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二氢恶作剧









水的化學式為H2O,故稱一氧化二氢


一氧化二氢惡作劇英语:dihydrogen monoxide hoax)指將水描述成一種名為「一氧化二氫」的化學物質,並试图透過偽科学到处散布恐慌,以此说明人们會轻信单方面的分析。水的化學式是H2O,化學名稱即一氧化二氫,簡稱DHMO[1],但並不是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所發佈的化學名稱[2],且幾乎沒有人會使用這個名稱。此外还有“羟酸”等其他变种。[3]


这个惡作劇强调许多水的负面作用,比如生锈和溺水导致的死亡,把这些「害处」归于水,呼吁人们同意禁止使用这种化合物[4]。最初於1990年由埃里克·莱克纳(Eric Lechner)和拉斯·诺普芩(Lars Norpchen)提出[5],1994年由克莱格·杰克逊(Craig Jackson)修改。[6]1997年,一个14岁的学生內森·佐纳(Nathan Zohner)以一氧化二氢为主题做了一个题为“我们到底有多蠢?”的论文,使一氧化二氢引起广泛关注。[7]


这个化學式已歷經多次引用。例如,現實就有一個特別為「一氧化二氢」而設的材料安全性数据表。[8][9]




目录






  • 1 最初网络发表


  • 2 用词


  • 3 恶作剧影响


  • 4 注释


  • 5 参考文献


  • 6 外部連結





最初网络发表


這是克莱格·杰克遜首次在網路上將此惡作劇發布的版本:[6][10][11]








一氧化二氢的危險包括:



  • 又叫做「氫氧基酸」,是酸雨的主要成分;[a]

  • 對泥土流失有促進作用;[b]

  • 對温室效應有推動作用;[c]

  • 它是腐蝕的成因;[d]

  • 過多的攝取可能導致各種不適;[e]

  • 皮膚與其固体形式長時間的接觸會導致嚴重的组織損傷;[f]

  • 吸入肺部後可以致命;[g]

  • 處在氣體状态时,它能引起严重燙伤;[h]

  • 在不可救治的癌症病人肿瘤中已经发现该物质;[i]

  • 对此物質上瘾的人離開它168小时便會死亡;[j]

  • 将它请到高处时,常常得费体力或电力;[k]

  • 使人類陷入戰爭;[l]


尽管有如此的危险,一氧化二氢常常作以下用途:



  • 各式各样的残忍的动物研究;[m]


  • 美国海军有秘密的一氧化二氢传播网;[n]

  • 全世界的河流及湖泊都被一氧化二氢污染;[o]

  • 常常配合除菜蟲農藥使用;洗过以后,农产品仍然被这种物质污染;[p]

  • 在一些“垃圾食品”和其它食品中的添加剂;[q]

  • 已知的导致癌症的物质的一部分[i]

  • 一些屠宰场为了逐利,过度在肉中充入一氧化二氢,使消费者利益受损。[r]


然而,政府和众多企业仍然大量使用一氧化二氢,而不在乎其极其危险的特性。[12]









用词




所谓的“一氧化二氢”(即水)。


水分子的化学式为H2O,意味着每个分子含有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拉丁文中,前缀「di-」指二,前缀「mon-」指一。「Oxide」指氧的化合物。从字面意义上看,dihydrogen monoxide意指「两个氢,一个氧」,与化学式一致。“一氧化”,虽然只是一个标准的化学术语,但“一氧化”很容易使無知者联想到剧毒的一氧化碳。[13]


由于氢原子的不断变化特性,水也可以被理解为氢氧化物(OH)和水合氢(H3O+)的水溶液H2O。这使水既是酸,也是碱,使其成为一种良好的溶劑。[14]


在科學界,至今對於水仍留存不同的稱呼,其中包括为氧烷Oxidane)、氧化氢hydrogen oxide),碱式名称氢氧化氢hydrogen hydroxide),以及若干酸式名称如氢氧酸hydroxic acid)、羟基酸hydroxylic acidhydroxilic acid)。另外,最初发表时的“氢氧基酸”其实稍有不妥,因其不符合酸的命名规则。另外,也有人對於水,起了μ-氧 二氢與二氢氧化物一類的名稱。[14]


根據國際純粹與應用化學聯合會(IUPAC)在2005年有關無機化學的命名规则,水並沒有一個單一正確的化学名称。[15]化學命名的原則,是要讓聽到或閱讀化學名稱的人,不會對於化學名稱所代表的物質產生混淆;換句話說,一個名稱,只應用在一種物質。而一種物質,並不一定需要有一個單一名稱,不過可接受的名稱確有限制。[15]對於水而言,「水」是其中一個可接受的名稱;雖然這並非系統化或國際化的名稱,但這個也單指一種物質。此外IUPAC建議的另外一個名稱是氧烷氧化氫[16]


使用數字前綴是典型的共價鍵化合物命名法,而共價鍵亦存在於水分子中。[17][18]而化合物中第一個元素的數字前綴則通常會被忽略掉[13],例如H2S通常會被稱為硫化氫,而Li2O則會被稱為氧化锂。但是,硫化二氫[19]、鋰氧化物[20]和一氧化二鋰[21]等沒有忽略數字前綴的名稱則常在工業和大學中被使用,即使氧化锂是一個離子化合物。


然而,「一氧化二氢」、「氧化氢」、“羟酸”和「氢氧化氢」等等的名稱,一般都不在正式科学场合被使用[22] ;不過,特殊种类的水會在科學領域中被區分,比如蒸馏水、去离子水或重水。[23]



恶作剧影响


2012年4月14日,中国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东方时空节目“真相调查”部分[24],引用果壳网用户发表的恶作剧帖子中隔夜水中含有零醇、氢酚、一氧化二氢等化学物质,能进入血液循环,影响人体几乎每一个生理反应[25]。”的内容(尽管這篇帖子是在果壳网的幽默笑话栏目“Geek笑点低”中),并将此作为谣言进行了严肃的讨论与批驳。恶作剧帖子作者不得不发表文章澄清自己并未造谣[26]


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期间,中國游泳選手叶诗文传出兴奋剂质疑后证清白,网友编纂了一条“叶诗文教练承认其服用一氧化二氢”的帖子。包括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教授朱庚申在內的一些网友信以为真并进行评论,而朱庚申教授的学术水平更是因此而遭到了质疑[27]


2018年5月,台灣武陵農場自日本引進的牛頓蘋果樹上貼著「注意」兩字的公告,下方還註明開花結果期間施用大量「一氧化二氫」,讓人以為是在提醒蘋果樹有噴灑農藥,不少民眾都嚇得不敢靠近[28][29]



注释





  1. ^ 酸雨也是一種降雨,任何降雨的主要成分都是水。


  2. ^ 水沖刷脆弱的土地時可能會造成水土流失。


  3. ^ 水蒸氣是一種温室氣體。


  4. ^ 潮濕會加速鏽蝕。


  5. ^ 水中毒在極端情况下會導致死亡。


  6. ^ 水的固體是冰,碰到可能會凍傷。


  7. ^ 水進入肺可以致命。


  8. ^ 水的氣體是水蒸氣,在高溫處冒出的水蒸氣是熱的,可能燙傷。


  9. ^ 9.09.1 任何活體細胞都含有水份,任何一種肿瘤都是活體細胞。


  10. ^ 人體缺水168小时便會死亡。


  11. ^ 将它请到高处时需要用一些電或是體力,例如使用抽水機或是水車。


  12. ^ 全球水分減少,使人類陷入搶水戰爭。


  13. ^ 动物研究和實驗需要水清洗。


  14. ^ 所謂的傳播網即水循環。


  15. ^ 全世界的河流及湖泊都有水。


  16. ^ 除菜蟲農藥內有水,洗過以後也有水。


  17. ^ 一些“垃圾食品”和其它食品中也有水。


  18. ^ 一些不法屠宰場會在屠殺動物後灌水,以增加肉品重量。




参考文献





  1. ^ Leigh, G. J.; 等, Principles of chemical nomenclature: a guide to IUPAC recommendations (PDF), Blackwell Science Ltd, UK: 27–28, 1998, ISBN 0-86542-685-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26)  引文格式1维护: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2. ^ Leigh, G. J.; 等, Principles of chemical nomenclature: a guide to IUPAC recommendations (PDF), Blackwell Science Ltd, UK: 34, 1998, ISBN 0-86542-685-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1-07-26)  引文格式1维护:显式使用等标签 (link)


  3. ^ Carder, L; Willingham, P.; Bibb, D., Case-based,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formation literacy for the real world, Research Strategies, 2001, 18 (3): 181–190, doi:10.1016/S0734-3310(02)00087-3 .


  4. ^ Knight, Bernard, Lawyers Guide to Forensic Medicine, Routledge: 280, 1998, ISBN 978-1-85941-159-9 


  5. ^ Erich Lechner, Warning! Dangerous Contamination! (original usenet posting), Usenet rec.humor.funny archive, February 23, 1990 


  6. ^ 6.06.1 Kruszelnicki, Karl S., Mysterious Killer Chemical, Austral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2006 .


  7. ^ Dihydrogen Monoxide from Urban Legends Reference Pages, Retrieved 2006-09-25.


  8. ^ DHMO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 Improbable Research. 


  9. ^ Material Safety Sheet - DIHYDROGEN MONOXIDE (PDF). DHMO.org. 


  10. ^ Roddy., Dennis B., Internet-inspired prank lands 4 teens in hot water, Pittsburgh Post-Gazette, 1997 (April 19, 1997) 


  11. ^ 教授也“咬钩”,“钓鱼贴”凶猛. 腾讯网. 2015-09-14. 


  12. ^ Craig Jackson, Ban Dihydrogen Monoxide!, Coalition to ban DHMO, 1994, (原始内容存档于1996-10-31) . Coalition to ban DHMO officers, Coalition to ban DHMO, (原始内容存档于1997-01-25) .


  13. ^ 13.013.1 Van Bramer, S.E., Chemical Nomenclature, 1996 .


  14. ^ 14.014.1 About Water. Bluelake Technologies. [2010-04-02]. 


  15. ^ 15.015.1 IUPAC Report: General Aims, Functions and Methods of Chemical Nomenclatur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08-05-30.(IUPAC報告:化學名稱的基本目的;功能與命名法;2004年3月)


  16. ^ Leigh, G. J. et al. 1998. Principles of chemical nomenclature: a guide to IUPAC recommendations(化學命名法的原理:IUPAC建議的指引), p. 99. Blackwell Science Ltd, UK. ISBN 0-86542-685-6


  17. ^ Leigh, G. J. et al. 1998. Principles of chemical nomenclature: a guide to IUPAC recommendations, p. 28. Blackwell Science Ltd, UK. ISBN 0-86542-685-6.


  18. ^ Nishiura, James, Polar Covalent Bonds, Biology 4, 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 .


  19. ^ Office of Environmental Health Hazard Assessment, Dihydrogen sulfide (PDF), Californi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4-02-21) .


  20. ^ Diagnostics on calculations: Species with negative natural orbital occupation number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21. ^ Lithium oxide, PubChem public chemical database 


  22. ^ Leigh, G. J. et al. 1998. Principles of chemical nomenclature: a guide to IUPAC recommendations, p. 28. Blackwell Science Ltd, UK. ISBN 0-86542-685-6: "The multiplicative prefixes may not be necessary if the oxidation states are explicit or are clearly understood."


  23. ^ Hydrogen sulfide, PubChem public chemical database .


  24. ^ 节目链接,从38分57秒处开始


  25. ^ 原文地址,《隔夜开水不能乱喝啊》


  26. ^ 博客文章,《对4月14日晚央视<东方时空>报道本人在果壳网的造谣的回应》


  27. ^ 媒体称叶诗文服用“一氧化二氢” 教授:应认真反思. 南方日报. [2012-08-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2-08-06). 


  28. ^ 武陵農場蘋果遭偷摘 化學式嚇阻. 華視新聞網. [2018-05-29]. [永久失效連結]


  29. ^ 〈中部〉福壽山魯冰花虞美人花海 遭遊客踩踏. 自由時報. [2018-05-29]. 




外部連結


  • 有關一氧化二氢研究網站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Volkswagen Group MQB platform

刘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