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巾軍








黃巾軍,時人稱黃巾賊[1](《演義》以後稱呼),是中國東漢末年鉅鹿人張角所領導的大規模抗暴軍隊,於甲子年184年產生暴動。黃巾之亂規模為中國歷史上最大的暴亂之一,由於暴民頭裹黃巾,故作黃巾軍,引發的暴亂不到一年就被東漢王朝所平定,歷史上都把黃巾之亂作為三國時代的開端。




目录






  • 1 簡述


  • 2 影響


  • 3 領導人物


  • 4 黃巾人物


  • 5 北海黃巾


  • 6 白波賊


  • 7 自稱黃巾人物


  • 8 注释


  • 9 参考文献


  • 10 参见





簡述


黃巾軍原是東漢末年民不聊生的一些群眾、百姓,鉅鹿人張角帶著弟弟張寶、張梁,去醫治得到重病的人,因此很得到民心,張角眼見手下信奉他太平道的人越來越多,以「蒼天已死,黃天當立」為口號,發動大規模的暴亂黃巾之亂,黃巾之亂的規模相當近百萬人,張角在這場戰役中病故逝世,其弟也被官軍所殺,勢力很快就被滅亡。黃巾之亂雖只維持不到一年的時間,但卻留下了東漢王朝滅亡的禍根。


自從黃巾起義失敗之後,曹操將30萬青州黃巾餘黨納入髦下,並由于禁、臧霸等人率領,史稱青州兵。



影響


黃巾之亂雖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被東漢王朝所平定,但朝廷由於為了鎮壓黃巾之亂,對各郡守的兵權交付過大,導致各路諸侯割據一方,造成群雄稱霸的型態,這無疑是對東漢王朝致命的打擊,所以經過黃巾之亂後,更加速了東漢的滅亡。而且,黃巾之亂平息後,其殘黨繼續在黃河流域一帶作戰二十多年。



領導人物




  • 張角,為黃巾軍首領,在黃巾之亂中病逝。自称“天公将军”。


  • 張寶,張角二弟,在青.徐兩州與官兵交戰,不料被亂箭所殺,其黃巾勢力也基本滅亡。自称“地公将军”。


  • 張梁,張角末弟,為黃巾軍的領導將軍。自称“人公将军”。



黃巾人物




  • 馬元義,黃巾之亂前數日,馬元義擁賊數萬與中常侍密謀作亂於鄴,事洩被車裂於洛陽。


  • 張曼成,南陽張曼成起兵數萬,殺郡守褚貢,兩個月後被南陽太守秦頡斬殺。


  • 趙弘,張曼成被殺,以趙弘為帥,據宛城,朱儁突擊斬殺趙弘。


  • 韓忠,趙弘被殺後,韓忠為帥復據宛拒朱儁。被朱儁追擊,韓忠等遂降。被秦頡怒殺。


  • 孫夏,韓忠被殺後,孫夏為帥朱儁拔宛城,斬黃巾別帥孫夏。遂解散。


  • 波才,朱儁為黃巾波才所敗。一個月後皇甫嵩、朱儁復聯軍大破波才。


  • 彭脫,皇甫嵩、朱儁追擊彭脫於西華,並破之。


  • 卜己,皇甫嵩、朱儁又進擊東郡黃巾卜己於倉亭,生擒卜己,斬首七千餘級。



北海黃巾




  • 張饒,張饒等羣輩二十萬眾從冀州還,孔融逆擊,為張饒所敗。


  • 管亥,管亥圍困孔融。孔融遣東萊太史慈求救於平原相劉備。



白波賊




  • 郭泰[註 1],黃巾餘賊郭泰起於西河白波谷,轉寇太原,遂破河東,百姓流轉三輔,號為「白波賊」,眾十餘萬。董卓遣中郎將牛輔擊之,不能却。


  • 楊奉,李傕將楊奉本白波賊帥。


  • 韓暹,獻帝自長安東歸,右賢王去卑與白波賊帥韓暹等侍衞天子。


  • 胡才,楊奉、董承引白波帥胡才、李樂、韓暹及匈奴左賢王去卑。


  • 李樂,楊奉、董承引白波帥胡才、李樂、韓暹及匈奴左賢王去卑。



自稱黃巾人物




  • 馬相,益州黃巾馬相先殺綿竹令李升,再殺刺史郗儉,自稱天子,又寇巴郡,殺郡守趙部,被益州從事賈龍击败。


  • 趙祗,馬相的同党



注释




  1. ^ 《後漢書》作者范曄父名泰,故《後漢書》改“郭泰”作“郭太”。



参考文献





  1. ^ 《資治通鑑》卷058:「角等知事已露,晨夜馳敕諸方,一時俱起,皆著黃巾以為標幟,故時人謂之『黃巾賊』。」




  • 張傳璽 主編:《簡明中國古代史》.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

  • 傅樂成:《中國通史》. 台北:大中國圖書公司,1982年.



参见



  • 黃巾之亂

  • 太平道

  • 青州兵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Volkswagen Group MQB platform

Daniel Guggenhe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