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腊




body.skin-minerva .mw-parser-output table.infobox caption{text-align:center}



































真腊
ចេនឡា


1世纪-787年

真腊的位置
首都
伊奢那城
常用语言
高棉语
宗教

印度教、佛教
政府
君主制
历史时期
中世纪


• 扶南属国

1世纪
• 由高棉帝国继承

787年











先前国

继承国





扶南






高棉帝国























Angkor1866.jpg
柬埔寨历史系列条目

扶南
约1世纪–550

真腊
约6世纪–802

高棉帝国
802–1431

黑暗时期

竹里木时期 1431–1525

洛韦时期 1525–1593

桑多英语Srey Santhor District时期 1594–1620

乌栋时期 1620–1863

法国统治时期
1867-1953
日本占领时期 1941-1945

柬埔寨王国
1953-1970

高棉共和国
1970-1975
柬王国民联政府

民主柬埔寨
1976-1979

柬埔寨人民共和国
1979-1993
联柬权力机构

柬埔寨王国
1993至今



真腊(高棉语:ចេនឡា;越南语:Chân Lạp;同时期的占婆碑铭以kmir称之)是中南半島的一个农业古国,地占今之柬埔寨北部和老挝南部,中心在老挝巴龟一带,建都伊奢那城英语Sambor_Prei_Kuk[1]其居民是孟—高棉人的一支,据《隋书》载当地:“人形小而色黑,妇人亦有白者。悉拳发垂耳,性气捷劲。”


公元627年之前,真腊只是扶南的北部属国。扶南国之强盛,跟东南亚的海上贸易是分不开的。来自地中海、印度、中东和非洲的商人经马来半岛和暹罗湾去往中国之前,总要到扶南境内的俄厄城进行休整;但是取道巽他海峡的南方航线出现后,商人们纷纷绕开扶南,利用巽他海峡的转运站将商品直接运往中国。扶南国势日衰,领土收缩,属国相继独立。公元514年,扶南国王憍陈如阇耶跋摩死后,长子留陀跋摩杀嫡弟自立,加剧了国家的内部争斗。


公元550年前后,真腊国王去世,国土由女婿拔婆跋摩(扶南王子)继承。扶南国王卒,拔婆跋摩欲再继承扶南,发军攻打扶南太子,使后者迁都以避。拔婆跋摩死,其弟摩诃因陀罗跋摩(即《隋书》所谓“质多斯那”)继位,继续用兵,死后由儿子伊奢那跋摩继位,终至627年前后灭亡扶南。[2]伊奢那跋摩死后,拔婆跋摩二世继位,国势更加强盛;至拔婆跋摩二世的继承人阇耶跋摩一世统治时期,又征服了老挝的中部和北部地区,使国境北接南诏,南抵湄公河之下游,包括了今之柬埔寨、老挝以及越南南部。


阇耶跋摩一世无嗣,卒后由侄女阇耶提黛维继位,国家竟告分裂,史称水陆真腊。其中陆真腊又称文单婆镂,割据真腊故地;水真腊则大致是昔日扶南国的疆域。(水真腊后来又有太阴王朝和太阳王朝之分,前者定都阿迪塔补罗;后者定都湄公河流域的桑比补罗。而且这两个王朝后更分裂成五个相互敌对的小国家。)公元787年前后,水真腊太阳王朝的都城桑比补罗被爪哇海盗攻陷,国王摩希婆提跋摩被杀,王子(后来的阇耶跋摩二世)被虏。水真腊由此受到爪哇的夏连特拉王朝(山帝王朝)统治,直至阇耶跋摩二世从爪哇逃回,称王独立。阇耶跋摩二世定都吴哥东北约三十公里的荔枝山,先后统一了水、陆真腊,开创高棉帝国之吴哥王朝。




目录






  • 1 名称由来


  • 2 社会情况


  • 3 宗教信仰


  • 4 外交关系


  • 5 脚注


  • 6 参考





名称由来


中国史料之中,以《隋书》最早提到真腊,其第八十二卷有云:“真腊国,在林邑西南,本扶南之属国也。”具体其名称由来,有以下数种说法:


(一)同时期的占婆碑铭以kmir称之,因此“真腊”二字当是高棉(Khmer)或《唐书》所谓“吉蔑”的音译。


(二)当时的中国商人可以从这里买到真正的蜂蜜和蜂蜡。


(三)日本学者藤田丰八据《云麓漫钞》之“真腊亦名真里富”一语,推测“真理富”(Siemrap)是“暹粒”(Siem Reap)的对音。[3]而德国汉学家史莱格(Schlegel)则推测真腊一名源自Tchanda;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推测“真腊”二字是来自cinrap;Gerini则推测此二字是从柬埔寨斯提安族语Sorai而来。



社会情况


据《隋书》卷八十二载,真腊全盛时期,全国大城三十,城有数千家,各有部帅。首都伊奢那城,郭下二万余家。城中有一大堂,是王听政之所。其王三日一听朝,坐五香七宝床,上施宝帐。其帐以文木为竿,象牙、金钿为壁,状如小屋,悬金光焰,有同于赤土。前有金香炉,二人侍侧。王着朝霞古贝,瞒络腰腹,下垂至胫,头戴金宝花冠,被真珠璎珞,足履革屣,耳悬金珰。常服白叠,以象牙为屩。若露发,则不加璎珞。臣人服制,大抵相类。有五大臣,一曰孤落支,二曰高相凭,三曰婆何多陵,四曰舍摩陵,五曰髯多娄,及诸小臣。朝于王者,辄以阶下三稽首。王唤上阶,则跪,以两手抱膊,绕王环坐。议政事讫,跪伏而去。阶庭门阁,侍卫有千馀人,被甲持仗。其国与参半、朱江二国和亲,数与林邑、陀桓二国战争。其人行止皆持甲仗,若有征伐,因而用之。其俗非王正妻子,不得为嗣。王初立之日,所有兄弟并刑残之,或去一指,或劓其鼻,别处供给,不得仕进。


真腊以农业立国。据《隋书》载:“土宜粱稻,少黍粟,果菜与日南、九真相类。异者有婆那娑树,无花,叶似柿,实似冬瓜。奄罗树,花叶似枣,实似李。毗野树,花似木瓜,叶似杏,实似楮。婆田罗树,花叶实并似枣而小异。歌毕佗树,花似林檎,叶似榆而厚大,实似李,其大如升。”(九真是越南北部的地名。)“饮食多苏酪、沙糖、秔粟、米饼。欲食之时,先取杂肉羹与饼相和,手擩而食。娶妻者,唯送衣一具,择日遣媒人迎妇。男女二家各八日不出,昼夜燃灯不息。男婚礼毕,即与父母分财别居。父母死,小儿未婚者,以馀财与之。若婚毕,财物入官。其丧葬,儿女皆七日不食,剔发而哭,僧尼、道士、亲故皆来聚会,音乐送之。以五香木烧尸,收灰以金银瓶盛,送于大水之内。贫者或用瓦,而以彩色画之。亦有不焚,送尸山中,任野兽食者。”又有《新唐书》载:“户皆东向,坐上东。客至,屑槟榔、龙脑、香蛤以进。不饮酒,比之淫。与妻饮房中,避尊属。”这便是中国史料中“富贵真腊”之说的由来。



宗教信仰


真腊的官方宗教是婆罗门教,而民间亦有信佛教者。据《隋书》载,其居民:“以右手为净,左手为秽。每旦澡洗,以杨枝净齿,读诵经咒。又澡洒乃食,食罢还用杨枝净齿,又读经咒。……近都有陵伽钵婆山,上有神祠,每以兵五千人守卫之。城东有神名婆多利,祭用人肉。其王年别杀人,以夜祀祷,亦有守卫者千人。其敬鬼如此。多奉佛法,尤信道士,佛及道士并立像于馆。”(这里所谓“道士”是指婆罗门教的神祇。)



外交关系


梁大同三年(537年)武帝萧衍派沙门昙裕大智法师到真腊求得佛舍利带回广州。


隋大業二年(606年)真腊国王派遣大使朝贡。


唐神龍年间(705年-707年)真腊国分裂为北方的陆真腊(又名文单国)和南方的水真腊;水真腊国都婆罗提拔,陆真腊国都在今老挝境内。9世纪初水陆二真腊又归统一。


宋政和六年(1117年),真腊国王派遣大使朝贡,赐朝服。


宋宣和二年(1120年),诏封真腊国王与占城。


南宋建炎年间(1127年-1130年),占城入侵真腊,真腊国屢战屢败。


南宋慶元年间(1195年-1200年)真腊国大举反攻,占领占城,纳入版图。这时真腊国拥有战象近二十万头,国土七千里,成为南海强国。


元朝置为占城省。


元成宗铁穆尔在元贞二年(1296年)派遣周达观出使真腊。周达观和他的大使团驻吳哥一年。回国后周达观写了关于真腊风土民情的报告《真腊风土记》。


明洪武六年(1374年),真腊国王忽儿那派遣使臣奈亦吉郎献方物。


明永乐二年(1404年),真腊国王参列婆匹牙派遣使团九人朝贡。


9世紀至15世紀出現的吳哥王朝,被称为高棉帝国,國勢鼎盛,文化燦爛,版圖包括今日柬埔寨全境以及泰、寮、越三國之部份地區。


明宣德五年(1430年)暹罗入侵高棉帝国,包围吳哥城七个月,最后攻破吳哥。因为吳哥太靠近暹罗边境,高棉帝国放弃吳哥,迁都金邊。此后中国历史文献中称此国家为柬埔寨



脚注





  1. ^ 《隋书》卷八十二:“真腊国,在林邑西南,本扶南之属国也。去日南郡舟行六十日,而南接车渠国,西有朱江国。其王姓刹利氏,名质多斯那。”


  2. ^ 《新唐书·真腊传》载:“于贞观初并扶南有其地。”


  3. ^ 《真腊风土记》夏鼐注1 第17页。《岛夷志略校注》,第71页。《诸蕃志校注》第21页。《岭外代答校注》第82页。




参考



  • (宋)赵汝适著《诸蕃志·真腊》 中华书局 ISBN 7-101-02059-3

  • (宋)赵彦卫著《云麓漫钞》 傅根清校點 中华书局 1996 ISBN 7-101-01225-6

  • 《真腊风土记校注》元周达观著 夏鼐校注 中华书局, 2000 ISBN 7-101-02028-3

  • (元)汪大渊著《岛夷志略·真腊》,中华书局,ISBN 7-10102028-7

  • (明)黄省曾《西洋朝贡典录校注·真腊》中华书局 ISBN 7-101-02029-1




Comments

Popular posts from this blog

Information security

Volkswagen Group MQB platform

Daniel Guggenhe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