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
中国工农红军第九军团,简称红九军团,中国工农红军主力部队之一。
1933年10月2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红九军团在中央苏区编成,属红一方面军编制,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蔡树藩、参谋长郭天民、政治部代主任李湘舲兼保卫局长。广昌战役后政治部主任黄火青,军团保卫局局长卜盛光,下辖:
- 第三师(原瑞金模范独立团、后编入红一军团,政委伍修权,总支书庄振风(即庄田),编入红九军团时师部由军团部兼)
- 第十四师(宁都地方红军,师长张宗逊,政委朱良才,参谋长袁良惠),广昌战役后第十四师只剩下百把人。
- 独立第一团
- 独立第四团。
1934年7月担任护送七军团渡过闽江向闽浙皖赣边前进的任务,定名为“东线行动”。这时红九军团(兼红3师)4000余人。两个军团7月7日从广昌南新安镇出发,交错前进,向南经骚前、石城,转而向东进人福建的宁化、清流到连城的小陶、篙口,包围永安县城,又经西洋、桃源、芝坑、龙门到达尤溪,又经十四都于8月1日占领闽江沿岸重镇樟湖板。当时红七军团在尤溪江东已胜利渡过闽江,占领黄田、水口二镇。九军团即以樟湖板为中心驻扎十天改善生活,沿江上下展开,占领尤溪口、南源、十四都等地,以确保七军团能够继续前进。七军团过江后,一举击溃了敌军王敬久部,于8月7日占领罗源县,并向浙江方向进发。九军团护送七军团过闽江的任务至此胜利完成,携带在尤溪口缴获敌军仓库中黄色炸药3万多斤,食盐5万多斤(当时中央苏区食盐奇缺,每两售价一块现洋)和许多军用物资于8月11日原路返回,8月28日到古田。
1934年9月上旬,国军从东面进攻中央苏区,红军福建省军区独立第24师归九军团指挥,在福建连城附近阻击国军。国军占领连成朋口,九军团在朋口西南的涂坊激战,在夺回山头战斗中,红七团政委刘华香受重伤,红九团团长王玉洪牺牲。尔后九军团奉命撤到距汀州9 里远近的钟屋村休整三天,准备掩护主力部队的行动。
1934年10月上旬,中共中央为了加强九军团领导,派凯丰和王首道率领地方工作团30余人来九军团工作,包括原兴国县委书记朱明、团支书吴保山和团中央组织部长张纪之等。九军团开到瑞金、于都、会昌之间的白鹅镇。中央命令原归九军团指挥的第二十四师调出,另将会昌工人师(红22师,政委朱良才,有 4000 多人)改归九军团建制。红3师也补充了兵员,两个师合起来共 9 000 多人。部队在这里集中训练了几天,开始进行长征准备了。
1934年10月10日,参加长征,此时编制为:军团长罗炳辉、政治委员何长工、中央代表何克全、参谋长郭天民、政治部主任李涛,下辖第三师(军团部兼师部)和第十四师。第十四师:师长周子昆、政治委员黄开湘。从由瑞金出发后,过于都向南,到了江西南端的信丰县安西镇。沿安远西南的“三南”(定南、龙南、全南)边境前进。10 月底,又向西北进入广东的乌径到了江西上犹县。从聂都翻过湘粤赣交界的西华山,到了广东南雄以北的长江,没有进城,往西到城口从城外绕过去,进入湖南省向文明司、宜章方向前进,遭到湘军、粤军南北夹击,少共国际师与九军团近万人要从相距约 30 里中间的缺口连夜钻过去。进入湖南后紧张的行军征战,红22师所剩无几,只有千把人。正值中央纵队抬机器的人也多半掉了队,就把22师余下的人员调去抬机器。这样一来,九军团只剩下一个红3师。11月下旬,中央命令九军团进占永明(现名江永)、江华。中央命令八军团先去占领广西湖南交界的龙虎关,掩护九军团进占广西灌阳,如过不去,就让九军团单独打游击去。但龙虎关被敌人抢先占领了。天将亮时九军团赶到,八军团只剩下一两千人。两部人马过了永安关,进入广西境后经全州以南的沙田村、界首、向西到苗儿山,进至湖南通道县。九军团没有进贵州黎平,是从锦屏沿清水江到剑河。贵州多雾,敌机能见度低,有利于白天行军,基本上结束了从瑞金出发以来总是夜行军的日子。占领镇远,以阻击追敌西进,保卫中央渡过乌江后,九军团经施秉向余庆前进,跟随中央从余庆渡过乌江。在媚潭、绥阳及以北的永兴驻扎了 12 天,警戒遵义,并扩红了320多人成立新兵营,该营后来在沙土附近老木孔战斗中曾起过重大作用。遵义会议后,何长工接替蔡树藩担任军团政委;凯丰也调整回中央,朱明代理中央工作团团长,并接替王有发担任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部长。九军团撤离泥潭、绥阳,奉命留下游击队以阻击川军追击,发动农民斗争,在贵州扎根创建根据地,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长王有发留下担任领导。军团经过娄山关来到黔北的习水县,从北面掩护中央纵队撤退。从习水翻过山前往上城,连夜赶路,向川黔边境的赤水前进。红军二渡赤水之前,在云南扎西恢复了凯丰的九军团中央代表职务。
中央红军在赤水河东北的鲁班场和敌军万耀煌部激战,九军团作为预备队,久攻不下部队撤下来。九军团奉命急行军向东北占领仁怀,三渡赤水河到古蔺,以迷惑敌人。敌军向川南调动后,红军又突然从太平渡四渡赤水河,在遵义和鸭溪之间与敌人展开战斗,九军团在遵义东北方向阻击川军,在娄山关脚下的板桥镇警戒大小道路。3月下旬,中央决定南渡乌江,九军团前进到枫香坝一带虚张声势,伪装大军将东渡乌江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姿态,以掩护中央南渡乌江。
1935年7月,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红九军团改编为红三十二军,随四方面军活动。1936年7月,红四方面军和红二军团、红六军团会师后,根据中共中央命令,与红二、六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中央从沙土镇南渡乌江,九军团则从娄山关到枫香坝、马鬃岭,钳制尾追我军主力的中央军周浑元、吴奇伟部5个师敌人。中央渡过乌江后,电示九军团务必于次日中午12点以前赶到沙土镇追随主力过江,如不能赶到就留下来单独游击行动。九军团从距离渡口八、九十里的马鬃岭出发,连夜急行军,次日上午七八点钟走到沙土镇,距乌江的后山乡渡口尚有30里,派出前导人员去乌江渡口联络汇报,结果说浮桥已炸毁过不去了,令九军团单独行动寻机渡过乌江追上主力。从此时起九军团历经川、滇、黔三省十个县一直到西昌才和主力红军会合。
1935年4月26日,军团部驻进云南宣威的板桥小学,县中教师徐文烈、板桥小学教师何正坤带动板桥小学学生樊同功、徐文礼等70余人参加红军,并宣称鼓动使得九军团在宣威县扩红300人。攻占东川(今会泽县)后,原只剩下 2000 多人的九军团扩大了1500人(1949年还在部队有名有姓的有100余名),筹款10万多元,缴获枪支300支,子弹2万发。
1935年7月18日,根据在芦花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决定,红九军团改编为第三十二军。8月4~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沙窝扩大会议决定第三十二军隶左路军第四纵队(司令为四方面军参谋长倪志亮,政委为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周纯全)。32军受命地筹粮、整训、做群众工作,停留在马尔康的松岗镇,没有北上(第一次)过草地。后九军团决定追随张国涛南下。这时:
- 红八团:团长杨梅生和政委辛世修、政治处主任刘先胜
- 红九团:团政委姜启化、团政治处主任刘鹤孔
随红四方面军南下到天全后,三十二军(兵力相当于一个小师)划归第四军指挥,军长许世友,政治部主任洪学智。李干辉接何长工的职务任红32军政委,黄火青(军团政治部主任)、张令彬(军团管理科长)、姜启化(九团政委)、王透(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长)、朱明(军团政治部地方工作部长)、姜启化、刘鹤孔和卜盛光(军团保卫部长)、赵榕(供给部部长)等被调走。辛世修接任军团政治部主任,朱潘显任军团政治部组织部长。
1937年,原红九军团主力编为八路军120师359旅一部,投入抗日战争战场。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