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
報復,一般来说与復仇、報仇同义。報仇是一種道德或倫理方面的核心價值。在报复的过程中,报复者会产生一种罪恶的快感。有句话说道:有仇必报,是报复者的心态。而被报复人会遭到一定的伤害,有可能产生仇恨并反报复。这就是冤冤相报何时了的感叹。
目录
1 宗教觀
2 現代社會
3 參看
4 外部連結
宗教觀
《聖經》也有關於復仇的經文,舊約聖經《出埃及記》第21章曾提及「以眼還眼、以牙還牙」,代表如被另一人冒犯時,最多只能用相同尺度還手,惟相關內容可能只是因為以色列人從埃及到迦南(應許之地)時面臨當地外族侵擾時的反應,例如在約書亞記中敘述對耶利哥等外族民眾進行屠殺等(據聖經描述是上帝「不悅」當時外族拜偶像及姦淫罪等「罪惡」行為)。
但到了新約聖經時代,耶穌教訓人們要以憐憫代替報復(《馬太福音》第5章)。
現代社會
在現代文明法律,報仇不是合法殺人的自辯理由,遭侵犯者的權益由法律保障並依法懲治侵犯者,超出法律範圍的受侵犯項不能追究(即以刑罰代替「以眼還眼、以牙還牙」)。
不過,在某些電影、小說、故事,報仇是英雄行為,尤其是「報父仇」、國仇家恨。
此外,不少經革命或政變上台的軍事政府領導人,往往會以各種手段去鎮壓及政治報復反對者及持不同政見者,如逮捕入獄,基於維護政權的法統性,甚至會處決持不同政見者。
參看
![]() |
查询維基詞典中的報復。 |
![]() |
維基文庫有《大英百科第11版》的條目「Avenger of Blood」。 |
![]() |
维基语录上的相关摘錄: Revenge |
- 刺殺
- 私刑
- 贖罪
- 寬恕
- 荊軻
- 景清
- 施剑翘
- 楊佳殺警案
- 元祿赤穗事件
- 哈姆雷特
- 我唾棄你的墳墓
- 基度山恩仇記
- 魔街理髮師
天龍八部蕭峰
- 重案對決
- 驚天魔盜團
- 妻子的誘惑
- 教父
- 遊戲女王
- 半澤直樹
- MONSTER
外部連結
"Bitterness & Vengeance vs. Gratitude & Forgiveness" from Project Worldview
|
![]() |
这是一篇與社会学相關的小作品。你可以通过编辑或修订扩充其内容。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