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勃拉邦王国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琅勃拉邦王国


1707年-1949年


琅勃拉邦国旗


国旗


琅勃拉邦的位置
首都
琅勃拉邦
常用语言
老挝语
宗教

上座部佛教
政府
君主制
历史
 


• 由澜沧王国独立

1707年
• 老挝王国成立

1949年











先前国

继承国





瀾滄王國






老挝王国


今属于
 老挝
 泰國

















Pha That Luang, Vientiane, Laos.jpg
老挝历史系列条目

早期历史

澜沧
1354–1707

万象
1707–1828

琅勃拉邦
1707–1949

川圹
1707–1949

占巴塞
1713–1946

暹罗、越南属国

老挝保护国
1893-1953
日军占领 1940-1945
自由老挝政府英语Lao Issara 1945-1946

老挝王国
1953-1975
老挝内战

巴特寮
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
1975至今



琅勃拉邦王国(1707–1949),是十八世纪瀾滄王國分裂後產生的小王國,位於老挝北部,其领土包括今天的琅勃拉邦、丰沙里、乌多姆赛等省。


1707年,瀾滄王國(當時中國稱之為南掌)分裂為萬象、占巴塞、琅勃拉邦三國。其中,琅勃拉邦靠近中國邊境,仍舊以「南掌」的名義向清朝朝貢,因此同瀾滄王國一樣,被清朝史料稱為南掌。


這個王國的國都位於琅勃拉邦(清代文書作隆勃剌邦),也因此而得名。



历史


1690年,瀾滄王國國王蘇里亞旺薩逝世,因無嗣,丞相甸·塔拉自立為王。但甸·塔拉不得人心,不久便被殺害。諸王子爭奪王位,瀾滄王國陷入內戰之中。1706年,蘇里亞旺薩之孫吉薩拉、英塔拉佔據琅勃拉邦,拒絕承認新任國王賽塔提拉二世的統治。賽塔提拉二世派弟弟攻打琅勃拉邦。吉薩拉不敵,琅勃拉邦被佔領,勃拉邦佛被從琅勃拉邦運到萬象。隨後,吉薩拉向暹羅大城王國求救。1707年,暹羅王素里延塔铁菩提英语Suriyenthrathibodi派兵入侵萬象,兵臨萬象城下。賽塔提拉二世被迫向暹羅求和,並承認吉薩拉的王位。自此瀾滄分裂為琅勃拉邦王国和萬象王國,吉薩拉為琅勃拉邦王,賽塔提拉二世為萬象王。1723年,暹羅為了削弱瀾滄的勢力,又煽動占巴塞從萬象王國中獨立建國。


在分裂後的寮國三個小王國中,琅勃拉邦王国是唯一一個向中國進貢的。雍正八年(1730年),琅勃拉邦王国以“南掌”之名向清朝朝貢。初定為五年一貢,乾隆初改為十年一貢。


琅勃拉邦王国自建國以來就一直受到暹羅和緬甸的干涉。1713年,吉薩拉逝世,王位由翁坎繼承。吉薩拉的弟弟英塔拉不服,於1723年篡位。翁坎流亡清邁。1765年,緬甸侵略暹羅,大城王朝滅亡,琅勃拉邦王国臣服於緬甸。蘇林亞翁二世(Surinyavong II)在位期間,開始入侵萬象王國,但被駐紮清邁的緬甸將軍調停。1778年,暹羅派通鑾·卻克里進攻萬象王國。琅勃拉邦為求自保,向暹羅屈服,派兵追隨卻克里圍攻萬象。暹羅攻破萬象後,以為琅勃拉邦曾與緬甸勾結為名義,派兵進入琅勃拉邦,使其成為暹羅的屬國。


1791年,蘇林亞翁二世逝世,阿努魯塔(Anurutha)繼位。琅勃拉邦陷入王位鬥爭之中,使阿努魯塔於1792年一度被暹羅人逮捕,直至四年後才復位。死後,曼塔圖拉(Manthaturath)繼位。1827年,曼塔圖拉探知萬象國王昭阿努密謀反對暹羅起兵獨立,將此情報報告給了暹羅。暹羅出兵鎮壓,於翌年吞併萬象王國。1852年,琅勃拉邦王占塔·古曼(Chantha Kuman)因鎮壓香通寺民眾的叛亂受到暹羅的讚賞,暹羅將自萬象王國掠得的勃拉邦佛歸還給他。


此後的琅勃拉邦王国長期處於和平時期。直至19世紀中後期,因太平天國之亂失敗,許多太平軍殘餘勢力竄入印度支那半島北部,引發霍人戰爭。1872年、1874年、1875年琅勃拉邦王国、川壙王國以及萬象遭到這些所謂「霍人」的襲擊。1887年,琅勃拉邦受到黑旗軍的攻擊,國王溫坎一家被法國副領事奧古斯特·帕維英语Auguste Pavie成功救出,躲在西貢(今胡志明市)避難。


長期與「霍人」的戰爭使當地人對暹羅人的統治持不信任感,而對救出國王的法國人抱有好感。1893年法暹戰爭之後,琅勃拉邦王国脫離暹羅統治,與原萬象王國地域合併,成立寮保護國。1905年,占巴塞王國併入寮保護國。



琅勃拉邦國王




  • 吉薩拉(Kitsarat,1707年–1713年),瀾滄國王蘇里亞旺薩之孫。


  • 翁坎(Ong Kham,1713年–1723年)


  • 陶昂(Thao Ang,島孫[1],1723年–1749年),吉薩拉之弟。


  • 因塔拉翁萨(Intharavongsa,1749年)


  • 因塔蓬(Inthaphom,1749)


  • 索迪加·戈曼(Sotika-Kuomane,準第駕公滿[2],1749年–1768年)(缅甸属国,1765年–1768年)[3]


  • 苏林亚翁二世(Surinyavong II,召翁[4],1771年–1787年)(缅甸属国,1768年–1778年)[5]

  • (暹罗占领,1791年–1792年)[5]

  • 召溫猛[6][7](約1787年–1791年之中在位),中國冊封為“南掌國王”後,暹羅退兵。


  • 阿努鲁塔(Anurutha,召蛇榮[8],1792年1月3日 - 179?年)(第一次)

  • (暹罗占领,179?年-1794年6月2日)

  • 阿努鲁塔(Anurutha,1794年6月2日-1819年12月31日)(第二次)


  • 曼塔图拉(Manthaturath,召蟒塔度臘,1819年12月31日-1837年3月7日),阿努鲁塔之子。[8]


  • 温胶(Unkeo,1837年–1838年)(摄政)


  • 苏卡·索姆(Sukha-Söm,召喇嘛呢呀宮滿[9],1838年-1850年9月23日)


  • 占塔·古曼(Chantha-Kuman,召整塔提臘宮滿[10],1850年9月23日-1868年10月1日)


  • 温坎(Oun Kham,1868年10月1日-1895年12月15日)


  • 扎卡林(Zakarine,1895年12月15日-1904年3月25日)


  • 西萨旺·冯(Sisavang Vong,1904年4月28日-1945年10月20日)



来源





  1. ^ 《高宗實錄》卷二百十六,乾隆九年五月庚辰


  2. ^ 《高宗實錄》卷六百三十三,乾隆二十六年三月己巳


  3. ^ Thant Myint-U. The River of Lost Footsteps--Histories of Burma.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06: 98–99. ISBN 978-0-374-16342-6, 0-374-16342-1 请检查|isbn=值 (帮助). 


  4. ^ 《高宗實錄》卷一千一百四十一,乾隆四十六年九月己巳


  5. ^ 5.05.1 Tarling, Nicholas.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South East Asia: From c. 1500 to c. 1800 1.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238. ISBN 0-521-66370-9, 9780521663700 请检查|isbn=值 (帮助). 


  6. ^ 《仁宗實錄》卷二百十七,嘉慶十四年八月乙卯


  7. ^ 姚元之《竹葉亭雜記》卷三


  8. ^ 8.08.1 《仁宗實錄》卷三百五十九,嘉慶二十四年六月丁未


  9. ^ 《宣宗實錄》卷三百五十四,道光二十一年七月己卯


  10. ^ 《文宗實錄》卷一百,咸豐三年七月戊午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Volkswagen Group MQB platform

刘萌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