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比







Diagram of decreasing apertures, that is, increasing f-numbers, in one-stop increments; each aperture has half the light gathering area of the previous one.


在光學中,一個光學系統中的焦比英语:f-number,或稱F值F比例相對孔徑光圈值等,习惯上也简称「光圈」)表達鏡頭的焦距和光圈直徑大小的關係。簡單來說,焦比等於焦距數除以孔徑數。焦比是無因次的,它代表了攝影學中的一個重要概念:鏡速(Lens speed)的量。




目录






  • 1 標誌


  • 2 級數、光圈級數慣例及曝光


    • 2.1 相對級數


      • 2.1.1 標準全級光圈值尺度


      • 2.1.2 典型半級光圈值尺度


      • 2.1.3 典型三分之一級光圈值尺度


      • 2.1.4 曝光級數(T-stops)


      • 2.1.5 陽光16法則






  • 3 對成像質素的效果


  • 4 望遠鏡內的焦距比


  • 5 有效光圈值


  • 6 歷史


  • 7 參見


  • 8 參考資料





標誌


ƒ-number公式中,ƒ/#,又標作為N{displaystyle N}N,公式是這樣的:


f/#=N=fD {displaystyle f/#=N={frac {f}{D}} }f/#=N={frac  fD}


上式中,ƒ 是焦距,而 D 是光圈值。慣例上,“ƒ/"#"”是視為單一符號,書寫時數值替代符號中的#。舉個例子,若焦距值是光圈直徑的16倍,那樣 ƒ 值是 ƒ/16,或 N = 16。


照 ƒ 值中,ƒ/N 標誌法的字面解釋,N 如同實際孔徑的算術表達方式,焦距除以 ƒ 值:D = ƒ/N



級數、光圈級數慣例及曝光



相對級數



標準全級光圈值尺度





















ƒ/#
0.5 0.7 1.0 1.4 2 2.8 4 5.6 8 11 16 22 32 45 64 90 128


典型半級光圈值尺度























ƒ/#
1.0 1.2 1.4 1.7 2 2.4 2.8 3.3 4 4.8 5.6 6.7 8 9.5 11 13 16 19 22


典型三分之一級光圈值尺度
































ƒ/#
1.0 1.1 1.2 1.4 1.6 1.8 2 2.2 2.5 2.8 3.2 3.5 4 4.5 5.0 5.6 6.3 7.1 8 9 10 11 13 14 16 18 20 22

注意有些時候上述數值是有歧義的;舉例說,f/1.2可用在半級或三分之一級的系統;有時f/1.3及f/3.2也用於三分之一級的系統。



曝光級數(T-stops)


由於所有鏡頭會吸收一部分通過的光線(特別是變焦鏡頭存在很多元件),曝光級數T-stops)有時替代焦距比數作為曝光效果,尤其在電影拍攝用鏡頭。這慣例在變焦鏡頭出現前,在電影攝影中流行使用,在固定焦距鏡頭也調校至曝光級數值。這容許了轉台式架置的鏡頭可以轉換而不影響整體場景光度。每個鏡頭都獨立測試真實光源的傳送,及相應地指派曝光級數值(在T-stops中的T指transmission,即「傳送」),但現代電影攝影鏡頭的曝光級數值現常趨向工廠校準的數值。曝光級數值量度了鏡頭實際上的光線傳送量,相等於理想鏡頭的100%光傳量。


重申,由於所有鏡頭會吸收一部分通過的光線,在一個鏡頭中的曝光級數值永遠高於焦距比數。近年來,鏡頭科技的進步,及底片的曝光寬容度,都減少了曝光級數值的理論性。要記住:焦距比級數用於焦距比例,曝光級數值用於光線傳送量。



陽光16法則




對成像質素的效果



望遠鏡內的焦距比



有效光圈值



歷史



參見




  • Group f/64英语Group f/64 (攝影家Ansel Adams和Edward Weston所屬的攝影組織)

  • 光圈

  • 景深

  • 望遠鏡


  • 曝光值 (Exposure Value, EV)



參考資料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Volkswagen Group MQB platform

刘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