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輕鐵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輕鐵
Light Rail





LRT 505 Siu Lun.JPG
輕鐵

概覽
營運地區
途經區域:屯門區、元朗區
所屬系統
港鐵
目前狀況
營運中
车站总数
68個
路線類型
輕軌運輸系統
技術數據
路線長度
36.2公里
軌道標準
1435毫米(標準軌)
車輛基地
港鐵屯門車廠
使用车辆


  • 輕鐵第一期列車

  • 輕鐵第二期列車

  • 輕鐵第三期列車

  • 輕鐵第四、五期列車



运营信息
營運時期
1988年9月18日至今




路線圖

Hong Kong Light Rail Geographical Map.png









輕鐵(全稱輕便鐵路,前稱九廣輕鐵,《香港法例》上則稱為西北鐵路[1]英语:Light Rail)是香港唯一輕型鐵路系統,高速的無閉塞輕鐵系統之一[2],行駛於新界西部屯門區及元朗區,總長度36.15公里,68個車站。輕鐵由九廣鐵路公司擁有,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為港鐵一部份;路線圖代表顏色為泥黃色。




目录






  • 1 概要


    • 1.1 與重型鐵路比較




  • 2 歷史


    • 2.1 興建


    • 2.2 通車初期


    • 2.3 擴展/重大改進計劃


      • 2.3.1 屯門支線(第二期發展路線)


      • 2.3.2 天水圍支線(第三期發展路線)


      • 2.3.3 天水圍支線(第四期發展路線)及轉車站配合西鐵通車


      • 2.3.4 天水圍預留區支線


      • 2.3.5 架空路軌工程




    • 2.4 退居轉車地位


    • 2.5 兩鐵合併




  • 3 特色


    • 3.1 優先過路權




  • 4 營運


    • 4.1 收費區間


    • 4.2 收費方法


      • 4.2.1 八達通


        • 4.2.1.1 輕鐵個人八達通積分優惠




      • 4.2.2 單程票


      • 4.2.3 曾存在的車票種類






  • 5 使用車輛


  • 6 車站和車廂廣播


  • 7 車站及接駁路綫


    • 7.1 目前的營運路線


    • 7.2 已取消的營運路線


    • 7.3 未成線




  • 8 乘客人次


  • 9 爭議


    • 9.1 安全問題


    • 9.2 列車和運力問題


    • 9.3 路線重組風波




  • 10 安全


    • 10.1 安全設施


    • 10.2 重大意外


    • 10.3 其他意外




  • 11 擱置計劃


  • 12 車站及接駁路綫


  • 13 參見


  • 14 註腳


  • 15 參考來源


  • 16 外部連結





概要




繪於1995年的原輕鐵網絡佈局圖。


輕鐵系統於新界西的屯門區及元朗區之間行走,第一期於1988年9月18日通車;時稱輕便鐵路,英文 Light Rail Transit,簡稱 LRT;後因配合九廣西鐵(今港鐵西鐵綫)興建改稱九廣輕鐵,最後改為現時名稱;經過多次擴展,現總長度36.15公里。服務範圍主要包括屯門、元朗及天水圍3個新市鎮。其中以屯門的路段最多,包括多個路軌的迴圈;元朗方面則有一條依青山公路及一條伸延往天水圍的路軌;天水圍則有2個圍繞的路段。現時輕鐵系統共有68個車站,當中有4個車站和西鐵綫連接。輕鐵由九廣鐵路系統建造及初期經營,屬九廣鐵路系統;於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起租予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成為港鐵一部分。輕鐵的代表顏色,兩鐵合併前為橙色,而兩鐵合併後則改為泥黃色以避免跟前地鐵東涌線(橙色)混淆。


由於路軌分支路多,並非單純直線,輕鐵班次設計成多組路線,方便乘客到達目的地。乘客必須登上正確路線列車方能到達目的地,有時要轉車方能到達,這跟巴士有點相似。輕鐵現時共有11條路線,大部分車程都只需轉一次車即可完成。


輕鐵每日運作19小時,車隊現有140輛輕鐵列車[3]



與重型鐵路比較


同樣使用標準鐵軌,輕鐵車廂長20.2米、寬2.65米,日常營運只會串接不多於2節車廂行走[a];而屬於重型鐵路的九廣鐵路——英段(今港鐵東鐵綫)車廂長23.75米、寬3.1米,最多可串接12節車廂行走。



歷史



興建


早於1970年代發展屯門新市鎮的時候,香港政府便已預留空間以興建鐵路,但事實上政府當時還沒有決定交予哪間鐵路公司負責營運。直至1982年,政府邀請擁有香港電車有限公司的九龍倉集團建造及營運鐵路系統。該公司最初表示有興趣興建這條鐵路,並打算以雙層電車、類似香港電車的形式行走,但最終表示因九龍倉集團及香港政府無法在分帳問題上與易地營運協議(原香港電車系統由港島北整個遷到屯門及元朗)達成共識,而決定退出計劃。於是政府邀請當時剛成立的九廣鐵路公司建造此鐵路系統,該公司最終於1984年中,決定接納並研究。最後,九廣鐵路公司批出輕便鐵路第一期系統合約予澳洲禮頓城市運輸集團英语Leighton Holdings)-MTA英语Metropolitan Transit Authority (Victoria)聯合財團[4],輕便鐵路系統便於1985年7月14日正式動工。


當時屯門區及元朗區已有巴士網絡,當中約有8條路線跟計劃中的鐵路網絡重疊。可是政府引入輕鐵專區概念,最終使原來的營運商九龍巴士放棄經營來往屯門區及元朗區之間的巴士路線,包括:



  • 55:元朗東↔流浮山[b]

  • 56:元朗西↔大棠[c]

  • 59:友愛南↔大興[d]

  • 59B:屯門碼頭↔兆康苑[e]

  • 61:屯門市中心↔元朗西[f]

  • 61A:屯門碼頭↔元朗東[g]

  • 62:兆康苑↔青山灣[h]

  • 63:友愛南↔元朗東[i]


以換取讓九巴和城巴開辦來往屯門、天水圍、洪水橋、元朗至大角咀、旺角、佐敦、尖沙咀、紅磡、觀塘和香港島的多條巴士線(58X、59X、63X、66X、67X、69X、260X、258D、259D、265B、268B、268C、268X、269B、269C、960、961、962系列、967、968、969系列等)。此外,政府亦同時引入措施,分別限制九巴在專營範圍內的上落客,及批准九鐵公司營運可收費的接駁巴士(即現時的港鐵巴士),於區內接載乘客前往輕鐵車站,用以取代九巴及專線小巴的原有路線,從而在財政上支持輕便鐵路的營運。在輕鐵專區生效之前,為保障巴士不與前地下鐵路造成直接競爭,由新界西開往市區的巴士線,有「南不過深水埗」的規定。


於1987年9月6日,九巴59B線正式交由九廣鐵路輕鐵巴士部接辦,而該線所有九巴車長亦同時轉為輕鐵員工,繼續駕駛59B路線。另外,以下服務屯門區專線小巴路線亦因輕鐵專區而被政府勒令停駛,包括:



  • 44:屯門市中心↔龍鼓灘

  • 45:安定邨↔山景及

  • 46:安定邨↔4B區(即井財街)


輕鐵原本訂於1988年8月8日通車,但由於在同年3月至7月25日期間輕鐵試車時,發生18宗有人傷亡的交通意外,涉及途人及道路上的其他交通工具,被政府下令禁止試車,輕鐵亦趕不上在8月8日通車。因此押後至1988年9月18日(農曆8月8日)通車。



通車初期


輕鐵系統(第1期)最終於1988年9月18日正式通車,通車時政府所制定有關於輕鐵專區[5] 的法例亦正式生效。通車初期的多數路段均於屯門區,只有一條路段沿青山公路通往元朗。路線方面,只有3條路線於屯門區內行走,3條路線分別是:前往東南部的安定邨;前往西南部的屯門碼頭;以及途經青山公路前往東北部的元朗。路線覆蓋部份公共屋邨及私人屋苑。而九鐵亦購置70輛電動列車,再於1991年增購30輛(其中10輛沒有駕駛室,只可被前方有駕駛室的列車拖著走動,故又稱拖卡),而再於1997年增購20輛(詳見「使用車輛」一節)。1993年6月1日,由於受到當地區議會的壓力,在九鐵的同意下,政府取消部份限制,容許來往屯門至市區及元朗至市區的巴士路線自由上落乘客及增設分段收費,輕鐵及區內巴士路線開始有限度的競爭,但儘管如此,九鐵在新界西專營權依然生效,由於此舉是違反了當初訂立的專營條款,九鐵有權向政府就開放巴士上落而造成的損失,要求賠償,不過九鐵表示盡可能不向政府索償[6] 。輕鐵專區的條款已在2006年10月完全終止(其原因乃由於九巴和城巴已於1988至2003年期間開設多條通往香港島和九龍區巴士線,但兩巴均無意增設區內路線)[6]



擴展/重大改進計劃




左面為舊版路線圖(部份);左下角可見橙色舊標誌及通車時使用的名稱「輕便鐵路」


參考條目:1986年香港輕鐵系統擴展研究計劃



屯門支線(第二期發展路線)


輕鐵系統的第一次伸延支線位於屯門東北部及南部。令輕鐵服務更多居民。這是1986年香港輕鐵系統擴展研究發表報告後,首批落實的支線。



  • 3段支線分別連接:(屯門碼頭至友愛)、(友愛至三聖)及(市中心至屯門東北)。

  • 興建的支線共有3段,總長5公里,共設有9個車站及1個總站。

  • 3段支線於1989年11月動工,1992年2月全線通車。


屯門碼頭至安定



  • 連接屯門碼頭至安定邨,建於新填海的老鼠洲之上。

  • 設有4個車站(兆禧、屯門泳池、豐景園及兆麟)。


安定至三聖



  • 連接鄰近青山灣的三聖邨。

  • 設有1個總站(三聖站)。


市中心至屯門東北



  • 從兆康伸延,經橫跨屯門河高架橋,沿青山公路向南前進,最終再經過一條高架橋,接回位於屯門市中心北面路軌。

  • 設有5個車站(杯渡、何福堂、新墟、景峰及鳳地)。


1992年2月2日第二期所有新支線通車後,共有3條輕鐵路線需要重新安排:



  • 505線延長至三聖。

  • 506線改以友愛為終點站。

  • 507線延長至屯門碼頭。

  • 開設新路線614線,來往屯門碼頭至元朗(途經屯門南部及屯門東北新支線路段並取代611線)。

  • 接駁巴士559線取消。



天水圍支線(第三期發展路線)


第2次的興建支線則位於天水圍新市鎮。天水圍本來只是一片漁塘,但於1980年代起開發為新市鎮。由於人口增長,加上長江實業在天水圍發展大型私人屋苑嘉湖山莊,對交通需求亦隨之增加。輕鐵決定於青山公路主線塘坊村站附近的灰沙圍,興建一條新支線通往天水圍。



  • 興建路線為1986年輕鐵系統擴展報告中建議的天水圍第一段及第二段。

  • 全長2.1公里。

  • 共有4個車站(坑尾村站、天耀站、樂湖站及天瑞站),連接區內主要屋苑。

  • 天水圍支線於1989年11月5日動工,1993年1月10日通車。


除此之外,分別有2條新路線投入服務,包括來往元朗總站(721線,來往天瑞至元朗總站),及來往屯門的722線(天瑞至兆康,後來與612重組成720線)。


隨後天水圍迅速發展,輕鐵進一步拓展天水圍支線。



  • 在天水圍東北面市中心,加建一條全長約800公尺路軌。

  • 興建路線

  • 增設2個車站(翠湖站及天水圍總站)



天水圍支線(第四期發展路線)及轉車站配合西鐵通車


這次是輕鐵第三次擴展系統,同樣位於天水圍新市鎮。並與「天水圍預留區支線」同時動工興建。


天水圍第四期支線是擴展在第3期發展路線中尚未提供輕鐵服務的地區興建新支線。



  • 興建路線為1986年輕鐵系統擴展報告中建議的天水圍第四段。

  • 全長1.7公里。

  • 主要定線在天城路及天福路,連接天榮站及與天耀路交匯。

  • 共有3個車站(銀座站、天湖站及天慈站)及1個西鐵交匯站(天水圍站),連接區內的主要屋苑。

  • 而天城路及天福路之交匯處為架空路軌,其餘支線及車站皆建於地面。



天水圍預留區支線


在1990年代,天水圍的發展一向都在天華路以南。到了接近2000年,便向天華路以北繼續擴展,在建設的同時,同樣地亦預留了位置給予輕鐵系統的未來發展。2000年以後,天華路以北主要屋邨亦相繼峻工並有市民入住。隨著北部居民人口大幅增長。輕鐵決定在預留空間興建一條新支線。



  • 全長2.7公里。

  • 共有6個車站(頌富站、天富站、天恒站、濕地公園站、天秀站及天悅站)及1個總站(天逸站)。

  • 其中天華路及天瑞路交匯處一段為架空路軌及一個架空車站。


天水圍第四期支線及天水圍預留區支線同時在西鐵通車前(2003年12月7日)通車。通車當天輕鐵路線隨即重組及改走新支線路段。



  • 720線改為751線,並改經天水圍、天榮、頌富等站,以天逸為天水圍端總站。

  • 721線改為761線,並改經頌富、濕地公園、天悅等站,以天榮為天水圍端總站。在繁忙時間亦加開短途線761P來往元朗及天逸。

  • 2003年12月16日,加開新路線701線天水圍南循環綫,從天水圍站出發,以單向途經天慈、天榮、翠湖、天耀等站,最後返回天水圍站。

  • 2004年4月9日,加開新路線706天水圍循環線,以701線的相反方向行走,不同的是706線服務範圍擴展至天水圍北。

  • 2004年8月22日,加開新路線705天水圍循環線,取代701線,服務範圍擴展至天水圍北。並加開短途線751P線,在繁忙時間來往天逸及天水圍站。

  • 2006年10月8日,加強761P線為全日服務,取代761線。

  • 2010年8月23日,761P綫的特別班次取消。



架空路軌工程


  • 九廣輕鐵架空路軌工程


退居轉車地位



對於屯門及元朗的居民而言,輕鐵系統一直也是重要的交通工具。直至西鐵綫(當時稱為西鐵)於2003年12月20日通車後,其地位才有所變動。九鐵公司把輕鐵重新定位,使之成為於區內接駁西鐵的交通工具。是次變動不單把路線重組,亦於天水圍新市鎮內再新增兩段支線及11個車站,使天水圍的輕鐵網絡形成兩個環,自成一國。雖然這次變動相當大,可是九鐵公司以未符合成本效益為理由,沒有添置新車卡,使輕鐵車隊在繁忙時間「應接不暇」,受到居民指摘。而不少其他地區的車廂都被調往天水圍應付需求,有拖卡的列車減少,車廂更見供不應求及擠迫。



兩鐵合併


2007年12月2日,九廣鐵路與香港地鐵合併為香港鐵路有限公司。輕鐵所受的影響相對輕微,只有車站及車廂標誌被更換,至於車費、轉乘規則等暫時都維持不變,而附例則轉為香港鐵路(西北鐵路)附例(英語:Mass Transit Railway (Northwest Railway) By-Laws)。雖然合併帶來鐵路車費減免,但輕鐵系統並不包括在內,因而在區內受到居民指責,而2008年9月28日開始提供的學生乘車優惠則例外。




特色




輕鐵典型的開放式月台。圖為天瑞站。


輕鐵的最為人所知的特色是車站的開放式月台設計及分區收費,前者與港島區電車系統相似,後者是全香港獨有。


有別於設有出入閘機的各個鐵路車站,輕鐵的車站不設閘機,大部分都只有月台,乘客可自由進出(付費方法請閱「收費方法」一節)。由於月台採用開放式設計,實際上乘客不用購買車票或確認八達通也可以上車。不過在未持有效車票的情況下乘搭輕鐵是違反港鐵附例,為了防止乘客乘搭「霸王車」(即未持有效車票而乘車,又稱逃票),港鐵會隨機在各車站或列車車廂派出查票員,檢查乘客是否持有有效車票。乘客需要出示有效車票(例如但不限於單程車票、八達通、屯門-南昌全日通或港鐵認可的車票)以供查閱(但實際上,客運助理亦會向在月台行經的人查票)。此外,乘客乘搭輕鐵,其實是不能夠自由搭乘路線的,只可作單一方向乘車,不可用作回程或在重覆車站使用(包括所有循環路線及同一收費區),單程票更只可於所選收費區內完成車程,不得跨區乘車(原因請閱下文)。


2003年九鐵公司全數前線員工更換新制服之前,查票員的制服是藍色的,正因制服的顏色又與卡通人物藍精靈相似,所以當年很多屯門和元朗區的小朋友及鐵路愛好者均稱他們為「藍精靈」(及後全線九廣鐵路前線客務職員更換新款淺藍色主調制服後,也被稱為「藍精靈」)。


輕鐵系統於通車時被劃分為5個收費區(2003年路線擴張後增加至6個),成為全香港首個引入分區收費概念的鐵路系統。單程車費以起點及終點經過多少個收費區來計算,而1997年前,輕鐵的4款月票也是以收費區來分類。(註:港鐵提供的接駁巴士則沒有分區收費,但為轉乘輕鐵的乘客提供轉乘優惠。)



優先過路權


輕鐵的另一特色是優先過路權,顧名思義,即輕鐵擁有較其他道路車輛和行人高的優先權。當一列輕鐵列車駛至距離平交道或由交通燈號控制的路口約100米處時[7],列車會發出訊號予鋪設於路軌上的接收器,接收器會再傳送訊號至控制該組燈號的電腦系統,接著各燈號便會互相配合,讓輕鐵列車優先通行。[8]


雖然設立優先過路權的原意是加快列車行進速度,減省行車時間,但在一些繁忙的路口,卻常使其他道路使用者或行人久等才能通過路口。這令一些繁忙路段(如青山公路-元朗段、屏廈路近天福路、天頌苑通道、天耀路近樂湖居)的路面交通擠塞情況不斷惡化。[9]


早期輕鐵列車有「絕對優先權」,意即不論何時有輕鐵列車到達路口,交通燈號皆會轉換成讓輕鐵駛過。但此舉對其他路面交通影響甚大,當地居民十分不滿,後來才將優先權降低。



營運



收費區間


輕鐵按照站點分佈,分為6個收費區,分別為第1、2、3、4、5、5A區。



  • 第1收費區,位屯門皇珠路以南區域,可視為屯門南區,也是輕鐵覆蓋範圍最南邊的收費區間。 [10]一共有2個總站,10個中途站。

  • 第2收費區,位於屯門皇珠路以北、青田路以南區域,可視為屯門中區。 [10]一共有1個總站,20個中途站,其中1個車站與西鐵線交匯換乘。

  • 第3收費區,位於屯門的青田路以北、元朗的田廈路以西的區域,可視為屯門北區。 [10]一共有2個總站,10個中途站,其中1個車站與西鐵線交匯換乘。

  • 第4收費區,位於元朗的田廈路以東、朗天路以西、天水圍天華路以南之間的區域,可視為天水圍南區。 [10]1993年1月10日天水圍支線第1段通車前曾經是車站數量最少及唯一一個不設任何總站的收費區段,在2003年12月7日第5A收費區啟用後,是鄰接最多的收費區段。一共有1個總站,12個中途站,其中1個車站與西鐵線交匯換乘。

  • 第5收費區,位於元朗的朗天路以東的區域,可視為元朗區,也是輕鐵覆蓋範圍最東邊的收費區間。 [10]一共有1個總站,4個中途站,其中1個車站與西鐵線交匯換乘。

  • 第5A收費區,位於天水圍天華路以北的區域,可視為天水圍北區。 [10]於2003年12月7日啟用,是輕鐵最新啟用的和輕鐵覆蓋範圍最北邊的收費區間,與第5收費區收費水平看齊,由第5收費區前往本收費區將計作三個收費區收算(5、4、5A)。一共有1個總站,6個中途站,所有車站均設於天水圍預留區支線。





















































單程票收費價格(上行為成人及學生票價,下行為小童及長者票價)
自前往
第1區 第2區 第3區 第4區 第5區 第5A區
第1區
$5.5

$2.5


$6.5

$3.5


$7.5

$4.0


第2區
$5.5

$2.5


$6.5

$3.5


$7.5

$4.0


第3區
$6.5

$3.5


$5.5

$2.5


$6.5

$3.5


第4區
$7.5

$4.0


$6.5

$3.5


$5.5

$2.5


第5區
$7.5

$4.0


$6.5

$3.5


$5.5

$2.5


$6.5

$3.5


第5A區



$5.5

$2.5


$6.5

$3.5


$5.5

$2.5


















































八達通收費價格
車站數目(包括出發站)
成人 小童/學生 長者/殘疾人士
1-3
$4.7
$2.1
$2.0
4-6
$4.8
7-9
$5.0
$2.5
10-12
13-15
$5.7
$2.8
16-18
$6.1
$3.1
17-21
$6.9
22或以上
$7.2
$3.6


收費方法




2014年第四季起,推出全新輕鐵售票機。除了可買單程票,亦可為八達通增值


輕鐵是全香港唯一採用開放式收費的鐵路系統,月台上不設閘機。乘客只需在乘車前在月台購買單程票或確認八達通(包括屯門-南昌全月通加強版、屯門-紅磡全月通加強版或機場快綫旅遊票)便可登車(使用八達通的乘客要在完成車程後再進行出站確認)。輕鐵派出客運助理(查票員)負責隨機在各車站或列車車廂內檢查乘客車票(實際上在月台行經的人亦可被查票),查票程序一般會比港鐵或機場快綫嚴謹得多;如乘客未能出示有效車票或已確認的八達通,或者已確定其車票已用作回程或在重覆車站使用(包括乘搭循環綫時),將會被徵收附加費290元,甚至可能遭受檢控。


乘客使用同一張八達通從西鐵綫轉乘輕鐵或從輕鐵轉乘西鐵綫,只要輕鐵部分的成人車費不超過5元(特惠適用的免費車程與成人相同),即可豁免輕鐵車費;但如輕鐵部分的成人車費超過5.7元,或在同一個西鐵綫車站出入閘,這項轉乘優惠便會自動失效;在港鐵特別車費優惠日推廣期內,輕鐵部分則擴展至所有車站。


持有推廣或遊客車票屯門-南昌全日通、遊客全日通或遊客過境旅遊票者,可以憑登車證(只適用於屯門-南昌全日通)連同相關車票在有效期內無限次免費搭乘輕鐵所有車站。


3至11歲的小童、65歲或以上的長者、以及合資格學生/殘疾人士均可享有特惠車費,大約為成人車費的一半(長者/殘疾人士可享用2元優惠價)。3歲以下的小童可免費乘車。


單程票的收費以上車站與落車站之間所覆蓋收費區數目計算,成人收費由5.5元至7.5元不等。而八達通的收費則以上車站與落車站之間最短車程的車站數目計算,成人收費由4.7元至7.2元不等。


當查票員使用讀卡器查驗乘客車票或八達通時,乘客可向查票員索取「車票/八達通卡資料讀查報告」而毋須提供個人資料,此舉可確保聲稱的讀卡器使用時卡內金額不會被扣減或被更改乘車資料,同時,另要求在報告中清楚記錄當時查票的人的全名及職員編號,以及他的上司的全名及職員編號。(詳情可向港鐵查詢)



八達通





輕鐵入站收費器




輕鐵出站收費器


八達通是香港的一種電子收費系統,八達通卡的卡片大小和信用卡相若,內置晶片,是其中一種的八達通產物,使用時放近接收器上即能完成付款過程。


港鐵採用綜合收費系統。乘客如乘搭超過一程車,多數情況下都只需付出車費最高的一程車資,其前後的各一程車都被視為接駁用途(需符合如車費上限及時間的限制),不另收費。八達通未通用前,部分優惠以派發及出示轉車券提供,部分更無法做到。使用八達通之後,多數複雜的轉車組合都能準確計算車資。


乘客必須於上車前於「入站」收費器(橙色外殼)確認,待亮起綠燈、顯示「請上車」及發出有效聲響方可登車;完成車程後必須將八達通於「出站」收費器(綠色外殼)確認,否則會自動扣除最高車資(在入站確認時已扣除),並不可賺取輕鐵個人八達通積分及/或享有港鐵或港鐵巴士轉乘優惠。



  • 港鐵免費轉乘優惠:必須於指定輕鐵站出站收費器確認後30分鐘內再於指定港鐵站入閘,或於指定港鐵站出閘後30分鐘內再於指定輕鐵站入站收費器確認;由於在港鐵站同站出入閘,變相可免去輕鐵車程的收費,因此港鐵現已將港鐵站同站出入閘剔出轉乘優惠,更將相關車程分別作獨立收費,但仍有部分車程可以「避票」。

  • 巴士免費轉乘優惠:必須於建議輕鐵站出站收費器確認後60分鐘內再於巴士八達通收費器確認,或於巴士八達通收費器確認後60分鐘內再於建議輕鐵站入站收費器確認。

  • 由輕鐵轉乘港鐵巴士,或由港鐵巴士轉乘輕鐵,除建議轉車站外,亦可於所途經的輕鐵站免費轉乘。

  • 由巴士轉乘輕鐵,再轉乘巴士:必須於巴士八達通收費器確認後60分鐘內再於建議輕鐵站入站收費器確認,並於建議輕鐵站出站收費器確認後60分鐘內再於巴士八達通收費器確認,但首程和尾程須為不同巴士路線。


  • 注意事項:

    • 確認入站後八達通先會扣除該卡類別的最高車費(成人7.2元,小童/學生3.6元,長者/殘疾人士2元;在港鐵特別車費優惠日推廣期內,成人3.6元,小童/學生/長者/殘疾人士1元);於出站時才計算正確車費;

    • 確認入站後5分鐘內於同一車站出站確認將不會扣除車費,於第5分鐘至2小時內出站則扣除最低車資(成人4.7元,小童/學生2.1元,長者/殘疾人士2元;在港鐵特別車費優惠日推廣期內,成人2.1元,小童/學生/長者/殘疾人士1元);

    • 確認入站後5分鐘後再於同一車站入站確認,會自動扣除最高車資(成人7.2元,小童/學生3.6元,長者/殘疾人士2元;在港鐵特別車費優惠日推廣期內,成人3.6元,小童/學生/長者/殘疾人士1元);

    • 輕鐵轉乘港鐵或港鐵巴士時(或相反),若未將八達通作輕鐵出站確認,將以最高車資計費(成人7.2元,小童/學生3.6元,長者/殘疾人士2元;在港鐵特別車費優惠日推廣期內,成人3.6元,小童/學生/長者/殘疾人士1元);及失去轉乘優惠、3%車費回贈優惠合資格車程、及/或輕鐵個人八達通積分計算;

    • 完成輕鐵車程後,乘搭港鐵某些較4.7元為低的車程(包括:兆康↔屯門、天水圍/元朗↔朗屏、元朗↔錦上路),車費於港鐵出閘時退回;

    • 於港鐵及/或輕鐵站同站出入閘,不會享有免費轉乘優惠,並將不同車程獨立收費;

    • 完成輕鐵車程後,若未將八達通作出站確認,卻將八達通再入站確認,會扣除雙倍最高車資(成人14.4元,小童/學生7.2元,長者/殘疾人士4元;在港鐵特別車費優惠日推廣期內,成人7.2元,小童/學生/長者/殘疾人士2元);

    • 如轉乘模式為輕鐵/港鐵巴士→港鐵→輕鐵/港鐵巴士,全程不能超過120分鐘;

    • 使用「屯門-南昌全月通加強版」、「屯門-紅磡全月通加強版」或「屯門-南昌全日通」的乘客,可以免費無限次乘搭輕鐵。

    • 使用「機場快綫旅遊票」、「遊客全日通」或「遊客過境旅遊票」亦可以免費無限次乘搭輕鐵,但車票須有港鐵車程紀錄(機場快綫及輕鐵除外)方可免費乘搭輕鐵,而輕鐵車程須於車票有效期結束前完成。

    • 合資格學生使用「學生身分」個人八達通乘搭輕鐵,可享有特惠車費優惠,優惠相等於小童車費,如需使用單程票,則必須繳付成人車費。

    • 長者使用長者或個人八達通或合資格殘疾人士使用「殘疾人士身分」個人八達通乘搭輕鐵,可享有每程優惠車費2元,12-64歲殘疾人士如需使用單程票,則必須繳付成人車費。

    • 在港鐵特別車費優惠日推廣期內,成人使用八達通乘搭輕鐵,可享有小童特惠車費優惠;小童/長者使用小童/長者或個人八達通或合資格學生/殘疾人士使用「學生身分」/「殘疾人士身分」個人八達通乘搭輕鐵,可享有每程優惠車費1元,此優惠不適用於單程票;12-64歲人士(包括學生/殘疾人士)如需使用單程票,則必須繳付成人車費。

    • 使用屯門-南昌全月通加強版、屯門-紅磡全月通加強版或機場快綫旅遊票的乘客,乘搭輕鐵時亦必須按正常程序確認入站及出站,但該車程不會被扣除車資,亦不會有個人八達通積分及不適用於3%車費回贈優惠;

    • 乘客可於「八達通查閱機」(藍色外殼)查核該八達通是否被成功確認;

    • 轉乘優惠不可以與機場快綫免費港鐵接駁服務共用;

    • 已確認之八達通,乘客只可作單一方向乘車,不可用作回程或重覆車站使用(包括乘搭循環綫時),職員查票時如被發現乘客違反此項規定,則即可向乘客徵收附加費290元或被檢控。




輕鐵個人八達通積分優惠



單程票


輕鐵單程票是紙製車票,於上車前先行購買。沿線各站月台均設有自動售票機,供乘客購買單程車票。單程票只可作單一方向乘車,不可用作回程或在重覆車站使用(包括乘搭循環綫時),年齡12-64歲(包括學生/殘疾人士)必須使用成人票,如客運助理查票時確定乘客違反此項規定,即可向乘客罰款甚至檢控。



曾存在的車票種類


輕鐵月票:1988年至1997年12月間九廣輕鐵推出之定期車票。在輕鐵客務中心發售,最初只有月票(使用期為每月1日至該月最後一日),後來發展到有星期票(分一星期和四星期兩種)、及學生專用的季票。可在指定期限內無限次乘搭輕便鐵路,直至八達通出現後取消。



使用車輛


  • 70輛1988年澳洲Comeng輕鐵列車(第1期列車),1988年投入服務(編號1001-1070,其中1004曾稱為「輕鐵先鋒」;1070曾稱為「史禮賢」;10131027因交通意外而退役)



「史禮賢」,編號1070



  • 30輛1992年日本川崎輕鐵列車(第2、2T期列車),1992年投入服務(編號1071-1090,另外1201-1210為拖掛列車,不設駕駛室)(本型號列車因不獲翻新而預計於2019年起全面退役)

  • 20輛1996年澳洲Goninan輕鐵列車(第3期列車),1997年投入服務(編號1091-11101091曾因火警暫停行走,已於2016年完成修復並重投服務)(本型號列車預計於2018年中全面翻新)

  • 22輛2008年中國製澳洲United Goninan,中國南車輕鐵列車(第4期列車),2009年至2011年投入服務(編號1111-113211121118曾因意外而暫停服務,已於2016年完成復修,1118已於2016年9月4日重投服務,而1112亦已於2016年11月14日重投服務。因應第3期列車1091曾遭遇火警,為保障安全,兩車於重投服務前均已增設煙霧感應器。)


輕鐵車輛可以任何路線行駛,通常1輛編成,最多可2輛編成(俗稱「拖卡」或「孖卡」,而法例上可容許由3輛編成),此時車尾都附有一塊寫有C字的牌子,以供後面列車的司機識別。拖卡時可載超過500人。




日本川崎輕鐵列車於友愛邨附近




2010年起投入服務的中國製UGL輕鐵列車


所有輕鐵列車的設計最高速度是80公里,而實際上的最高營運速度是每小時70公里,一般營運最高速度是40公里,不過在兆康站至水邊圍站及灰沙圍交匯處至坑尾村站之間一段青山公路,最高營運速度達每小時70公里。由於輕鐵在正常情況下行車方向不會改變,所以車廂大部份的坐位都面向車頭,只有1988年COMENG列車部份靠近車門的坐位(每列7個)是倒頭的。2004年,九鐵公司決定把其中50個車廂的部分座椅移走,留出更多空間供乘客站立,工程於2006年完成。


澳洲COMENG列車及日本川崎列車於1997年至2000年間翻髹成新色彩(首輛翻髹電動列車編號是1044,1997年秋季完成翻髹;最後一輛是1028,2000年秋季完成翻髹),並於2002年至2003年間以電子路線顯示器取代沿用了10年的膠布牌路線顯示(第2版),車尾亦加裝了電子路線顯示器。


2007年中,經運輸署調查後,九鐵公司同意增購22架新輕鐵車廂(第4期列車)以應付九龍南綫啟用後的乘客量增長,並會在9月中開始進行投標。而新輕鐵車廂預計在2010年初前陸續投入服務。在2007年11月,九廣鐵路公司正式批出22架新輕鐵車廂(第4期列車)的合約予澳洲United Group英语UGL Rail[11]


有關合約已經在2008年1月25日簽妥。這22輛車輛,由澳洲御萊特集團鐵路服務公司負責車體總體設計,南京浦鎮公司[永久失效連結] 負責整車生產總裝和調試。首輛車將於2009年5月交付,並於同年7月尾抵港,其餘則在2009年11月之前交付完畢,合同總額在3億元左右[12]


2008年7月8日,港鐵公司發出新聞稿宣布計劃斥資港幣約9000萬元為69部輕鐵第1代列車進行現代化翻新工程。該工程將於2008年稍後展開,預計於2011年完成。車身及車廂設計將與第4期列車棌用相同設計[13][14]。首兩列第四期新列車(編號11111112)於2009年12月14日投入服務,其餘列車已於2011年前相繼投入營運。


2010年11月,港鐵公司公佈其餘14部第四期新列車投入服務事項時,同時公佈由2011年第一季開始,進行第1代(69部)及第2代(30部)合共99部列車進行現代化翻新工程,每批會翻新6部列車,工程需時約16星期。整項工程需時60個月,當中亦包括維修及系統更新。[15] 輕鐵將維持135卡的列車數量直至所有列車翻新完成。


2015年5月底,港鐵宣佈將為輕鐵系統購買10輛列車,以應付新界西北人口增長。


2015年8月底,港鐵招標購買30輛列車,以取代30輛1992年日本川崎輕鐵列車。


2016年7月29日,港鐵公佈採購40輛第五期輕鐵列車(合約編號: K1846-15E),由中國中車旗下的南京浦鎮車輛有限公司負責生產,其中10輛用作擴充車隊,其餘30輛則用作取代全數 30列 1992年日本川崎輕鐵列車,首批新輕鐵列車預計於2019年投入服務。[16]



車站和車廂廣播


車廂、車廂轉乘及車站到站廣播分別由莫蒨茹[17]及陳如茵[18]負責錄音。目前車廂廣播語言以粵語和英語為主,只有少部份車站(包括天水圍的銀座站和濕地公園站)設有普通話廣播。於2014年車廂廣播曾試驗性港鐵化,所有車站加設普通話廣播。但到現時為止,除西鐵綫轉乘廣播是港鐵式(陳如茵),所有輕鐵車輛換回九鐵式廣播(莫蒨茹)。



車站及接駁路綫


輕鐵共有68個車站,分成6個收費區(只對以現金購買單程票的乘客有效)。有關詳細的車站列表,請參考香港輕鐵車站列表。



目前的營運路線




已取消的營運路線




未成線



  • 501:因改為開辦615線而沒有開辦此線,行走路線為現時507延伸至兆康(北行經麒麟,南行不經麒麟)。

  • 512:612的區間車,友愛-兆康,只曾在試營運期間行走,從未正式投入服務,由612駛入友愛取代(當初612定線不入友愛)。走線與現時輕鐵751綫友愛至兆康段相似,唯一不同是本線北行經麒麟。

  • 613:輕鐵建議的置樂支線通車後加設,由三聖開出,經置樂,入何福堂後沿現時614線的走線前往元朗。



乘客人次


輕鐵一直是元朗、屯門地區重要的交通工具。使用人次自通車後一直穩步上升。1998上半年連接元朗及荃灣的大欖隧道通車,乘客量輕微下跌。2004年隨著九廣西鐵及輕鐵天水圍支線通車,客量開始迅速增長。2009年港鐵西鐵綫進一步延長至紅磡站,輕鐵客量亦隨之而上升。根據運輸署的資料,輕鐵歷年乘客如下表:















































































































































年份
全年乘客人次
日均乘客人次
1989年
62,596,000
171,496
1990年
73,149,000
200,408
1991年
82,061,000
224,825
1992年
92,273,000
252,112
1993年
106,555,000
291,932
1994年
116,980,000
320,493
1995年
122,651,000
336,030
1996年
125,124,000
341,869
1997年
126,185,000
345,712
1998年
114,474,000
313,627
1999年
114,712,000
314,279
2000年
118,104,000
322,689
2001年
116,610,000
319,479
2002年
114,465,000
313,603
2003年
106,377,000
291,444
2004年
131,700,000
359,836
2005年
136,144,000
372,997
2006年
136,416,000
373,742
2007年
135,620,000
371,562
2008年
137,730,000
376,311
2009年
143,489,000
393,121
2010年
154,522,000
423,348
2011年
161,289,000
441,888
2012年
167,210,000
456,858
2013年
171,652,000
470,279
2014年
174,199,000
477,258
2015年[19]
176,149,000
482,600

另外,根據港鐵向香港立法會提交的文件披露,整個輕鐵網絡早上繁忙時間的平均載客率為82%。[20]



爭議


自通車以來,輕鐵服務一直有不少爭議,尤其千禧年以後,互聯網流行,網上不時有質疑輕鐵服務的評論。其中前九鐵主席田北辰更在上任初期因輕鐵虧損曾建議取消輕鐵。直到卸任後亦認為輕鐵系統殘舊、安全和架空路段不足,建議應重新規劃輕鐵。



安全問題


由於輕鐵大部份的路段都設在路面,甚少架空路段,所有平交道亦沒有活動式閘桿,在規劃前曾建議在月台興建行人天橋連接行人路,但最後只在有空間充裕和客流少的車站建造。當中也有同時設立天橋和輕鐵過路處,但很大部分車站只設有輕鐵過路處,由於大部分輕鐵過路處沒有行人信號燈,只有簡單的安全設施和提示標誌。所以輕鐵和行人經常出現「人車爭路」的情況,當時九鐵公司稱是方便乘客橫過車站而不設人行天橋和隧道分開行人和列車。其中以慣稱「元朗大馬路」的青山公路元朗段最為嚴重。該路段是元朗市中心和人流集中地帶,而且路段附近大廈商店林立,馬路和月台都建造得十分狹窄,是輕鐵最擠擁的路段之一。輕鐵的三條長途線——610、614和615綫都經過該處。


由於青山公路元朗路段在規劃輕鐵前只是一條狹窄的雙向六行車線的路段,在輕鐵通車後由於路軌和月台的佔用令兩邊行車線收窄,導致現時該路段每邊方向只有一至兩條行車線,由於該路段有多條巴士路線和車輛行經,因此在繁忙時間常出現道路擠塞情況,而隨著新界西北區內人口和人流近年不斷增加,加上該段的車站月台狹窄,月台早就不論在早晚繁忙時間還是日間非繁忙時間都是水泄不通,十分擠迫。同時行人路同樣的收窄,令行人路和輕鐵過路處十分擠迫,每當輕鐵行經時,險象環生,「人車爭路」的情況一直無法改善。近年有議員和市民要求該路段儘早架空化,徹底解決「人車爭路」的情況,但兩鐵合併後的港鐵已經陸續展開有關車站的改善工程,例如大棠路站的工程已於2015年6月底完成。


另外,曾有團體要求輕鐵在月台上加裝月台閘門以提高月台上候車乘客的安全,但由於加裝閘門同時,需要同時加裝自動列車運行裝置或自動列車停止裝置,對於由人手駕駛、沒有獨立路段、與其他車輛共行和大部份的路段都設在路面的輕鐵來說,相信這要求難以實現。



列車和運力問題


輕鐵系統設計以香港電車為設計藍本,有別於世界各地路面電車的特低地台車廂、雙向駕駛室和兩邊車門設計,導致需要額外興建月台上落乘客及迴圈調頭,被指佔用大量空間。[21]


輕鐵列車較笨重,澳洲製Comeng及Goninan列車總重量達38噸,日本製川崎列車車廂總重量更高達44噸,而彎位的轉向幅度大,當轉彎時,就算是車速很低,車身都會作一定幅度的傾斜和大幅度的搖擺,令站立的乘客容易跌倒。有報章指出,第4期列車車價較1997年起投入服務的第3期列車貴,第3期列車由澳洲製造,第4期列車則是中國製造。第4期列車共有22輛,共耗資三億元,平均每卡價值1,500萬元。而第4期輕鐵列車在2009年抵港後,在屯門車廠內試車時曾在彎位發生出軌事故,中國南車浦鎮車輛廠需要派出專家來港協助調查。港鐵當時表示,出軌是因路軌承托力不足,否認列車設計有問題。自此事後,當所有出廠的列車抵達香港後,列車承辦商UGL,需要先在車廠內修正列車在製造時所發現的錯誤問題才能交付與港鐵公司正式上線營運。另外輕鐵司機對這一系列第4期列車也劣評如潮,有司機投訴第4期列車駕駛艙的擋風玻璃視野較舊款車窄,阻礙視線。[來源請求]而控制加速及減速亦較困難[來源請求],令乘客感覺此款列車行駛時較其他列車搖晃劇烈。


隨著九廣西鐵(今港鐵西鐵綫)2003年落成通車,雖然與部分輕鐵路線重疊,但載客人數仍遠超預期,甚至令西鐵和輕鐵的載客量早已經超出負荷,加上新輕鐵從交訂單、建造新車卡至投入服務需時六年,令輕鐵承載量永遠趕不上人口增長。[22]



路線重組風波


輕鐵早在2003年中(即西鐵通車前約半年),訂出西鐵通車後的路線重組計劃,稱為2003年輕鐵重組計劃[23],務求把乘搭輕鐵來往屯門至元朗的乘客改乘西鐵,並加強區內與西鐵站的接駁。


原本計劃的重組方案,原意是使屯門碼頭總站、美樂站至青雲站、三聖總站、兆禧站至市中心站及杯渡站至鳳地站一帶的乘客,均可乘輕鐵路線到屯門站再轉乘西鐵,及方便來往屯門、元朗及天水圍的乘客到屯門站或兆康站轉乘西鐵。但屯門區議會則認為,重組後會令屯門東一帶的乘客,連唯一直接前往市中心站、安定站、友愛站(該站更曾因鄰近安定站而考慮取消)、屯門泳池站一帶的614綫因被永久停駛,而變成沒有直接的途徑該些地點而反對這個重組方案(因原552及553是以8字形式行走,屯門東一帶的乘客需於屯門站作反方向轉車,甚為不便);再加上有部分屯門和元朗的居民已習慣搭乘輕鐵來回屯門及元朗,即使西鐵通車後也不願意作多重轉車,故此重組方案最後無疾而終。


雖然西鐵在2003年通車後,614和615綫的客量沒有明顯下降,但仍然把614和615綫的一半班次,改為上述2條路線的區間車:614P和615P綫(只服務屯門碼頭總站至兆康站),而將列車資源調到天水圍區服務,之後列車不足的問題表露無遺,繁忙時段的614綫要等至少10分鐘才有一班列車。港鐵現時更對於614綫採取放棄態度,不斷私下減少拖卡班次,更計劃把該綫取消,但被區議會強烈反對。



安全



安全設施


以列車為例,1988年澳洲Comeng英语Commonwealth Engineering列車不設車尾逃生門,有必要時只能推開部份車窗逃生,九鐵公司在1992年日本川崎重工列車、1997年澳洲Goninan英语Goninan列車及2009年中國南車列車的車尾上加裝了車尾逃生門,而且設有可摺疊的梯級,令乘客更容易經逃生門和連結器(當拖卡時)的梯級離開。所有列車都設有逃生車窗,那些車窗不設氣窗,非法使用者最高可被罰款5000元及入獄6個月。



重大意外



  • 1988年7月25日,輕鐵尚未正式通車,一輛輕鐵列車(編號1032)在青山公路試車時,由於輕鐵車長衝紅燈,於元朗田廈路平交道與一輛客貨車相撞,造成客貨車上一名8歲男童死亡;在此致命車禍前,輕鐵已發生18宗交通意外,意外後輕鐵被政府勒令停止試車,通車日期亦由當年原訂的8月8日推遲至9月18日。

  • 1989年9月22日晚上10時15分左右,一輛由友愛站開往元朗站的612綫列車,在駛離友愛站,轉入屯門鄉事會路之際,路旁一名小販看見車底疑似拖着一個人,遂飛奔追截該列車,追了近200米後趕上該輛列車。司機停車,發現車底拖着一名已經血肉模糊,並且雙腳截斷的老翁,送院搶救後不治。此為輕鐵正式通車後首宗致命交通意外。[24]

  • 1994年7月29日,一輛往屯門碼頭站的507綫列車(編號1013[25]),於上午10時在屯門兆禧苑側,即湖景路與湖山路交界路口(該路口不准右轉)與違規轉右的空拖架貨櫃車相撞,輕鐵列車車長拋出車外死亡,另4名乘客受傷;而該輛列車因此報廢,拆解作零件用途。

  • 1994年9月10日,一輛往屯門碼頭站的614綫列車(編號1059),和一輛往元朗站的614綫列車(編號1031),在屯門兆康站以北的青麟交匯處的平交道[26],與一輛滿載乘客的衝紅燈旅遊巴士(車牌CE4635)相撞,旅遊巴士司機和1名巴士乘客死亡,另45人受傷。

  • 1996年3月11日,一輛往屯門碼頭站的615綫列車(編號1017)在兆康站以北的青麟交匯處[26]與貨櫃車相撞,貨櫃車司機死亡,列車則衝前40米全車出軌;1017事後被修復妥當。

  • 1997年6月21日,一輛往屯門碼頭總站的615綫列車(編號1019)在兆康站前右轉時與對面路軌往天水圍(現天榮站)的720綫列車(編號1035)迎頭相撞,29人受傷。事後九鐵公司為避免意外發生,在九廣西鐵(今西鐵綫)兆康站進行工程期間,輕鐵月台暫時封閉、並使用較北位置興建的臨時車站。自此以後,往屯門碼頭方向的輕鐵615綫永久經兆康站2號月台上落客,而取消經兆康站4號月台往麒麟站(兆康站–麒麟站–青松站)方向。

  • 2002年1月27日,一輛的士從湖景路違例右轉至湖山路,與一元朗站方向614綫列車相撞,列車將的士向前推十多公尺。列車內無人受傷,的士司機則送抵醫院後證實傷重不治。意外期間兆禧站至豐景園站服務受阻,輕鐵派出接駁巴士接載受影響乘客。該次意外發生地點與1994年7月29日的意外相同。

  • 2002年12月18日,一輛往兆康站的505綫列車(編號1100)在駛入兆康站時前輪滑出路軌,導致輕鐵由兆康站至洪水橋站的服務局部受阻。

  • 2003年3月22日下午約1時半,屏葵路輕鐵平交道的一段5.6米高架空電纜疑被未收好吊臂的泥頭車勾斷,並扯歪兩條電纜杆,輕鐵即時被切斷電力供應,塘坊村站至元朗總站共7個輕鐵站服務暫停,共4條路線受影響。輕鐵立即啟用洪天路緊急月台作轉乘站,並安排接駁巴士和九巴提供緊急服務疏導乘客。輕鐵需維修及重新架設200米長的電纜,輕鐵服務中斷超過9小時至晚上11時許才恢復。[27][28]

  • 2008年10月30日,一輛往天逸站的751綫列車(編號1093),途至接近友愛路的燈口時,疑因有汽車衝紅燈橫過輕鐵交匯處,751綫列車緊急煞車,但尾隨一輛往田景站的507綫列車(編號1071)收掣不及,從後猛撞751綫列車,27人受傷。

  • 2009年1月19日,一輛往天水圍站的706綫列車(編號1082),途至天祥路交通交匯處時攔腰撞向違例右轉的士,的士車身嚴重損毁扭曲,的士司機受傷被困,而輕鐵車身輕微撞花,列車上25名乘客無受傷。


  • 2010年9月9日,屯門田景站附近的屯門西北游泳池地盤一輛巨型吊臂車,懷疑因為天雨以致泥土鬆軟,吊臂車與已伸出35米長的吊臂在下午約2時突塌下,壓毀架空電纜及擊中505綫輕鐵車頂(編號1118),共18人受傷,其中2人傷勢較嚴重,輕鐵505、507、615和615P路綫服務一度受影響。而該輛列車原有車卡因此報廢,送往機鐵車廠拆解作零件用途。其後港鐵於2015年購入新車架重新裝嵌此車,於2016年5月完成修復完成組裝,已於2016年9月4日重投服務。

  • 2011年5月8日早上近10時,一列行走706綫拖卡列車(編號10271062)在天水圍近天悅站與一輛貨櫃車相撞,輕鐵首節車廂出軌,22人受傷。1027列車因此於2013年報廢,其後改作特殊用途。該列車的外殼其後被復修,而機件則被拆下。

  • 2011年8月9日早上近10時20分,一輛行走615綫往元朗總站的列車(編號1115)在奕園路路面平交道(泥圍站及鍾屋村站之間)攔腰撞及一輛左轉入奕園路的七人車的右邊車身,七人車被推前十多米至路軌上,女司機傷重死亡。[29]

  • 2013年5月17日下午4時許,一列行走761P綫往元朗總站的拖卡列車(編號11121117)在駛經坑尾村站至塘坊村站的路軌交匯點時發生出軌意外,首節車廂出軌,77人受傷,其中4人傷勢較為嚴重,大部份扭傷腰頸及頭部、手腳撞傷。[30]現場路段的限速為每小時15公里,當局取回列車黑盒,讀取數據徹查列車有否超速,抑或涉及機件故障與人為因素。涉事的輕鐵中國南車輕軌車輛車齡超過三年。受事故影響,輕鐵來往洪水橋、坑尾村至元朗站的服務暫停,港鐵安排緊急接駁巴士疏導乘客,列車服務至翌日早上才恢復。[31]1112於事後停用,其後港鐵於2015年購入新車架重新裝嵌此車,於2016年7月完成修復,並已於2016年11月14日重投服務;1117則於停泊於車廠超過一年後被修復妥當,修復後於2014年6月7日出廠試車,並於2014年8月28日重投服務。

  • 2013年12月17日早上8時50分,一輛往天水圍的706綫列車(編號1091),在天湖站關門準備再開車之際,尾卡車頂突然冒煙。有乘客隨即通知車長,車長廣播要求160名乘客落車,轉乘下班列車,車長根據車務控制中心指示,駛去天水圍站,交由一名督導員駛進洪天路緊急後備月台,將尾卡車廂與架空電纜分開截斷電源,不久尾卡頂部陷入火海,火燄濃煙直沖而上。職員曾試圖用滅火筒救火,可是火勢太猛猶如杯水車薪,消防接報到場,出動兩條消防喉及兩隊消防隊员灌救,約20分鐘將火撲熄,幸無人受傷。尾卡車廂嚴重焚毀,膠椅被燒熔,輕鐵服務並無受影響,消防證實起火位置於車廂冷氣裝置[32]。1091號車卡停泊於車廠超過2年後,於2016年進行修復。港鐵回覆指整個處理過程經車務控制中心安排及根據指引和按程序處理[33]

  • 2014年11月21日下午2時許,一輛往田景方向的507線輕鐵(編號1093)和K52巴士在湖翠路交匯處相撞,23人受傷[34]。巴士及輕鐵的車頭都損毀嚴重,巴士車頭的錢箱及八達通機都被撞到側在一邊,輕鐵部分車卡被撞至出軌[35]

  • 2017年5月8日下午6時許,一輛706線拖卡輕鐵(編號10291037)於天秀路交匯處和K73巴士(編號617)相撞,22人受傷[36]。巴士車長事後解釋因陽光猛烈而致看不到交通燈號肇禍[37]



其他意外



  • 2004年9月10日,一輛往天逸的751綫列車(編號1202),在天榮路右轉往天瑞路時,一個車輪爆裂,導致後方轉向架出軌,無人受傷。

  • 2009年12月31日,坑尾村站外一個非正式過路點,一名老翁被一761P綫列車(編號10041201)撞死,意外影響751及761P綫服務近2小時,約50班車受影響。其間,761P綫行走元朗及洪天路,751綫分段服務友愛至洪天路及天水圍至天逸,近5千人轉搭來往洪天路緊急月台及天逸的緊急接駁巴士。

  • 2013年8月19日早上約8時55分,一列行走761P綫往天逸方向的拖卡列車(編號10461006)駛往樂湖站途中,在天湖路輕鐵平交道將一名疑衝燈橫越輕鐵路軌的67歲男子撞倒,該男子被捲入車底拖行50米,當場死亡。[38][39]

  • 2015年4月13日中午近12時25分,一輛行走614綫往元朗總站的列車(編號1021)在何福堂站附近,撞倒一名26歲男途人,送院傷重不治。[40]

  • 2016年1月4日早上6時許,一輛行走751綫往友愛的列車(編號1037)在藍地站附近,撞倒一對80多歲夫婦,送院丈夫不治,妻子則手腳受傷。[41]

  • 2016年6月11日下午,一名彭姓50餘歲男子在天逸站下車,準備離開月台之際被正在追逐懷疑逃票乘客的港鐵職員大力撞開,彭報稱失足跌倒,胸口撞向扶手欄杆並墮下樓梯倒地,意外後他因傷停工3個月。港鐵回覆彭的信件僅稱對其「不愉快經歷深表同情及遺憾」,但指事件起因乃「該名在月台上奔跑及用力推開查票員的乘客的魯莾行為」引起,不承認事件乃公司過失或失職所致,亦因此「應毋須負上任何責任或賠償」。彭亦因為無法證明損害是由港鐵造成而遭法律援助署拒絕受理其法援申請。議員鄺俊宇批評港鐵令人失望,指其於連串醜聞上「大事甩轆小事甩漏」。[42][43]

  • 2017年10月21日早上10時許,一名59歲港鐵外判清潔女工站在輕鐵元朗站761P綫月台(往天逸方向)邊沿,正與相鄰月台的同事打招呼,突然被一名56歲南亞裔、頭戴鴨舌帽男子從後伸出右手,不發一言地將女職員推落路軌,然後頭也不回離開,女職員下顎及手受傷,下巴需縫6針,左手需打石膏。警方20分鐘後在約100米外的蔡屋村發現該醉酒南亞漢大字形躺在地上,遂上前以涉嫌傷人將他拘捕[44]。該名57歲持香港身份證的巴基斯坦籍男子承認一項有意圖傷人罪,最終被判囚3年4個月[45]

  • 2018年5月5日早上8時許:青山公路近洪水橋一處輕鐵交匯處的架空電纜被一輛疑吊臂未有收好、駛經的吊臂車勾斷,導致輕鐵藍地站至洪水橋站電力供應中斷,服務受阻2小時,輕鐵路線需要改道。港鐵安排免費接駁巴士疏導乘客[46]



擱置計劃




杯渡路東面高架橋預留位,其下道路是青山公路





三聖站預留位



置樂支線


杯渡站以東曾擬建立短程支線,於杯渡站沿青山公路向東南行,連結至三聖站作總站,以應付屯門置樂花園一帶人口發展。現時於杯渡站南面仍可見橋躉有一個向南行的預留作丁字型分岔口,但沒有舖設路軌或電線;三聖站亦有預留空間原定作本支線之總站。根據香港政府最新資料,部分預留土地會用來興建單車徑[47]

掃管笏支線

輕鐵路線南面原定與青山公路一樣,以掃管笏或者荃灣為總站[48];因此三聖站設計為規模與屯門碼頭站或市中心站相約之大型總站/轉車站,成為屯門區的交通樞紐之一,預留空間用作日後興建支線至掃管笏一帶之用;計劃沿青山公路伸延至愛琴海岸面向黃金海岸的空地作為總站。但原定延至荃灣及市區方案已由九廣西鐵(即今天的西鐵綫)取代,九鐵已於2007年明確放棄計劃[49];預留土地會用來擴闊青山公路及興建單車徑。

朗屏支線


朗屏邨附近有明顯預留位置,包圍朗屏邨南、東及北面,但就沒有接駁青山公路的途徑[來源請求]。部分用地最終成為西鐵綫朗屏站一部分;由於已不可能再興建支線,其餘土地已改作休憩處及道路等。

富泰支線


景峰站以北原可興建支線,沿青山公路連接至富泰邨。但由於需求不足,而接駁巴士可應付需要,故沒有興建。2007年1月嶺南大學有意徵用其中部分土地作教學及宿舍用途,然後九鐵表示放棄使用該土地,為項目開綠燈。[50]現時該土地上已興建樓高20層的新教學大樓暨學生宿舍[51],新教學大樓命名為「郭少明伉儷樓」,宿舍分別命名為「黃浩川堂」及「伍絜宜堂」,已於2012年落成。



車站及接駁路綫


輕鐵共有68個車站,分成6個收費區(只對以現金購買單程票的乘客有效)。有關詳細的車站列表,請參考香港輕鐵車站列表。



參見







  • 港鐵

  • 黃埔自動輕便運輸系統

  • 慈雲山自動輕便運輸系統



註腳





  1. ^ 香港輕鐵規格上允許4節車廂串接行走,但因絕大部分月台只能容納2節車廂停靠,故只會使用1至2節的列車行走;而緊急時可以允許串接最多4節車廂行走


  2. ^ 服務由接駁巴士655綫取代,現時路綫編號更改為K65


  3. ^ 服務由接駁巴士656綫取代,現時路綫編號更改為K66


  4. ^ 服務由輕鐵507線取代


  5. ^ 服務由輕鐵505、614P綫取代


  6. ^ 服務由輕鐵611、614綫取代


  7. ^ 服務由輕鐵610綫取代


  8. ^ 服務由接駁巴士559綫取代


  9. ^ 服務由輕鐵612綫取代




參考來源





  1. ^ Hong Kong e-Legislation 香港特別行政區附屬法例第372E章 - 西北鐵路附例. 


  2. ^ 一般無閉塞輕軌鐵路系統的最高營運速度約為40km/h,而香港輕鐵最高達70km/h


  3. ^ 原有142部列車。編號1013,1027的車輛因意外而退役;而編號1112的車輛已完成修復並於2016年11月14日重投服務。而1118亦已於2016年9月4日重投服務。


  4. ^ A History of Commonwealth Engineering Volume 5: 1985-1990 ((plus ABB, Adtranz and Bombardier to 2012)


  5. ^ 該區域由大欖延伸至元朗,主要限制往市區的巴士。去程的巴士,區內只可以上客;而回程的巴士,區內只可以落客,禁止上客。另外以前區內的巴士58、59、61系、63系等巴士都要強制停駛。


  6. ^ 6.06.1 輕鐵結束20年壟斷局面 星島日報,2006年4月28日


  7. ^ 亞洲電視六點鐘新聞,2011年5月9日


  8. ^ 香港鐵路工程中心主目錄. 


  9. ^ 要求:重整天福路轉天耀路及天耀路轉天湖路燈位轉燈的時間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0-01-06.


  10. ^ 10.010.110.210.310.410.5 輕鐵網上客務中心- 單程車票. www.lrticsc.hk. [2017-06-16]. 


  11. ^ 九廣鐵路公司 - 合約公布(2007年11月).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2-20). 


  12. ^ 22輛南京產輕軌車明年開香港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8-04-30.,南京日報,2008年1月26日


  13. ^ 服務社區20載 現代化輕鐵更顯朝氣,港鐵公司,2008年7月8日


  14. ^ 首批內地供香港輕軌車輛南京下線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07-29.,南京日報,2009年7月24日


  15. ^ 2010-2011年交通及運輸委員會第七次會議[永久失效連結]


  16. ^ 港鐵斥逾7億元購40部國產輕鐵列車 預計19年投入服務. topick.hket.com. 香港經濟日報 - 新聞 - 社會. 


  17. ^ 《東張西望》,電視廣播有限公司,2015年1月30日


  18. ^ 港鐵多年自動報站女聲 Cheri說:我享受廣播配音!,UHK 港生活,2015年1月21日


  19. ^ 公共交通 - 香港鐵路有限公司 - 運輸資料年報 2016. www.td.gov.hk. 


  20. ^ 港鐵逼爆每一程 邊條綫載客率104%?. 蘋果日報 (香港). 2014-04-13 [2014-04-15]. 


  21. ^ 《百載鐵道情》。九廣鐵路公司,2007。


  22. ^ RTHK 鏗鏘集 等候. 下一班列車. www.youtube.com. 2014-04-20. 


  23. ^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 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 輕鐵服務重組計劃 (2003年7月18日)


  24. ^ 昨晚在青山公路 近友愛站輕鐵撞死老翁 拖行二百米 死者雙脚亦脫離. 大公報. 1989年9月23日. (繁体中文)


  25. ^ 輕鐵1013輕鐵車頭嚴重損毀,司機死亡. www.youtube.com. 


  26. ^ 26.026.1 該處路軌現已改為高架橋


  27. ^ 輕鐵斷電纜停駛九小時. 星島日報. 2003-03-23. 


  28. ^ 搶修十小時 數萬人受阻 吊斗勾倒電纜輕鐵癱瘓. 蘋果日報. 2003-03-23. 


  29. ^ ken chak. ‎2011年8月9日 特發撞車 01. www.youtube.com. 2011-08-09. 


  30. ^ 商業電台 - 輕鐵列車出軌增至77人受傷年齡由半歲至七十歲. 881903.com. 


  31. ^ 國產輕鐵掟彎 飛出軌 蘋果日報 2013年5月18日


  32. ^ 天水圍輕鐵車廂冷氣機突然著火. now新聞台. 2013-12-17. 


  33. ^ 烈火輕鐵飛越3站. 東方日報. 2013-12-18. 


  34. ^ 輕鐵與港鐵巴士相撞傷23人. 香港電台. 2014年1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年11月30日). (繁体中文)


  35. ^ 港鐵接駁巴撞輕鐵. 東方日報. 2014-11-22. 


  36. ^ 天水圍輕鐵攔腰撞港鐵巴士 至少22人受傷. 香港01. 


  37. ^ 輕鐵巴士相撞釀21傷 巴士司機判囚1年停牌3年. 頭條網. 2018-04-25. 


  38. ^ 老翁捲輕鐵底 拖行50米輾斃 文匯報 2013年8月20日


  39. ^ 老翁疑衝燈 遭輕鐵拖行50米亡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3-10-04. 明報 2013年8月20日


  40. ^ 881903.com 商業電台 - 屯門輕鐵致命交通意外現場解封. 


  41. ^ 輕鐵列車撞傷一對年老夫婦一死一傷 -. 即時新聞 - 新城財經台財經網. 


  42. ^ 追逃票者累搭客被撞落樓梯 港鐵拒賠 苦主批不負責任. 香港01. 2018-07-13. 


  43. ^ 輕鐵查票員撞傷市民 鄺俊宇:無妄之災. 蘋果日報. 2018-07-13. 


  44. ^ 南亞惡霸恐怖襲擊 推輕鐵女職員落軌. 東方日報. 2017-10-22. 


  45. ^ 推女工落路軌巴漢囚3年4月 官斥酗酒非犯案藉口. 東網. 2018-10-25. 


  46. ^ 吊臂車「斬纜」 累輕鐵半癱. 東方日報. 2018-05-06. 


  47. ^ 土木工程拓展署 - 荃灣至屯門單車徑. www.cedd.gov.hk. 


  48. ^ 於輕鐵興建前,香港政府曾經有三個方案作為屯門接連香港市區的鐵路。其中一個為將輕鐵由三聖站興建鐵路沿青山公路至荃灣站或者將地鐵荃灣綫延長至屯門;另外兩個方案為將輕鐵延長至太和站接駁東鐵綫和西鐵綫


  49. ^ 反對雜亂無章式增加建屋用地 (PDF). 工房委文件2013年第9號. 


  50. ^ 嶺大屋邨旁建宿舍 居民憂噪音滋擾,明報,2007年1月3日


  51. ^ 立法會財務委員會討論文件



.mw-parser-output .refbegin{font-size:90%;margin-bottom:0.5em}.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st-style-type:none;margin-left:0}.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ul>li,.mw-parser-output .refbegin-hanging-indents>dl>dd{margin-left:0;padding-left:3.2em;text-indent:-3.2em;list-style:none}.mw-parser-output .refbegin-100{font-size:100%}


  • 《香港便覽 — 交通》,香港政府新聞處

  • 《香港便覽 — 新市鎮及市區的新大型發展計劃》,香港政府新聞處


  • 輕鐵司機憂乘客騷擾 東方日報,2006年4月2日


  • 36萬輕鐵乘客無價減 明報,2006年4月13日


  • 輕鐵結束20年壟斷局面 星島日報,2006年4月28日


  • 輕鐵羅湖線重申無優惠 兩鐵合併政府文件 明報,2006年5月20日


  • 輕鐵優先過路權或撤銷 明報,2006年6月16日


  • 民主派八人被禁強闖輕鐵 星島日報,2006年10月7日


  • 居民闖輕鐵軌遊行 九鐵指或追究 明報,2006年10月2日


  • 輕鐵重組路線首個工作日操作大致正常市民需提早出門 亞視,2006年10月9日


  • 區議員質疑九鐵申請禁制令阻示威違反人權法 東方日報,2006年11月4日

  • 《輕鐵簡介[永久失效連結]》,輕鐵網上客務中心[永久失效連結]


  • 輕鐵交匯處錯規劃頻見衝燈 東方日報,2011年8月24日




外部連結


官方網頁


  • 輕鐵官方網頁

  • 輕鐵行車時間表

  • 輕鐵轉乘優惠


非官方網頁



  • 輕鐵網上客務中心 - 含輕鐵巴士服務、輕鐵消息、輕鐵刊物等資料


  • 香港鐵路車輛網:九廣輕鐵 - 含輕鐵歷史、照片等資料


  • 輕之鐵人 - 含輕鐵歷史、照片等資料


  • 輕便鐵路舊照片 - facebook專頁「屯門舊照片」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Volkswagen Group MQB platform

刘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