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卡捷琳堡
坐标:56°50′N 60°35′E / 56.833°N 60.583°E / 56.833; 60.583

葉卡捷琳堡街景(2011年8月)

伊塞特河流經葉卡捷琳堡(對岸最高建築為滴血教堂)

商業區

末代沙皇殉難地建起的滴血教堂
葉卡捷琳堡(葉卡特琳堡,俄语:Екатеринбу́рг),亦稱凱薩琳堡,曾稱斯維爾德洛夫斯克(Свердло́вск),位於烏拉爾山脈東麓,伊塞特河由西北向東南穿城而過。葉卡捷琳堡是俄羅斯烏拉爾聯邦區中心城市、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首府,2012年人口為 1,398,889[1],在俄羅斯各大城市中僅次於莫斯科、聖彼得堡和新西伯利亞。葉卡捷琳堡歷來都是俄羅斯重要的交通樞紐、工業基地和科教中心,別稱“烏拉爾之都”(Столица Урала),現亦為俄羅斯中央軍區司令部所在地。
目录
1 歷史
2 时区
3 氣候
4 友好城市
5 參考資料
歷史
始建於1723年,以葉卡捷琳(凱薩琳)為名,紀念彼得大帝之妻、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並非叶卡捷琳娜大帝)。1918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被遷至葉卡捷琳堡的伊帕提夫之屋(Дом Ипатьева/Ipatiev House)。末代沙皇一家稍後在該地被殺害,後來此屋被拆除,現為滴血教堂。1924至1991年稱為斯維爾德洛夫斯克(Свердло́вск/Sverdlovsk),以紀念布爾什維克領袖雅可夫·斯維爾德洛夫。1979年4月2日,此地發生炭疽孢子洩漏事件,導致約100人死亡。
2018年世界杯,四場分組賽在這裡的中央體育場舉行。此地也為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早年在蘇俄工作並結識妻子蔣方良之處。[2]
时区
叶卡捷琳堡使用UTC+5时区。
氣候
葉卡捷琳堡 (1961-1990)气候平均数据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温℃(℉) |
−11.0 (12.2) |
−7.8 (18) |
0.6 (33.1) |
9.9 (49.8) |
16.9 (62.4) |
22.0 (71.6) |
24.0 (75.2) |
20.7 (69.3) |
14.3 (57.7) |
5.0 (41) |
−2.5 (27.5) |
−8.3 (17.1) |
6.98 (44.58) |
平均低温℃(℉) |
−18.1 (−0.6) |
−16.2 (2.8) |
−8.4 (16.9) |
−0.2 (31.6) |
5.5 (41.9) |
10.9 (51.6) |
13.8 (56.8) |
11.0 (51.8) |
5.9 (42.6) |
−1.3 (29.7) |
−8.4 (16.9) |
−14.5 (5.9) |
−1.67 (28.99) |
平均降水量㎜(英寸) |
23 (0.91) |
19 (0.75) |
16 (0.63) |
28 (1.1) |
44 (1.73) |
74 (2.91) |
81 (3.19) |
66 (2.6) |
53 (2.09) |
40 (1.57) |
31 (1.22) |
23 (0.91) |
498 (19.61) |
来源:Гидрометцентр России |
友好城市
中国廣州
德國伍珀塔尔
美國聖何塞
捷克比爾森
參考資料
^ 葉卡捷琳堡市人口統計數據. 2013-01-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2) (俄语).
^ 法依娜:反共抗俄的年代,一位來自俄羅斯的第一夫人
![]() |
維基導遊上的相關旅行指南:葉卡捷琳堡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