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艦隊事件








第四艦隊事件(日語:第四艦隊事件),為1935年舊日本海軍進行艦隊演習時,遭遇颱風,多艘艦艇受波浪及暴風吹襲嚴重受損,造成的大規模海難。此事件與前一年發生的友鶴事件造成日後海軍造艦設計很大變革。




目录






  • 1 經過


  • 2 艦隊編成


  • 3 損害


  • 4 調查


  • 5 相关





經過


1935年9月26日,為進行演習而編成的第四艦隊(臨時編成的番號)由司令長官松下元指揮出海。1935年當時氣象情報仍未趨成熟,艦隊卻在已預先得知青森縣八戶海域有強烈颱風(艦隊於暴風圈中測得中心壓力718mm水銀柱)之情況,仍於超惡劣海象下進行演習試圖檢驗船艦的耐波性,結果因風浪過大,以及艦體強度不足、設計時船艦重心過高等因素,造成近半數(41艘的19艘)演習船艦船體受創,船員45人死亡。



艦隊編成



  • 航空母艦:鳳翔、龍驤

  • 重巡洋艦:最上、三隈、妙高、那智、足柄、羽黑

  • 輕巡洋艦:共七艘

  • 驅逐艦:吹雪型、神風型、睦月型等多艘



損害







































艦首斷裂

初雪、夕霧
艦首嚴重毀損

睦月、菊月、三日月
艦首龜裂變形

最上
艦橋壓扁
睦月
前飛行甲板損傷

鳳翔
艦橋毀損

朧、白雲、菊月、夕月、龍驤
艦體龟裂

曙、叢雲
艦體中央鉚釘變形

妙高
艦尾嚴重毀損




調查


事故調查由野村吉三郎大將為首成立調查委員會。


當時新造艦艇大量以電氣焊接方式造艦,工時較短,但強度較鉚接不足,傳統是以鉚釘固定接合,稱作「鉚接」,技術亦較純熟。


因華盛頓海軍條約,限制各國艦艇排水量,為了確保戰力,艦艇裝上過量武器,忽略艦艇適航性及結構強度,造成重心過高,波浪復原力下降。



相关



  • 平贺让

  • 藤本喜久雄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Volkswagen Group MQB platform

刘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