矮子丕平 Pépin le Bref |
法兰克人之王、纽斯特里亚宫相
|
 矮子丕平
|
法兰克人之王 |
統治 |
751年11月22日—768年9月24日 |
前任 |
希爾德里克三世
|
繼任 |
夏尔一世 卡洛曼一世(直到771年)
|
纽斯特里亚宫相 |
統治 |
741年10月22日—751年11月22日 |
前任 |
查理·马特
|
繼任 |
头衔的消失
|
|
出生 |
714年 |
逝世 |
768年9月24日 巴黎
|
安葬 |
圣但尼圣殿
|
配偶 |
拉昂的贝特拉达
|
子嗣 |
夏尔一世 卡洛曼一世 吉塞拉 丕平 布尔德 罗戴德 阿德莱德 |
王朝 |
加洛林王朝
|
父親 |
夏尔·马特
|
宗教信仰 |
天主教会
|
矮子丕平(法语:Pépin le Bref,714年-768年9月24日),又称丕平三世(Pépin III),是公元751年至768年在位的法兰克国王,查理·马特之子。矮子丕平(Pépin le Bref)一称出现在后期史书中,应该是因为他身材矮小,因Bref在当时法语实意为court,短小之意。丕平是加洛林王朝的创建者。他的兒子是中世纪使法蘭西成為強權國家的查理大帝。西元768年9月24日,丕平因水肿病死在巴黎,他在過世前將权力转移给儿子查理和卡洛曼一世。
与教會的关系
丕平問教皇:「國王不理政事,宮相應該怎麼辦?」当時教皇也急需強有力的支持,於是表示“誰為法蘭克操勞,誰就是它的主人”。這個回答正合丕平的心意。丕平隨即強迫墨洛溫王朝的最后一个国王希尔德里克三世剃髮出家,成為修士,名正言順地結束墨洛溫王朝,開創了加洛林王朝。
751年,羅馬教皇聖匝加派大主教来到巴黎为丕平加冕。这意味着俗世政权需要来自教權的批准。这一事件为后来神权与君权的斗争留下了争执的根源。
为了报答教皇,丕平随即站在教皇一边,反对伦巴底人。751年,由于伦巴底人攻占拉文纳,教皇斯蒂芬三世亲自到法兰克王国向丕平求救。
754年,丕平进军意大利,强迫伦巴底国王埃斯托夫答应将拉文纳及其新近占领的土地交给罗马教皇。756年丕平打败并俘虏了伦巴底国王。自此,从拉文纳到罗马的大片领土便划为教皇辖区,形成了一个“教皇国”。史称“丕平献土”。
征讨
丕平在位期间,开始了大规模的征服。与阿基坦公爵魏法尔连续打过九年阿基坦战役。
参考文献
- 陈曦文,《基督教与中世纪西欧社会》,1999,中国青年出版社,ISBN 7-5006-3366-1
- (法兰克)艾因哈德、圣高尔修道院僧侣,《查理大帝传》,1996,北京,商务印书馆,ISBN 7-100-02032-8
矮子丕平
加洛林王朝
出生于:714年逝世於:768年9月24日
|
前任: 希爾德里克三世
|
法兰克人之王 751年11月22日—768年9月24日
|
继任: 夏尔一世 卡洛曼一世
|
前任: 夏尔·马特
|
纽斯特里亚宫相 741年10月22日—751年11月22日
|
继任: 头衔的消失
|
 法国君主
|
|
法兰克王国 墨洛温王朝
|
希尔德里克一世(457-481) → 克洛维一世(481-511) → 希尔德贝尔特一世(511-558) → 克罗多米尔(511-524) → 提乌德里克一世(511-533) → 提乌德贝尔特一世(533-548) → 提乌德鲍德(548-555) → 克洛泰尔一世(511-561) → 查理贝尔特一世(561-567) → 贡特朗(561-592) → 西吉贝尔特一世(561-575) → 希尔德贝尔特二世(575-595) → 提乌德贝尔特二世(595-612) → 提乌德里克二世(612-613) → 西吉贝尔特二世(613) → 希尔佩里克一世(561-584) → 克洛泰尔二世(584-623) → 达戈贝尔特一世(623-634) → 查理贝尔特二世(629-632) → 阿基坦的希尔佩里克(632) → 西吉贝尔特三世(634-656) → 領養的希尔德貝特(656-661) → 克洛维二世(639–657) → 克洛泰尔三世(657–673) → 希尔德里克二世(662-675) → 提乌德里克三世(675–691) → 克洛维三世(675–676) → 达戈贝尔特二世(675-679) → 克洛维四世(691–695) → 希尔德贝尔特三世(695–711) → 达戈贝尔特三世(711–715) → 希爾佩里克二世(715–721) → 克洛泰尔四世(717-720) → 提乌德里克四世(721–737)
|
|
法兰克王国 加洛林王朝
|
查理·马特(686—741)
|
|
法兰克王国 墨洛温王朝
|
希尔德里克三世(743–751)
|
|
法兰克王国 加洛林王朝
|
矮子丕平(751-768) → 卡洛曼一世(768-771) → 查理大帝(768-814) → 路易一世(814-840)
|
|
西法兰克王国 加洛林王朝
|
查理二世(840-877) → 路易二世(877-879) → 路易三世(879-882) → 卡洛曼二世(879-884) → 胖子查理(884-888)
|
|
西法兰克王国 罗贝坦王朝
|
厄德(888-898)
|
|
西法兰克王国 加洛林王朝
|
查理三世(898-922)
|
|
西法兰克王国 罗贝坦王朝
|
罗贝尔一世(922-923)
|
|
西法兰克王国 博索尼德王朝
|
拉乌尔(923-936)
|
|
西法兰克王国 加洛林王朝
|
路易四世(936-954) → 洛泰尔(954-986) → 路易五世(986-987)
|
|
法兰西王国 卡佩王朝
|
于格·卡佩(987-996) → 罗贝尔二世(996-1031) → 于格(1017-1025) → 亨利一世(1031-1060) → 腓力一世(1060-1108) → 路易六世(1108-1137) → 菲利普(1129-1131) → 路易七世(1137-1180) → 腓力二世(1180-1223) → 路易八世(1223-1226) → 路易九世(1226-1270) → 腓力三世(1270-1285) → 腓力四世(1285-1314) → 路易十世(1314-1316) → 约翰一世(1316) → 腓力五世(1316-1322) → 查理四世(1322-1328)
|
|
法兰西王国 瓦卢瓦王朝
|
腓力六世(1328-1350) → 约翰二世(1350-1364) → 查理五世(1364-1380) → 查理六世(1380-1422) → 查理七世(1422-1461) → 路易十一(1461-1483) → 查理八世(1483-1498)
|
|
法兰西王国 瓦卢瓦-奥尔良王朝
|
路易十二(1498-1515)
|
|
法兰西王国 瓦卢瓦-奥尔良-昂古莱姆王朝
|
弗朗索瓦一世(1515-1547) → 亨利二世(1547-1559) → 弗朗索瓦二世(1559-1560) → 查理九世(1560-1574) → 亨利三世(1574-1589)
|
|
法兰西王国 波旁王朝
|
亨利四世(1589-1610) → 路易十三(1610-1643) → 路易十四(1643-1715) → 路易十五(1715-1774) → 路易十六(1774-1792)
|
|
法兰西第一帝国 波拿巴皇朝
|
拿破仑一世(1804-1814)
|
|
法兰西王国 波旁王朝 (波旁第一次复辟) |
路易十八(1814-1815)
|
|
法兰西第一帝国 波拿巴皇朝复辟 (百日王朝) |
拿破仑一世(1815) → 拿破仑二世(1815)
|
|
法兰西王国 波旁王朝 (波旁第二次复辟) |
路易十八(1815-1824) → 查理十世(1824-1830) → 路易十九(1830) → 亨利五世(1830)
|
|
法兰西王国 奥尔良王朝
|
路易-菲利普一世(1830-1848)
|
|
法兰西第二帝国 (波拿巴皇朝复辟) |
拿破仑三世(1852-1870)
|
|
法国王太子 — 法国王后和皇后 — 法国历史
|
|
教宗相关
|
|
组织 |
- 天主教会圣统制
聖座
- 罗马教区
樞機團
教宗国→梵蒂岡城国
|
|
|
理论 |
- 宗徒传承
- 宗徒长圣伯多禄
- 罗马主教首席权
- 教宗无误权柄
神权
|
|
人事 |
|
|
仪式 |
|
|
标志 |
|
|
服饰 |
- 渔人权戒
- 绒帽
- 披肩
- 圣扇
- 主教冠
- 肩衣
- 披带
- 小瓜帽
- 三重冕
|
|
建筑 |
- 宗座宫殿
宗座圣殿
特級宗座聖殿
- 拉特朗圣若望大殿
- 聖伯多祿大殿
- 城外聖保祿大殿
- 聖母大殿
- 聖伯多祿廣場
- 西斯廷小堂
|
|
交通 |
|
|
文书 |
- 訓諭
- 宗座憲令
- 通諭
- 宗座牧函
- 自動手諭
- 宗座公報
|
|
历史 |
- 聖座外交
- “丕平献土”
- 亞維農之囚
- 羅馬之劫
- 梵蒂冈之囚
- 拉特兰条约
|
|
争议 |
|
|
传说 |
|
|
分类:教宗 |
|
规范控制 |
- WorldCat Identities
- BNF: cb119958511 (data)
- BPN: 58722899
- FAST: 1840857
- GND: 118594540
- LCCN: n84128337
- SUDOC: 028043758
- VIAF: 264661907
|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