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0年美国总统选举
![]() | |||||||||||||||||||||||||||||||||
| |||||||||||||||||||||||||||||||||
投票率 | 52.6%[1] |
||||||||||||||||||||||||||||||||
---|---|---|---|---|---|---|---|---|---|---|---|---|---|---|---|---|---|---|---|---|---|---|---|---|---|---|---|---|---|---|---|---|---|
| |||||||||||||||||||||||||||||||||
![]() 总统选举结果地图红色表示该州由共和党获胜,蓝色表示该州由民主党获胜,数字表示该州的选举人票数量 | |||||||||||||||||||||||||||||||||
|
1980年美国总统选举于1980年11月4日(星期二)举行,是第49次美国总统选举。这次选举主要是现任民主党总统吉米·卡特和共和党候选人,前加利福尼亚州州长罗纳德·里根之间的竞争。此外还有共和党联邦众议员约翰·B·安德森以独立候选人身份参选。最终卡特因伊朗人质危机加上国内经济状况恶化而兵败如山倒,仅获得了6个州和首都哥伦比亚特区共49张选举人票,而里根则赢得了另外44个州,共489张选举人票,创下以在野候选人身份参选而获得选举人票数目的最高纪录。
卡特击败泰德·肯尼迪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后,攻击里根是一个危险的右翼激进主义者。而里根则反过来多次嘲笑对手,最终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在同期的国会选举中,共和党也在28年来首次赢得了联邦参议院的控制权。这一次选举也标志着人称“里根革命”的开始[2]。保守派作家和顾问克里格·谢利认为这次选举“就像1800、1860和1932年(选举)那样成为美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事件,从根本上改变了未来,并且将保守主义提升到了新的一代[注 1][3]。”
目录
1 背景
2 提名
2.1 民主党
2.2 共和党
3 其他候选人
3.1 约翰·安德森
3.2 艾德·克拉克
3.3 其他
4 普选
4.1 竞选
4.1.1 竞选承诺
4.1.2 竞选事件
4.2 辩论
4.3 支持
4.4 结果
5 数据
5.1 各州统计结果
5.2 较为接近的州
5.3 选民人口统计信息
6 参见
7 参考资料
7.1 注释
7.2 参考文献和网站
8 扩展阅读
8.1 书籍
8.2 杂志文章
9 外部链接
背景
1970年代,美国经历了一段低经济增长、高通货膨胀和高利率的痛苦时期,间歇性的能源危机更是雪上加霜[4]。1974年8月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宣布辞职和1979年12月苏联入侵阿富汗这样的事件导致全国普通产生了一种倦怠感,并且认为无论在国内还是外交事务,美国都在不断地走下坡路。而从1979年11月4日爆发一直持续到1981年1月20日才结束的伊朗人质危机更是激化了公众认为国家已进入危机的认知[5]。
吉米·卡特因伊朗人质危机而倍受责难,鲁霍拉·穆萨维·霍梅尼的支持者们焚烧美国国旗并高喊反美口号,带被俘的美国人质带到大街上游行示众,并焚毁卡特的肖像。卡特的反对者们视他为一个躲在家中无力解决日益恶化经济问题的失职领导人,而他的支持者则认为这些问题的出现有着多年的积累,正直而用心良苦的总统不应受到这样不公正的对待[2]。
提名
民主党
民主党候选人:
吉米·卡特,来自乔治亚州的现任总统
泰德·肯尼迪,来自马萨诸塞州的联邦参议员
杰瑞·布朗,加利福尼亚州州长
克里夫·芬奇,前密西西比州州长
现任总统吉米卡特
泰德·肯尼迪
杰瑞·布朗
卡特在34个州的初选中赢得了24个州,击败来自马萨诸塞州的联邦参议员泰德·肯尼迪,8月在纽约举行的1980年民主党全国大会上,卡特在第一轮投票前就得到了60%代表的支持保证。尽管如此,肯尼迪仍然拒绝退出,决心在大会上决一胜负。
共和党
共和党候选人:
罗纳德·里根:前加利福尼亚州州长
乔治·H·W·布什:前中央情报局局长,来自德克萨斯州的联邦众议员
约翰·B·安德森:来自伊利诺伊州的联邦众议员
小霍华德·亨利·贝克:来自田纳西州的联邦参议院少数党领袖
菲尔·克朗:来自伊利诺伊州的联邦众议员
约翰·康纳利:前德克萨斯州州长
鲍勃·多尔:来自堪萨斯州的联邦参议员
本·费尔南德兹:来自加利福尼亚州的前駐巴拉圭大使
哈罗德·斯塔森:前明尼苏达州州长
小洛威尔·P·威克:来自康涅狄格州的联邦参议员
罗纳德·里根
乔治·H·W·布什
约翰·B·安德森
小霍华德·亨利·贝克
菲尔·克朗
约翰·康纳利
哈罗德·斯塔森
鲍勃·多尔
小洛威尔·P·威克
前州长罗纳德·里根曾在4年前差一点就击败当时担任总统的杰拉尔德·福特获得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提名,因此这一回他再获提名的呼声甚高,在7月于底特律举行的1980年共和党全国大会上,他在第一轮就已经胜出,然后他选择了自己赢得提名过程中的头号劲敌,来自德克萨斯州的乔治·H·W·布什来作自己的竞选搭档。
其他候选人
约翰·安德森
在共和党初选中不敌里根后,约翰·安德森以无党派的独立候选人身份参加了普选,其参选形象是一个与里根的保守派不同的共和派温和派,不过他之后的竞选只是让反对卡特的选民感到沮丧[6]。随着选战的发展,他的支持者也逐渐加入了卡特和里根的阵营。他的竞选搭档帕特里克·卢西是一位民主党人,曾担任威斯康星州州长,当时还由总统卡特指派担任驻墨西哥大使。
艾德·克拉克
自由党提名艾德·克拉克竞选总统,大卫·H·科奇竞选副总统。他们在50个州加上首都哥伦比亚特区一共赢得了92万1128张普选票,占总票数的1.06%。从比例上,这至今仍是自由党总统候选人所获得过的最好成绩。而从绝对数值上,这一数字也要直至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中才被超过。他们的支持者占比例最高的是阿拉斯加州,普选票得票率达到11.66%,超过了独立候选人约翰·安德森,几乎达到了卡特所得票数的一半。大卫是科氏工业集团的老板之一,他为这次自己掏了部分腰包。
其他
美国社会主义党提名大卫·麦雷诺斯竞选总统,并提名修女黛安·德鲁芬布洛克竞选副总统。前者由此成为史上第一位竞选美国总统的同性恋候选人,而后者则成为第一位竞选全国性公职的修女;
美国公民党提名巴瑞·科蒙纳竞选总统,拉·唐纳·哈里斯竞选副总统;
美国共产党提名格斯·霍尔竞选总统,安吉拉·戴维斯竞选副总统;
美国党提名小佩西·L·格里弗斯竞选总统,弗兰克·L·瓦伦(Frank L. Varnum)竞选副总统;
摇滚歌星乔·沃尔什作为一个写入候选人模仿参加了本届选举,他承诺如果当选,将会把自己的歌曲“Life's Been Good”作为新的国歌,并且其竞选纲领就是要“让每个人都有免费汽油”。虽然美利坚合众国宪法第二条规定当选总统者必须年满35岁而沃尔什只有33岁,但他仍然希望可以提高公众的竞选意识。
普选
竞选

1980年利率危机
根据联邦选举法,卡特和里根各获得了2940万美元的竞选经费,而安德森的竞选经费上限额度为1850万美元。卡特和里根各自在电视广告上花了1500万美元,安德森不到200万美元。最终里根一共花掉了2920万美元,卡特2940万美元,安德森1760万美元。这主要是因为安德森一直到选举后才得到联邦选举委员会的财政支持。
1980年大选被部分人认为是一次重整选举,因为其中的对抗气氛是自1932年选举以来最强烈的,里根的支持者称赞他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来参与竞选[7],大卫·弗鲁姆则表示卡特“悲观而绝望”地进行攻击性的竞选最终也“导致他失去了选举[8]。”卡特强调自己身为和事佬(和平制造者)的纪录,并表示里根的当选将对公民权利和早在罗斯福新政时期就已经确立下来的社会福利方案构成威胁。里根同样也强调了和平的重要性,但也表示做好自我防禦之准备同样重要[7]。
在初选后立即进行的一份盖洛普民意调查结果显示里根处于领先位置,58%的选民对卡特总统的任期表现感到不满[7]。一份针对选举的分析指出“大部分选民无论是对卡特还是对里根都抱有负面态度[9]。”
三位主要候选人(里根、卡特和安德森)都信仰基督教,其中根据一份盖洛普民意调查,卡特拥有大部分福音派基督徒的支持[7]。然后最终,杰瑞·法威尔的道德多数派游说团体为里根赢得了三分之二的白人福音派基督徒的选票[10]。据卡特总统所说:“那个(指1980年)秋天,一个由杰瑞·法威尔领头的团体在南部的电视台和广播电台购买了一千万美元的广告时间,来宣称我是一个南方的叛徒,并且不再是一个基督徒了[11]。”
1980年大选也是美国政治史上的一个关键的转折点,它标志着以城市郊区和广大南部地区为代表的新兴选举力量的崛起。里根作为一位保守派的成功将引起各个党派的重组,共和党中的自由派和民主党中的保守派要么远离政治,要么更换党派。经过1980至1990年代的这种发展,各个党派间的思想也更加的两极化[2]。巴里·戈德华特曾在1964年大选中提出警告政府已经太过强大,当时只有30%的选民同意这一看法,然而到了1980年,已经有大部分的美国人相信政府的权力实在太多了[12]。
竞选承诺
里根承诺恢复国家的军事实力,与此同时有60%接受民调的美国人认为当时的国防开支太少[13]。里根还承诺结束所谓“‘相信我’政府”的时代,而且通过实施供给方经济政策来恢复经济健康发展。他还承诺将在三年内平衡预算(他表示这将成为“通货膨胀的终点”),并在这三年内减少30%的税率。在经济方面的承诺后,里根说了一句名言:“当你的邻居失业,这叫不景气;当你失业,这叫大萧条。当吉米·卡特失业,这叫复苏[注 2][7]。”他还批评了卡特和国会通过的针对国内成品油生产征收暴利税并承诺将会废除的法案[14]。这一税收并非针对利润,而是根据价格控制所规定的价格与市场价格间的差距来征收的[15]。
在有关女权方面的问题上各方的分歧较大,现任总统吉米·卡特是唯一一位支持平等权利修正案的候选人,但许多女权主义者对他的前景感到很沮丧。而经过一轮在共和党女权主义者和反女权主义者之间艰难的对抗后,共和党放弃了其对这一修正案已经持续40年之久的支持[16]。但是,里根却宣布他有意献身女权事业,并且如果当选,他将指定女性进入其内阁,并且提名第一位女性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17]。他还保证会与所有50个州的州长们一起对歧视女性的行为进行打击,并且在联邦法律中作出对平等权利修正案补偿性的修改[7]。里根是在其接受提名的演讲上被说服然后开始为女权进行代言的。
竞选事件

1980年10月10日,罗纳德·里根与夫人南茜和联邦参议员斯特罗姆·瑟蒙德一起在南卡罗莱纳州的哥伦比亚竞选
辩论
1980年大选中的一个重要事件就是其中唯一的一次总统候选人辩论,这次辩论于10月28日举行,距选举日仅剩一周[18]。辩论前,民调显示里根大约领先卡特两到三个百分点[18],辩论后,里根的支持率大幅上升,可以说是很轻松地为共和党赢得了最终的胜利。
女性选民联盟曾于1976年对福特和卡特进行的一系列辩论提供赞助,并且在1979年春时宣布也有意赞助下一次总统候选人辩论。然而,卡特并不急于要参与任何辩论。初选期间,他多次拒绝与参议员泰德·肯尼迪辩论,因此他参加这次辩论也给人以矛盾的感觉。
女性选民联盟宣布了一套与1976年类似的辩论日程表,其中三场总统候选人辩论,一场副总统候选人辩论。对此一开始没有人提出异议,但在得知约翰·安德森也可以被邀请来与卡特和里根一起辩论后,卡特表示坚决拒绝安德森的参与,而里根则恰恰相反,拒绝在没有安德森参与的情况下进行辩论。女性选民联盟为了花费了几个月的时间进行谈判才终于达成了一致,辩论于1980年9月21日在巴尔的摩会议中心举行。里根评价卡特的拒绝辩论之举道:“即使这场辩论是在玫瑰园举行,而观众都是行政部门的官员,问题也是由乔迪·鲍威尔来提,他也赢不了。[注 3][19]”女性选民联盟向里根承诺辩论的讲台上将会放有一张空置的椅子来代表没有前来的总统,而卡特的竞选团体对此非常不满,并在最后时刻说服了联盟将椅子移走。
辩论由比尔·莫尔斯主持,许多人认为安德森将可以轻而易举地打发掉前州长,但根据许多媒体的描述却只达成了一个平局。这位来自伊利诺伊州的联邦众议员曾在一些民调中获得20%的支持率,但在辩论后只剩下刚刚超过10%,并在之后又下跌了5%。没能在与里根的辩论中获得优势的安德森开始反过来批评卡特:“里根州长对过去四年中所发生的事情没有责任,我也没有,而应该在这里接受这些指控的人今天又选择了不出现。”对此里根补充道:“真可惜今天晚上这儿只有我们两个人进行辩论,因为我们俩一致的地方比不一致的还多一些。[20]”
进入10月后,总体情况基本上保持不变。州长里根坚持辩论要有安德森的参与,而总统卡特则对此仍然坚持反对。随着僵局的持续,第二轮辩论被取消了,同样被取消的还有副总统候选人的辩论。
距选举日还剩两星期时间时,里根的竞选团体决定这时候最好是可以满足总统卡特的所有要求,而女性选民联盟也同意最后的一场辩论不请安德森参加,辩论最终安排于10月28日在俄亥俄州第二大城市克里夫兰举行。
支持
1980年9月,前水门事件特别检查官里昂·贾沃斯基接受了「民主黨人為(支持)雷根」之名誉主席的位置[13],而在5个月前,他曾严厉地批评里根是一个“极端主义者”,接受这一职位后他说,“我宁愿有一个能干的极端分子,也不想要一个无能的温合派[13]。”
曾在1968年大选中挑战林登·约翰逊总统并导致其最终放弃竞选的明尼苏达州联邦参议员尤金·麦卡锡也对里根表示支持[21]。
选举日3天前,美国步枪协会也对里根表示支持,这也是其史上首次表明支持一位总统候选人。里根曾获得加利福尼亚州步枪和手枪协会的杰出公共服务奖。而卡特则曾任命热衷于枪支管制的伊利诺伊州联邦众议员阿布纳·J·米克瓦担任联邦法官,并且还曾支持过《阿拉斯加地政法案》(Alaska Lands Bill),禁止在40,000,000英畝(160,000平方公里)面积的地区打猎[22]。
结果
按县划分的具体选举结果
罗纳德·里根
吉米·卡特
选举于1980年11月4日举行,罗纳德·里根和乔治·H·W·布什在普选票中以近10个百分点的巨大优势击败卡特。共和党在里根的光环下也于25年来首次在参议院夺得控制权。选举人票方面更是一个绝对压倒性的结果,里根赢得了44个州共489张选举人票,创下以在野候选人身份参选而获得选举人票数目的最高纪录,而卡特则只赢得了6个州加上首都哥伦比亚特区的49张选举人票。
国家广播公司根据票站调查的结果于美国东部时间晚上20点15分(太平洋标准时间17点15分)就宣布里根胜出,而这时候西部几个州的选举还没有结束(这也是历史上首次有电视台根据票站调查结果预测选举最终结果,当时这也令其它的电视台吃了一惊)。卡特总统于东部时间21:50分承认失败[23][24],这也是继赫伯特·胡佛在1932年美国总统选举中以普选票18%的巨大差距不敌富兰克林·D·罗斯福以来在任总统以最大的差距落败,并且也是在任何一场只有两位候选人获得选举人票的总统大选中现任总统以最大的得票差距落败的。
约翰·安德森获得了6.6%的普选票,但没有赢得任何一个州的选举人票。他的支持者主要来自新英格兰地区那些认为里根过于保守的自由派共和党人,他的最好成绩是在马萨诸塞州赢得了15%的普选票。与此相对照,由于里根的强势发挥,安德森在南方表现最为糟糕,并且实际上他所获得的民主党选民选票和共和党的一样多。
美国自由党候选人艾德·克拉克获得了92万1299张普选票,占普选票总数的1.06%。自由党人成功地让他进入了50个州和首都哥伦比亚特区的选举。从比例上,这至今仍是自由党总统候选人所获得过的最好成绩。而从绝对数值上,这一数字也要直至2012年美国总统选举中才被超过。他们的支持者占比例最高的是阿拉斯加州,普选票得票率达到11.66%,超过了独立候选人约翰·安德森,几乎达到了卡特所得票数的一半。
里根在一般认为属民主党地盘的南波士顿地区赢得了53%的普选票[12]。
数据
总统候选人 |
政党 |
出身 |
普选票 |
选举人票 |
竞选伙伴 |
|||
---|---|---|---|---|---|---|---|---|
数目 |
比例 |
副总统候选人 |
出身 |
选举人票 |
||||
罗纳德·威尔森·里根 |
共和党 |
加利福尼亚州 |
43,903,230 |
50.75% |
489 |
乔治·赫尔伯特·沃克·布什 |
德克萨斯州 |
489 |
小詹姆斯·厄尔·卡特 |
民主党 |
乔治亚州 |
35,480,115 |
41.01% |
49 |
沃尔特·弗雷德里克·蒙代尔 |
明尼苏达州 |
49 |
约翰·巴亚德·安德森 |
无党派 |
伊利诺伊州 |
5,719,850 |
6.61% |
0 |
帕特里克·约瑟夫·卢西 |
威斯康星州 |
0 |
艾德·克拉克 |
自由党 |
加利福尼亚州 |
921,128 |
1.06% |
0 |
大卫·H·科奇 |
堪萨斯州 |
0 |
巴瑞·科蒙纳 |
公民党 |
密苏里州 |
233,052 |
0.27% |
0 |
拉·唐纳·哈里斯 |
俄克拉荷马州 |
0 |
格斯·霍尔 |
共产党 |
纽约州 |
44,933 |
0.05% |
0 |
安吉拉·戴维斯 |
加利福尼亚州 |
0 |
约翰·拉里克 |
美国独立党 |
路易斯安纳州 |
40,906 |
0.05% |
0 |
艾伦·谢里(Eileen Shearer) |
加利福尼亚州 |
0 |
克里夫顿·德贝瑞 |
社会主义工人党 |
加利福尼亚州 |
38,738 |
0.04% |
0 |
马蒂尔德·辛默曼 |
纽约州 |
0 |
艾伦·麦科马克 |
生命权党 |
纽约州 |
32,320 |
0.04% |
0 |
卡罗尔·迪斯古(Carroll Driscoll) |
新泽西州 |
0 |
慕伦·史密斯 |
和平与自由党 |
加利福尼亚州 |
18,116 |
0.02% |
0 |
伊丽莎白·赛凡特斯·巴伦 |
加利福尼亚州 |
0 |
其他 |
77,290 |
0.09% |
— |
其他 |
— |
|||
总计 |
86,509,678 |
100% |
538 |
538 |
||||
获胜需要 |
270 |
270 |
普选票数据来源: Leip, David. 1980 Presidential Election Results. Dave Leip's Atlas of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s (August 7, 2005).
选举人票数据来源: Electoral College Box Scores 1789–1996. Official website of the National Archives. (August 7, 2005).
胜出候选人按县统计的得票率
各州统计结果
[25]
由里根/布什胜出的州/地区 |
由卡特/蒙代尔胜出的州/地区 |
罗纳德·里根 共和党 |
吉米·卡特 民主党 |
约翰·安德森 无党派 |
艾德·克拉克 自由党 |
差距 |
总计 |
||||||||||||
---|---|---|---|---|---|---|---|---|---|---|---|---|---|---|---|---|---|
州 |
选举人票 |
人数 |
比例 |
选举人票 |
人数 |
比例 |
选举人票 |
人数 |
比例 |
选举人票 |
人数 |
比例 |
选举人票 |
人数 |
比例 |
# |
|
阿拉巴马州 |
9 |
654,192 |
48.75 |
9 |
636,730 |
47.45 |
- |
16,481 |
1.23 |
- |
13,318 |
0.99 |
- |
17,462 |
1.30 |
1,341,929 |
AL |
阿拉斯加州 |
3 |
86,112 |
54.35 |
3 |
41,842 |
26.41 |
- |
11,155 |
7.04 |
- |
18,479 |
11.66 |
- |
44,270 |
27.94 |
158,445 |
AK |
亚历桑那州 |
6 |
529,688 |
60.61 |
6 |
246,843 |
28.24 |
- |
76,952 |
8.81 |
- |
18,784 |
2.15 |
- |
282,845 |
32.36 |
873,945 |
AZ |
阿肯色州 |
6 |
403,164 |
48.13 |
6 |
398,041 |
47.52 |
- |
22,468 |
2.68 |
- |
8,970 |
1.07 |
- |
5,123 |
0.61 |
837,582 |
AR |
加利福尼亚州 |
45 |
4,524,858 |
52.69 |
45 |
3,083,661 |
35.91 |
- |
739,833 |
8.62 |
- |
148,434 |
1.73 |
- |
1,441,197 |
16.78 |
8,587,063 |
CA |
科罗拉多州 |
7 |
652,264 |
55.07 |
7 |
367,973 |
31.07 |
- |
130,633 |
11.03 |
- |
25,744 |
2.17 |
- |
284,291 |
24.00 |
1,184,415 |
CO |
康涅狄格州 |
8 |
677,210 |
48.16 |
8 |
541,732 |
38.52 |
- |
171,807 |
12.22 |
- |
8,570 |
0.61 |
- |
135,478 |
9.63 |
1,406,285 |
CT |
特拉华州 |
3 |
111,252 |
47.21 |
3 |
105,754 |
44.87 |
- |
16,288 |
6.91 |
- |
1,974 |
0.84 |
- |
5,498 |
2.33 |
235,668 |
DE |
哥伦比亚特区 |
3 |
23,313 |
13.41 |
- |
130,231 |
74.89 |
3 |
16,131 |
9.28 |
- |
1,104 |
0.63 |
- |
-106,918 |
-61.49 |
173,889 |
DC |
佛罗里达州 |
17 |
2,046,951 |
55.52 |
17 |
1,419,475 |
38.50 |
- |
189,692 |
5.14 |
- |
30,524 |
0.83 |
- |
627,476 |
17.02 |
3,687,026 |
FL |
乔治亚州 |
12 |
654,168 |
40.95 |
- |
890,733 |
55.76 |
12 |
36,055 |
2.26 |
- |
15,627 |
0.98 |
- |
-236,565 |
-14.81 |
1,597,467 |
GA |
夏威夷州 |
4 |
130,112 |
42.90 |
- |
135,879 |
44.80 |
4 |
32,021 |
10.56 |
- |
3,269 |
1.08 |
- |
-5,767 |
-1.90 |
303,287 |
HI |
爱达荷州 |
4 |
290,699 |
66.46 |
4 |
110,192 |
25.19 |
- |
27,058 |
6.19 |
- |
8,425 |
1.93 |
- |
180,507 |
41.27 |
437,431 |
ID |
伊利诺伊州 |
26 |
2,358,049 |
49.65 |
26 |
1,981,413 |
41.72 |
- |
346,754 |
7.30 |
- |
38,939 |
0.82 |
- |
376,636 |
7.93 |
4,749,721 |
IL |
印第安纳州 |
13 |
1,255,656 |
56.01 |
13 |
844,197 |
37.65 |
- |
111,639 |
4.98 |
- |
19,627 |
0.88 |
- |
411,459 |
18.35 |
2,242,033 |
IN |
艾奥瓦州 |
8 |
676,026 |
51.31 |
8 |
508,672 |
38.60 |
- |
115,633 |
8.78 |
- |
13,123 |
1.00 |
- |
167,354 |
12.70 |
1,317,661 |
IA |
堪萨斯州 |
7 |
566,812 |
57.85 |
7 |
326,150 |
33.29 |
- |
68,231 |
6.96 |
- |
14,470 |
1.48 |
- |
240,662 |
24.56 |
979,795 |
KS |
肯塔基州 |
9 |
635,274 |
49.07 |
9 |
616,417 |
47.61 |
- |
31,127 |
2.40 |
- |
5,531 |
0.43 |
- |
18,857 |
1.46 |
1,294,627 |
KY |
路易斯安纳州 |
10 |
792,853 |
51.20 |
10 |
708,453 |
45.75 |
- |
26,345 |
1.70 |
- |
8,240 |
0.53 |
- |
84,400 |
5.45 |
1,548,591 |
LA |
缅因州 |
4 |
238,522 |
45.61 |
4 |
220,974 |
42.25 |
- |
53,327 |
10.20 |
- |
5,119 |
0.98 |
- |
17,548 |
3.36 |
523,011 |
ME |
马里兰州 |
10 |
680,606 |
44.18 |
- |
726,161 |
47.14 |
10 |
119,537 |
7.76 |
- |
14,192 |
0.92 |
- |
-45,555 |
-2.96 |
1,540,496 |
MD |
马萨诸塞州 |
14 |
1,057,631 |
41.90 |
14 |
1,053,802 |
41.75 |
- |
382,539 |
15.15 |
- |
22,038 |
0.87 |
- |
3,829 |
0.15 |
2,524,298 |
MA |
密歇根州 |
21 |
1,915,225 |
48.99 |
21 |
1,661,532 |
42.50 |
- |
275,223 |
7.04 |
- |
41,597 |
1.06 |
- |
253,693 |
6.49 |
3,909,725 |
MI |
明尼苏达州 |
10 |
873,241 |
42.56 |
- |
954,174 |
46.50 |
10 |
174,990 |
8.53 |
- |
31,592 |
1.54 |
- |
-80,933 |
-3.94 |
2,051,953 |
MN |
密西西比州 |
7 |
441,089 |
49.42 |
7 |
429,281 |
48.09 |
- |
12,036 |
1.35 |
- |
5,465 |
0.61 |
- |
11,808 |
1.32 |
892,620 |
MS |
密苏里州 |
12 |
1,074,181 |
51.16 |
12 |
931,182 |
44.35 |
- |
77,920 |
3.71 |
- |
14,422 |
0.69 |
- |
142,999 |
6.81 |
2,099,824 |
MO |
蒙大拿州 |
4 |
206,814 |
56.82 |
4 |
118,032 |
32.43 |
- |
29,281 |
8.05 |
- |
9,825 |
2.70 |
- |
88,782 |
24.39 |
363,952 |
MT |
内布拉斯加州 |
5 |
419,937 |
65.53 |
5 |
166,851 |
26.04 |
- |
44,993 |
7.02 |
- |
9,073 |
1.42 |
- |
253,086 |
39.49 |
640,854 |
NE |
内华达州 |
3 |
155,017 |
62.54 |
3 |
66,666 |
26.89 |
- |
17,651 |
7.12 |
- |
4,358 |
1.76 |
- |
88,351 |
35.64 |
247,885 |
NV |
新罕布什尔州 |
4 |
221,705 |
57.74 |
4 |
108,864 |
28.35 |
- |
49,693 |
12.94 |
- |
2,067 |
0.54 |
- |
112,841 |
29.39 |
383,999 |
NH |
新泽西州 |
17 |
1,546,557 |
51.97 |
17 |
1,147,364 |
38.56 |
- |
234,632 |
7.88 |
- |
20,652 |
0.69 |
- |
399,193 |
13.42 |
2,975,684 |
NJ |
新墨西哥州 |
4 |
250,779 |
54.97 |
4 |
167,826 |
36.78 |
- |
29,459 |
6.46 |
- |
4,365 |
0.96 |
- |
82,953 |
18.18 |
456,237 |
NM |
纽约州 |
41 |
2,893,831 |
46.66 |
41 |
2,728,372 |
43.99 |
- |
467,801 |
7.54 |
- |
52,648 |
0.85 |
- |
165,459 |
2.67 |
6,201,959 |
NY |
北卡罗莱纳州 |
13 |
915,018 |
49.30 |
13 |
875,635 |
47.18 |
- |
52,800 |
2.85 |
- |
9,677 |
0.52 |
- |
39,383 |
2.12 |
1,855,833 |
NC |
北达科他州 |
3 |
193,695 |
64.23 |
3 |
79,189 |
26.26 |
- |
23,640 |
7.84 |
- |
3,743 |
1.24 |
- |
114,506 |
37.97 |
301,545 |
ND |
俄亥俄州 |
25 |
2,206,545 |
51.51 |
25 |
1,752,414 |
40.91 |
- |
254,472 |
5.94 |
- |
49,033 |
1.14 |
- |
454,131 |
10.60 |
4,283,603 |
OH |
俄克拉荷马州 |
8 |
695,570 |
60.50 |
8 |
402,026 |
34.97 |
- |
38,284 |
3.33 |
- |
13,828 |
1.20 |
- |
293,544 |
25.53 |
1,149,708 |
OK |
俄勒冈州 |
6 |
571,044 |
48.33 |
6 |
456,890 |
38.67 |
- |
112,389 |
9.51 |
- |
25,838 |
2.19 |
- |
114,154 |
9.66 |
1,181,516 |
OR |
宾夕法尼亚州 |
27 |
2,261,872 |
49.59 |
27 |
1,937,540 |
42.48 |
- |
292,921 |
6.42 |
- |
33,263 |
0.73 |
- |
324,332 |
7.11 |
4,561,501 |
PA |
罗德岛州 |
4 |
154,793 |
37.20 |
- |
198,342 |
47.67 |
4 |
59,819 |
14.38 |
- |
2,458 |
0.59 |
- |
-43,549 |
-10.47 |
416,072 |
RI |
南卡罗莱纳州 |
8 |
441,207 |
49.57 |
8 |
427,560 |
48.04 |
- |
14,150 |
1.59 |
- |
4,975 |
0.56 |
- |
13,647 |
1.53 |
890,083 |
SC |
南达科他州 |
4 |
198,343 |
60.53 |
4 |
103,855 |
31.69 |
- |
21,431 |
6.54 |
- |
3,824 |
1.17 |
- |
94,488 |
28.83 |
327,703 |
SD |
田纳西州 |
10 |
787,761 |
48.70 |
10 |
783,051 |
48.41 |
- |
35,991 |
2.22 |
- |
7,116 |
0.44 |
- |
4,710 |
0.29 |
1,617,616 |
TN |
德克萨斯州 |
26 |
2,510,705 |
55.28 |
26 |
1,881,147 |
41.42 |
- |
111,613 |
2.46 |
- |
37,643 |
0.83 |
- |
629,558 |
13.86 |
4,541,637 |
TX |
犹他州 |
4 |
439,687 |
72.77 |
4 |
124,266 |
20.57 |
- |
30,284 |
5.01 |
- |
7,226 |
1.20 |
- |
315,421 |
52.20 |
604,222 |
UT |
佛蒙特州 |
3 |
94,598 |
44.37 |
3 |
81,891 |
38.41 |
- |
31,760 |
14.90 |
- |
1,900 |
0.89 |
- |
12,707 |
5.96 |
213,207 |
VT |
弗吉尼亚州 |
12 |
989,609 |
53.03 |
12 |
752,174 |
40.31 |
- |
95,418 |
5.11 |
- |
12,821 |
0.69 |
- |
237,435 |
12.72 |
1,866,032 |
VA |
华盛顿州 |
9 |
865,244 |
49.66 |
9 |
650,193 |
37.32 |
- |
185,073 |
10.62 |
- |
29,213 |
1.68 |
- |
215,051 |
12.34 |
1,742,394 |
WA |
西弗吉尼亚州 |
6 |
334,206 |
45.30 |
- |
367,462 |
49.81 |
6 |
31,691 |
4.30 |
- |
4,356 |
0.59 |
- |
-33,256 |
-4.51 |
737,715 |
WV |
威斯康星州 |
11 |
1,088,845 |
47.90 |
11 |
981,584 |
43.18 |
- |
160,657 |
7.07 |
- |
29,135 |
1.28 |
- |
107,261 |
4.72 |
2,273,221 |
WI |
怀俄明州 |
3 |
110,700 |
62.64 |
3 |
49,427 |
27.97 |
- |
12,072 |
6.83 |
- |
4,514 |
2.55 |
- |
61,273 |
34.67 |
176,713 |
WY |
TOTALS: |
538 |
43,903,230 |
50.75 |
489 |
35,480,115 |
41.01 |
49 |
5,719,850 |
6.61 |
- |
921,128 |
1.06 |
- |
8,423,115 |
9.74 |
86,509,678 |
US |
较为接近的州
胜出差距在5%以内的州(共165张选举人票):
- 马萨诸塞州,0.15%
- 田纳西州, 0.29%
- 阿肯色州, 0.61%
- 阿拉巴马州, 1.30%
- 密西西比州, 1.32%
- 肯塔基州, 1.46%
- 南卡罗莱纳州, 1.53%
- 夏威夷州, 1.90%
- 北卡罗莱纳州, 2.12%
- 特拉华州, 2.33%
- 纽约州, 2.67%
- 马里兰州, 2.96%
- 缅因州, 3.36%
- 明尼苏达州, 3.94%
- 西弗吉尼亚州, 4.51%
- 威斯康星州, 4.72%
差距大于5%但小于10%的州(共有113张选举人票):
- 路易斯安纳州, 5.45%
- 佛蒙特州, 5.96%
- 密歇根州, 6.49%
- 密苏里州, 6.81%
- 宾夕法尼亚州, 7.11%
- 伊利诺伊州, 7.93%
- 康涅狄格州, 9.64%
- 俄勒冈州, 9.66%
选民人口统计信息
1980和1976年大选的选民团体分布 | ||||||
---|---|---|---|---|---|---|
比例 |
'80 卡特 |
'80 里根 |
'80 安德森 |
'76 卡特 |
'76 福特 |
|
党派 | ||||||
民主党 |
43 |
66 |
26 |
6 |
77 |
22 |
无党派 |
23 |
30 |
54 |
12 |
43 |
54 |
共和党 |
28 |
11 |
84 |
4 |
9 |
90 |
意识形态 | ||||||
自由派 |
18 |
57 |
27 |
11 |
70 |
26 |
中间派 |
51 |
42 |
48 |
8 |
51 |
48 |
保守派 |
31 |
23 |
71 |
4 |
29 |
70 |
种族 | ||||||
非裔 |
10 |
82 |
14 |
3 |
82 |
16 |
拉丁裔 |
2 |
48 |
42 |
7 |
75 |
24 |
白人 |
88 |
36 |
55 |
8 |
47 |
52 |
性别 | ||||||
女 |
48 |
45 |
46 |
7 |
50 |
48 |
男 |
52 |
37 |
54 |
7 |
50 |
48 |
宗教信仰 | ||||||
新教 |
46 |
37 |
56 |
6 |
44 |
55 |
新教白人 |
41 |
31 |
62 |
6 |
43 |
57 |
天主教 |
25 |
40 |
51 |
7 |
54 |
44 |
犹太人 |
5 |
45 |
39 |
14 |
64 |
34 |
家庭收入 | ||||||
少于1万美元 |
13 |
50 |
41 |
6 |
58 |
40 |
1万至14,999美元 |
15 |
47 |
42 |
8 |
55 |
43 |
1万5千至24,999美元 |
29 |
38 |
53 |
7 |
48 |
50 |
2万5千至5万美元 |
24 |
32 |
58 |
8 |
36 |
62 |
超过5万美元 |
5 |
25 |
65 |
8 |
— |
— |
职业 | ||||||
专业人士或管理人员 |
39 |
33 |
56 |
9 |
41 |
57 |
店员、销售、白领 |
11 |
42 |
48 |
8 |
46 |
53 |
蓝领 |
17 |
46 |
47 |
5 |
57 |
41 |
农业 |
3 |
29 |
66 |
3 |
— |
— |
待业 |
3 |
55 |
35 |
7 |
65 |
34 |
教育 | ||||||
低于高中 |
11 |
50 |
45 |
3 |
58 |
41 |
高中毕业 |
28 |
43 |
51 |
4 |
54 |
46 |
部分大学 |
28 |
35 |
55 |
8 |
51 |
49 |
大学毕业 |
27 |
35 |
51 |
11 |
45 |
55 |
工会成员 | ||||||
有工会成员的家庭 |
28 |
47 |
44 |
7 |
59 |
39 |
无工会成员的家庭 |
62 |
35 |
55 |
8 |
43 |
55 |
年龄 | ||||||
18–21岁 |
6 |
44 |
43 |
11 |
48 |
50 |
22–29岁 |
17 |
43 |
43 |
11 |
51 |
46 |
30–44岁 |
31 |
37 |
54 |
7 |
49 |
49 |
45–59岁 |
23 |
39 |
55 |
6 |
47 |
52 |
60岁以上 |
18 |
40 |
54 |
4 |
47 |
52 |
地区 | ||||||
东部 |
25 |
42 |
47 |
9 |
51 |
47 |
南部 |
27 |
44 |
51 |
3 |
54 |
45 |
南部白人 |
22 |
35 |
60 |
3 |
46 |
52 |
中西部 |
27 |
40 |
51 |
7 |
48 |
50 |
西部 |
19 |
35 |
53 |
9 |
46 |
51 |
社团大小 | ||||||
超过25万人的城市 |
18 |
54 |
35 |
8 |
60 |
40 |
城郊/小城市 |
53 |
37 |
53 |
8 |
53 |
47 |
乡/镇 |
29 |
39 |
54 |
5 |
47 |
53 |
来源: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台和《纽约时报》采访了1万2782名投过票了的选民,结果发布在1980年11月9日《纽约时报》的第28版上。进一步分析和1976年数据来自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台的采访。
参见
- 1984年美国总统选举
- 罗纳德·里根
- 里根遇刺案
- 伊朗人质危机
- 吉米·卡特
- 美国总统
参考资料
注释
^ 原文是:like those in 1800, 1860, and 1932, to be one of the most consequential in American history, radically altering the future and giving rise to a new generation of conservatism.
^ 原文是:A recession is when your neighbor loses his job. A depression is when you lose yours. And recovery is when Jimmy Carter loses his.
^ 乔迪·鲍威尔是卡特任命的白宫新闻发言人,这一句话的原文是:He couldn't win a debate if it were held in the Rose Garden before an audience of Administration officials with the questions being asked by Jody Powell.
参考文献和网站
^ Dave Leip's Atlas of U.S. Presidential Elections. uselectionatlas.org. [2012-10-21].
^ 2.02.12.2 Jerry Lanson. A historic victory. A changed nation. Now, can Obama deliver?.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2008-11-06 [2008-11-05].
^ Shirley, Craig. Rendezvous with Destiny: Ronald Reagan and the Campaign That Changed America. Wilmington, Delaware: ISI Books. 2009: 4. ISBN 978-1-933859-55-2.
^ Frum, David. How We Got Here: The '70s. New York,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0: 292. ISBN 0-465-04195-7.
^ Reagan's Lucky Day: Iranian Hostage Crisis Helped The Great Communicator To Victory Archive.is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5-25, CBS News, January 21, 2001
^ Kornacki, Steve (2011-04-05) The myths that just won't die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1-04-06., Salon.com
^ 7.07.17.27.37.47.5 Skinner, Kudelia, Mesquita, Rice. The Strategy of Campaigning.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2007 [2008-10-20]. ISBN 978-0-472-11627-0.
^ Frum, David. How We Got Here: The '70s. New York,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0: 161. ISBN 0-465-04195-7.
^ Wayne, Stephen J. (1984). The Road to the White House (2nd ed.), p. 210.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ISBN 0-312-68526-2.
^ When worlds collide: politics, religion, and media at the 1970 East Tennessee Billy Graham Crusade. (appearance by President Richard M. Nixon). Journal of Church and State. March 22, 1997 [2007-08-18].
^ Carter, Jimmy. White House Diary. New York, N.Y: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0: 469.
^ 12.012.1 Frum, David. How We Got Here: The '70s. New York,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0: 283. ISBN 0-465-04195-7.
^ 13.013.113.2 Frum, David. How We Got Here: The '70s. New York, New York: Basic Books. 2000: 344. ISBN 0-465-04195-7.
^ Thorndike, Joseph J. Historical Perspective: The Windfall Profit Tax -- Career of a Concept. TaxHistory.org. 2005-11-10 [2008-11-06].
^ PDF 互联网档案馆的存檔,存档日期2012-02-11., CRS Report RL33305, The Crude Oil Windfall Profit Tax of the 1980s: Implications for Current Energy Policy, by Salvatore Lazzari, p. 5.
^ Melich, Tanya. O'Connor's Tenure Began One Hot Summer. Womens eNews. 2005-07-18 [2010-05-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17).
^ James Taranto, Leonard Leo. Presidential Leadership. Wall Street Journal Books. 2004 [2008-10-20]. ISBN 978-0-7432-7226-1.
^ 18.018.1 Nate Cohn. Exploding the Reagan 1980 Comeback Myth. The New Republic. 2012-09-12 [2012-10-03].
^ Shirley, Craig. Rendezvous with Destiny: Ronald Reagan and the Campaign That Changed America. Wilmington, Delaware: ISI Books. 2009: 478. ISBN 978-1-933859-55-2.
^ Shirley, Craig. Rendezvous with Destiny: Ronald Reagan and the Campaign That Changed America. Wilmington, Delaware: ISI Books. 2009: 479. ISBN 978-1-933859-55-2.
^ MacNeil-Lehrer NewsHour (2005-12-12). Online NewsHour: Remembering Sen. Eugene McCarthy — December 12, 2005. Public Broadcasting Service.
^ Facts on File 1980 Yearbook, p.844
^ Facts on File Yearbook 1980 p865
^ Facts on File Yearbook 1980 p838
^ 1980 Presidential General Election Data - National. [March 18, 2013].
扩展阅读
书籍
Shirley, Craig. Rendezvous with Destiny: Ronald Reagan and the Campaign That Changed America. Wilmington, Delaware: Intercollegiate Studies Institute. 2009. ISBN 978-1-933859-55-2. . online review by Lou Cannon
Busch, Andrew E. Reagan's Victory: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of 1980 and the Rise of the Right. Lawrence: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2005. ISBN 0-7006-1407-9. . online review by Michael Barone
Ehrman, John. The Eighties: American in the Age of Reaga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0-300-10662-9.
Ferguson, Thomas; Joel Rogers. Right Turn: The Decline of the Democrats and the Future of American Politics. New York: Hill and Wang. 1986. ISBN 0-8090-8191-1.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Germond, Jack W.; Jules Witcover. Blue Smoke & Mirrors: How Reagan Won & Why Carter Lost the Election of 1980. New York: Viking. 1981. ISBN 0-670-51383-0.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 Hogue, Andrew P. Stumping God: Reagan, Carter, and the Invention of a Political Faith (Baylor University Press; 2012) 343 pages; A study of religious rhetoric in the campaign
- Mason, Jim (2011). No Holding Back: The 1980 John B. Anderson Presidential Campaign. Lanham, M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ISBN 0761852263. book website [1]
Gerald M. Pomper (编). The Election of 1980: Reports and Interpretations. Chatham: Chatham House. 1981. ISBN 0-934540-10-1.
- Stanley, Timothy. Kennedy vs. Carter: The 1980 Battle for the Democratic Party's Soul (University Press of Kansas, 2010) 298 pages. A revisionist history of the 1970s and their political aftermath that argues that Ted Kennedy's 1980 campaign was more popular than has been acknowledged; describes his defeat by Jimmy Carter in terms of a "historical accident" rather than perceived radicalism.
Troy, Gil. Morning in America: How Ronald Reagan Invented the 1980s.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5. ISBN 0-691-12166-4.
West, Darrell M. Making Campaigns Count: Leadership and Coalition-Building in 1980. Westport: Greenwood Press. 1984. ISBN 0-313-24235-6.
杂志文章
Himmelstein, Jerome; McRae; J. A. McRae Jr. Social Conservatism, New Republicans and the 1980 Election.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1984, 48 (3): 595–605. doi:10.1086/268860.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Lipset, Seymour M.; Earl Raab. Evangelicals and the Elections. Commentary. 1981, 71: 25–31.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Miller, Arthur H.; Martin P. Wattenberg. Politics from the Pulpit: Religiosity and the 1980 Elections.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 1984, 48: 300–12. doi:10.1086/268827. 引文使用过时参数coauthors (帮助)
外部链接
- 选举墙网站上的1980年大选视频页面
- 1980年各县普选
- 1980年各州普选
- 带图示的1980年各州普选
- 1980年大选的竞选广告
How close was the 1980 election? — 麻省理工学院Michael Sheppard
(俄文) 前苏联电视节目中描述的1980年美国总统选举
|
Comments
Post a Comment