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飛船
神舟飞船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921工程)研制的载人宇宙飞船系列,其原型机神舟一号于1999年11月20日成功发射,而其发展型号神舟五号于2003年10月15日第一次完成载人飞行。2011年11月1日发射的神舟八号为其正式定型型号。神舟系列飞船与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外貌相似,但具备全新的结构和更大的尺寸,是全世界目前正在运用的空间最大的载人飞船。神舟号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构成,总长约9米,总重约8吨。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专门为其研制的长征二号F火箭发射升空,发射基地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回收地点位于内蒙古中部的四子王旗。
目录
1 结构
1.1 推进舱
1.2 返回舱
1.3 轨道舱
1.4 附加段
1.5 对比联盟号
2 任务
2.1 已执行的任务
2.2 计划中的任务
3 小行星
4 注释
5 参考文献
5.1 引用
5.2 来源
6 外部链接
7 参见
结构
神舟系列飞船由推进舱、返回舱、轨道舱和附加段组成。
- 全船资料
- 总质量:7,840千克。
- 长度:9.25米。
- 直径:2.80米。
- 翼幅:17.00米。
推进舱
推进舱位於飞船的后部,外形为圆筒状,装有4台主发动机和姿态控制发动机,两侧装有总面积超过40平方米的主太阳能电池阵列。推进舱包含维生系统和其他功能仪器,主要用於飞船的姿态控制、变轨和制动,以及向飞船提供电力。
- 推进舱资料
- 设计寿命:20天。
- 长度:2.94米。
- 基本直径:2.50米。
- 最大直径:2.80米。
- 翼幅:17.00米。
- 质量:3,000千克。
- 粗略姿控系统(RCS Coarse)(喷口x推力):8x150牛顿。
- 精确姿控系统(RCS Fine)(喷口x推力):16x5牛顿。
- 姿控系统燃料:甲基肼/四氧化二氮(N2O4/MMH)与引擎同一系统。
- 主引擎:4x2500牛顿。
- 主引擎推力:10.000千牛頓。
- 主引擎燃料:甲基肼/四氧化二氮(N2O4/MMH)。
- 主引擎比冲:290秒。
- 电力系统:太阳能板:24.48+12.24平方米,共36.72平方米。
- 电力消耗:平均1.0千瓦。
- 电力消耗:2.40千瓦/时。
返回舱
返回舱位於飞船的中段,外形呈钟形,直径2.5m,空间约6m3,设计可容纳3名航天员,是目前世界上正在运用的可利用空间最大的载人飞船(联盟号系列飞船的可用空间最大为4m3[參 1])。航天员在火箭升空时和重返大气层时穿着航天衣躺在返回舱里的座椅上。返回舱的底部有隔热板用于抵御直接进入大气时的高温。由于返回舱不是纯粹的球体,在重返大气层时仍然可以获得一定的气动升力,產生减速的功能。
- 返回舱资料
- 乘员量:3人。
- 设计寿命:20天。
- 长度:2.50米。
- 基本直径:2.52米。
- 最大直径:2.52米。
- 适居容积:6.00立方米。
- 质量:3,240千克。
- 隔热罩质量:450千克。
- 粗略姿控系统(RCS Coarse)(喷口x推力):8x150牛顿。
- 姿控系统燃料:联氨(Hydrazine)。
轨道舱
轨道舱位于飞船的前段。通过舱口与后面的返回舱相通,外形呈两端带有锥角的圆柱形。与联盟号飞船不同,神舟飞船的轨道舱具有自己的太阳能电池阵列,自神舟8号起还装备了推进和导航系统,允许其自主飞行。神舟1-6号未携带对接系统,在顶部携带了用于科学实验的不同载荷。轨道舱是宇航员在轨飞行期间的生活舱、试验舱和货舱。在发射前,航天员先通过轨道舱的水平舱门进入飞船,再下降到返回舱里。与返回舱分离后轨道舱仍然可继续在轨工作半年以上,且上次发射的轨道舱可以与下一个飞船进行交会对接,这样就节省了交会对接的发射次数,降低了载人航天计划的总体费用。
- 轨道舱资料
- 设计寿命:200天。
- 长度:2.80米。
- 基本直径:2.25米。
- 最大直径:2.25米。
- 翼幅:10.40米。
- 适居容积:8.00立方米。
- 质量:1,500千克。
- 粗略姿控系统(RCS Coarse)(喷口x推力):16x5牛顿。
- 姿控系统燃料:联氨(Hydrazine)。
- 电力系统:太阳能板:12.24平方米。
- 电力消耗:平均0.5千瓦。
- 电力消耗:1.20千瓦/时。
附加段
附加段位于飞船的最前端,根据飞船的任务不同而有不同的设计。包括神舟7号携带的伴飞卫星。神舟8号和天宫一号的对接亦由此部分完成。
对比联盟号
联盟号 | 神舟号 | |
---|---|---|
长度 | 7.48 m | 8.65 m |
直径 | 2.72 m | 2.8 m |
翼幅 | 10.06 m | 17.0 m |
总质量 | 7250 kg | 7800 kg |
任务
神舟飞船的飞行任务是中国载人航天计划第一阶段,921工程的关键行动,用于验证各项相关技术。目前已经完成宇航员安全往返地球轨道,及实现了太空行走(EVA),未来的目标包括飞船的交会和对接。在中国的空间站入轨后,神舟飞船将作为向空间站运送人员和物资的交通工具使用。
已执行的任务
截至神舟十一号任务完成后,中国已经发射了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11艘系列飞船,其中载人任务6项、无人任务5项。
任务徽章 | 任务名称 | 发射时间 | 发射地点 | 着陆时间 | 着陆地点 | 宇航员 | 备注 |
---|---|---|---|---|---|---|---|
— | 神舟一号 | 1999年11月20日 06时30分03.500秒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1999年11月21日 15时41分 | 四子王旗着陆场 | (无人) | 首次测试飞行,成功实现天地往返。 |
— | 神舟二号 | 2001年1月10日 01时00分03.561秒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2001年1月16日 19时22分 | 四子王旗着陆场 | (无人) | 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对工程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考核,检验各技术方案的正确性与匹配性,取得与载人飞行有关的科学数据和实验数据。 |
— | 神舟三号 | 2002年3月25日 22时15分03.544秒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2002年4月1日 16时51分 | 四子王旗着陆场 | (搭载模拟人) | 第二艘正样无人飞船,主要目的是考核火箭逃逸功能、控制系统冗余、飞船应急救生、自主应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这次任务载有模拟宇航员。 |
— | 神舟四号 | 2002年12月30日 00时40分03.543秒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2003年1月5日 19时16分 | 四子王旗着陆场 | (搭载模拟人) | 第三艘正样无人飞船,主要目的是确保宇航员绝对安全,进一步完善和考核火箭、飞船、测控系统的可靠性。 |
神舟五号 | 2003年10月15日 09时00分03.497秒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2003年10月16日 06时22分48秒 | 四子王旗着陆场 | 杨利伟 | 首次载人飞行,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使中国成为继苏联/俄罗斯、美国之后的第三个拥有载人航天发射技术的国家。 | |
神舟六号 | 2005年10月12日 09时00分03.583秒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2005年10月17日 04时33分 | 四子王旗着陆场 | 费俊龙 聂海胜 | 首次搭载二人,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 | |
神舟七号 | 2008年9月25日 21时10分04.988秒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2008年9月28日 17时38分 | 四子王旗着陆场 | 翟志刚 刘伯明 景海鹏 | 首次搭载三人,成功完成出舱活动(又称太空行走)。 | |
— | 神舟八号 | 2011年11月1日 05时58分10.430秒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2011年11月17日 19时32分30秒 | 四子王旗着陆场 | (搭载模拟人) | 第五艘无人飞船,于11月3日及11月14日两次自动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组成一座小型的低地轨道“空间实验室”,为建立中国空间站做准备。 |
神舟九号 | 2012年6月16日 18时37分24.558秒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2012年6月29日 10时03分 | 四子王旗着陆场 | 景海鹏 刘旺 刘洋 | 搭载三人,首次搭载女宇航员,手动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进驻进行空间实验[參 2][參 3]。 | |
神舟十号 | 2013年6月11日 17时38分02.666秒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2013年6月26日 08时07分 | 四子王旗着陆场 | 聂海胜 张晓光 王亚平 | 搭载三人,第二次搭载女宇航员,第二次手动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进驻进行空间实验。进行首次太空授课。 | |
神舟十一号 | 2016年10月17日 07时30分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 2016年11月18日 13時59分 | 四子王旗着陆场 | 景海鹏 陈冬 | 搭载两人,与天宫二号自动和手动交会对接,驻留30天 |
计划中的任务
任务徽章 | 任务名称 | 发射时间 | 发射地点 | 着陆时间 | 着陆地点 | 宇航员 | 备注 |
---|---|---|---|---|---|---|---|
(暂缺) | 神舟十二号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可能会与天和号核心舱交会对接。 |
(暂缺) | 神舟十三号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暂缺) | 神舟十四号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暂缺) | 神舟十五号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不详) |
小行星
2005年3月16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将1981年10月25日发现的小行星8256命名为“神舟星”[參 4]。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 Russian Soyuz TMA Spacecraft Details [NASA的联盟号系列飞船数据]. [2013-06-23] (英语).
^ 我国成功发射神舟八号飞船(图). 新浪网. 2011-11-01 [2011-11-01] (中文(中国大陆)).
^ 神舟九号成功返回 三位航天员顺利出舱. 中国新闻网. 2012-06-29 [2012-06-29] (中文(中国大陆)).
^ 两颗小行星被命名为“神舟星”和“杨利伟星”.
来源
中國宇航學會 編著:《中國神舟》,科學出版社,2003年10月第一版。ISBN 7-03-012349-2
张庆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成就述评及未来展望
- 张庆伟:先进的中国载人飞行器
- 李继耐撰文回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艰辛与喜悦
外部链接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神舟飛船 |
参见
- 曙光一号
- 863计划
-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
|
|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