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莱堡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弗莱堡 | |||
---|---|---|---|
| |||
弗莱堡 弗莱堡在德国的位置 | |||
坐标:47°59′41″N 7°50′59″E / 47.9947°N 7.8497°E / 47.9947; 7.8497 | |||
國家 | 德國 | ||
所属联邦州 | 巴登-符腾堡州 | ||
所属行政区 | 弗赖堡行政区 | ||
面积 | |||
• 总计 | 153.07 平方公里(59.10 平方英里) | ||
海拔 | 278 米(912 英尺) | ||
人口(2006年12月31日) | |||
• 總計 | 217,547 | ||
• 密度 | 1,411/平方公里(3,650/平方英里) | ||
时区 | CET (UTC+1) | ||
• 夏时制 | CEST(UTC+2) | ||
邮政编码 | 79098-79117 | ||
電話區號 | 0761 | ||
政府地址 | Rathausplatz 2–4 79098 Freiburg | ||
汽车牌号 | FR | ||
網站 | www.freiburg.de |
弗莱堡(德語:Freiburg im Breisgau,全称“布莱斯高的弗莱堡”)是德国巴登-符腾堡州直辖市,弗赖堡行政区首府。城市位于黑森林南部的最西端,人口约20万。
历史上,弗莱堡是黑森林西部,上莱茵河平原地区的交通枢纽。作为古老的大学城和天主教教区中心,弗莱堡有文艺复兴时期创建的弗莱堡大学,以及著名的中世纪弗赖堡大教堂。弗莱堡是巴登葡萄酒产区的中心。除了作为德国气候最温暖,阳光最灿烂的城市之外,它也以先进环保理念和高水平生活而闻名。
目录
1 历史
2 政治
3 教育
3.1 大學
4 體育
5 參考文獻
历史
弗赖堡始建于12世纪,14世纪中期从一个地方伯爵手里购买来了自治权并转而投靠哈布斯堡王朝寻求保护,但保持了较多的自由。大约1200年,弗赖堡开始建设自己的弗赖堡大教堂。从中世纪末期到文艺复兴早期是弗赖堡历史上充满了进步和惨剧的时期。
1457年公爵阿尔布莱希特六世建立了弗赖堡大学,这是德国最古老的大学之一。1520年弗赖堡城进行了被當時認為非常激進的法律改革。市民們试图在旧的城市习惯法和罗马法之间建立某种平衡。这些改革获得了广泛的认可,特别是关于民事诉讼法、刑罚和城市宪法方面。同样是在1520年,弗赖堡决定抵制宗教改革并成为上莱茵地区天主教的中心.
1536年,强烈而偏执的“女巫恐慌”导致了该城第一次追杀“女巫”的行动。1564年,黑死病夺去了当地2000多名居民的生命,为了寻找原因,追缴“女巫”的行动不断升级,并于1599年达到了顶峰。
17世纪、18世纪和19世纪,是弗赖堡历史上暴风骤雨般的年代。在三十年战争和其他的冲突中,弗赖堡先后曾经归属奥地利、法国、瑞典、西班牙和德意志邦联。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弗赖堡被严重炸毁,1940年德国的飞机错误地将60枚炸弹投在了弗赖堡火车站附近,1944年盟军的轰炸使城市遭到进一步破坏,市中心大部分建筑被夷为平地,大教堂幸运地成为了少数例外。战后,城市在中世纪规模上进行了重建。1945年被法国占领的南巴登地区独立划成一个联邦州,以弗莱堡作为首都。不久的1952年就随着联邦德国行政区划调整被并入巴登-符腾堡州。弗赖堡一直到1991年法军的最后一辆坦克撤出后,才不再受到法国的军事管制。
20世纪90年代末,一个新的汽车禁驶区在从前的法军驻地沃邦(Vauban)建造起来。这里大约居住有5000居民。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模范区”,这个小社区中的很多家用电器通过太阳能提供能源。
2010年,弗赖堡以案例的形式出现在上海世博会的城市最佳实践区,让更多的人了解弗赖堡的可持续发展。
政治
弗萊堡被稱為「生態城市(Eco-city)」。它吸引了聯邦輻射防護辦公室(Bundesamt für Strahlenschutz)與太陽能產業和研究單位進駐。德國綠黨在這裡擁有一個重要據點,在德國的幾個主要城市中該黨在弗萊堡具有最大的影響力,綠黨的選票佔了整個城市的35%,在2012年全國選舉中,一些街區甚至達到40%以上。Vauban和Rieselfeld這兩個新興社區是根據可持續發展的理念開發和建造,弗萊堡的市民因熱愛騎乘自行車和進行回收而聞名於德國[1]。
教育
大學
- 弗赖堡大学
體育
- 弗赖堡体育俱乐部
參考文獻
^ Purvis, Andrew. Freiburg, Germany: is this the greenest city in the world?. the Guardian. 2008-03-23 [2018-09-21] (英语).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