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延儒
|
大明太子太師內閣首輔東閣大學士
|
籍貫
|
南直隸常州府
|
族裔
|
漢族
|
字號
|
字玉繩,号挹齋
|
出生
|
萬曆二十一年 1593年 直隶宜兴县宜城鎮
|
逝世
|
崇禎十七年 1644年(50-51歲) 京師
|
出身
|
|
周延儒(1593年-1644年),字玉繩,號挹齋,直隶宜興縣宜城鎮人,明末政治人物。万历进士,東閣大學士,因貽誤軍機,被賜死。
生平
周延儒少時聰穎,被譽為神童,有名文。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連中會元、狀元。時年二十余歲,又與同年馮銓友善,其后結為姻親。天啟中期升遷右中允,掌管司經局事務。馮銓罷相後,周延儒以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崇禎帝即位,誅魏忠賢,召延儒為禮部右侍郎。
周延儒“性警敏,善伺意指”[1],且為復社領袖,曾深得崇禎信任,屢蒙召對,崇祯二年(1629年),崇禎帝召周延儒密議,“漏下數十刻乃出,語秘不得聞”,崇祯三年正月,韓爌致仕,三月李標致仕,九月成基命致仕[2],延儒得以任首辅。崇禎六年(1633年),三月,刑科都給事陳贊化劾周延儒“招權納賄、遊客李元功借叢威人”,又揭發延儒嘗告訴李標云:“今上羲皇上人也”。[3]六月,周延儒被溫體仁逐出京城,溫體仁把持了內閣,民间的對聯说“禮部重開天榜,狀元探花榜眼,有些惶恐。內閣翻成妓館,烏龜王八篾片,總是遭瘟”。[4]崇祯十年(1637年),溫體仁被罢免。周延儒再度入阁。崇禎十五年五月,山東兵備僉事雷演祚彈劾周延儒門生范志完督師山東時縱兵淫掠,並赴京與其對質。崇禎十六年七月,崇祯在中左门召见群臣,亲自审讯范志完,最後范遭誅殺,並逮治董廷献,而周延儒的地位受到動搖。[5]
崇祯十五年(1642年),周延儒曾勸皇帝剝奪東廠的權力,史称“都人大悦”,東廠特務恨之入骨。崇祯十六年(1643年),八旗压境,震動燕都。内阁首辅周延儒请求督师抗击清兵。但周延儒带兵出京后,驻軍通州,不敢迎战。每日與部属饮酒作乐,“每日幕客攢集,午後始開門收文書,應故事”,向朝廷谎报军情,偽造胜績。[6]崇祯不知内情,对周延儒褒奖有加。后来,周延儒得知清軍兵退,遂謊報戰功。朝廷论功加周延儒为太师。后锦衣卫指挥使骆养性上疏揭發真相,其他的官员也相繼弹劾延儒。崇禎大罵:“最恨周延儒對朕使乖(玩弄計謀欺瞞)。”
崇祯十七年(1644年),周延儒受命縊死。當骆养性持聖旨及吊繩至延儒官邸時為酉時,周延儒向家人一一哭別,拖延至第二天清晨近卯時才自縊,相隔兩個月後,改換崇禎也在此黎明破曉時分自縊,形同預言對比。延儒死后,民间有歌谣日:“周延儒,字玉绳;先赐玉,后赐绳。绳系延儒之颈,一同狐狗之头。”,清廷列周延儒入《明史·奸臣传》。
参考文献
^ 王鴻緒,《明史稿》,收入於周駿富輯,《明代傳記叢刊》
^ 王鴻緒,《明史稿》,列傳13“溫體仁”傳
^ 王鴻緒,《明史稿》,列傳13“溫體仁”傳
^ 文秉:《烈皇小識》,頁87
^ 《明史·雷演祚传》
^ 《多爾袞攝政日記》,第5—6頁記載多爾袞看了明朝的朝報,發現明朝君臣總是謊報勝利。
官衔
|
前任: 成基命
|
明朝内阁首輔 1630年-1633年
|
繼任: 温体仁
|
前任: 張四知
|
明朝内阁首輔 1641年-1643年
|
繼任: 陳演
|
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癸丑科殿試金榜
|
|
第一甲 賜進士及第 共3名 |
周延儒 - 莊奇顯 - 趙師尹
|
|
第二甲 賜進士出身 共67名 |
周 京 - 張鳳翼 - 熊 膏 - 王化貞 - 王庭梅 - 張魯唯 - 龔承薦 - 鄧漢才 - 朱之臣 - 殷之輅 劉正中 - 方大鉉 - 申廷譔 - 都 任 - 程玉潤 - 華 顏 - 周之訓 - 張景燁 - 李孫宸 - 趙贊化 陳應元 - 王維章 - 章文炳 - 陳 陛 - 周之謨 - 樓一堂 - 沈萃楨 - 熊秉鑑 - 劉鴻訓 - 楊若梓 洪啓初 - 胡維霖 - 徐道登 - 章光岳 - 周 宇 - 陳敏吾 - 陸元楨 - 徐九章 - 呂 遜 - 柴寅賓 焦弘祚 - 史永安 - 楊 壽 - 方尙恂 - 陸化熙 - 楊 蛟 - 錢士晉 - 黃鳳彩 - 陳玄暉 - 謝 宸 范 鈁 - 黃元會 - 葉 燦 - 吳伯與 - 鹿善繼 - 沈中英 - 戴 澳 - 李爲京 - 劉弘宇 - 丘志充 吳廷爚 - 楊景辰 - 朱本洽 - 蔣士忠 - 李 拭 - 孫如洵 - 方承笏 - --- - --- - ---
|
|
第三甲 賜同進士出身 共274名 |
徐景濂 - 張正道 - 劉大受 - 梁之棟 - 周 鏘 - 周以謙 - 董承業 - 張素養 - 姚應嘉 - 潘文龍 周用賓 - 魏光緒 - 林而興 - 孫有祿 - 蕭 基 - 叚國璋 - 胡胤嘉 - 王應熊 - 毛士龍 - 周順昌 周 鼎 - 沈應時 - 劉士登 - 沈振龍 - 許士奇 - 叚 鏷 - 許其孝 - 晏日啓 - 李繼貞 - 王在臺 崔奇觀 - 黃文星 - 秦延烝 - 林聯綬 - 方守地 - 方震孺 - 尹同皐 - 吳殿邦 - 陳其柱 - 王登三 王祚昌 - 董懋中 - 秦時懋 - 朱瀛達 - 堵天顏 - 何 早 - 霍惟華 - 趙行志 - 陳必謙 - 詹向善 向日升 - 馮時來 - 郭如闇 - 繆昌期 - 黃承乾 - 王則古 - 袁熙臣 - 陶爾德 - 陳保泰 - 張爾嘉 傅 櫆 - 溫皐謨 - 胡沾恩 - 柴紹勳 - 張汝懋 - 楊紹震 - 孔貞時 - 周之楨 - 潘雲翼 - 喬時英 侯應琛 - 汪康謠 - 陳祖苞 - 馬逢皐 - 俞琬綸 - 何舜岳 - 晏春鳴 - 吳 甡 - 康四海 - 張慎言 白正蒙 - 張時雍 - 張三傑 - 趙士許 - 范景文 - 馬中騋 - 呂維祺 - 楊惟和 - 徐邦華 - 張 捷 李魯生 - 徐揚先 - 曹 谷 - 馬如周 - 李精白 - 張惟一 - 馬煥賓 - 鄧良知 - 呂夢熊 - 張正學 王元瑞 - 揚國柱 - 吳兆元 - 賀自鏡 - 李 顯 - 和于朝 - 胡汝淳 - 白貽忠 - 徐憲卿 - 陳沃心 董羽宸 - 鄒忠胤 - 王祚遠 - 馮 銓 - 王志道 - 王寅揆 - 顧其仁 - 趙時用 - 梁州彥 - 張昌辰 楊 掄 - 羅汝元 - 韓繼思 - 蕭命官 - 劉 懋 - 魏復琦 - 趙時晉 - 楊名時 - 李應薦 - 陳國樟 潘士良 - 倪楚玉 - 張宗衡 - 劉 鍊 - 張弘襟 - 沈鳳超 - 徐 牧 - 沈必成 - 沈景初 - 孟紹康 鄧秉修 - 蔡輔之 - 呂下問 - 王三重 - 梁夢環 - 石聲諧 - 劉鍾英 - 胡公冑 - 浦延祜 - 王三德 賈三策 - 向于宸 - 張尙友 - 賴良佐 - 羅尙忠 - 楊建烈 - 周昌晉 - 蒲秉權 - 盧洪珪 - 田 仰 陳良訓 - 胡芳桂 - 何薦可 - 耿志煒 - 高任之 - 何龍禎 - 孫國禎 - 焦源溥 - 姜兆齊 - 馬鳴霆 孫紹統 - 劉廷宣 - 郝士膏 - 李長春 - 周宗建 - 周夢尹 - 蘇 琰 - 石文器 - 畢佐周 - 馬中關 龔世法 - 吳之仁 - 潘學曾 - 劉體仁 - 張九賢 - 戴君恩 - 朱大典 - 王建和 - 黎祖壽 - 劉應賓 張 橋 - 郎兆玉 - 張以化 - 顧居仁 - 張時俊 - 姜逢元 - 徐 鑛 - 李廷材 - 紀孟禮 - 王業浩 潘士美 - 陸文獻 - 汪一蛟 - 解學龍 - 李國𣚴 - 張文運 - 金廷璧 - 張文熙 - 蘇繼歐 - 鄒復宣 潘師道 - 李懋芳 - 李天經 - 陳 甲 - 王大受 - 周士樸 - 張福臻 - 霍化鵬 - 曾楚卿 - 張 杰 徐卿伯 - 韓 士 - 張 讚 - 甯繩武 - 馮登瀛 - 羅喻義 - 吳之俊 - 孫 杰 - 范 鉁 - 王大年 王廷試 - 周希令 - 張四明 - 李 蕃 - 崔呈秀 - 梁 炳 - 沈 棨 - 傅 國 - 吳羽文 - 程紹南 高士望 - 劉嘉遇 - 殷宗輔 - 崔 麟 - 周 果 - 楊棟朝 - 張 第 - 成 珍 - 宣大勳 - 暴謙貞 呂維寧 - 張東光 - 丁鳴陛 - 李宜培 - 馮作霖 - 周邦基 - 洪敷敎 - 劉似鰲 - 王命卿 - 齊琦名 李日宣 - 韓肫仁 - 潘宗顏 - 俞士瑛 - 蔡國楨 - 張 絃 - 王心一 - 郭 鞏 - 陽 薦 - 陳元卿 孟紹虞 - 莫在聲 - 王 瑊 - 甯 熿 - --- - --- - --- - --- - --- - ---
|
|
前一科:萬曆三十八年庚戌科 · 後一科:萬曆四十四年丙辰科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