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尔·德·吉斯






洛林的夏爾,馬耶那公爵


夏爾·德·吉斯,馬耶那公爵Charles of Lorraine, Duke of MayenneCharles de Guise,1554年3月26日-1611年10月3日)是法国贵族、吉斯家族的家長兼天主教「神聖聯盟」的軍事領袖,因受封為馬耶那公爵,慣稱「馬耶那」。當大哥吉斯公爵亨利於1588年被殺後,馬耶那繼承兄長為神聖聯盟的主帥、法國的「攝政王」,與法王亨利四世的新教軍連番大戰。後來因多次被亨利四世擊敗,加上亨利在1593年改宗天主教,1595年馬耶那最終與亨利達成和平協議(並向亨利國王臣服),基本上結束了長達30多年的法國宗教戰爭。



生平




夏爾的雕刻畫


馬耶那公爵夏爾是吉斯公爵法蘭索瓦的次子,1554年生。夏爾十歲時父親被胡格諾教徒暗殺,遂由叔父紅衣主教夏尔·德·洛林撫養。在叔父的鼓勵下,夏爾不到二十歲就隨天主教軍多次參加打擊新教胡格諾的戰役,如雅爾奈克戰役和蒙孔圖爾戰役,並參與1572年的拉羅歇爾之圍。夏爾被封為馬耶那公爵後,投靠王太弟安茹公爵(即後來的法王亨利三世),隨亨利一起到過波蘭,1573年見證亨利被加冕為選舉制的波蘭王位。但隔年馬耶那就離開亨利王而跟隨其兄吉斯的亨利,參加組建天主教「神聖聯盟」的大業(1576年),當他因功勞當上勃艮地總督之後(1585年),在神聖聯盟的重要性與日俱增。[1]


1588年當其大哥「刀疤的吉斯」與三弟吉斯主教英语Louis II, Cardinal of Guise,鴻門宴般地被法王亨利三世給刺殺後,馬耶那就被推舉為神聖聯盟的繼任領袖,他從勃艮地起兵前往巴黎,接管了這個城市並與國王的軍隊作戰。1589年他被困巴黎,但就在巴黎城即將失陷時,亨利三世被狂熱的教士刺殺,神聖聯盟逃過一劫。[2]


亨利三世死後,馬耶那宣告王位由波旁家族的老樞機主教查理·波旁繼承,稱「查理十世」,而為自己保留一個王國攝政的頭銜;然後他就跟新教的亨利四世進行激烈的數年大戰,爭奪法國的江山主導權。肥胖嗜吃的馬耶那不敵好色但勇猛無畏的新國王亨利(亨利四世的軍事才幹勝過馬耶那不只一籌),在阿爾克戰役和伊夫里戰役都遭受大敗而失去戰場主動權。[1]


1590年他在西班牙第一名將──帕爾馬公爵亞歷山大·法爾內塞的協助下解救了被亨利四世圍困的巴黎,但名義上的天主教法王查理十世卻在同年5月過世,造成神聖同盟日益嚴重的分裂。[2]當時巴黎城中存在着三股势力,神聖联盟、十六区委员会、政略派英语Politique,佔支配地位的是激進的十六区委员会。神聖联盟仍然听从马耶纳公爵的指示,拒不承认亨利四世;激進派的十六区委员会更害怕亨利会清算他们过去跟从吉斯公爵的作为,願意接受西班牙公主當法國女王;政略派的愛國贵族们是温和的天主教徒,既想结束战乱,又不滿外國勢力如西班牙與教宗對法國的干涉,於是以巴黎高等法院為中心,反抗當時主導巴黎的十六区委员会。[3]


1591年11月巴黎城中发生了突变,十六区委员会与部分神聖联盟的人眼见亨利四世节节胜利,便开始担心自己的前途,他们开始与城外的西班牙軍频繁接触,企图发动政变完全宰制巴黎,然后让西班牙军队进城控制局面。於是委員會將高等法院的首席庭長、大法庭的的一位長老,和一位初等法庭的推事共三人,以支持異端罪判處死刑,試圖徹底煽動人民打倒政略派,但過半數群眾反應不高;此時委員會轉向尋求馬耶那的支持。結果委員會的计划被不愿卖国的马耶那与政略派贵族察觉,他们与西班牙人串谋的行为很快被被公之于众。马耶那与政略派結盟後,采取反制措施挫败了阴谋:他先是進入巴黎城,絞死了十六區委員會的四個主要成員,再禁止委員會代表的人士召開特別大會,違者處死;另外他要求全體巴黎市民宣誓服從他,直到選出國王為止。因為這次事件打擊了親向西班牙的勢力,因此愛國的政略派贵族就逐步变成巴黎的主導勢力。[1]


1592年6月,「攝政王」馬耶那應各方之要求召開了三級會議,試圖解決長期的內戰和王位虛懸不決的問題。在這次新教徒抵制而缺席的三級會議中,馬耶那本來想操作會議而讓自己的兒子登上王位,但天主教激進派和西班牙國王仍打算推選馬耶那的侄兒──吉斯公爵夏爾當法王(並將西班牙公主伊莎貝拉英语Isabella Clara Eugenia嫁給吉斯公爵),讓馬耶那無比失望而放任政略派的愛國主義滋長:當時政略派英语Politique強力批判引進外國勢力(西班牙)的行為是徹底賣國的卑劣行徑,並獲得多數議會代表的支持,於是會議轉向亨利四世招手,希望亨利改信天主教來成為合法的國王。於是乎,這反而讓馬耶那實質上失去了神聖聯盟的領導地位,他於是在會議之後離開巴黎,回到勃艮地另作打算。[4]


但之後即使亨利四世於1593年七月改宗天主教,並在1594年3月22日被巴黎的天主教市民英雄式地歡迎進城後(由政略派主導),馬耶那仍然堅持抗拒亨利四世,並與西班牙軍隊維持不緊密的聯盟關係,一直到1595年6月他與西班牙軍在封丹-弗朗塞茲戰役被亨利擊敗之後,他的野心與抵抗意志才徹底幻滅,加上同年9月教宗以赦罪的方式認可亨利四世的改宗,終於讓馬耶那改變態度與亨利協商。


1595年他與亨利簽訂和約並親自到軍營向國王表示臣服,國王則寬宏大度地命令他繞跑軍營一圈,以做懲罰;此和約在1596年實現後,也給馬耶那不少優惠條件(如其子擔任法蘭西島省的六年總督,以及82萬埃居的津貼),但勃艮地總督則改由王國元帥比隆公爵擔任。[1][2]


此後他就成了亨利四世忠實的臣民,帶領整個吉斯家族歸順於波旁家族的領導之下,而亨利國王也給他應有的貴族待遇和信任。[1]1611年馬耶那去世,1621年其子亨利(繼承了馬耶那公爵之位)在戰場上被殺,1631年吉斯家族的勢力被首相黎希留徹底摧毀。



参考





  1. ^ 1.01.11.21.31.4 巴亞爾等著,《法國史圖說》(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頁180-183


  2. ^ 2.02.12.2 G. de Bertier de Sauvigny著,《法國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9),頁134-136


  3. ^ G. de Bertier de Sauvigny著,《法國史》,頁177


  4. ^ 張芝聯主編,《法國通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頁97




參考書目



  • 張芝聯 主編,《法國通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年

  • (法)巴亞爾 等著、黃豔紅 等譯,《法國史圖說》,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 (美)威爾·杜蘭著、幼獅文化公司譯,《世界文明史‧第七卷‧理性開始時代》第二部第一章、第六章,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

  • G. de Bertier de Sauvigny等著、蔡百銓譯,《法國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9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Volkswagen Group MQB platform

Daniel Guggenhe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