皋陶






皋陶


皋陶拼音:gāo yáo,注音:ㄍㄠ ㄧㄠˊ,中古擬音:.mw-parser-output .IPA{font-family:"Charis SIL","Doulos SIL","Linux Libertine","Segoe UI","Lucida Sans Unicode","Code2000","Gentium","Gentium Alternative","TITUS Cyberbit Basic","Arial Unicode MS","IPAPANNEW","Chrysanthi Unicode","GentiumAlt","Bitstream Vera","Bitstream Cyberbit","Hiragino Kaku Gothic Pro","Lucida Grande",sans-serif;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mw-parser-output .IPA a:link,.mw-parser-output .IPA a:visited{text-decoration:none!important}
kau jeu,音同「高遙」
[1]),姓,又作皋繇咎陶咎繇(發音同前),是舜帝和夏朝初期的一位贤臣。传说中生于尧帝统治的时候,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闻名天下。他还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




目录






  • 1 生平


  • 2 晚年


  • 3 死后


  • 4 主要功绩


  • 5 史书记载


  • 6 杂录


  • 7 与大业的混淆


  • 8 注释





生平


舜在任命禹担任司空,治水的时候,禹万分辞让,推荐稷、契和皋陶担任这一职位。但是,舜还是把这一职位交给了禹。并且对皋陶说:“皋陶,现在蛮夷侵扰华夏,坏人为非作歹,你就担任司法官(士),处刑要让人信服,流放罪分为不同等级,而远近不同。只有公正明允,才能取得民众的信任。”


传说皋陶还使用一种叫獬豸的怪兽来决狱。獬豸类似羊,但只有一只角。据说它很有灵性,有分辨曲直、确认罪犯的本领。皋陶判决有疑时,便将这种神异的动物放出来,如果那人有罪,獬豸就会顶触,无罪则否。史书上说皋陶为大理,天下无虐刑、无冤狱,那些卑鄙的小人非常畏惧,纷纷逃离,至使天下太平。舜帝极为欣赏皋陶的成绩,便把他封于皋。“皋陶治狱,其罪疑者,令羊触之,有罪则触,无罪则不触。”这描述的与苏美尔、古犹太等文明肇始时神权祭司(巫师)主持的占卜来审理诉讼案件的“神判”一致。


皋陶历经尧舜禹三世,呕心沥血辅佐尧舜禹,功高德厚。皋陶曾经协助大禹治水。禹为了报答皋陶,把他封在皋城,在今安徽六安市。就此,皋陶成为古代六安国始祖,故今六安称为皋城。


另外,也存在著不同的記載,表示皋陶是夏啟時候的人。例如《太平御覽》卷八二引《歸藏》曰:“昔夏后啟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鈞臺,枚占皋陶曰:不吉。”,並引《史記》曰:“昔夏后啟筮乘龍以登於天,枚占于皋陶曰:吉而必同,與神交通。以身為帝,以王四鄉。”(今本《史記》並無此段記載,可能也是引自已佚失的《歸藏》)。而在新近問世的清華簡的厚父一文中,也有“啟惟后,帝亦弗(?),啟之經德少,命咎繇下為之卿事。”的敘述,這些史影可能暗示著皋陶實際上是夏啟的輔臣。



晚年


禹继帝位後,为了尊重禅让制度,推举皋陶当继承人,并让他全权处理政务。但是皋陶在禹帝死前就逝世了,传说活到106岁。皋陶的死让禹又把帝位让给了伯益。


皋陶的墓冢遗存至今,在今安徽省六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皖西大道北侧。



死后


禹念皋陶之功,封皋陶之后于英国、六国。



主要功绩



  • 定刑法,制教规。帮助尧舜禹推行“五刑”、“五教”[2]。从此,社会和谐,天下大治。

  • 现在还一直流传着“皋陶造狱”的传说。“皋陶造狱,划地为牢”,皋陶后来被奉为狱神。



史书记载


《史记》、《虞书》、《左传》、《水经注》、《括地志》、《尚书·皋陶篇》、《太平寰宇记》对皋陶有详细的记载。



杂录



  • 《考工记·攻皮之工》中记载,韗人为皋陶。


  • 苏轼在他的《刑赏忠厚之至论》中写了一个典故:当尧之时,皋陶为士,将杀人。皋陶曰:‘杀之。’三;尧曰:‘宥之。’三。不过,这是苏轼效仿孔融编出来的假故事。

  • 舜有天下,选于众,举皋陶,不仁者远矣!汤有天下,选于众,举伊尹,不仁者远矣! (论语.颜渊二十一)



与大业的混淆


《列女传》班昭注[3]、王符《潜夫论》[4]和郑玄《毛诗谱》[5]均把伯益充当皋陶之子,此后高诱《吕氏春秋注》[6]、陆德明《精典释文》[7]、张守节《史记正义》[8]、孔颖达《毛诗正义》[9]、邢昺《论语注疏》[10]、《新唐书》[11][12][13]、郑樵《通志·氏族略》[14]一直沿用了这种说法,认为大业和皋陶是同一人。[15]但梁玉绳指出把伯益充当皋陶之子是刘向、郑玄等人的错误理解所导致的,并详细论证此说有误。[16]李学勤也指出以伯益充当皋陶之子,完全违背了《史记·秦本纪》的记载,而《秦本纪》的记载出自秦人自己的史籍,当以此为准。[17]



注释





  1. ^ 皋:《唐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𠀤音高。陶:【廣韻】【集韻】【韻會】【正韻】餘昭切,音搖。【廣韻】臯陶,舜臣。一作咎繇。咎:【廣韻】古勞切【集韻】【韻會】居勞切【正韻】姑勞切,音高。【廣韻】臯陶,舜臣名,古作咎繇。


  2. ^ “五教”为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


  3. ^ 《列女传》班昭注:陶子者,皋陶之子伯益也。


  4. ^ 《潜夫论·志氏姓》:后嗣有皋陶,事舜……其子柏翳,能议百姓以佐舜、禹。


  5. ^ 《毛诗谱·秦风》:尧时有伯翳者,实皋陶之子,佐禹治水。


  6. ^ 《吕氏春秋注·当染》:伯益,皋陶子也。


  7. ^ 《精典释文·尚书音义·舜典》:(益),皋陶子也。


  8. ^ 《史记正义·秦本纪》:正义列女传云:“陶子生五岁而佐禹。”曹大家注云:“陶子者,皋陶之子伯益也。”按此即知大业是皋陶。


  9. ^ 《毛诗正义·秦风》:然则皋陶、大业一人也。且秦是伯益之后,而《中候·苗兴》云:“皋陶之苗为秦,秦出伯益。”明是皋陶之子也。


  10. ^ 《论语注疏·泰伯第八》:伯益,皋陶之子。


  11. ^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五》:徐氏出自嬴姓。皐陶生伯益


  12. ^ 《新唐书·宗室世系表》:帝顓頊高陽氏生大業,大業生女華,女華生皐陶,字庭堅,為堯大理。生益


  13. ^ 《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一》:裴氏出自風姓。顓頊裔孫大業生女華,女華生大費,大費生皐陶,皐陶生伯益,賜姓嬴氏。


  14. ^ 《通志·世族略·以国为氏》:徐氏,子爵,嬴姓,皋陶之后也。皋陶生伯益


  15. ^ 《经典释文·毛诗音义·秦风》:昔皋陶之子伯翳,佐禹治水有功,舜命作虞,赐姓曰嬴。


  16. ^ 《史记志疑·卷十九》:然则泌何以断伯翳为皋陶之子?曰:此又泌信刘向、郑康成诸人之过也。诗秦风疏引列女传云“皋子生五岁而佐禹”,曹大家注“皋子,皋陶之子伯益”。秦诗谱云“伯翳实皋陶之子”。潜夫论志氏姓、高诱吕氏春秋当染注、陆德明、孔颖达、邢昺书、诗、左传论语释文、义疏、唐书宗室、宰相世系表、郑樵通志略均以皋、益为父子。夫虞朝五臣并列夏代,皋、益同官,宁有父子之分?又夏纪云“皋陶卒,封其后于英、六,而后举益授之政”。使益果皋子,则皋陶之后即益也,胡为封其后于英、六而复举益耶?又墨子尚贤篇云“禹举益于阴方之中”。使益果皋子,尚烦待举阴方乎?又竹书载伯益薨在夏启六年,则伯益最寿。路史谓“年过二百”,洵如斯言,益初佐禹之时年已百余,而列女传以为五岁,迂诞极矣。然则皋、益之父为谁?曰皋、益同族而异支,皋之父微不著,后书冯衍传言“皋陶钓雷泽,赖舜而后亲”,则其式微可知。路史后纪注引季代历云“少昊四世孙”,四世亦妄。伯益之父但传大业而已,其行辈世次俱不可审,而孔颖达、张守节以大业为皋陶,生伯益,路史以大业为皋陶父,唐表或以大业为皋祖,或以大业为皋陶曾祖,何错戾若是,史公固无是言也。然则皋、益何祖?曰:祖少昊氏。国语史伯告郑桓公云“嬴,伯翳之后。”韦注“伯翳舜虞官,少皞之后伯益。”路史发挥云伯翳嬴姓之祖,书传嬴姓出少昊,其源甚著。史公亦并无皋、益祖颛顼之语,自汉地理志言柏翳,而孔颖达、邢昺及唐表从之,索隐,路史遂深讥秦、赵祖母族,非生人之义。夫秦、赵何曾以母族为族哉,世儒诬之耳。而皇甫谧之谬尤甚路史,尝论之曰班固之徒以女修为男子而系之高阳后,而世纪直以高阳生大业,以大业妻女华为大业之子,而别出女华之妻名扶始生皋陶,皋陶生伯益。唐书取而用之。然则秦于皋、益宜何祖?曰:祖伯益。舜赐伯益嬴姓,不赐皋陶。秦为嬴姓始自伯益,故以伯益为首。皋陶乃偃姓,当为英、六诸国之祖。秦与皋陶无涉。诗疏引中侯苗兴云皋陶之苗为秦。通志略云秦于皋陶。俱非也。


  17. ^ 李学勤 《皋陶事迹辩误》 《皋陶与六安》第2辑 黄山书社 1997年 ISBN 7-80630-250-6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Volkswagen Group MQB platform

Daniel Guggenhe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