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救
得救或得救贖就是離開苦難。在宗教,得救就是靈魂得以脫離罪。
研究有關如何「得救」的學問稱為救贖論。
目录
1 猶太教
2 基督教
3 伊斯兰教
4 印度諸宗教
4.1 佛教
4.2 印度教
5 日本神道教
6 另見
7 外部链接
猶太教
- 猶太教末世論
基督教
基督教認為,救恩是上帝所賜予的禮物(「恩典」),人要以「信心」接受。新教認為,人不能以行為、善工來換取或完成救恩。
得救是本乎恩,也因著信。這並不是出於自己,乃是神所賜的;也不是出於行為,免得有人自誇。我們原是他的工作,在基督耶穌裡造成的,為要叫我們行善,就是神所預備叫我們行的。[1]
我們相信罪人只能藉恩典得救。恩典就是上帝對罪人的愛。這愛是他們不配得到的。這愛使上帝給予罪人一切能使他們獲得救恩的所需。這一切都是上帝的禮物。人們不能藉着任何行為賺得這救恩。[2]
伊斯兰教
伊斯兰教亦有“救赎”。但不通过这个词来体现。穆斯林的基本信仰即包括:信真主与信末日。至高主通过古兰经告诉并许诺信士坚守主道,在末日可以获得拯救,亦即有权享受“下临诸河的乐园”
另見認主學、五功
印度諸宗教
佛教
在佛教观念中,苦难对于陷入轮回的众生来说是永无止境的。只有跳出轮回才能够获得解脱,称为涅槃。佛教徒认为,涅槃使生命达到“不生不死”的状态,不再进入生死轮回,从而不再受苦,获得心灵的永远安宁。通过戒定慧的自我修炼过程,完成个体生命意志与整体生命意志的自然整合与回归。
印度教
印度教的救赎观念是指生命从轮回解放出来,與終極實相(梵)合一,并达到精神上的圆满。在印度教的观念中,这种解脱超越了现实世界,也使得不再受任何约束。和这种解脱相比,人的现实生活,甚至天堂和地狱,都不过是人暂时的居所。
同时,印度教认为,不同信仰的人可以获得不同的解脱和救赎,即他们肯定的是精神的解放,而不是某种特定形式的救赎。
日本神道教
日本的神道教中的救赎观念类似于佛教,同时更强调现实生活中寻找幸福和快乐的重要性。
另見
- 得道
外部链接
得救与蒙拯救的实质性区别是什么?
^ 以弗所書 2:8-10
^ 《我們所信》(This We Believe),威斯康辛路德會信仰立場聲明(亞洲路德宗神學院翻譯事務社譯本)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