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 |
---|---|
![]() | |
时间 | 公元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15时) |
地点 | 北京天安门广场 |
参加仪式人员 | 三十万人 |

时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澤東在北京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开国大典盛况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是指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前稱北平)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而舉行的儀式,標誌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此後定10月1日為国庆节。
目录
1 历史背景
2 前期准备
3 仪式时间与地点
4 參加人员
5 仪式过程
5.1 仪式开始
5.2 仪式高潮
5.3 升旗仪式
6 阅兵式与游行
6.1 阅兵
6.2 巡遊
7 各方反应
8 相关文藝作品
9 参考文献
10 外部链接
11 參見
历史背景
中国的第二次国共内战进行到1949年下半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已控制了大部分的中国大陆的领土。9月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人民团体與社會各界人士在北平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国家名称不同于中华民国的新中国,按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这个新国家的国号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并定于1949年10月1日举行建国仪式。
9月21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式上宣布:“我们团结起来,以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大革命打倒了内外压迫者,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了。”[1][2]
前期准备
1949年10月1日下午2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按照《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毛泽东就任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就职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周恩来就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朱德就职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下午2点55分,仪式正式开始了[3][4]。
仪式时间与地点
@media all and (max-width:720px){.mw-parser-output .tmulti>.thumbinner{width:100%!important;max-width: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tmulti .tsingle{float:none!important;max-width:none!important;width:100%!important;text-align:center}}

集美解放紀念碑「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人民政府成立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門上升旗」浮雕。

仪式于公元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
參加人员
主持仪式的为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等人。当时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尚与中華民國政府維持外交关系,这些国家并没有派代表出席这次仪式。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派代表出席了这次仪式。
参加仪式的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全体代表,工人、农民、市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等约三十万人。
仪式过程
仪式开始
開國大典由中央人民政府秘書長林伯渠主持。
仪式高潮

开国大典时天安门城楼上使用的喇叭。现藏军事博物馆。
仪式高潮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 |
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
” |
—— 1949年10月1日15:00(当地时间),毛泽东于北京天安门 |
此外,毛泽东还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公告》。
“ |
自蒋介石国民党反动派政府背叛祖国,勾结帝国主义,发动反革命战争以来,全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的情况之中。幸赖我人民解放军在全国人民援助之下,为保卫祖国的领土主权,为保卫人民的生命财产,为解除人民的痛苦和争取人民的权利,奋不顾身,英勇作战,得以消灭反动军队,推翻国民政府的反动统治。现在人民解放战争业已取得基本的胜利,全国大多数人民业已获得解放。在此基础之上,由全国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各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们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业已集会,代表全国人民的意志,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陈毅、贺龙、李立三、林伯渠、叶剑英、何香凝、林彪、彭德怀、刘伯承、吴玉章、徐向前、彭真、薄一波、聂荣臻、周恩来、董必武、赛福鼎、饶漱石、陈嘉庚、罗荣桓、邓子恢、乌兰夫、徐特立、蔡畅、刘格平、马寅初、陈云、康生、林枫、马叙伦、郭沫若、张云逸、邓小平、高崇民、沈钧儒、沈雁冰、陈叔通、司徒美堂、李锡九、黄炎培、蔡廷锴、习仲勋、彭泽民、张治中、傅作义、李烛尘、李章达、章伯钧、程潜、张奚若、陈铭枢、谭平山、张难先、柳亚子、张东荪、龙云为委员,组成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并决定北京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于本日在首都就职,一致决议: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政府的施政方针,互选林伯渠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秘书长,任命周恩来为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朱德为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沈钧儒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法院院长,罗荣框为中央人民政府最高人民检察署检察长,并责成他们从速组成各项政府机关,推行各项政府工作。同时决议:向各国政府宣布,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特此公告。 |
”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毛泽东
![]() |
您可以在維基文庫中查找此百科條目的相關原始文獻:
|
升旗仪式

毛泽东按下电钮,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在天安门广场缓缓升起,背后为长安左门(现已被拆除)。
在仪式中,此前被《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五星红旗第一次在公共场合升起,升旗者(按动电钮者)为毛泽东。这时乐队奏起了《义勇军进行曲》,54门礼炮齐鸣28响,广场上响起暴风雨般的欢呼声,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阅兵式与游行

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开国大典的新闻
阅兵
设立了阅兵指挥机构。朱德任阅兵司令,聂荣臻任阅兵总指挥,第20兵团司令员杨成武、华北军区参谋长唐延杰、华北军区司令部作战处处长唐永健、中共北平市委副书记刘仁、北京市總工會主席肖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北京市委员会(北京团市委)書記肖松等为副总指挥,下设阅兵指挥所负责处理阅兵的各项具体事宜。
开国典礼仪式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举行了建國後第一次阅兵。
开国大典及阅兵的伴奏为华北军区军乐队、军乐团总指挥为罗浪。五星国旗升起时奏代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开国大典54门礼炮鸣放28响,寓意为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分为54个大单位,从中共建党到建国历时28年。由华北军区特种兵纵队组成一个礼炮团,位置在天安门东南角,特纵战车团参谋长韩怀志任礼炮队指挥员。108门山炮分成两组,一组发射、一组装填,交替工作。卸掉弹头的炮弹的发射药筒口用油纸封堵。当毛泽东主席亲手摁动电钮,在天安门广场升起五星国旗时,第一声礼炮响,然后大约每隔34秒鸣放一响。
礼炮鸣放完毕,朱德乘阅兵车在聂荣臻的陪同下去东长安街检阅了各军种的队伍,然后驱车回到天安门上,宣佈阅兵式开始。受阅部队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第199师、炮兵第4师、战车第3师、骑兵第3师、中国人民中央公安纵队第1师第1团(原华北军区独立第207师第619团于1949年9月4日改称)、空军1个飞行中队以及海军部队代表等1.64万余名官兵组成,共动用飞机17架、火炮119门、坦克和装甲车152辆、汽车222台、军马2344匹(全部换上新马掌)。受阅方阵到天安门主席台的东侧时,在口令的指挥下敬礼。方阵成员向主席台转头行进注目礼,同时将枪支上举,行持枪礼;主席台上的军人以军礼回敬,毛泽东及其他领导人举手回礼。出场按照海、陆、空顺序历时150分钟。
巡遊
仪式之后,在场人员举行了巡遊。
各方反应
中華民國
中国国民党总裁蒋中正:《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国庆纪念告全国军民同胞书》
相关文藝作品
以开国大典为题材的文藝作品有:
長春電影製片廠1989年電影《開國大典》
董希文油画《开国大典》
参考文献
^ 张挺,王海勇编. 中国红色报刊图史. 太原:山西经济出版社. 2011.06: 493. ISBN 978-7-80767-416-0. 请检查|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 中国民主党派大事概述. 上海市社会主义学院. : 217.
^ 郭德宏主编. 中国共产党图史 中 全3册. 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 2012.04: 2–3. ISBN 7-5440-5382-2. 请检查|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 龙眠,文华著. 新中国60年大事本末. 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2009.09: 9. ISBN 978-7-220-07946-7. 请检查|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外部链接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 |
- 毛主席開國大典實況
1949年开国大典及大阅兵视频片段[永久失效連結]
參見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 开国盛典
-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 (1949–1954)
|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