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國臨時政府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俄罗斯共和国 Россий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Россій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 | |||||||||||||||||||||||||||||||||||
---|---|---|---|---|---|---|---|---|---|---|---|---|---|---|---|---|---|---|---|---|---|---|---|---|---|---|---|---|---|---|---|---|---|---|---|
1917年-1917年 | |||||||||||||||||||||||||||||||||||
国旗 国徽 | |||||||||||||||||||||||||||||||||||
国歌:《工人马赛曲》 Рабочая Марсельеза | |||||||||||||||||||||||||||||||||||
1917年的俄羅斯臨時政府,除了西部一些地區被德意志帝國佔領外,領土基本上和1867年俄羅斯帝國向美國出售阿拉斯加後相同。 | |||||||||||||||||||||||||||||||||||
首都 | 彼得格勒 | ||||||||||||||||||||||||||||||||||
常用语言 | 俄语 | ||||||||||||||||||||||||||||||||||
政府 | 共和制 | ||||||||||||||||||||||||||||||||||
臨時政府總理 | |||||||||||||||||||||||||||||||||||
• 1917年 | 李沃夫王公(首) | ||||||||||||||||||||||||||||||||||
• 1917年 | 克伦斯基(末) | ||||||||||||||||||||||||||||||||||
历史 | |||||||||||||||||||||||||||||||||||
• 二月革命 | 1917年3月15日 | ||||||||||||||||||||||||||||||||||
• 宣布成立共和國 | 9月14日 | ||||||||||||||||||||||||||||||||||
• 终结 | 1917年11月7日 | ||||||||||||||||||||||||||||||||||
货币 | 卢布 | ||||||||||||||||||||||||||||||||||
ISO 3166码 | RU | ||||||||||||||||||||||||||||||||||
|
系列条目 | ||||||||||||||||||||||||||||||
俄罗斯历史 | ||||||||||||||||||||||||||||||
---|---|---|---|---|---|---|---|---|---|---|---|---|---|---|---|---|---|---|---|---|---|---|---|---|---|---|---|---|---|---|
| ||||||||||||||||||||||||||||||
俄国临时政府(俄语:Вре́менное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о;1917年3月15日─11月7日)是俄国罗曼诺夫王朝被推翻后,在彼德格勒成立的政府,這個政權建立的國家正式名称为俄羅斯共和國,這個政权存在只有7個多月便在十月革命中被布尔什维克消滅了。
1917年,二月革命发生,沙俄政府崩溃。原属政府的杜马与彼得格勒苏维埃争夺政府领导权。双方最后和解,决定成立一个临时政府,并让它主持俄国立宪会议的选举。3月15日,沙皇尼古拉二世逊位,其弟米哈伊尔大公拒绝接受王位,王朝正式灭亡。临时政府接管俄罗斯,成為俄國土地上唯一的合法政權。但是由于苏维埃渐渐壮大,列宁開始号召“一切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虽然苏维埃當初只是俄國政府下的一個政黨,但是後來他們漸漸掌控俄國的军队、工厂和铁路,又獲得了工人們的支持,最後以武装推翻俄國政府。
目录
1 最初的组成
2 四月危机和第一次联合政府
3 七月事件和第二次联合政府
4 科尔尼洛夫事件和第三次联合政府
5 十月革命
6 临时政府總理
7 参看
最初的组成
俄国临时政府 (李沃夫政府) | |
---|---|
第一任俄罗斯共和国政府 | |
建立日期 | 1917年3月15日 |
解散日期 | 1917年7月 |
组织与人物 | |
国家元首 | 米哈伊尔王公(名义上的) |
政府首脑 | 李沃夫王公 |
所属政党 | 主要为宪政民主党与社会革命党 |
议会地位 | 联合政府 |
反对党影子内阁 | 彼得格勒苏维埃 |
反对党 | 社会主义联盟 |
反对党领袖 | 尼古拉·齐赫泽 |
历史 | |
就任时组成 | 国家杜马临时委员会 |
卸任时组成 | 克伦斯基政府 |
前任 | 米哈伊尔·罗坚科 (Михаил Родзянко) |
继任 | 亚历山大·克伦斯基 |
职位 | 姓名 | 政党 |
---|---|---|
总理兼内务部长 | 李沃夫王公 | 宪政民主党 |
外交部长 | 帕维尔·米留科夫 | 宪政民主党 |
陆军和海军部长 | 亚历山大·古契科夫 | 十月党 |
运输部长 | 尼古拉·涅克拉索夫 | 宪政民主党 |
贸易和工业部长 | 亚历山大·科诺瓦洛夫 | 进步党 |
司法部长 | 亚历山大·克伦斯基 | 社会革命党 |
财政部长 | 米哈伊尔·捷列先科 | 无党派 |
教育部长 | 亚历山大·马努伊洛夫 | 宪政民主党 |
农业部长 | 安德烈· 申加廖夫 | 宪政民主党 |
东正教圣议会检察官 | 弗拉基米尔·李沃夫 | 进步党 |
四月危机和第一次联合政府
俄国临时政府 (克伦斯基政府) | |
---|---|
第二/三任俄罗斯共和国(1917年)政府 | |
建立日期 | 1917年7月 |
解散日期 | 1917年11月7日 |
组织与人物 | |
国家元首 | 米哈伊尔王公(名义上的) |
政府首脑 | 亚历山大·克伦斯基 |
所属政党 | 第二任政府:主要为社会革命党 第三任政府:宪政民主党、孟什维克、 社会革命党 |
议会地位 | 联合政府 |
反对党影子内阁 | 彼得格勒苏维埃 |
反对党 | 俄国社会民主工党 |
反对党领袖 | 尼古拉·齐赫泽、列夫·托洛茨基 |
历史 | |
就任时组成 | 李沃夫政府 |
卸任时组成 | 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 共和国人民委员会 |
前任 | 李沃夫王公 |
继任 | 弗拉基米尔·列宁 |
1917年4月18日(儒略历)外交部长帕维尔·米留科夫照会协约国盟国政府,承诺将继续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直到胜利结束。 4月20日和21日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爆发了大规模反对战争的示威游行活动。示威者要求解除米留科夫的职务。彼得格勒军区司令拉夫尔·科尔尼洛夫希望武力镇压示威游行,但总理李沃夫王公拒绝使用暴力。临时政府最终接受了外交部长米留可夫和陆军部长古契科夫辞职的条件,并邀请彼得格勒苏维埃成员共同组成联合政府。5月5日双方谈判达成了一致,六位社会主义部长入阁。
第一次联合政府成员名单如下:
职位 | 姓名 | 政党 |
---|---|---|
总理兼内务部长 | 李沃夫王公 | 宪政民主党 |
外交部长 | 米哈伊尔·捷列先科 | 无党派 |
陆军和海军部长 | 亚历山大·克伦斯基 | 社会革命党 |
运输部长 | 尼古拉·涅克拉索夫 | 宪政民主党 |
贸易和工业部长 | 亚历山大·科诺瓦洛夫 | 进步党 |
司法部长 | 帕维尔·佩列韦尔泽夫 | 社会革命党 |
财政部长 | 安德烈· 申加廖夫 | 宪政民主党 |
教育部长 | 亚历山大·马努伊洛夫 | 宪政民主党 |
农业部长 | 维克多·切尔诺夫 | 社会革命党 |
劳动部长 | 马特维·斯科别列夫 | 孟什维克 |
食品部长 | 阿列克谢·佩舍霍诺夫 | 人民社会主义党 |
邮电部长 | 伊拉克利·策烈铁里 | 孟什维克 |
东正教圣议会检察官 | 弗拉基米尔·李沃夫 | 进步党 |
临时政府吸收部分彼得格勒苏维埃中的成员后,苏维埃中的左派势力布尔什维克迅速抬头。由于临时政府同时存在左派和右派部长,使其经常呈现两面性,无法制定决定性的政策。
七月事件和第二次联合政府
1917年7月1日,陆军部长克伦斯基下令向奥匈帝国和德意志帝国的军队发动进攻,结果迅速失败,使倾向于临时政府的军队受到沉重打击。并引起国内反战势力,尤其是推翻了沙皇的起义军队强烈不满。7月3日至7月7日(儒略历)彼得格勒发生七月事件,布尔什维克参与士兵和工人反对临时政府的示威游行最终演变成骚乱。临时政府紧急调集忠于自己的军队武力镇压示威,导致400多人伤亡。临时政府同时逮捕了一些布尔什维克领袖,弗拉基米尔·列宁被迫逃离彼得格勒。七月事件的爆发给临时政府带来进一步的政治危机,宪政民主党的部长被迫辞职,8月6日一个由社会主义者为主的新联合政府形成,克伦斯基担任总理。其成员名单如下:
职位 | 姓名 | 政党 |
---|---|---|
总理兼陆军和海军部长 | 亚历山大·克伦斯基 | 社会革命党 |
副总理兼财政部长 | 尼古拉·涅克拉索夫 | 激进民主党 |
外交部长 | 米哈伊尔·捷列先科 | 无党派 |
内务部长 | 尼古拉·阿夫克先季耶夫 | 社会革命党 |
运输部长 | 彼得·尤列涅夫 | 宪政民主党 |
贸易和工业部长 | 谢尔盖·普罗科波维奇 | 无党派 |
司法部长 | 亚历山大·扎鲁德内 | 人民社会主义党 |
教育部长 | 谢尔盖·奥登堡 | 宪政民主党 |
农业部长 | 维克多·切尔诺夫 | 社会革命党 |
劳动部长 | 马特维·斯科别列夫 | 孟什维克 |
食品部长 | 阿列克谢·佩舍霍诺夫 | 人民社会主义党 |
卫生部长 | 伊万·叶夫列莫夫 | 激进民主党 |
电信部长 | 阿列克谢·尼基京 | 孟什维克 |
东正教圣议会检察官 | 弗拉基米尔·李沃夫 | 进步党 |
科尔尼洛夫事件和第三次联合政府
1917年8月,右派支持的俄军总司令拉夫尔·科尔尼洛夫发动政变欲推翻临时政府,史称科尔尼洛夫事件。临时政府在布尔什维克的帮助下最终粉碎了政变,但政府的统治能力也被进一步削弱,令左派更加壮大。10月8日,临时政府第三次重新组阁:
职位 | 姓名 | 政党 |
---|---|---|
总理 | 亚历山大·克伦斯基 | 社会革命党 |
副总理兼贸易和工业部长 | 亚历山大·科诺瓦洛夫 | 进步党 |
外交部长 | 米哈伊尔·捷列先科 | 无党派 |
内务和电信部长 | 阿列克谢·尼基京 | 孟什维克 |
陆军部长 | 亚历山大·维尔霍夫斯基 | 无党派 |
海军部长 | 德米特里·维尔杰列夫斯基 | 无党派 |
财政部长 | 米哈伊尔·拜尔纳茨基 | 激进民主党 |
司法部长 | 帕维尔·马良托维奇 | 孟什维克 |
运输部长 | 亚历山大·利维罗夫斯基 | 无党派 |
教育部长 | 谢尔盖·萨拉兹金 | 无党派 |
农业部长 | 谢苗·马斯洛夫 | 社会革命党 |
劳动部长 | 库兹马·格沃兹杰夫 | 孟什维克 |
食品部长 | 谢尔盖·普罗科波维奇 | 无党派 |
卫生部长 | 尼古拉·基什金 | 宪政民主党 |
宗教部长 | 安东·卡尔塔绍夫 | 宪政民主党 |
十月革命
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晚,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水兵向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发动进攻,并于次日凌晨2点占领冬宫,史称十月革命。临时政府总理克伦斯基逃离彼得格勒,随后在普斯科夫纠集军队,却很快被布尔什维克击败,克伦斯基逃离俄国。布尔什维克宣布推翻俄国临时政府。在布党人解散立宪会议之前,布党政府仍自称为“工农临时政府”。
临时政府總理
李沃夫王公(3月23日 - 7月21日)
克伦斯基(7月21日 - 11月7日)
参看
- 俄羅斯政府首腦列表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