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澤鄉起義,簡稱大澤起義,又稱陳勝吳廣起義、陳勝吳廣起事或陈胜吴广之乱,是公元前209年陳勝與吳廣發動的反秦起事,亦是秦末民变的一部分。起义沉重打擊了秦朝政權,揭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也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有记录的大規模的平民起義。
經過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秋,秦朝廷征发闾左贫民屯戍渔阳(今北京密云西南),陈胜、吴广為屯長(小軍官),率900余名戍卒往渔阳戍边,途中在蕲县(蕲,音「旗」)大泽乡(今安徽宿州东南刘村集)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
根据秦公家法律,軍人召集,遲者斩首。陈胜與吴广认为与其送死不如起来反抗。于是陈胜與吴广决定,讓吳廣以苦肉計遭到軍官責辱,反過來杀死押解戍卒的軍官,发动兵变,口号是“大楚兴,陈胜王”。
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還假託秦朝公子扶蘇與楚國名將項燕名號,勸募士卒,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各地纷纷响应。
大泽乡起义因为陈胜得势后骄傲,與吳廣内讧,加上秦将章邯率秦军镇压而失利。
相关典故
- 揭竿而起
- 《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引漢·賈誼《過秦論》:「率疲弊之卒,將數百之眾,轉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后形成成语“揭竿而起”,指平民武装暴动。
- 鴻鵠之志
- 《史記·陳涉世家》:“嗟乎!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比喻目光短淺毫無大志的人無法了解有遠大抱負的人。
- 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 語出《史記·陳涉世家》,意為「那些做王侯將相的都是天生的嗎?」。主張權勢與高貴並非天生,更不是貴族的專利,平民同樣可以通過打拚力爭上游,並以此理念招攬起義隊伍。
参见
参考資料
秦朝历史
|
|
灭六国 · 始號皇帝 · 統一度量衡 · 書同文 · 車同軌 · 郡县制 · 築馳道 · 焚书坑儒 · 阿房宫 · 驪山陵 · 修筑长城 · 北击匈奴 · 南戍五岭 · 灵渠 · 秦始皇东巡 · 博浪沙行刺事件 · 徐福东渡 · 封泰山碑 · 沙丘之变 · 趙高專政 · 大澤鄉起義 · 秦末民变 · 鉅鹿之戰 · 望夷宫之变 · 約法三章 · 鴻門宴
|
|
中國歷史事件
傳疑時代 → 夏朝 → 商朝 → 西周 → 東周(春秋 → 戰國) → 秦朝 → 漢朝 → 三國 → 晉朝/十六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國 → 宋朝/遼金夏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中華民國/中华人民共和国
|
|
汉朝历史
|
|
秦末与西楚
|
大泽乡起义 · 秦末民变 · 義帝反秦 · 巨鹿之战 · 破釜沉舟 · 入关灭秦 · 约法三章 · 鴻門宴 · 戏亭分封 · 暗渡陈仓 · 楚汉战争(定三秦之战、成皋之战、安邑之战、彭城之戰、井陉之战、荥阳之战、陽夏固陵之战、陳下之戰、垓下之戰)
|
|
西汉 |
郡国制 · 布衣将相 · 汉承秦制 · 白登之围 · 和親匈奴 · 消滅異姓王 · 吕后称制 · 蕭規曹隨 · 诛吕安刘 · 吳楚七国之乱 · 文景之治 · 樂府、汉赋 · 漢武盛世 · 武帝建元 · 張騫通西域 · 丝绸之路 · 夜郎自大 · 征服西南夷 · 漢匈戰爭 · 马邑之谋 · 幣制改革 · 盐铁国营 · 刺史制度 · 察举制 · 酎金失侯(推恩令、附益法) · 尊儒尚法 · 漠北之战 · 灭卫满朝鲜 · 灭南越国 · 李广利降匈奴 · 苏武牧羊 · 漢宛之戰 · 司马迁写史记 · 东越之乱 · 东瓯内迁 · 武帝求仙 · 巫蛊之祸 · 轮台罪己 · 霍光辅政 · 昭宣之治 · 盐铁论 · 郅支之战 · 西域都護府 · 竟寧出塞 · 外戚干政 · 王莽篡漢
|
|
新朝與更始帝
|
王莽改制 · 綠林赤眉起義(绿林起义 · 赤眉起义) · 昆陽之戰 · 劉玄稱帝(绿林军) · 劉盆子稱帝(赤眉軍) · 公孫述稱帝 · 隗囂割據
|
|
东汉 |
平定诸雄 · 云台二十八将 · 尚书台 · 王景治黄河 · 取消都试 · 光武中興 · 交阯反叛 · 造纸术改进 · 匈奴内讧 · 佛教内传 · 白马寺 · 明章之治 · 白虎观会议 · 竇憲北伐 · 燕然勒石 · 永元之隆 · 班超再通西域 · 甘英使大秦 · 邓氏称制 · 閻顯干政 · 西域长史府 · 孫程之變 · 張衡觀天 · 九江之亂 · 梁冀专权 · 太学清议 · 党锢之祸 · 汉羌战争 · 汉鲜战争 · 鲜卑兴起 · 黃巾之亂 · 五斗米道 · 凉州之乱 · 誅滅十常侍 · 共討董卓 · 群雄割據 · 文和乱武 · 曹操迎天子 · 挟天子以令诸侯 · 官渡之战 · 赤壁之戰 · 潼關之戰 · 漢中之戰 · 南匈奴解體 · 樊城之戰 · 曹丕篡漢
|
|
專門史 |
漢朝行政區劃(西漢·東漢·蜀漢)
- 漢朝經濟
- 汉朝农业
- 与罗马的关系
|
|
中國歷史事件
傳疑時代 → 夏朝 → 商朝 → 西周 → 東周(春秋 → 戰國) → 秦朝 → 漢朝 → 三國 → 晉朝/十六國 → 南北朝 → 隋朝 → 唐朝 → 五代十國 → 宋朝/遼金夏 → 元朝 → 明朝 → 清朝 → 中華民國/中华人民共和国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