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尼采
![]() |
本條目需要擴充。 (2013年11月24日) |
保罗·尼采 | |
---|---|
![]() 担任海军部长的保罗·亨利·尼采 | |
美国国防部副部长 | |
任期 1967年7月1日-1969年1月20日 | |
总统 | 林登·约翰逊 |
前任 | 赛勒斯·万斯 |
继任 | 戴维·帕卡德 |
美国海军部长 | |
任期 1963年11月29日-1967年6月30日 | |
总统 | 林登·约翰逊 |
前任 | 保罗·B·费伊(代理) |
继任 | 查爾斯·F·拜爾德 (代理) |
个人资料 | |
出生 | (1907-01-16)1907年1月16日 美国马萨诸塞州阿默斯特 |
逝世 | 2004年10月19日(2004-10-19)(97歲) 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 |
配偶 | Phyllis Pratt (1923–1987, her death) Elisabeth Scott Porter (1993–2004, his death) |
母校 | 哈佛大学 |
职业 | 政府官员、投资银行家 |
保罗·亨利·尼采(英语:Paul Henry Nitze,1907年1月16日-2004年10月19日),美国政府高级官员,曾在多届美国政府当中参与冷战政策的制定。1950年5月,尼采曾制定计划拟帮助时任中华民国陸军司令孙立人取代蒋介石[1]。
参见
- 尼采号驱逐舰
- 保罗·尼采高级国际研究学院
- 孙立人兵变案
- 雷克雅未克 (电影)
参考资料
^ Odd Arne Westad. Decisive Encounters: The Chinese Civil War, 1946-1950.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年: 291. ISBN 978-0-8047-4484-3.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