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

馬克思和恩格斯
共产主义 |
---|
![]() |
基本概念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 剩余价值 阶级斗争 无产阶级专政 無階級社會 集体领导 公有制 工人自治 无产阶级国际主义 世界革命 |
特征 共產主義國家 共产党(共产党列表) 共產主義革命 共產主義象徵 共產主義與宗教 共产主义运动 |
变种 列宁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 反修正主义(斯大林主义 · 毛泽东思想 · 马列毛主义 · 霍查主义) 卢森堡主义 · 托洛茨基主义 铁托主义 · 赫魯曉夫主義 卡斯特罗主义 · 格瓦拉主義 卡达尔主义 · 胡萨克主义 胡志明思想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左翼共产主义 · 無政府共產主義 宗教共產主義(基督教共產主義) 欧洲共产主义 · 世界共產主義 · 民族共产主义 · 無国籍共產主義 |
國際組織 共產主義者同盟 第一国际 第二国际 第三国际 第四国际 共产党和工人党国际会议 左翼国际政党组织列表 |
人物 马克思 恩格斯 羅莎·盧森堡 卡尔·李卜克内西 列寧 托洛茨基 斯大林 葛兰西 毛泽东 胡志明 金日成 铁托 霍查 菲德尔·卡斯特罗 切·格瓦拉 |
相關条目 反資本主義 反法西斯主義 左翼政治 新阶级 · 新左翼 原始共產主義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 後共產主義 反共主義 去共产主义化 反共大屠杀 對共產主義的批評 对共产主义国家的批评 |
![]() |
马克思主义哲学,简称马哲,被认为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被称为“辩证的唯物论”和“唯物的辩证法”。
目录
1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
2 马克思的辩证法
3 参考文献
4 参见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
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其主要观点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即物质是独立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意识则是物质的反映,并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辩证唯物论应用于人类历史领域,就形成了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的辩证法
马克思的辩证法即唯物辩证法。唯物辩证法是以辩证唯物论为基础和前提的。唯物辩证法的主要观点包括联系、全面、发展和矛盾,主要的特点是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普遍聯繫」和「永恆發展」是世界存在的兩個總的基本特徵,從總體上揭示了世界的辯證性質;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和各個範疇,從不同側面揭示了這兩個基本特徵的內涵和外延;矛盾(即對立統一)的觀點;從一定意義上說,事物就是矛盾,世界就是矛盾的集合體;沒有矛盾就沒有事物或世界,沒有矛盾就沒有事物或世界的發展。
唯物辯證法試圖回答的問題是「世界的存在狀態問題」。在這個問題上,唯物辯證法認為世界存在的基本特徵有兩個:一個是世界是普遍聯繫的,另一個是世界是永恆發展的。
参考文献
参见
- 唯物辩证法
- 辯證唯物主義
- 历史唯物主义
- 毛泽东思想
![]() |
这是一篇與哲學相關的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