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廷棟(?-1636年),河南鄢陵人。明末政治人物。
父梁克從,官至太常少卿。梁廷棟舉萬歷四十七年(1619年)進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召改禮部,歷官儀制司郎中。天啟五年(1625年),遷撫治西寧參議。官至兵部尚書。《明史》记载他“居中枢岁余,所陈兵事多中机宜”,“颇挟数行私,不为朝论所重。”曾與袁崇煥共事於遼。袁崇煥殺毛文龍之後,後金擁兵南下京城,梁廷棟上疏請斬袁崇煥,稱“則逆奴之謀既詘,遼人之心亦安”[1]。崇禎三年(1630年)薦用孫元化為登萊巡撫。後被弹劾“纳贿营私”,“得闲住去”。
崇祯八年(1635年)起用为兵部右侍郎兼右都御史,“代杨嗣昌总督宣府、大同、山西军务”。崇禎九年(1636年)秋清兵入逼京師,“三人相掎角,皆退怯不敢战。于是宝坻、顺义、文安、永清、雄、安肃、定兴诸县及安州、定州相继失守。”据清人所撰之《明史》称,宣大總督梁廷棟與兵部尚書張鳳翼怯不敢戰,但尾其後而已。清兵至雄縣而返,沿途在樹上寫下「各官免送」四字。廷棟與鳳翼“两人恇怯不敢战,近畿地多残破,言官交章论劾。两人益惧,”“言官劾疏五六上,凤翼忧甚”,自知死罪難逃,每日服食大黃取瀉求死。九月初一日張鳳翼卒,不數日廷棟亦死。[2]
注釋
^ 《明本兵梁廷棟請斬袁崇煥疏》
^ 《明史·卷二百五十七》:梁廷棟,鄢陵人。父克從,太常少卿。廷棟舉萬歷四十七年進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召改禮部,歷儀制郎中。天啟五年,遷撫治西寧參議。七年,調永平兵備副使。督撫以下為魏忠賢建祠,廷棟獨不往,乞終養歸。
崇禎元年起故官,分巡口北道。明年加右參政。十一月,大清兵克遵化,巡撫王元雅自縊,即擢廷棟右僉都御史代之。廷棟請賜對,面陳方略,報可。未幾,督師袁崇煥下獄,復擢廷棟兵部右侍郎兼故官,總督薊、遼、保定軍務及四方援軍。廷棟有才知兵,奏對明爽,帝心異之。
三年正月,兵部尚書申用懋罷,特召廷棟掌部事。時京師雖解嚴,羽書旁午,廷棟剖決無滯。而廷臣見其驟用,心嫉之。給事中陳良訓首刺廷棟,同官陶崇道復言:「廷棟數月前一監司耳,倏而為巡撫、總督、本兵,國士之遇宜何如報。乃在通州時,言遵、永易復,良、固難破,自以為神算。今何以難者易,易者難?且嘗請躬履行間,隨敵追擊,以為此報主熱血。今偃然中樞,熱血何銷亡也?謂制敵不專在戰,似矣,而伐謀用間,其計安在?」帝不聽崇道言。廷棟疏辨,乞一巖疆自效,優詔慰留之。未幾,工部主事李逢申劾廷棟虛名,崇道又言廷棟輕於發言,致臨洮、固原入衛兵變。帝皆不納。五月,永平四城復,賞廷棟調度功,加太子少保,世蔭錦衣僉事。
其秋,廷棟以兵食不足,將加賦,因言:「今日閭左雖窮,然不窮於遼餉也。一歲中,陰為加派者,不知其數。如朝覲、考滿、行取、推升,少者費五六千金,合海內計之,國家選一番守令,天下加派數百萬。巡按查盤、訪緝、饋遺、謝薦,多者至二三萬金,合天下計之,國家遣一番巡方,天下加派百余萬,而曰民窮於遼餉,何也?臣考九邊額設兵餉,兵不過五十萬,餉不過千五百三十余萬,何憂不足。故今日民窮之故,惟在官貪。使貪風不除,即不加派,民愁苦自若;使貪風一息,即再加派,民歡忻亦自若。」疏入,帝俞其言,下戶部協議。戶部尚書畢自嚴阿廷棟意,即言今日之策,無逾加賦,請畝加九厘之外,再增三厘。於是增賦百六十五萬有奇,海內並咨怨。已,陳厘弊五事:曰屯田,曰鹽法,曰錢法,曰茶馬,曰積粟。又極陳陝西致寇之由,請重懲將吏貪汙者以紓軍民之憤,塞叛亂之源。帝皆褒納。
廷棟居中樞歲餘,所陳兵事多中機宜,帝甚倚任。然頗挾數行私,不為朝論所重。給事中葛應鬥劾御史袁弘勛納參將胡宗明金,請囑兵部;廷棟亦劾弘勛及錦衣張道濬通賄狀。兩人遂下獄。兩人者,吏部尚書王永光私人也。廷棟謀並去永光,以己代之,得釋兵事,永光遂由此去。御史水佳允者,弘勛郡人也,兩疏力攻廷棟,發其所與司官手書,且言其縱奸人沈敏交關薊撫劉可訓,納賄營私。廷棟疏辯求去,帝猶慰留。有安國棟者,初以通判主插漢撫賞事,廷棟薦其才,特擢職方主事,仍主撫賞,頗為奸利,廷棟庇之。後佳允坐他事左遷行人司副,復上疏發兩人交通狀,並列其賄鬻將領數事,事俱有跡。廷棟危甚,賴中人左右之,得閑住去,以熊明遇代。八年冬,召拜兵部右侍郎兼右都御史,代楊嗣昌總督宣、大、山西軍務。明年七月,我大清兵由間道逾天壽山,克昌平,逼京師。山後地,乃廷棟所轄也,命戴罪入援。兵部尚書張鳳翼懼罪,自請督師。兩人恇怯不敢戰,近畿地多殘破,言官交章論劾。兩人益懼,度解嚴後必罹重譴,日服大黃藥求死。八月十九日,大清兵出塞。至九月朔,鳳翼卒。逾旬日,廷棟亦卒。已,法司定罪,廷棟坐大辟,以既死不究云。
廷棟既歿,其父克從尚在。後賊破鄢陵,避開封。及開封被淹,死於水。
參考文獻
官衔
|
前任: 劉策
|
明朝薊遼總督 1630年
|
繼任: 張鳳翼
|
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己未科殿試金榜
|
|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
莊際昌 - 孔貞運 - 陳子壯
|
|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67名 |
周應期 - 施兆昂 - 陳萬言 - 何吾騶 - 項夢原 - 顧元鏡 - 梁廷棟 - 蔡官治 - 蔣 覲 - 許國器 陸之祺 - 陸懷玉 - 應朝玉 - 王建侯 - 史躬盛 - 康爾韞 - 李 楫 - 陸卿任 - 馬士英 - 董象恒 張泰階 - 徐在中 - 黃應秀 - 陳其仁 - 吳 淑 - 陳之美 - 吳時亮 - 王可覲 - 謝上選 - 周長應 陳國鑰 - 高道素 - 陳所聞 - 白貽清 - 王運昌 - 劉永祚 - 朱繼祚 - 許可徵 - 藍近任 - 樊時英 王振奇 - 王登庸 - 張 翀 - 閻 煖 - 涂紹煃 - 王凝祚 - 侯 恪 - 李廷森 - 葉震生 - 茅崇修 張 瑋 - 王行健 - 劉鱗長 - 劉存慧 - 楊行恕 - 姜曰廣 - 潘雲會 - 劉廷諫 - 丁啓睿 - 沈翹楚 薛玉衡 - 喬 巍 - 王庭栢 - 李養德 - 劉 泓 - 陸文衡 - 徐日葵 - --- - --- - ---
|
|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275名 |
彭祖壽 - 楊景明 - 喬若雯 - 邢紹德 - 祖重燁 - 梁廷翰 - 李時馨 - 倪文煥 - 王逢元 - 黃大受 蕭 震 - 金之俊 - 胡允恭 - 李際明 - 張元芳 - 宋治寧 - 章應望 - 習孔化 - 陳懋德 - 佘昌祚 范復粹 - 薛國觀 - 門克新 - 李長德 - 莊 謙 - 孫昌齡 - 林棟隆 - 李若愚 - 吳麟瑞 - 湯 齊 黃廷師 - 閻顧行 - 王時英 - 熊 江 - 馮國英 - 鄧 英 - 蘇寅賓 - 馬任遠 - 葉有聲 - 袁崇煥 孫傳庭 - 王 校 - 張繼孟 - 李逢申 - 何應奎 - 楊鼎樞 - 張從容 - 高 捷 - 葉成章 - 徐景麟 楊文昌 - 李吳滋 - 樊維城 - 任 政 - 陳此心 - 葉憲祖 - 叚高選 - 李景賢 - 李先開 - 楊金通 夏懋學 - 趙建極 - 李士昌 - 施邦曜 - 史高胤 - 劉大霖 - 任大冶 - 魯時昇 - 張廷箴 - 戴東旻 丁乾學 - 孔榮宗 - 卓 邁 - 劉民悅 - 袁 鯨 - 曹欽程 - 王之柱 - 貢脩齡 - 楊 炳 - 汪若極 張翰芳 - 蘇兆先 - 甘學闊 - 顏繼祖 - 徐伯徵 - 林正亨 - 徐廷宗 - 劉五緯 - 金秉乾 - 宋景雲 張學周 - 陳烜奎 - 戴 爗 - 萬谷春 - 金德義 - 張翰南 - 趙東曦 - 李若梓 - 馬維陛 - 羅華袞 楊鳳翥 - 羅萬爵 - 何可及 - 李燦然 - 吳裕中 - 王夢尹 - 晏 清 - 康承祖 - 張士良 - 顧宗孟 馮起綸 - 胡尙英 - 陳 韜 - 劉 詔 - 徐紹泰 - 吳士元 - 閻夢夔 - 劉繼吳 - 李應公 - 王明善 姚希孟 - 楊文岳 - 黎國俊 - 張承詔 - 倪啓祚 - 顧錫疇 - 李士元 - 曾化龍 - 陳可薦 - 蔡 璿 張士升 - 呂一奏 - 張 樞 - 鮑奇謨 - 吳阿衡 - 陳 燿 - 楊維新 - 范 鑛 - 余子翼 - 陳以瑞 周鳳岐 - 仇維禎 - 杜齊芳 - 玄 默 - 王 珙 - 陳九成 - 唐世涵 - 王維夔 - 楊世芳 - 王永壽 馮大任 - 丁 進 - 彭 參 - 仲 嘉 - 陸從諭 - 鄭覲光 - 曾省信 - 林 曾 - 劉安行 - 李世英 劉弘光 - 袁弘勳 - 朱光熙 - 黃願素 - 姚明恭 - 李 遵 - 石三畏 - 王永祚 - 關季益 - 馮運泰 朱祚昌 - 孫延泂 - 楊廷詔 - 楊 進 - 王家楹 - 毛九華 - 黃世澤 - 吳 炳 - 張中蘊 - 劉仲熹 鍾 斗 - 呂奇策 - 鄭二陽 - 楊夢袞 - 王 璣 - 王 楫 - 衞先範 - 汪 裕 - 侯安國 - 周維持 劉宇亮 - 王名世 - 李三奇 - 白源深 - 蔣向榮 - 石有恒 - 史啓英 - 葛應斗 - 苗思順 - 李 喬 林咨益 - 汪邦柱 - 龔而安 - 胡以良 - 張 輦 - 仇夢台 - 楊肇泰 - 雷躍龍 - 王允成 - 倪成章 余文𪹓 - 曹延諮 - 呂邦瀚 - 楊錫璜 - 周詩雅 - 陳振豪 - 李維喬 - 陳 序 - 陳鍾盛 - 潘士聞 王嘉言 - 謝雲虬 - 姚 鈿 - 吳天策 - 周維新 - 田乃䅿 - 余應桂 - 王廷泰 - 康元穗 - 樊一蘅 王鼎新 - 高斗光 - 汪漸磐 - 周 振 - 田景新 - 徐起陸 - 秦 植 - 蘇守範 - 王文清 - 劉夢潮 袁一鳳 - 寇從化 - 施元徵 - 吳羽侯 - 黃養正 - 黃嗚俊 - 范文若 - 徐應豸 - 劉 斌 - 單明诩 徐天衢 - 邊之靖 - 羅 宰 - 韓一良 - 熊鍾吳 - 李 彬 - 常自裕 - 謝邦薦 - 安良澤 - 祝世美 宋嗚梧 - 趙恂如 - 楊時化 - 牛翀玄 - 陳堯言 - 梁天奇 - 張善政 - 李時茪 - 傅良選 - 李昌齡 賀文明 - 邵捷春 - 李樹初 - 閔 謹 - 吳國禎 - --- - --- - --- - --- - ---
|
|
前一科:萬曆四十四年丙辰科 · 後一科:天啓二年壬戌科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