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君主列表













































俄羅斯君主
已不存在的君主制国家君主


Lesser CoA of the empire of Russia.svg

帝国国徽

Nicholas II of Russia painted by Earnest Lipgart.jpg

尼古拉二世
1894年11月1日 -1917年3月15日
(22年134天)
开国君主

留里克(大公)

末代君主

尼古拉二世(皇帝)

居所

冬宫
产生方式
继承制
起始時間
862年
1547年1月16日(沙皇)
1721年11月2日(皇帝)
终結時間
1917年3月15日
現任伪君

有争议:
季米特里·罗曼诺维奇,
玛利亚·弗拉基米洛夫娜

俄羅斯君主列表,指俄羅斯由862年留里克創立諾夫哥羅德公國開始,到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其間,共1055年間俄國君主的列表。


862年,留里克創立諾夫哥羅德公國,是為俄羅斯國家的開始。882年,第二代諾夫哥羅德大公奧列格攻陷基輔,創立了基輔羅斯。基輔羅斯創立早期,匯聚周邊民族,成為一個統一的民族-羅斯人。伊戈爾繼位後,創立留里克王朝,是為統治俄羅斯的第一個王朝。基輔羅斯在這段時間屢次出兵劫掠拜占庭帝國、保加利亞第一帝國、可薩汗國等周邊國家。


智者雅羅斯拉夫死後,長子、次子、四子分別爭位,基輔羅斯小分裂,最終由四子弗謝沃洛德再度統一,是為弗謝沃洛德一世。弗謝沃洛德之子紅太陽莫諾馬赫打敗南俄草原的波洛韋茨人,消除了突厥人對基輔羅斯的威脅。紅太陽莫諾馬赫死後,基輔羅斯大分裂,他的長孫伊賈斯拉夫二世·姆斯季斯拉維奇曾統一大部分基輔羅斯,但被七叔尤里·多爾戈魯基所敗,基輔羅斯再度陷入動亂。1169年,尤里·多爾戈魯基長子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聯合十六個大公國的軍隊攻陷基輔,將首都遷移至弗拉基米爾,再度名義上統一基輔羅斯,但一年後再分裂。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死後,除了其弟大窩弗謝沃洛德能暫時穩定局勢外,基輔羅斯長時間陷於動亂中。最後在長子西征中,基輔羅斯亡於拔都為首的蒙古侵略軍。


伊凡大帝在位期間,吞併諾夫哥羅德、布良斯克、特維爾、圖羅夫、明斯克、霍爾姆等公國,滅亡金帳汗國,莫斯科大公成為俄國君主。伊凡三世晚年娶巴里奧略王朝的索菲婭·帕列奧羅格公主,將莫斯科大公國視作拜占庭帝國的承繼人。伊凡大帝和其子瓦西里三世致力出兵消滅蒙古和其他大公國殘餘勢力,打下了統一俄羅斯的根基。1547年1月16日,伊凡大帝之孫伊凡四世自稱沙皇,成立俄羅斯沙皇國,俄國再度統一。


1598年1月17日,伊凡四世之子費奧多爾一世·伊萬諾維奇去世,留里克王朝結束,俄羅斯陷入混亂。僅伊凡四世的顧問鮑里斯·費奧多羅維奇·戈東諾夫登位時,勉強維持了對波蘭立陶宛聯邦的和平,但戈東諾夫在位七年間,俄國內部多有暴亂。戈東諾夫去世後,波蘭扶植了三位德米特里,皆稱為伊凡四世幼子。偽德米特里一世成功取得沙皇之位,但被瓦西里四世所推翻,成立叔伊斯基王朝。但波蘭立陶宛聯邦撕破停戰協定,宣稱瓦迪斯瓦夫四世對俄國王位有繼承權,入侵俄國。斯坦尼斯瓦夫·若烏凱夫斯基率領軍隊攻陷莫斯科。瓦西里四世被俘,叔伊斯基王朝被波蘭立陶宛聯邦終結。瓦迪斯瓦夫自稱沙皇伏拉斯基拉夫一世,透過七波耶會議,開始了波蘭立陶宛聯邦對俄羅斯的管治。梁贊公爵普羅科比·彼得羅维奇·利亞普諾夫俄语Ляпунов, Прокопий Петрович以留里克王朝後裔身份號召俄羅斯人抵抗波蘭侵略,召開全俄縉紳會議。在他死後,大主教費奧多爾·尼基季奇·羅曼諾夫俄语Филарет (Патриарх Московский)被推舉為領導人。在1613年2月21日其子米哈伊爾·費奧多羅維奇·羅曼諾夫為全俄沙皇米哈伊爾一世,1613年7月21日全俄縉紳會議還政沙皇,成立羅曼諾夫王朝。


羅曼諾夫王朝在阿列克謝·米哈伊洛維奇和費奧多爾三世治下,分別於波蘭立陶宛聯邦和奧斯曼帝國處取回烏克蘭地方,並因博格丹·赫梅利尼茨基率領哥薩克酋長國附庸俄國,俄國領土獲得大幅度的擴張,但因波羅的海沿岸的歸屬問題與瑞典帝國的關係急速惡化。彼得大帝於1696年開始進行彼得大帝改革,俄國開始西化。終於在1721的大北方戰爭打敗瑞典,取回自古斯塔夫大帝時代交給瑞典的俄國東北部海岸線。彼得大帝因此稱帝,成立俄羅斯帝國。彼得大帝去世後,由於他處決其子,導致無嗣繼位,他十四歲的孫子彼得二世去世後,羅曼諾夫王朝絕男嗣。在其女伊麗莎白女皇去世後,彼得大帝外孫彼得三世繼位,開始荷爾斯泰因-戈托普-羅曼諾夫王朝。


彼得三世在位不到一年便被妻子葉卡捷琳娜大帝所廢,葉卡捷琳娜二世在位期間三次瓜分波蘭、於第五次俄土戰爭大敗奧斯曼,吞併克里米亞汗國。在她去世後,由其子保羅一世繼位,但因改革不得貴族支持,被暗殺於米哈伊洛夫宮,由其子亞歷山大一世繼位。亞歷山大一世在位期間領土再度大幅擴張,先後打敗奧斯曼和波斯,從瑞典處取得芬蘭大公國。在拿破崙戰爭的第六次反法同盟,撃敗法蘭西第一帝國,取得波蘭會議王國國王頭銜,俄國成為歐陸霸主。在克里米亞戰爭中,俄國戰敗,尼古拉一世之子亞歷山大二世因此推行改革,廢除農奴制,並結束了長達三十多年的高加索戰爭,出售阿拉斯加。在亞歷山大二世被激進青年謀殺後。亞歷山大三世繼位,俄羅斯開始工業化進程,並佔領全中亞。尼古拉二世登位後期,因1905年俄國革命,俄國開始立憲運動。因大斯拉夫主義俄國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在1917年俄國革命,尼古拉二世被推翻及軟禁,俄國君主制結束。




目录






  • 1 罗斯各公国


    • 1.1 主要公国


    • 1.2 次要公国


    • 1.3 位于白俄罗斯的公国


    • 1.4 位于乌克兰的公国




  • 2 諾夫哥羅德大公


  • 3 基辅羅斯統治者


    • 3.1 基輔大公時期


    • 3.2 弗拉基米爾大公時期




  • 4 金帳汗國大汗


  • 5 諾夫哥羅德封建共和國大公


  • 6 莫斯科大公


  • 7 俄羅斯沙皇國沙皇


    • 7.1 留里克王朝


    • 7.2 戈東諾夫王朝


    • 7.3 俄罗斯混乱时期


      • 7.3.1 三個德米特里


      • 7.3.2 叔伊斯基王朝


      • 7.3.3 瓦薩王朝(波蘭立陶宛聯邦)


        • 7.3.3.1 七波耶(七波雅爾)會議




      • 7.3.4 全俄縉紳會議




    • 7.4 罗曼诺夫王朝




  • 8 俄罗斯帝国皇帝


    • 8.1 罗曼诺夫王朝


    • 8.2 荷尔斯泰因-格托普-罗曼诺夫王朝




  • 9 1917年以後俄羅斯皇位傳承者


  • 10 参见


  • 11 參考資料





罗斯各公国



主要公国



  • 布良斯克


  • 别洛焦尔斯克


  • 德米特罗夫


  • 戈罗杰茨


  • 库尔斯克


  • 穆罗姆


  • 诺夫哥罗德


  • 下诺夫哥罗德


  • 佩列斯拉夫尔


  • 普斯科夫


  • 梁赞


  • 罗斯托夫


  • 斯摩棱斯克


  • 苏兹达尔


  • 特维尔


  • 雅罗斯拉夫尔




次要公国



  • 安多加


  • 多罗戈布日-特维尔斯科伊


  • 卡戈罗姆


  • 卡申


  • 凯姆


  • 霍尔姆


  • 科洛姆纳


  • 米库林


  • 普龙斯克


  • 雷利斯克


  • 舍列什潘斯克


  • 斯塔罗杜布


  • 特穆塔拉干


  • 乌格利奇


  • 乌赫托马


  • 叶列茨


  • 扎赖斯克




位于白俄罗斯的公国



  • 波洛茨克


  • 图罗夫


  • 明斯克




位于乌克兰的公国



  • 别尔日


  • 切尔尼戈夫


  • 多罗戈布日-格林斯基


  • 加利奇


  • 卢切斯克


  • 诺夫哥罗德-谢韦尔斯基


  • 佩列亚斯拉夫


  • 普季夫利


  • 特列博夫利亚


  • 弗拉基米尔-沃伦斯基


  • 兹韦尼哥罗德




諾夫哥羅德大公


862年,瓦良格人留里克率領部眾登陸諾夫哥羅德,成立了羅斯的第一個國家,諾夫哥羅德公國,自任大公。





















肖像
名稱
登位
退位

Rurik titularnik.jpg

留里克
862
879

Oleg of Novgorod.jpg

奧列格
879
882
(創立基輔羅斯)


基辅羅斯統治者



  • 粗體者為共主,莫諾馬赫死後,基輔羅斯永久分裂,僅存名義上的共主。

  • 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於1169年攻陷基輔後,弗拉基米爾大公成為基輔羅斯的共主。

  • 1240年拔都攻陷基輔,基輔羅斯實際滅亡,俄國於1242年開始由新成立的金帳汗國統治。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治下的諾夫哥羅德封建共和國則作為獨立領地保留下來。



基輔大公時期


  • 本列表僅列出掌控基輔的基輔羅斯大公,宣稱為基輔羅斯大公者不在此列。










































































































































































































































































順序
肖像
名稱
登位
退位
備註
1

Oleg of Novgorod.jpg

諾夫哥羅德的奧列格
882年
912年

留里克的承繼者,在位期間整合瓦良格人、東斯拉夫人、烏戈爾人、可薩人,於882年攻下基輔,成立基輔羅斯。於907年舉兵入侵拜占庭,更圍困君士坦丁堡迫使拜占庭帝國皇帝利奧六世繳納貢金。
2

Igor the Old.jpg

伊戈爾·留里科維奇
912年
945年

諾夫哥羅德大公。根據古羅斯編年史往年紀事記載為留里克之子。娶普斯科夫的諾曼公主奧麗加。身後開始了留里克王朝700多年的統治。945年被殺,由妻子攝政輔佐兒子直到964年。
3

Svatoslav titularnik.png

勇者斯維亞托斯拉夫
945年
972年
諾夫哥羅德大公。伊戈爾之子,945-964年間由其母奧麗加攝政。娶斯拉夫族女僕瑪魯莎。在位期間與拜占庭帝國合作攻打保加利亞第一帝國,是為斯維亞托斯拉夫入侵保加利亞俄语Русско-византийская война (970—971)。在位期間與拜占庭瓜分可薩汗國,但後來被拜占庭帝國撃敗,失去了入侵所得的大部分領土。
4

Yaropolk murder.jpg

亞羅波爾克一世·斯維亞托斯拉維奇
972年
978年
勇者斯維亞托斯拉夫之子。因為宮廷衛士斯文納得的兒子被亞羅波爾克的弟弟奧列格所殺,斯文納得要求亞羅波爾克和奧列格開戰,弟弟弗拉基米爾跑到斯堪的納維亞招募新兵,將亞羅波爾克擊敗,被迫棄位。
5

Vladimir I of Kiev.PNG

弗拉基米爾大帝
978年
1015年
勇者斯維亞托斯拉夫之子。諾夫哥羅德和基輔大公。娶拜占廷皇帝尼基弗魯斯二世的女兒安娜為妃。因兄長亞羅波爾克的迫害而逃往芬蘭,並於沃迪起兵,攻回基輔,廢其兄而登位為大公。在位期間推動羅斯的基督教化。與波蘭的梅什科一世爭奪加里西亞、普熱梅希爾和沃里尼亞,攻陷維堡,擴張領土至多瑙河北部的瓦拉幾亞,領土的大幅擴張使他獲得「偉大者」(大帝)稱號。直至波蘭的波列斯瓦夫大帝繼位後,取回加里西亞失土,基輔羅斯向东欧的擴張才暫時被壓制。波蘭和基輔羅斯因此和談,進行皇室通婚,長子斯維亞托波爾克娶波列斯瓦夫大帝之女為妻。在他統治的晚期,第六子雅羅斯拉夫公開反抗,他下令討伐雅羅斯拉夫,幾乎釀成內戰,但由於其逝世,免除了內戰的危機。
6

Svyatopolk Forgiven.jpeg

惡棍斯維亞托波爾克
1015年
1019年
980年生。諾夫哥羅德和基輔大公。父親為弗拉基米爾或者亞羅波爾克,母親是一個被諾曼人搶來的拜占廷修女。
7

Yaroslav the Wise.jpg

智者雅羅斯拉夫
1019年
1054年
弗拉基米爾大帝六子。諾夫哥羅德和基輔大公。娶瑞典國王奧拉夫的女兒英格麗德。在位期間抵抗波蘭的波列斯瓦夫大帝侵略,他聯合聯合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亨利二世東西夾擊波蘭,協助佩切涅格人抵抗匈牙利國王聖史蒂芬一世的侵攻。內政方面興起農業,鼓勵與拜占庭帝國的貿易,在位期間為基輔羅斯的黃金時期。
8

Minskizjaslav.jpg

伊賈斯拉夫一世·雅羅斯拉維奇(第一次)
1054年
1073年
智者雅羅斯拉夫之長子,諾夫哥羅德和基輔大公。
9

Izbornik.jpg

斯維亞托斯拉夫二世·雅羅斯拉維奇
1073年
1076年
智者雅羅斯拉夫次子,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切爾尼戈夫和基輔大公。
10

Vsevolod yaroslavich.jpg

弗謝沃洛德一世·雅羅斯拉維奇(第一次)
1076年
1077年
智者雅羅斯拉夫四子,諾夫哥羅德、切爾尼戈夫、佩列亞斯拉夫和基輔大公。
11

Minskizjaslav.jpg
伊賈斯拉夫一世·雅羅斯拉維奇(第二次)

1077年
1078年
智者雅羅斯拉夫之長子,再度復辟為基輔羅斯大公。
12

Vsevolod yaroslavich.jpg

弗謝沃洛德一世·雅羅斯拉維奇(第二次)
1078年
1093年
智者雅羅斯拉夫四子,再度復辟為基輔羅斯大公,統一小分裂的羅斯。
13

Congress in Dolobsk 1103.jpg

斯維亞托波爾克二世·伊賈斯拉維奇
1093年
1113年
伊賈斯拉夫一世之子,諾夫哥羅德和基輔大公。
14

Vladimir monomakh.jpg

紅太陽莫諾馬赫(孤軍奮戰者)
1113年
1125年
智者雅羅斯拉夫之孫,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九世外孫,弗謝沃洛德一世·雅羅斯拉維奇之子,基輔羅斯大分裂前最後一位實際上的共主,曾經帶兵攻打南俄草原的波洛韋茨人,消除了突厥人對基輔羅斯的威脅。在位期間成功統合羅斯各大公國,成為共主。諾夫哥羅德、切爾尼戈夫、佩列亞斯拉夫、羅斯托夫、斯摩棱斯克和基輔大公。
15

Mstislav I of Kiev (Tsarskiy titulyarnik).jpg

姆斯季斯拉夫大帝
1125年
1132年
紅太陽莫諾馬赫長子,諾夫哥羅德和基輔大公,在位期間基輔羅斯開始大分裂。
16

Yaropolk II of Kiev.jpg

亞羅波爾克二世·弗拉基米羅維奇

1132年
1139年
紅太陽莫諾馬赫第五子,諾夫哥羅德和基輔大公。
17

Ростислав и Мстислав при кончине Изяслава.jpg

維亞切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第一次)

1139年
1139年
紅太陽莫諾馬赫第六子。因為政治交易而多次即位、退位,最後兩次登位與伊賈斯拉夫二世對立。
18

Vsevolod Ol'govich.jpg

弗謝沃洛德二世·奧利戈維奇
1139年
1146年
斯維亞托波爾克二世的孫子,基輔大公。
19

CvKnyazIgor.jpg

伊戈爾二世·奧利戈維奇
1146年
1146年

奧列格·斯維亞托斯拉維奇之子,基輔大公。
20

Ізяслав II Пантелеймон.jpg

伊賈斯拉夫二世·姆斯季斯拉維奇(第一次)
1146年
1149年
姆斯季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之子,波洛茨克、圖羅夫、佩列亞斯拉夫、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基輔大公。幾乎再度統一基輔羅斯,但因被七叔尤里·多爾戈魯基所敗而退位。
21

Dolgorukiy.jpg

尤里·多爾戈魯基(第一次)
1149年
1151年
紅太陽莫諾馬赫第七子,羅斯托夫-蘇茲達爾、基輔大公,挫敗姪子伊賈斯拉夫二世統一基輔羅斯的計劃而登位。莫斯科城奠基人。
22

Ізяслав II Пантелеймон.jpg
伊賈斯拉夫二世·姆斯季斯拉維奇(第二次)
與維亞切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共治
1151年
1154年
姆斯季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之子,波洛茨克、圖羅夫、佩列亞斯拉夫、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基輔大公。
23

Ростислав и Мстислав при кончине Изяслава.jpg
維亞切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第二次)
與伊賈斯拉夫二世·姆斯季斯拉維奇共治
1151年
1154年
紅太陽莫諾馬赫第六子。因為政治交易而多次即位、退位。
24

Ізяслав II Пантелеймон.jpg
伊賈斯拉夫二世·姆斯季斯拉維奇(第三次)
1154年
1155年
姆斯季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之子,波洛茨克、圖羅夫、佩列亞斯拉夫、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基輔大公。
25

Dolgorukiy.jpg

尤里·多爾戈魯基(第二次)
1155年
1157年
紅太陽莫諾馬赫第七子,羅斯托夫-蘇茲達爾、基輔大公。
26

Rostislav Mstislavich.jpg

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姆斯季斯拉維奇(第一次)
1157年
1158年
姆斯季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之子,諾夫哥羅德、斯摩棱斯克、基輔大公。
27

Ізяслав II Пантелеймон.jpg
伊賈斯拉夫二世·姆斯季斯拉維奇(第四次)
1158年
1161年
姆斯季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之子,波洛茨克、圖羅夫、佩列亞斯拉夫、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基輔大公。
28

Rostislav Mstislavich.jpg
羅斯季斯拉夫一世·姆斯季斯拉維奇(第二次)
1161年
1161年
姆斯季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之子,諾夫哥羅德、斯摩棱斯克、基輔大公。
29

Ростислав и Мстислав при кончине Изяслава.jpg
維亞切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第三次)
與伊賈斯拉夫二世·姆斯季斯拉維奇共治
1161年
1167年
紅太陽莫諾馬赫第六子。因為政治交易而多次即位、退位,最後兩次登位與伊賈斯拉夫二世對立,各擁有一半的基輔。
30

Ізяслав II Пантелеймон.jpg
伊賈斯拉夫二世·姆斯季斯拉維奇(第五次)
與維亞切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共治
1161年
1167年
姆斯季斯拉夫·弗拉基米羅維奇之子,波洛茨克、圖羅夫、佩列亞斯拉夫、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弗拉基米爾-沃倫斯基、基輔大公。其中兩次登位與伊賈斯拉夫二世對立,各擁有一半的基輔。
31

Mstislav Izjaslavich.jpg

姆斯季斯拉夫二世·伊賈斯拉維奇
1167年
1169年
伊賈斯拉夫二世·姆斯季斯拉維奇之子,佩列亞斯拉夫、基輔大公。
32

Ivan Bilibin 117.gif

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
1169年
1169年
尤里·多爾戈魯基長子,於1169年聯合十六個大公國的軍隊攻陷基輔,將首都遷移至弗拉基米爾,再度名義上統一基輔羅斯,但一年後再分裂。


弗拉基米爾大公時期




  • 1169年,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攻陷基輔,將首都遷移至弗拉基米爾,成為基輔羅斯之主。











































































順序
肖像
名稱
在位時間
備註
33

Ivan Bilibin 117.gif

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
1169年 - 1174年
尤里·多爾戈魯基長子,將首都遷移至弗拉基米爾,成為基輔羅斯的統治者。
34

Michael I of Kiev.jpg

米哈伊爾·尤里耶維奇俄语Михалко Юрьевич(第一次)
1174年 - 1175年

尤里·多爾戈魯基七子,弗拉基米爾大公,在位一年即被姪子短暫驅逐。
僭主


亞羅波爾克·羅斯季斯拉維奇俄语Ярополк Ростиславич
1175年 - 1176年
安德烈·博戈柳布斯基之子,弗拉基米爾大公,驅逐叔父米哈伊爾登位,1176年米哈伊爾復辟
35

Michael I of Kiev.jpg
米哈伊爾·尤里耶維奇(第二次)
1176年
尤里·多爾戈魯基七子,再度復辟為基輔羅斯大公、弗拉基米爾大公,死後讓位於弟弟弗謝沃洛德·尤里耶維奇。
36

Vsevolodthebignest.jpg

大窩弗謝沃洛德
1176年 - 1212年
紅太陽莫諾馬赫之孫,尤里·多爾戈魯基的第十一或十二子,基輔羅斯中興之主,基輔羅斯大公、弗拉基米爾大公。再度統一了大部分的基輔羅斯,僅加利奇、切爾尼戈夫公國、加利西亞-沃里尼亞等西部公國尚未征服。死後諸子爭鬥,基輔羅斯再度分裂。
37

Flight of Yuri II of Vladimir (Boris Chorikov).jpg

尤里·弗謝沃洛多維奇(第一次)
1212年 - 1216年
大窩弗謝沃洛德次子,弗拉基米爾大公,被長兄康斯坦丁打敗後退位。
38

26 History of the Russian state in the image of its sovereign rulers - fragment.jpg

康斯坦丁·弗謝沃洛多維奇
1216年 - 1218年
大窩弗謝沃洛德長子,弗拉基米爾大公,打敗二弟尤里·弗謝沃洛多維奇登位。
39

Flight of Yuri II of Vladimir (Boris Chorikov).jpg
尤里·弗謝沃洛多維奇(第二次)

1218年 - 1239年

大窩弗謝沃洛德次子,弗拉基米爾大公,長兄康斯坦丁死後繼位,於長子西征時被別兒哥所殺。
40

Yaroslav Vsevolodovich (Spas Nereditsi).jpeg

雅羅斯拉夫二世·弗謝沃洛多維奇
1239年 - 1242年
大窩弗謝沃洛德三子,名義上的基輔羅斯大公及弗拉基米爾大公,當時正是蒙古征服俄羅斯的時代,基輔羅斯大半國土已為蒙古人統治,1240年後成為蒙古帝國的傀儡。1242年被廢,由拔都建立金帳汗國取代,基輔羅斯正式滅亡。次子亞歷山大·涅夫斯基於諾夫哥羅德保留了羅斯人的獨立政權。


金帳汗國大汗











































































































































































































名字
在位時間
拔都 1242-1255
撒里答 1255-1256
乌剌黑赤 1256-1257
别儿哥 1257-1266
忙哥帖木儿 1266-1280
脱脱蒙哥 1280-1287
兀剌不花 1287-1290
脫脫 1290-1312

月即别(烏茲別克汗)
1312-1340
迪尼别 1340
札尼别 1340-1357
别儿迪别 1357-1359
忽里纳 1359-1360
纳兀鲁斯 1360-1361
卡迪爾汗 1361
帖木兒火者 1361
兀都·滅里·沙 1361
凱里迪别 1361
穆拉德汗 1362-1364

異密·普拉德·汗(篡位者)
1364-1365
阿齊兹汗 1364-1365
阿卜杜拉汗 1365-1367、1369-1370
哈桑·貝格汗 1368-1369
札尼别二世 1369-1370
馬合麻·布剌克 1370-1372、1375
兀鲁斯汗 1372-1374
切爾克斯汗 1374-1375
卡根伯格汗 1375-1377
脫黑脫乞牙 1377
帖木儿·灭里 1377-1378
阿拉伯·沙·穆扎法爾 1378-1380
脱脱迷失 1378-1391
帖木儿·忽格鲁特 1391-1400
沙迪别汗 1400-1407
不剌汗 1407-1410
帖木兒汗 1410-1411
札兰丁·汗 1411-1412
卡里姆·别兒迪 1412-1414
怯别汗 1414
库卡剌汗 1414-1417
贾巴尔·别尔迪 1417-1419
道剌特·别尔迪 1419-1422、1427-1432
八剌汗 1422-1427
兀鲁·穆罕默德 1419-1422、1427-1433
賽亦得·阿黑麻一世 1433–1435
馬哈麻 1435–1459
库楚克·马哈麻 1459–1465
阿黑麻汗 1465-1481
谢赫·阿合马 1481-1502

  • 1502年,金帳汗國被克里米亚汗国滅亡。


諾夫哥羅德封建共和國大公


  • 基輔羅斯滅亡後,最北端的諾夫哥羅德封建共和國仍然保留獨立地位。






















































































































名字
在位時間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1241年 - 1252年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 1252年 - 1255年
雅罗斯拉夫三世·雅罗斯拉维奇 1255年
瓦西里·亚历山德罗维奇 1255年 - 1257年
亚历山大·涅夫斯基 1257年 - 1259年
德米特里·亚历山德罗维奇 1259年 - 1264年
雅罗斯拉夫三世·雅罗斯拉维奇 1264年 - 1272年
德米特里·亚历山德罗维奇 1272年 - 1273年
瓦西里·雅罗斯拉维奇 1273年 - 1276年
德米特里·亚历山德罗维奇 1276年 - 1281年
安德烈·亚历山德罗维奇 1281年 - 1285年
德米特里·亚历山德罗维奇 1285年 - 1292年
安德烈·亚历山德罗维奇 1292年 - 1304年
米哈伊尔·雅罗斯拉维奇 1308年 - 1314年
阿凡纳希·丹尼洛维奇 1314年 - 1315年
米哈伊尔·雅罗斯拉维奇 1315年 - 1316年
阿凡纳希·丹尼洛维奇 1319年 - 1322年
尤里·丹尼洛维奇 1322年 - 1325年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 1325年 - 1327年
伊凡一世 1328年 - 1337年
谢苗·伊万诺维奇 1346年 - 1353年
伊凡二世 1355年 - 1359年
德米特里·康斯坦丁诺维奇 1359年 - 1363年
德米特里·顿斯科伊 1363年 - 1389年
西美昂·奥利戈尔多维奇 1389年 - 1407年
瓦西里一世 1408年 - 1425年
瓦西里二世 1425年 - 1462年
伊凡三世 1462年 - 1478年

  • 1478年,诺夫哥罗德封建共和国被伊凡三世并入莫斯科大公国


莫斯科大公



  • 1502年,克里米亚汗国滅金帳汗國,莫斯科大公成為俄國的君主,並統治了大部分的羅斯地區。






























肖像
名稱
生卒
登位
退位
1000 Ivan III.jpg
伊凡三世 (大帝)
1440年1月22日
—1505年10月27日
1462年4月5日 1505年10月27日
Vasilii III.jpg 瓦西里三世 1479年3月25日
—1533年12月3日
1505年10月27日(繼位)
1505年11月6日(加冕)
1533年12月3日
Ivan IV by anonim (18th c., GIM).jpg
伊凡四世(恐怖的)
1530年8月25日
—1584年3月28日
1533年12月3日 1547年1月16日
(宣示成為全俄沙皇)


俄羅斯沙皇國沙皇


  • 1547年,伊凡四世以拜占庭帝國繼承者自居,自稱沙皇(即俄語的凱撒,指一國之王),創立俄羅斯沙皇國。


留里克王朝
























肖像
名稱
生卒
登位
退位
Ivan the Terrible (cropped).JPG
伊凡四世(雷帝)
1530年—1584年 1547年1月26日 1584年3月28日
Feodor I of Russia - Project Gutenberg eText 20880.jpg
费奥多尔一世(敲钟者)
1557年—1598年 1584年3月28日 1598年1月17日


戈東諾夫王朝































肖像
名稱
生卒
登位
退位
Irina godunova01 reconstruction.jpg 伊琳娜 1557年—1603年 1598年1月7日 1598年1月15日
Boris Godunov.jpg 鲍里斯·戈东诺夫 1552年—1605年 1598年3月3日 1605年4月23日
Makovsky False Dmitrys agents murdering Feodor Godunov and his mother 1862.jpg 費奧多尔二世 1589年—1605年 1605年4月23日 1605年6月20日


俄罗斯混乱时期



三個德米特里































肖像
名稱
生卒
登位
退位
Dymitr Samozwaniec.jpg 德米特里一世 1581年—1606年 1605年6月30日 1606年5月27日
Pseudo-Dimitrij.jpg 德米特里二世 1582年—1610年 1610年12月11日 1610年12月11日
Russiancoatofarmsxvi-xviicentury.gif 德米特里三世
?—1612年
1611年3月28日 1612年5月


叔伊斯基王朝

















肖像
名稱
生卒
登位
退位
Basil IV.jpg 瓦西里四世 1552年—1612年 1606年5月27日 1610年7月27日

  • 1610年7月27日,莫斯科被波蘭王室陸軍指揮官斯坦尼斯瓦夫·若烏凱夫斯基攻陷,叔伊斯基王朝被波蘭立陶宛聯邦終結。梁贊王公普羅科比·彼得羅维奇·利亞普諾夫俄语Семибоярщина、王公德米特里·米哈伊洛維奇·波扎爾斯基分別作為政府首腦和軍事指揮官組成臨時政府,繼續抵抗波蘭的侵略。


瓦薩王朝(波蘭立陶宛聯邦)

















肖像
名稱
生卒
登位
退位
Wladislaus IV of Poland.PNG
瓦迪斯瓦夫四世
(俄化:伏拉斯基拉夫一世)
1595年—1648年 1609年7月19日 1613年7月21日


  • 台灣譯為弗拉季斯拉夫一世


七波耶(七波雅爾)會議

在波蘭主導下,由七位波耶貴族,舉行七波耶會議俄语Семибоярщина,作為波蘭立陶宛聯邦在俄羅斯的傀儡政權,擁護波蘭國王齊格蒙特三世之子瓦迪斯瓦夫為沙皇。與全俄縉紳會議敵對,成員如下:


國家元首:沙皇伏拉斯基拉夫一世



  1. Princes Fedor Ivanovich Mstislavskii

  2. Princes Ivan Mikhailovich Borotynskii

  3. Princes Andrei Vasilevich Trubetskoi

  4. Princes Andrei Vasilevich Golitsyn

  5. Princes Boris Mikhailovich Lykov-Obolenskii

  6. Boyars Ivan Nikitich Romanov

  7. Boyars Fedor Ivanovich Sheremetev


  • 在1612年10月26日莫斯科被俄羅斯沙皇國收復後,政府遷至華沙,隨着成員先後去世而結束。


全俄縉紳會議


1610年7月27日,叔伊斯基王朝滅亡,留里克王朝後裔梁贊公爵利亞普諾夫組成臨時政府。對抗波蘭國王、沙皇伏拉斯基拉夫以及七波耶會議,主要成員如下:


三領袖



  • 梁贊王公普羅科比·彼得羅维奇·利亞普諾夫俄语Ляпунов, Прокопий Петрович,全俄縉紳會議召集人,號召抵抗波蘭侵略,1611年病死。

  • 王公德米特里·提菲若莫維奇·特鲁别茨科伊俄语Трубецкой, Дмитрий Тимофеевич親王,在利亞普洛夫死後成為俄國代理元首,1613年還政沙皇,並作為抵抗瑞典的指揮官,抵擋古斯塔夫二世的軍隊南下,在戰爭結束後回到領地隱居,不再過問國事。


  • 伊凡·馬赫伊洛維奇·澤魯茨基俄语Заруцкий, Иван Мартынович,俄國哥薩克領袖,1614年因謀叛被處決。


其他成員



  • 費奧多爾·尼基季奇·羅曼諾夫俄语Филарет (Патриарх Московский)

  • 德米特里·米哈伊洛維奇·波扎爾斯基


  • 庫茲馬·米寧(平民出身,因軍功被允許參加)


  • 在1613年2月21日選舉羅曼諾夫家族的米哈伊爾為全俄沙皇,1613年7月21日全俄縉紳會議還政沙皇,成立羅曼諾夫王朝,全俄縉紳會議結束。


罗曼诺夫王朝













































肖像
名稱
生卒
登位
退位
Tsar Mikhail I -cropped.JPG 米哈伊尔一世 1596年—1645年 1613年7月21日 1645年7月23日
Alexis I of Russia (Hermitage).jpg 阿列克谢·米哈伊洛维奇 1629年—1676年 1645年7月23日 1676年2月7日
Feodor III of Russia.jpg 费奥多尔三世 1661年—1682年 1676年2月7日 1682年5月7日
Ivan V by anonim (GIM).jpg 伊凡五世 1666年—1696年 1682年6月2日(與彼得一世共同執政) 1696年2月8日
Peter der-Grosse 1838.jpg
彼得一世 (大帝)
1672年—1725年 1682年5月7日
(與伊凡五世共同執政至1696年)
(1682年—1689年,由索菲婭·阿列克謝耶芙娜·羅曼諾娃攝政)
1721年11月2日
宣示成為
全俄羅斯皇帝



俄罗斯帝国皇帝



罗曼诺夫王朝


  • 1721年,彼得大帝打敗瑞典帝國,奪得波羅的海出海口,自稱皇帝,創立俄羅斯帝國。



















































肖像
名稱
生卒
登位
退位
Peter der-Grosse 1838.jpg
彼得一世 (大帝)
1672年—1725年 1721年11月2日 1725年2月8日
Catherine I of Russia by Nattier.jpg 叶卡捷琳娜一世 1684年—1727年 1725年2月8日 1727年5月17日
Peter II by anonymous (1800s, Hermitage).jpg 彼得二世 1715年—1730年 1727年5月18日 1730年1月30日
Louis Caravaque, Portrait of Empress Anna Ioannovna (1730).jpg 安娜·伊万诺夫娜 1693年—1740年 1730年2月13日 1740年10月28日
Ivan6russia1740.jpg
伊凡六世 (幼帝)
1740年—1764年 1740年10月28日 1741年12月6日
Carle Vanloo, Portrait de l’impératrice Élisabeth Petrovna (1760).jpg 伊丽莎白·彼得罗芙娜 1709年—1762年 1741年12月6日 1762年1月5日


荷尔斯泰因-格托普-罗曼诺夫王朝









































































肖像
名稱
生卒
登位
退位
Coronation portrait of Peter III of Russia -1761.JPG 彼得三世 1728年—1762年 1762年1月5日 1762年7月9日(遭謀殺)
Catherine II by Alexey Antropov (18th c, Tver gallery).jpg
叶卡捷琳娜二世 (大帝)
1729年—1796年 1762年7月9日 1796年11月17日
Paul i russia.jpg 保罗一世 1754年—1801年 1796年11月17日 1801年3月23日/24日
(遭行刺)
Alexander I by S.Shchukin (1809, Tver).png
亚历山大一世 (神聖王)
1777年—1825年 1801年3月24日 1825年12月1日
Franz Krüger - Portrait of Emperor Nicholas I - WGA12289.jpg 尼古拉一世 1796年—1855年 1825年12月26日 1855年3月2日
Alexander II of Russia by I.S. Strachov.jpg
亚历山大二世 (解放者)
1818年—1881年 1855年3月2日 1881年3月13日
(遭行刺)
Alexander III 2.jpg
亚历山大三世 (和平締造者)
1845年—1894年 1881年3月13日 1894年11月1日
Nicholas II of Russia painted by Earnest Lipgart.jpg
尼古拉二世(殉教者)
1868年—1918年 1894年11月1日 1917年3月15日
(退位)
Mikhail Aleksandrovich by Repin.JPG
米哈伊爾二世
(有爭議)
1878年—1918年 1917年3月15日 1917年3月16日
(本人拒絕接受)


1917年以後俄羅斯皇位傳承者



  • 1918年,阿列克谢二世

  • 1918年-1924年,虛位。

  • 1924年-1938年,基里尔·弗拉基米洛维奇大公

  • 1938年-1992年,弗拉基米尔·基里洛维奇大公

  • 1992年至今,玛利亚·弗拉基米洛夫娜女大公
    • 法定繼承人,瑪利亞的兒子,格奧爾基·米哈伊洛維奇大公


  • 1992年-2014年,尼古拉·羅曼諾維奇王子

  • 2014年-2016年,季米特里·羅曼諾維奇王子
    • 2016年至今,安德魯·安德烈耶維奇王子




参见



  • 沙皇

  • 俄罗斯

  • 俄国历史

  • 俄罗斯帝国皇帝及女皇世系图

  • 保加利亚沙皇列表

  • 頭髮交替規則



參考資料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Volkswagen Group MQB platform

Daniel Guggenhe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