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木圖
阿拉木圖 Алматы | |||
---|---|---|---|
| |||
![]() ![]() 阿拉木圖 阿拉木圖在哈薩克的位置 | |||
坐标:43°15′N 76°54′E / 43.25°N 76.9°E / 43.25; 76.9 | |||
國家 | ![]() |
||
有人定居 | 公元前10至9世紀 |
||
建立 | 1854年 |
||
城市制度化 | 1867年 |
||
政府 | |||
• Akim (市長) |
Baibek Baurzhan Kydyrgaliuly |
||
面积 | |||
• 总计 |
682 平方公里(263 平方英里) |
||
海拔 |
500–1,700 米(1,640–5,577 英尺) |
||
人口(2018年) | |||
• 總計 | 1,801,713 |
||
• 密度 |
2,600/平方公里(6,800/平方英里) |
||
时区 | UTC+6 (UTC+6) |
||
郵政編碼 | 050000–050063 |
||
電話區號 | +7 727[1] |
||
ISO 3166-2 | ALA |
||
車牌 | A 或者 02 |
||
網站 | http://www.almaty.kz |
阿拉木圖或譯阿爾馬地(哈薩克語:Алматы;俄语:Алма-Ата)是哈萨克斯坦的一座直辖市,也是该国的第一大城市。坐落在哈薩克東南部的山區,鄰近吉爾吉斯。
阿拉木圖在1929年到1991年之間是哈薩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的首府。苏联解体之后,成为哈萨克斯坦的首都。1997年,哈萨克斯坦首都被搬迁到了阿斯塔纳,但阿拉木图仍是该国主要商業和文化中心,也是中亚最大的一座城市。
阿拉木图早年盛產蘋果,因此有「蘋果城」之稱(哈薩克語:Алма為蘋果之意)。
目录
1 歷史
2 氣候
3 遷都
4 交通
5 體育
6 友好城市—姊妹市
7 參考資料
歷史
阿拉木圖也稱古爾班阿里瑪圖。1911年,阿拉木圖發生了一場大地震,唯一在大地震中留下的建築物只是一座東正教教堂升天大教堂。1920年代,當突厥斯坦-西伯利亞鐵路建成後,阿拉木圖成為了一個主要的中途站。
1921年,阿拉木圖的名稱被改為「阿爾瑪-阿塔」(俄语:Алма-Ата)。1929年,阿拉木圖成為了哈薩克蘇維埃共和國的首都。1986年12月16日,阿拉木图爆发学生运动,史称阿拉木图十二月事件(杰勒托克桑)。1991年,獨立國家聯合體成立的簽署儀式在阿拉木圖進行。直到1997年,哈薩克遷都至阿斯塔納。

阿拉木圖夜景

升天大教堂,是一座19世紀俄羅斯東正教會大教堂位於Panfilov Park,是世界第二高的木製建築。[2]
氣候
阿拉木圖的氣候屬於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也就是夏熱冬冷年溫差大。
阿拉木图气候平均数据 | |||||||||||||
---|---|---|---|---|---|---|---|---|---|---|---|---|---|
月份 |
1月 |
2月 |
3月 |
4月 |
5月 |
6月 |
7月 |
8月 |
9月 |
10月 |
11月 |
12月 |
全年 |
平均高温℃(℉) |
−0.2 (31.6) |
1.4 (34.5) |
7.0 (44.6) |
17.2 (63) |
21.6 (70.9) |
26.7 (80.1) |
29.8 (85.6) |
28.7 (83.7) |
23.8 (74.8) |
15.9 (60.6) |
7.5 (45.5) |
2.4 (36.3) |
15.2 (59.4) |
平均低温℃(℉) |
−9.6 (14.7) |
−8.2 (17.2) |
−2.6 (27.3) |
6.1 (43) |
10.5 (50.9) |
15.2 (59.4) |
17.8 (64) |
16.3 (61.3) |
11.2 (52.2) |
4.5 (40.1) |
−2.1 (28.2) |
−6.7 (19.9) |
4.4 (39.9) |
平均降水量㎜(英寸) |
33 (1.3) |
41 (1.61) |
62 (2.44) |
111 (4.37) |
106 (4.17) |
61 (2.4) |
38 (1.5) |
27 (1.06) |
29 (1.14) |
56 (2.2) |
52 (2.05) |
41 (1.61) |
657 (25.87) |
来源:[1] |
遷都
由于阿拉木图地处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离边境太近,不符合一个独立国家首都的要求,而且人口密度过大,发展余地接近极限,难以满足首都建设发展的需要;城市生态环境恶化、大气污染严重,又处于地震活跃地带,首都安全受到威胁。于是哈萨克斯坦议会根据总统提议,于1994年7月6日通过迁都决议,在此后的几年里,阿克莫拉(阿斯塔纳)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建和扩建工程,为迁都作了大量的准备。一大批新建筑在市内拔地而起,交通、通讯、能源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1997年12月10日,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在阿克莫拉郑重宣布,阿克莫拉市正式成为哈萨克斯坦“永久性首都”。从此,阿克莫拉取代阿拉木图成为哈萨克斯坦新的政治中心。阿拉木图尽管失去了首都的地位,但今后仍将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
交通
阿拉木圖地鐵是城市交通的骨幹。哈萨克斯坦国家铁路在阿拉木图设有两个主要铁路客运站,分别是位于市郊的阿拉木图1号站和位于城区的阿拉木图2号站。
中国作曲家冼星海(1905年至1945年)曾于1943-1945年居住于此,1998年10月7日原弗拉基米爾大街被命名為冼星海大街。
體育
阿拉木圖曾和阿斯塔納一起主辦2011年亞洲冬季運動會。阿拉木圖曾申辦2014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但未進入決選。[3]该市有著名的麥迪奧高山滑冰场,位于城外的天山山谷之中,条件优越,曾在此创造过数十项滑冰世界记录。2008年奥运会圣火传递曾经过此地。
阿拉木圖於2011年11月29日取得2017年冬季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主辦權。[4]
阿拉木圖有哈薩克國立大學及哈薩克科學學院,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建成的總統府亦位於該市。
阿拉木圖與中國北京一同進入2022年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決選,落選。
友好城市—姊妹市
阿拉木圖的友好城市包括:[5]
國家 |
城市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圖森[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參考資料
^ Code Of Access. Almaly.almaty.kz. [2 January 2012].
^ Ness, Immanuel. Encyclopedia of World Cities. M E Sharpe Reference, 1999. ISBN 0-7656-8017-3. Page 19.
^ 2014 Winter Olympic Games Bids. Gamesbids.com. [2 January 2012].
^ Almaty 2017 home page. Almaty2017.kz. 11 November 2011 [2 January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四月 2012). 请检查|archive-date=
中的日期值 (帮助)
^ List of Almaty sister cities
^ Tucson Sister Cities. Interactive City Directory. Sister Cities International. [4 September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年10月4日).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阿拉木圖 |
|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