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士坦丁凱旋門(意大利語:Arco di Costantino)是位於羅馬的一座凱旋門,位於羅馬競技場與帕拉蒂尼山之間。君士坦丁凱旋門是為了紀念君士坦丁一世於312年10月28日的米爾維安大橋戰役中大獲全勝而建立的。君士坦丁凱旋門也是羅馬現存的凱旋門中年代最晚的一座。
概要
君士坦丁凱旋門高21公尺,寬25.7公尺,纵深7.4公尺。它擁有3個拱門,中央的拱門高11.5公尺,寬6.5公尺;兩側的拱門則高7.4公尺,寬3.4公尺。拱門上方由磚塊所砌成,表面則有雕刻圖案。君士坦丁凱旋門主體是由幾根分開的圓柱及刻有銘文的頂樓所構成,設計類似位在古羅馬廣場的塞維魯凱旋門。而拱門的下半部則被認為是建築師參考更古老的紀念碑來設計的,也許是來自於哈德良皇帝時代。
因為君士坦丁凱旋門橫跨在凱旋大道(Via Triumphalis)上,所以當時羅馬皇帝在凱旋式時會從這條路進入羅馬。這條路線是從戰神廣場開始,穿過馬克西穆斯競技場(Circus Maximus),隨後沿著帕拉蒂尼山前進。在通過君士坦丁凱旋門後,隊伍馬上在圓錐水泉(Meta Sudans)左轉,沿着神聖大道(拉丁語:Via Sacra)到達古羅馬廣場並登上卡比托利歐山到達終點朱庇特神廟,途中也會穿過提圖斯凱旋門。
君士坦丁凱旋門在中古時代被併入古羅馬的堡壘當中,而首次復原工程則於18世紀時開始。1990年代晚期則對凱旋門進行一次考古挖掘活動,剛好趕在2000年慶祝活動舉辦之前。
裝飾
君士坦丁凱旋門的表面大量使用其他更古老的紀念建築材料來裝飾,並集合成君士坦丁時代的建築。它讚揚了君士坦丁在戰爭中獲勝,這座「歷史性」的建築則描述他在羅馬活動的核心思想:同時在戰爭及執行公民任務方面讚美皇帝。一種看法認為君士坦丁凱旋門的裝飾採用圖拉真、哈德良與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這些皇帝在位的「黃金時代」暗指君士坦丁也將會成為這些「優秀皇帝」的其中之一。
另一種解釋則認為君士坦丁凱旋門開始建造(最早是在312年末)到外部開始裝飾的時間(315年夏季)並不長,所以建築師採用現存的技術是因為來不及創造全新的設計藝術。而另一個可能的原因則是:4世紀的羅馬帝國缺乏藝術技術去創造合適的藝術品,所以只好搜刮古代建築表面的藝術品來裝飾君士坦丁凱旋門。這些不同的因素之間也可能互相影響才真正造成這種現象。
拱門上方的頂閣表面刻有銘文,而且兩個面都完全相同。而位在拱門上端兩側則裝飾著8個長方形浮雕。這些浮雕原先是一座紀念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的未知建築物上面的裝飾物,可能是從紀念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在馬克曼尼人戰爭(Marcomannic Wars)獲勝的凱旋紀念物上移走的。不過建築師將馬爾庫斯·奧列里烏斯皇帝的頭像重新雕刻成君士坦丁。
君士坦丁凱旋門每根圓柱頂端的達基亞囚犯大理石雕像是圖拉真時代的產物,很可能是來自於圖拉真廣場。
參考資料
- Patrizio Pensabene and Clementina Panella, Arco di Costantino: tra archeologia e archeometria, Roma 1999
- Maria Letizia Conforto et al., Adriano e Costantino. Le due fasi dell'arco nella Valle del Colosseo, Milano 2002
外部連結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君士坦丁凱旋門
|
The Arch of Constantine, a detailed article for scholars and enthusiasts
- Inscriptions illustrated and discussed
- Google Maps satellite image
坐标:41°53′23″N 12°29′27″E / 41.88972°N 12.49083°E / 41.88972; 12.49083
罗马地标
|
|
特级宗座圣殿
|
拉特朗聖若望大殿 · 圣伯多禄大殿 · 聖母大殿 · 城外聖保祿大殿
|
|
乙级宗座圣殿
|
城外圣老楞佐圣殿 · 耶路撒冷聖十字聖殿 · 城外圣巴斯弟盎圣殿 · 拉特朗圣格肋孟圣殿 · 天使与殉教者圣母大殿 · 越台伯河的圣母大殿 · 圣巴西德圣殿 · 圣撒比纳圣殿 · 人民圣母圣殿 · 圣安德肋圣殿 · 圣普正珍大殿 · 圣基所恭圣殿 · 圣葛斯默和达弥盎圣殿 · 维拉布洛圣乔治圣殿 · 圣亚纳大西亚圣殿 · 十二宗徒圣殿 · 佛罗伦萨的圣若望圣殿 · 卢奇娜的圣老楞佐圣殿 · 罗马朝圣七大殿 · 圣庞加爵圣殿 · 圣聂勒和圣亚基略大殿 · 圣维大理圣殿 (罗马) · 圣则济利亚圣殿 · 圣撒巴圣殿 · 四殉道堂 · 圣伯多禄锁链堂 · 圣奥斯定圣殿 · 圣马尔谷圣殿 (罗马) · 树林圣安德肋圣殿 · 弗拉米尼亚大道圣十字圣殿 · 拉特朗帕多瓦圣安多尼圣殿 · 圣妇方济加圣殿 · 圣安日纳圣殿 · 圣亚博那圣殿 · 山上圣玛尔定圣殿 · 圣母无玷圣心次级圣殿 · 拉丁门前圣若望圣殿 · 圣加弥禄圣殿 · 圣德肋撒圣殿 (罗马) · 圣索菲亚圣殿 (罗马) · 圣欧斯德珊圣殿 · 圣赛苏圣儒利安圣殿 · 老圣西斯笃圣殿 · 基督君王圣心圣殿 · 达玛稣的圣老楞佐次级圣殿 · 大道圣母圣殿 · 多米尼加圣母圣殿 · 进教之佑圣母圣殿 (罗马) ·
|
|
教堂 |
殉道者墓窟 · 四泉圣嘉禄堂 · 耶稣堂 · 天坛圣母堂 · 希腊圣母堂 · 圣依华堂 · 山上天主圣三堂 · 圣依搦斯蒙难堂 · 圣安德烈教堂 · 圣王路易堂 · 城内圣保罗教堂 · 奇迹圣母堂和圣山圣母堂 · 神庙遗址圣母堂 · 圣依纳爵堂 · 胜利之后圣母堂 · 奎琳岗圣安德肋堂 · 新堂 · 圣阶和圣老楞佐至圣堂 · 三泉隐修院和三泉圣保禄堂 · 仁慈天父堂 · 河畔圣方济各堂 · 蒙塞拉托圣母堂 · 圣母圣心堂 (罗马) · 浴场圣伯尔纳铎堂 · 圣大额我略堂 · 圣玛利亚灵魂之母堂 · 威尼斯路上的圣母无玷始胎堂 · 阶梯圣母堂 · 萨西亚的圣神堂 · 圣味增爵圣亚纳大削堂 · 圣斯德望圆形堂 · 普拉蒂瓦勒度派教堂 · 罗马各国教堂 · 圣若望及保禄堂 (罗马) · 圣戴多禄堂 · 忧苦之慰圣母堂 · 金碧地利圣母堂 · 圣玛策林及圣伯多禄墓窟 · 圣玛策林及圣伯多禄堂 · 圣道明圣西斯笃堂 · 大拿坡里聖加大肋納堂 · 圣公会诸圣堂 (罗马) · 圣尼各老堂 (罗马) · 圣彼济大堂 (罗马) · 圣儒利安堂 (罗马) · 圣达尼老堂 (罗马) · 圣爱之母朝圣所 · 至圣圣体堂 · 圣母圣名堂 ·
|
|
小堂 |
西斯廷小堂 · 尼各老小堂 · 基吉小堂 · 肯塔瑞里小堂
|
|
园林与自然风光 |
台伯岛 · 博爾蓋塞别墅 · 阿达别墅 · 多里亚潘菲利别墅 · 美第奇别墅
|
|
古代神庙 |
凱撒神廟 · 万神庙 · 卡斯托尔和波吕克斯神庙 · 和平祭坛博物馆 · 马可奥里略圆柱 · 银塔广场 · 维托里亚诺 · 胜利者海克力斯神庙 · 朱庇特神庙 · 波图努斯神庙 · 奥古斯都陵墓 · 灶神廟
|
|
建筑 |
马克西穆斯竞技场 · 罗马斗兽场 · 卡拉卡拉浴场 · 奥勒良城墙 · 塞维安城墙 · 法尔内塞宫 · 斯帕达宫 · 潘菲利宫 · 民兵塔 · 聖天使城堡 · 聖天使橋 · 马切罗剧场 · 圣庞加爵门 · 君士坦丁凱旋門 · 羅馬的方尖碑 · 巴贝里尼宫 · 拉特朗宫 · 文书院宫 · 传信部宫 · 元老宫、保守宫与新宫 · 马西莫柱宫 · 塞斯提伍斯金字塔 · 夫人宫 · 威尼斯宫 · 展览宫 · 布拉斯奇宫 · 波利宫 · 阿尔腾普斯宫 · 马西莫浴场宫 · 科隆纳宫 · 罗马隔都
|
|
广场、喷泉 |
聖伯多祿廣場 · 特莱维喷泉 · 纳沃纳广场(四河喷泉、摩尔人喷泉、海神喷泉) · 西班牙广场(破船喷泉) · 古罗马广场 · 威尼斯廣場 · 圣依纳爵广场 · 巴贝里尼广场(特里同喷泉、蜜蜂喷泉) · 四喷泉 · 人民广场(海神喷泉 (人民广场)) · 帝國議事廣場 · 图拉真广场(图拉真柱) · 宗徒广场 · 鲜花广场 · 共和国广场(仙女喷泉) · 乌龟喷泉 · 卡比托利欧广场 · 耶稣广场 · 弥涅耳瓦广场 · 圣依纳爵广场 · 圆柱广场
|
|
雕塑藝術 |
观景殿的阿波罗 · 第一门的奥古斯都像 · 真理之口 · 拉奥孔与儿子们
|
|
七山 |
阿文提诺山 · 西里欧山 · 卡比托利欧山 · 埃斯奎利诺山 · 帕拉提诺山 · 奎里纳莱山 · 维米那勒山
|
|
其他山丘 |
贾尼科洛山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