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國歌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中華民國國歌》

National anthem of ROC score.gif
《中華民國國歌》歌譜




 中華民國國歌

作词
孫文
作曲
程懋筠
音樂試聽

.mw-parser-output .audiolink a{background:url("//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f/f7/Loudspeaker.png")center left no-repeat!important;padding-left:16px!important;padding-right:0!important}
《中華民國國歌》
文件信息 · 帮助



























Flag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svg

中華民國国歌历史
1912 - 1913
五旗共和歌
1913 - 1915
卿雲歌(第一次)
1915 - 1921
 1915
 1916 - 1921

中華雄立宇宙間
 原歌词
 重新填词
1921 - 1928
卿雲歌(第二次)
1928 -
三民主义歌



中華民國的國歌自1912年建國以來共有4個版本;現行使用版本定於1937年,又因為歌词第一句为“三民主義”,有時又被稱為「三民主義歌[1],以與過往的中華民國國歌作區別。此歌曲先有詞而後有曲。歌詞又名「黃埔軍官學校訓詞」或「總理訓詞」,為中國國民黨總理孫中山在1924年6月16日舉行的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開學典禮上,對該校師生發表的訓詞;1928年底,當時已透過國民革命軍北伐統一全國的中國國民黨決定將總理訓詞定為黨歌、並對外徵求曲譜,最終由程懋筠的作品獲選。國民政府在1930年決定國歌時,亦決議選用此歌;之後對外徵求創作,但均定為「從缺」,此歌遂於1937年正式定為國歌,沿用至今。




目录






  • 1 歷史


    • 1.1 民國17年(1928年)前


    • 1.2 民國17年(1928年)至今




  • 2 歌詞


    • 2.1 「吾黨」一詞爭議




  • 3 使用狀況


  • 4 批評


  • 5 參見


  • 6 參考文献


    • 6.1 引用


    • 6.2 来源




  • 7 外部連結





歷史



民國17年(1928年)前



民國元年(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總長蔡元培對公眾徵求國歌,後來選定《五旗共和歌》做為臨時國歌,由沈恩孚作詞、沈彭年譜曲[2]


民國2年(1913年),北洋政府將《卿雲歌》(汪荣宝选詞,民國2年(1913年)比利時作曲家哈士東(Joam Hautstone)作曲)定為中華民國國歌,後在民國4年(1915年)改以《中華雄立宇宙間》(王露作曲)作為國歌,並數次更改歌詞。民國10年(1921年),再次改用《卿雲歌》(蕭友梅重新作曲)作為中華民國國歌。[3]



民國17年(1928年)至今


民國13年(1924年)6月16日,孫中山在廣州黃埔陸軍軍官學校開學典禮中對該校師生發表訓詞,其內容一說為孫中山的文膽胡漢民主編,戴季陶、廖仲愷、邵元沖等協助編寫,由孫中山審閱。另一說為孫中山在開學典禮中只說了「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三句,後來由胡漢民等人增加詞文,經過孫中山批可後,後發表成為訓詞。因為在黃埔陸軍軍官學校發表,該訓詞被稱為「黃埔訓詞」、「黃埔官校訓詞」、「黃埔軍校訓詞」等,又因孫中山為中國國民黨總理,又


民國17年(1928年),國民黨北伐,張學良宣布東北易幟,形式上中國統一後,戴季陶建議將黃埔軍校訓詞採為中國國民黨黨歌歌詞。其後經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通過,並公開徵求樂譜;最後以程懋筠譜曲在139件作品中拔得頭籌,並得到500銀圓獎金。當時南京金陵大學及中央大學的學生曾在場試唱,並且由作者自己在中央廣播電台播唱示範。[4]原本程懋筠創作此譜時,曾因為覺得不夠好而丟棄;其妻從紙簍發現後寄去參加比賽,竟拔得頭籌。[來源請求]




1947年4月18日国民政府改组之日,上海大公报公布国民政府消息,为行宪之目的,自即日起不再于公开场合悬挂国民党党旗。仅悬挂国旗与孙中山国父画像。因国歌有其历史背景,不便更改。


民國18年(1929年)1月10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決議採程懋筠所譜者為黨歌,理由是該歌詞富愛國思想,且曲調和平、有力,有民族意識之效果。民國19年(1930年)2月28日南洋萬鴉渡中華學校來電詢問能否亦以此歌作為國歌;3月13日,第三屆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78次會議提出討論,決定:在國歌未製定以前,可以此歌代用。民國19年(1930年)3月24日,國民政府行政院第165號訓令全國各級政府,在國歌未制定前,一般集會場合均唱這首程懋筠所譜之歌代替國歌[5]。最初只有旋律曲調,並沒有和聲與伴奏;正式頒定後,蕭友梅、趙元任、黃自曾先後為其譜寫伴奏和聲。[4]。其後,社會輿論認為黃埔軍校訓詞乃勉勵中國國民黨黨員之用,僅能代表黨而無法代表國家;政府瞭解訓詞屬代用性質,民國19年(1930年)5月責成教育部對外廣徵國歌歌詞,先限8月底截止,三度展延;至民國20年(1931年)6月止,投稿者約1,700餘人,歌詞2,000餘首,惟經多次審查均無一入選。[6]


民國25年(1936年),國民政府成立「國歌編製研究委員會」,專門負責國歌編製研究事宜,並正式登報公開徵求國歌歌詞[7],至民國26年(1937年)結束,投稿者約1,700餘人,歌詞3,000餘首,多次審查均仍無一入選。該委員會後仍建議採用黃埔軍校訓詞作為國歌,理由是黃埔軍校訓詞充分表現革命建國精神,不但符合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且代表中華民國立國精神。


民國26年(1937年)6月3日,第五屆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第45次會議通過以黃埔軍校訓詞為中華民國國歌,6月16日中常會發函至通知國民政府,同年6月21日經國民政府公布實施,國歌徵選案至此遂告確定[8]:5438[9][10]


民國36年(1947年)4月16日,第六屆中國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65次會議提出報告,經決議,在政府未頒訂新國歌以前,暫仍照舊[11][12]



歌詞




孫中山親手書寫的黃埔軍校訓詞
































原文 注解
三民主義 吾黨所宗

三民主義為支持革命的大家[a]共同遵從。
以建民國 以進大同
用三民主義建立並建設中華民國,促進大同世界的實現。
咨爾多士 為民前鋒
[b]!諸位志士們!要做全民的楷模表率。
夙夜匪懈 主義是從
從早到晚都不懈怠,遵從三民主義。
矢勤矢勇 必信必忠
立誓要勤奮努力、勇往直前。一定要信守、忠誠。
一心一德 貫徹[c]始終
大家團結一致,共同努力。自始至終,不斷地努力,徹底實踐。


注释




  1. ^ 參見下方「吾黨一詞爭議」。


  2. ^ 咨為嘆詞。


  3. ^ 亦作“澈”,见孙中山手书。




「吾黨」一詞爭議


國立編譯館解釋「多數人在一起可稱黨,『吾黨』意為『吾輩、吾人』,也就是我們的意思,這裡指全國國民。」[13]。而中華民國國歌歌詞是出自1924年中國國民黨的陸軍軍官學校開學時孫中山對軍校生的訓詞,意指「我們國民革命軍」[14],也會被視為「我們中國國民黨」,並引孙中山《在梧州对国民党员的演说》:“吾党之三民主义,即民族、民权、民生三种。”為証[15],導致輿論爭議。由於「吾黨」一詞爭議甚大,導致許多非國民黨人士在唱此歌時,皆跳過有關歌詞不唱[16]



使用狀況


舉行升(降)中華民國國旗儀式時,並非於升(降)旗同時演唱國歌,而是於升旗之前演唱,再於升(降)旗的同時演奏中華民國國旗歌。中華民國在1991年6月29日廢止《違警罰法》之前,規定聞唱國歌不起立致敬者處二十銀圓(新臺幣60元)以下罰鍰或申誡。


自中華民國國歌於1937年制定後,一直在中華民國政府控制範圍持續使用迄今。臺灣自1945年起從日本的殖民地轉變成為中華民國政府的控制範圍,使中華民國國歌開始於當地使用。在臺灣,過去電影院放映電影前需先播放國歌影片,至1990年代後逐漸取消(而最先取消此慣例的縣市為宜蘭縣,1989年就由時任縣長的陳定南宣布);過去廣播電臺在每天開、收播對時後也需播放中華民國國歌、老三台在每日節目開播前,亦會播放國歌,1990年代以前還會打出「奏國歌時,請保持肅靜」的政令宣導字卡(台湾电视公司版本,如右图-播至2016年7月)隨著時空及政治環境的改變,現今大多數电视台和電台為24小時全天候播出;即使有收播時段也在检验图之后也直接开始播放当日的节目。加上沒有法令硬性規定,電視台除了老三台在固定的時段及少數廣播電台在每天(台視各頻道每週一;中視數位台每個月其中一個週二及華視教育體育文化台每天)播放外。[來源請求]其他電視台都未播放。國歌歌詞亦很長一段時間亦收錄於國立編譯館版國民中學國文課本內教授[17]。但現多已僅見於音樂課本上。


据1989年至2005年間的《中華民國年鑒》英文版記載,中華民國國歌曾在納粹德國舉辦的1936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上獲選為世界最佳國歌,但2006年版以後之年鑑未再刊載此一訊息[18][19]





橋頭糖廠椰子樹上對於國旗、國歌的標語,上面寫:「升降國旗肅立致敬;聽唱國歌立即肅立。」


現今版本為2010年12月,長榮交響樂團為中華民國建國百年演奏國歌,並搭配台灣各地風景製作成影片。


2007年2月,格瑞那達在中國大陸協助建成其國家體育場儀式上誤奏中華民國國歌,引起中國大陸代表團不悅。


同年8月,在日本德島市舉行的第二十四屆亞洲男子籃球錦標賽上,中華台北對日本的賽事中因為演奏中華民國國歌,結果中國大陸外交部召見日本駐北京大使館的官員表達抗議。



批評


1952年11月1日,雷震在《自由中國》上撰文〈監察院之將來〉,批評以中國國民黨黨歌作為國歌,具有排他性,傷害其他政黨成員的感情,這種作法不能長久適用。
.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margin-top:0;overflow:hidden}.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line-height:1em;text-align:left;padding-left:2em;margin-top:0}.mw-parser-output .templatequote .templatequotecite cite{font-size:small}


以黨歌為國歌一事,就是一件極不聰明的作法,因為其他黨派人士,當然不願唱「吾黨所宗」一語。這個「吾黨」明明是國民黨,偏偏要他黨黨人在唱國歌的時候改換黨籍,該是一件多麼傷害情感的事情。每逢唱國歌的時候,常見他黨人士總是縮在鼻子裡哼,有人連嘴唇也不稍動而呆立若木雞一般。唱國歌應該是大家很快樂、很高興的一件事情,一個國歌如不能使大家興高采烈的引吭高歌、齊聲共鳴,反使一部分人感到內心的苦痛,該是一件多麼「不智之舉」。不要說是共黨上了台,即令其他政黨掌握了政權,像這樣排他性的國歌,也是難於保持長久的。[20]


1978年全國黨外候選人座談會中的唱國歌儀式,黨外人士因不滿此句,將之改唱為「吾民所宗」,《疾風雜誌》負責人勞政武藉機大為鬧場,史稱「中山堂事件」。


民主進步黨認為其歌詞內容難釐清與中國國民黨黨歌的關係,其執政的縣市首長大多在主辦元旦升旗儀式唱國歌時跳過「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不唱。時任民進黨主席蔡英文2012年1月1日到民進黨執政­的台南市政府參加升旗典禮時,避開「三民主義,吾黨所宗,以建民國」的三句,到第四句「以進大同」才­開始唱。[21]


基於中華民國國歌曾為國民黨黨歌,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并未明令禁止公开传播此歌曲,稱之為「三民主義歌」(不能稱為中華民國國歌),但有時由於場合的原因為此不快。最廣為人知的例子,是在2000年陳水扁就任中華民國總統時,歌手張惠妹曾在總統就職大典上領唱中華民國國歌[22],為北京當局感到不悅,因此阻礙其於中國大陸的演藝事業發展兩年之久。[23]


2015年10月12日,《美麗島電子報》撰文批評,中華民國國歌當然要改;但前一天,當時正在競選總統的蔡英文說,改國歌「非最緊迫的事」。


2016年1月23日,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台獨主張者李筱峰投書呼籲,在以中華民國憲政前提下,制定正式的國歌,免得每次唱「國歌」時「非國民黨人拒唱國民黨黨歌」引起爭端。



參見



  • 《中華民國國旗歌》

  • 三民主義

  • 台灣國歌



參考文献



引用





  1. ^ 特派員林琮盛/專題報導/旺報,"第一首國歌 非現今三民主義歌"存档副本. [2011-07-1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7-22). ,中時電子報,2011-07-19.


  2. ^ 特派員林琮盛/專題報導/旺報,"第一首國歌 非現今三民主義歌"[1]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5-10-05.,2011-07-19.


  3. ^ 非也傳播非也, 國史館紀錄片發表會‧國歌組曲REMIX版演唱(長天傳播提供), 2011-10-07 [2017-01-14] 


  4. ^ 4.04.1 李士釗編譯. 聯合國歌集. 上海教育書店. 1947: 20 (中文). 


  5. ^ 民國19年3月國民政府公報


  6. ^ 孫鎮東著,國旗國歌國花史話,第53-54頁


  7. ^ 國史館數位典藏計畫 > 中華民國國旗與國歌史料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12-01.


  8. ^ 李新總主編,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華民國史研究室,韓信夫、姜克夫主編 (编). 《中華民國史大事記》. 北京: 中華書局. 2011. ISBN 9787101079982. 


  9. ^ 國旗、國歌、國花(中華民國國情介紹-政治),行政院


  10. ^ 《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第四十五次常會決議以現行黨歌為國歌》,國史館數位典藏號001-010014-00001-019


  11. ^ 孫鎮東著,國旗國歌國花史話,第56頁


  12. ^ 見民國36年4月17日南京中央日報第二版,中央圖書館期刊室


  13. ^ 蘇貞昌拜訪 柏楊建議改國旗為五色旗、改國歌吾民所宗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10-13.


  14. ^ 第一次國共合作,在蘇聯的幫助下建立黃埔軍校與國民革命軍。


  15. ^ “吾黨”的解释. 漢典. [2014-08-20]. 


  16. ^ 唱國歌為何跳過這句「吾黨所宗」真相揭密


  17. ^ 五甲國中學習加油站


  18. ^ 朱梅麗; 張惠貞等. The Republic of China Yearbook--Taiwan 2001. Government Information Office.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6-06) (英语).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19. ^ Berlin Summer Olympics, 1936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02-10.


  20. ^ 雷震〈監察院之將來〉,《自由中國》1952年11月1日,頁7


  21. ^ 蔡台南升旗 國歌避「吾黨所宗」-民視新聞 2011-12-31


  22. ^ Crystal Huang, 張惠妹-國歌, 2006-07-18 [2018-02-15] 


  23. ^ 民視綜合頻道, 阿妹.紀曉君等人 520領唱國歌被中國封殺 -民視新聞, 2016-06-16 [2018-02-15] 




来源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书籍

  • 孫鎮東:《國旗國歌國花史話》,ISBN 978-666636228-7,東華書局,傳記文學雜誌社代售,1981-12-25(民國70年行憲紀念日)初版.



外部連結



维基文库标志


维基文库中相关的原始文献:
中華民國國歌














外部音频链接

國歌(演奏版)(wma),中華民國外交部

國歌(演唱版)(wma),中華民國外交部


  • YouTube上的中華民國國歌-觀光篇-合唱版,Info Taiwan

  • YouTube上的中華民國國歌-觀光篇-演奏版,Info Taiwan

  • YouTube上的中華民國國歌-綜合篇-合唱版,Info Taiwan

  • YouTube上的中華民國國歌-綜合篇-演奏版,Info Taiwan

  • YouTube上的中華民國國歌-國家建設篇-合唱版,Info Taiwan

  • YouTube上的中華民國國歌-國家建設篇-演奏版,Info Taiwan


  • 國歌,中華民國總統府

  • YouTube上的中華民國國歌 -- National Anthem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 YouTube上的中華民國國歌 -National Anthem of Taiwan-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Volkswagen Group MQB platform

刘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