“奠定現代的中國疆域”
参考文献
^ 朝代 - 教育部辭典
^ 朝 - 教育部辭典
^ 改朝換代- 教育部辭典
^ 謝慶奎等 中國大陸政府與政治 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05 頁6
^ 司馬光《s:資治通鑒_(胡三省音注)/卷069》:然天下離析之際,不可無歲、時、月、日以識事之先後。據漢傳於魏而晉受之,晉傳於宋以至於陳而隋取之,唐傳於梁以至於周而大宋承之,故不得不取魏、宋、齊、梁、陳、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年號,以紀諸國之事,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閏之辨也。
^ 朝 - 漢字多功能字庫 中文大學
^ s:三國志/卷46#孫策
^ s:本朝百年無事劄子
^ 〈新統治階級之形成:所謂士大夫共治天下〉 陳品伶、孫浩偉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2013-09-27
^ 徐俊. 中国古代王朝和政权名号探源. 湖北武昌: 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11月: 16–22. ISBN 7-5622-2277-0.
外部連結
- 楊聯陞 著,陳國棟 譯:〈國史諸朝興衰芻論〉(1961)
參見
- 中国历史
- 中国历史年表
- 中国君主列表
- 中国皇帝
- 中國的稱號
- 中国统一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